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E—1059可混合油剂是一种内吸输导杀虫剂,对小形剌吸式口器害虫和螨类,均有高度毒性并表现较长的持久性,但对咀嚼式口器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的接触毒效,报道不很一致。本试验第一部分的目的:测定高浓度 E—1059稀释液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对麻櫟褐天社蛾(Ochrostigma albilasis Ching)二龄幼虫的触杀效果,并以 E—605及 r—666乳液作标准进行毒效比较。  相似文献   
3.
棉红铃虫安庆种群的漫行期滞育幼虫,对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LD50值(ug/g)分别为该种群第一代田间花虫(4龄幼虫)的9.12倍和3.08倍。增效测定发现,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脂(TPP)对溴氰菊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中肠,脂肪体,体壁及整体的酯酶活力分别是第一代田间花虫的1.73,2.05.2...  相似文献   
4.
增效磷(SV_1)对敌百虫在棉铃虫、粘虫、二化螟及小白鼠4种测试动物上均表现增效作用,增效比值为2~3.本试验用增效磷进行昆虫体壁或小白鼠口投处理,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在5小时后明显下降。离体状态下,二化螟6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被增效磷抑制,当增效磷浓度为5.1×10~(-8)molL~(-1)时,抑制率可达68.3%。体内抑制试验表明,用 SV_1预处理5小时后,GST活性首先增大,以后慢慢降低,24小时后,又被抑制43.0%。初步认为,SV_1影响参与降解敌百虫的 GSH—GST 体系的作用,也是对敌百虫产生增效作用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生物毒力和酶活力测定法,研究了棉红铃虫(Pectino 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雌雄幼虫的耐药性差异及其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安庆种群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差异程度与药剂种类有关,雌性幼虫对有机磷剂和拟菊酯类的50%死亡率(LD50)值分别是雄性个体的1.7~5.7倍和1.8~28.2倍.增效剂(Pb 和 TPP)对溴氰菊酯均有很强的增效作用,但对雌性幼虫的增效作用显著高于雄性。雌性幼虫的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7)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为雄性幼虫的2.41、1.67、1.12和2.72倍,说明棉红铃虫的耐药性具有性别差异,且解毒代谢是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美国昆虫学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烟夜蛾属(Heliothis spp.)害虫抗性的标准测定方法,对江苏等地区棉铃虫抗性水平调查的结果表明:江苏棉铃虫种群对常用杀虫药剂抗性水平是山东虫种的5倍以上,特别是江苏东台种群对滴滴涕的抗性水平,从1975年至1981年提高了12倍以上。因此,江苏种群抗性较强,山东种群较敏感。 以甲胺磷、乐胺磷对上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进行测定表明,棉铃虫两种群的相对毒力或共毒系数基本相近,初步证实抗性种群对甲胺磷、乐胺磷不表现明显抗性;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加西维因对抗性种群测定,增效比值达8—27倍由此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可能是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郊麦蚜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扬州市郊区麦蚜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水平.禾缢管蚜(Rhopalosip(?) (?))对各杀虫剂的敏感度顺序为溴氰菊酯>久效磷>乐果>氧化乐果>对硫磷>马拉硫磷>氰戊菊酯>敌百虫.麦长管蚜(macrosipl(?) (?))对各杀虫剂的敏感度顺序为久效磷>乐果>溴氰菊酯>氧化乐果>对硫磷>氰戊菊酯>马拉硫磷>敌百虫.两种麦蚜对各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一定的同步关系.乐果与氧化乐果是扬州市防治麦蚜的主要杀虫剂,在使用的4年中LD_(50)植基本无变化,表现在一定时期内麦蚜对其不致产生抗药性.但禾缢管蚜对久效磷和氰戊菊酯的敏感度分别下降10倍和7倍.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Ⅰ号及其类似物对粘虫生长发育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幼脲Ⅰ号及其类似物是一类取代苯酰苯基脲类杀虫剂,又称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据报道用敌米灵(Dimilin)处理大白菜粉蝶幼虫后,其内表皮中放射性标记酪氨酸的结合受到抑制,从而阻碍了几丁质的合成。多种昆虫组织培养的生物化学研究,也发现  相似文献   
9.
粘虫抗药性监测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沿着粘虫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迁飞途径分别采集试虫,测定其三龄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发现吉林、山东及广东的粘虫对溴氰菊酯抗性分别是1984年的5.17、6.23和11.13倍,对氰戊菊酯为6.33、3.59和3.30倍的抗性。抗药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关,与酯酶的关系不大。本文还讨论了迁飞对粘虫抗性发展的影响,并对其抗性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是夜蛾科,烟夜蛾属的害虫,分布范围介于南纬400至北纬40°之间,中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等国家均有分布。它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包括17科,26属的约30种植物,如棉花、花生、玉米、番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