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荫长 《中国稻米》2011,17(1):79-80
稻米是我国粮食的代表,国家的命脉,民生的基础。我们纵观稻穗和稻谷生产邮票,可以感触到国家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吸。  相似文献   
3.
棉蚜羧酸酯酶同工酶cDNA片段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韩召军  王荫长 《棉花学报》2002,14(6):336-339
采用简并引物和降落PCR技术,克隆了棉蚜2个羧酸酯酶同工酶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Ag.est1和Ag.est2。其中Ag.est1为479bp,编码160个氨基酸;Ag.est2为476bp,编码15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表明,PCR扩增获得的Ag.est1和Ag.est2基因与其他昆虫的羧酸酯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2个羧酸酯酶同工酶基因cDNA片段的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F502083、AF502084。  相似文献   
4.
随着插秧机和收割机的出现,种水稻的农民开始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水稻品种改良和技术进步,对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功不可没。解决世界粮食危机需要各国发展水稻等农作物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需要相关组织解决稻米流通问题满足缺粮地区人们的粮食需求,对此,FAO和WPF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以安徽太湖县敏感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lker)自然种群为敏感种群,根据用药水平差异,有代表性地选用浙江,江苏和安徽3地区田间种群,监测了二化螟对杀虫单等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1)浙江慈溪二化螟3幼译杀虫单已产生高水平抗性(RR=54.6),对杀螟松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3.9),对敌敌 氰戊菊酯仍较敏感;(2)安徽安庆二化螟3龄幼虫对杀虫单处于中抗水平(RR=10.8),对杀螟松,敌短短 畏和氰戊菊酯仍较敏感。(3)江苏兴化二化螟3龄幼虫与安庆相似,对杀虫单中抗(RR=12.6),对其它被试药剂仍较敏感;(4)不同地区用3龄和6龄幼虫测定的抗药性水平相近,同时用太湖敏感种群和慈溪高抗种群进行的增效试验表明,TPP 对杀虫单无增效作用,但PBO在抗性种群中对杀虫单有 一定的增效作用,说明该种群对杀蝗抗性与多功能氧化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昆虫血淋巴蛋白的变化,是体内蛋白质动态的集中反映。它质的差异既代表了种的特异性,又是基因调控变化的表征;量的变化则与发育时期及生理状态关系极大,并受到脂肪体内蛋白颗粒贮存和释放的影响。为了探明棉铃虫的蛋白质代谢特点,本文同时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蛋白质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观察,作为今后深入研究棉铃虫的抗药性生理生化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二化螟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化螟的分布、危害、防治,抗药性产生和发展,抗药性机理,抗药性测定方法以及抗药性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地老虎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卵期为-9.5℃,一至六龄幼虫分别为-8.8、-4.1、-3.6、-3.0、-2.3与-1.2℃,蛹期为-6.6℃,成虫期为-4.3℃。越冬幼虫在-5—0℃下1天内即死亡,2—4℃间能存活2个月,低温锻炼不能提高幼虫的抗寒力。六龄幼虫在4℃时停食,消化道内酯酶活性下降。成虫在越冬期间,若无补充营养,只能存活2个月。  相似文献   
9.
10.
王荫长 《中国稻米》2011,17(3):79-80
古人造的"犁"字,既象形又会意。"犁"作为耕日的农具,与禾苗有关,和牛紧密相连。在几千年的水稻生产中,牛一直是不需要烧油、不污染环境的拖拉机。1.役牛耕田促进生产力大发展7000年前,河姆渡人用宽扁的牛肩胛骨,巧妙地捆绑上木棍,做成能耕翻土地的骨耜,开始栽培水稻(图3.1)。这件看似简单的事,却迈开了稻作文明的第一步。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