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曹煜 《世界农业》1994,(1):30-31
以色列棉铃虫的抗性治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曹煜棉铃虫H.armigera是以色列的主要棉花害虫,此外,还为害玉米、葵花、豆类等作物,棉铃虫为害棉蕾,通常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发生最重。杀虫剂主要是在此期间得以使用,在抗性治理(RPM)战略实施之前,棉铃...  相似文献   

3.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抗性棉铃虫的防治胡登魁,李小马,徐秋萍(博爱县农业局,博爱454450)近几年来,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越来越高,危害严重,已成为北方棉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举国上下,想方设法对付棉铃虫。1993年部分棉区推广使用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复合NPV-棉铃虫病毒杀虫剂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周青,范阳(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阳455000)(汤阴县生物农药厂)近十年来,由于棉铃虫对化学农药抗性剧增,对其防治难度增加,因而造成连年严重发生危害。生物农药NPV一棉铃虫病毒杀虫剂能较好地弥补化学...  相似文献   

5.
2000-2001年在新疆喀什叶城县研究了转Bt基因棉MD-80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转Bt基因棉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2个抗性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底,抗虫性分别为94.5%和83.3%,8月份抗性最低(22.7%),而河南的研究表明8月份正是第2个抗性高峰,抗虫效果高达93.8%;2)7月上旬棉株不同器官抗棉铃虫的强弱依次为:棉苞叶(96.7%),棉蕾(74.2%),花瓣(60%),棉叶(50.2%),棉铃(30%),花蕊(26.8%);3)转Bt基因棉对不同龄期棉铃虫抗性随着龄期的增大而降低;4)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顺序依次为普通棉对照田(不进行任何防治,0.7706和0.1883),Bt棉药防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0.3968和0.0931),Bt棉自控田(仅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0.2211和0.0549),优势集中性依次为Bt棉自控田(0.9264),Bt棉药防田(0.8625),普通棉对照田(0.6881),表明普通棉对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Bt棉药防田次之,Bt棉田自控田最差。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转Bt基因棉(以下简称转基因棉)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缓解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棉铃虫危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转基因棉在不同生物时期和植株不同组织器官抗性存在差异 ,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种群动态发生变化 ,以及棉铃虫对Bt抗性发展的潜在威胁 ,大面积和连年种植转基因棉后 ,势必对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和防治策略产生影响。我国转基因棉从1994年开始小范围试种、示范 ,经过逐步发展 ,1999年已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河北、山东两省…  相似文献   

7.
生物制剂B_t乳剂防治抗性棉铃虫试验示范初报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吴孔明,邱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80年代以来,河南省各地棉铃虫对常用农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学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为了克服化学农药的弊端,解决害虫抗药?..  相似文献   

8.
丙溴磷防治棉铃虫的抗性风险与混配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棉铃虫室内抗生选育及田间种群抗性调查,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相对敏感种群(抗性倍数2.2)经12代9次选育后,达到低水平抗性(6.9倍),LD50值比选育前提高3.0倍;田间种群抗性调查表明,山东聊城种群对丙溴磷已产生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5.7,由此认为丙溴磷推广使用后存在明显的抗性风险。考虑到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建议用混配混用的方法来延缓抗性的发展,同时还测定了丙溴磷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转hpa1Xoo棉花抗虫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测法和芯片技术分析了转hpa1Xoo棉T-34的抗虫性和harpinXoo表达对棉铃虫全基因组转录谱的影响。【结果】饲喂T-34棉叶的棉铃虫发育明显迟缓,棉铃虫死亡率为90.95%,而饲喂其出发品种(Z35)棉叶的棉铃虫死亡率为12.20%。利用和棉铃虫同属鳞翅目的家蚕的23K Oligo探针,以分别饲喂T-34和Z35叶片的棉铃虫RNA为模板,制作了棉铃虫Oligo表达谱芯片,获得了24 280个EST数据,从中检测到了2 927个基因。在T-34和Z35上饲喂的棉铃虫有8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28个(ratio>2.0),下调基因544个(ratio<0.5)。87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13个生物功能、96个代谢通路。【结论】转hpa1Xoo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涉及棉铃虫蛋白酶分解和合成、ATP合成等多个生物代谢途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陕西棉铃虫对几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于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胀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Cry1Ac抗、感棉铃虫昆虫中肠碱性磷酸酶(ALP1)表达量的差异及抗性棉铃虫取食Cry1Ac蛋白对ALP1表达量的影响,分析ALP1表达量变化与抗性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Bt抗性机制、制定抗性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敏感棉铃虫、Cry1Ac抗性棉铃虫取食含Cry1Ac蛋白的饲料和正常饲料后ALP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ALP1在棉铃虫整个发育期都表达,幼虫的表达量最高,蛹期表达量最低,在成虫体内也有较高的表达;ALP1在幼虫中肠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后肠、前肠、马氏管,表皮中的表达量最低;与敏感品系相比,对Cry1Ac具有中等水平抗性的棉铃虫ALP1表达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取食含Cry1Ac蛋白饲料的抗性棉铃虫幼虫的ALP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但抗性棉铃虫取食正常饲料后,2、3龄幼虫的ALP1的表达量与敏感棉铃虫差异不显著;所有的抗性品系4龄棉铃虫幼虫中肠ALP1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敏感品系,而且随着棉铃虫抗性倍数的升高,ALP1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抗性棉铃虫中肠ALP1表达量的改变可能与Cry1Ac抗性、Cry1Ac代谢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抗性棉铃虫综合防治经验王合水,祁少臣,刘秀改,鲁文正(尉氏县棉花生产办公室,尉氏452170)由于棉铃虫抗药性逐年增强,化学防治效果降低,棉花严重减产,挫伤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尉氏县1993年春棉面积由1992年的41.3万亩锐减到不足27万亩,因而...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小地老虎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抗虫棉是国内外近年来培育出的抗棉铃虫危害的棉花新品种(系),其通过棉株体内的苏云金杆菌(Bt)毒蛋白基因遏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达到减轻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998年我们在调查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时,发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根据近几年来在棉铃虫防治中的研究实践和有关文献报道,综述了我国棉铃虫抗性发展的概况,分析了棉铃虫产生抗性的基本原因,提出了对棉铃虫综合防治、特别是化学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住保5%水乳剂(SUMIBAO 5EW)是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最新开发的合成除虫菊酯广谱杀虫剂。经使用证明,该药剂对南方水果龙眼、荔枝的尺蠖、蒂蛀虫、蝽象等抗性害虫,对瓜、豆、叶莱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荚螟等抗性害虫,对烟草的烟青虫、烟蚜、棉铃虫、夜蛾等抗性害虫有强烈的杀虫效果而且残效时间较长。在烟草、花卉上使用时,不造成污染,提高烟草和花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对久效磷抗性和敏感性品系的生物适合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种群生命表,观察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对久效磷抗性品系和敏感性品系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两品系的适合度差异显著。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生长发育上表现为幼虫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繁殖上表现为交本配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来确定两个品系的相对适合度,抗性品系对敏感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14。认为这是生产上棉铃虫对有磷的抗性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三龄幼虫点滴法,于1990-1993年年对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抗性中心区的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该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顺式氰戊萝酯和灭多威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久效磷为低水平抗性。文中还讨论了该县棉铃虫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就中国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策略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人们在棉铃虫对不同杀虫剂交互抗性上的研究,主要包括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Bt制剂等农药类型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了解其研究成果,有利于科学有效地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4~1995年,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不同棉区棉铃虫对常用5种农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临猗县处于中-高抗水平,襄汾县和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对功夫菊酯,临猗县和襄汾县处于中-高抗水平,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3个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的抗性分别处于低-中抗水平、中抗水平和敏感水平。抗性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尤以对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抗性上升最为突出。3个棉区棉铃虫抗性顺序是临猗县>襄汾县>平遥县,抗药性的大小与用药历史和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诊断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抗性个体频率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个监测棉区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个体频率均在58%以上,敏感个体只占棉铃虫群体的42%以下,如继续大量单一使用菊酯类农药,可预测棉铃虫对该类农药抗药性将会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