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假丝酵母进行棉仁饼固体发酵的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棉仁饼为原料,热带假丝酵母ZAU-1为菌种,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无游离棉酚的酵母饲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原料对酵母饲料发酵的影响,筛选出较合理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棉仁饼60%,大米蛋白粉25%,麸皮10%,饴糖2%,酒糟1%,MgSO45H2O0.25%,KH2PO40.75%,FeSO47H2O0.80%,ZnSO47H2O0.20%,MnSO4H2O0.06%,CuSO45H2O0.04%和CoCl26H2O0.02%.  相似文献   

2.
无机化学添加剂与Bt混合对小菜蛾杀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供试 6 种无机化学添加剂对 Bt的杀虫效果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其中添加 K2 C O3 、 M g Cl2 的增效最显著,分别较单用 Bt增效了 1.0750 倍和 0.9415 倍.添加 0.01 g· L- 1 的 Zn S O4 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0.1535倍).而硼砂、 Ca C O3 对 Bt无增效作用. Fe2 ( S O4 )3 反而有极显著的减效作用.此外,添加剂的质量浓度对 Bt的杀虫效果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添加剂时要注意最佳质量浓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石灰性土壤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HCO3对耐缺Zn敏感品种水稻生长和Zn、Fe、Mn、Cu含量的影响。NaHCO3显著降低Zn敏感品种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重,而对耐性品种没影响。NaHCO3减少Zn敏感品种ZN、Fe、Mn的含量,而对耐性品种影响很小,耐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的Cu含量不受NaHCO3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水稻耐缺Zn与水稻对土壤中NaHCO3的高忍耐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低渗水平浓度(0.05mol/L)的NaCl2,MgCl2对柱胞鱼腥藻(Anabaena cylindrica)固氮活性有刺激作用,NaCl的刺激作用最为显著。KCl,K2SO4,KH2PO4,NaH2PO4对固氮有明显抑制作用,以KH2PO4抑制作用最大。多盐组合对固氮作用表现为中间值或抑制作用叠加。不同无机盐对固氮作用和对异形胞分化的影响表现出不一致性,说明无机盐对二者的影响遵循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肌酸激酶(C.K.)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C.K.的活力破坏较小,C.K.经C12E7S和TX-100变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浸种对巴西陆稻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塑料钵栽水分亏缺条件下,对14种不同药剂浸种的巴西陆稻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的部分抗旱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提高发芽率,发芽指数,增强抗旱性,分析了不同药剂处理间的生长,生理反应差异,并应用所测指标采取模糊隶属法对各处理间的幼苗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为Na2HPO4〉S3307〉CaCl2+GA〉ZnSO4〉FeSO4〉H2O2〉CaCl2〉NaCl〉NaH2PO4〉K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在恒温培养下,几种添加剂对外加硒在黄棕壤中不同形态的影响.试验表明,与对照土壤样品比较,经添加KH2PO4、K2SO4、CaCO3、苜蓿和苜蓿+CaCO3,其可溶态K2SO4-Se和残渣态residue-Se的百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添加CaCO3外.加入其它添加剂时KN2PO-Se的百分含量有大幅度的降低,其中以添加KH2PO4的最为明显.土壤添加K2SO4后氧水提取态NH3·H2O-Se变化很小,而其余处理中的下降较多.所有试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交换态KH2PO4-Se呈缓慢下降趋势,残渣态residue—Se呈缓慢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相互消长.在整个培养期间.经CaCO3处理后的土壤,交换态KH2PO4-Se和氨水提取态NH3·H2O-Se的百分含量相近,而在其余的处理中交换态KH2PO4-Se小于氨水提取态NH3·H2O-Se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铁锰结核的元素组成及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钙质变性土中铁锰结核的矿质全量组成、微量元素丰度,微形态特征以及土壤和铁锰结核中各形态铁锰氧化物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铁锰结核中仍以SiO2含量最高,但Fe2O3含量增加超过了Al2O3、MnO含量大大超过了K2O、Na2O、TiO2和MgO的含量,所测定的9种微量元素中以Ba含量最高,其次是V、Ni、Co3种铁族元素,Cu和Pb含量也较高,但Zn和Cr含量较低,一般黑土层中的结核较小,  相似文献   

9.
用催化剂提高黄金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光华木材厂杏核炭化料为原料,用ZnCl2,K2CO3,Na2CO3,H3PO4四种催化剂浸渍后进行活化试验,结果表明:用H3PO4作催化剂效果最好,适宜添加量为绝干原料的3%。最佳活化条件是: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90min,水蒸气用量110g/h。活性炭得率49.3%,比空白试验提高23%,碘值1107mg/g,超过黄金炭标准10.7%。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类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SOD的活力几乎无破坏,C12S对SOD只具有一定的破坏性,C12NMe3对SOD具有较强的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彭秀科  高淑敏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43-19145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利用青海产不同农作物秸秆设计8种培养料配方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与CK比较,以小麦秸秆为主料的培养料发菌最快,以油菜秸秆为主料的培养料获得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结论]采用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生产金针菇具有可行性。这不仅可以扩大食用菌栽培原料的范围,而且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变废为宝,降低食用菌生产栽培料成本,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Na2SeO3对药食用真菌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的影响,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蛹虫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新疆本地蛹虫草菌种作为富硒载体,采用瓶栽法,系统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对蛹虫草菌丝、子座、子实体生长,产量、生物转化率、总硒及其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1(硒浓度20 mg/L)和处理2(硒浓度4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无影响,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最高,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明显增加;从处理3(硒浓度60 mg/L)至处理7(硒浓度20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受到抑制,其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呈显著性差异(P<0.05),呈降低趋势,并随着硒浓度增加,抑制越明显;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逐渐降低,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硒浓度20~4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进行蛹虫草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桑枝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季节集中和出菇后培养料中存余剩余营养的问题,以平菇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贮存和二次出菇的方法对食用菌的调控出菇和二次间断出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41.923%~129.1%,相差3 倍之多。秀珍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64.31%~78.77%,相差不大。从出菇调控结果看,‘平菇831’的生物学效率从50.312%降低至46.591%,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 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秀珍菇195’的生物学效率从69.4%降低至28.99%,生物学效率降低一半以上。使用‘平菇803’进行二次出菇试验,以薄层箱栽和直接全拨皮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42%和16.08%,而其他出菇方法的生物学效率仅为1%左右。可见平菇和秀珍菇是良好的调控出菇食用菌种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二次出菇技术由于产量低下和用工量较大,在生产上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及其他菌类生产中的出菇难题。【方法】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并对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喷雾换气方式和菌袋覆盖材料进行优化。【结果】干热河谷地区猴头出菇环境控制系统由“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构成,其优化方案为: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入标准出菇棚堆码,堆高5层,覆盖无纺布,开启自动定时喷雾加湿和换气开关,设置成每日9:00~22:00每隔30 min喷雾换气一次(每次1 min),22:00~9:00则是在22:00喷雾换气2 min后,密闭过夜。与当地常规出菇管理方法相比,优化方案的猴头出菇率和子实体产量分别提高了24.5%和56.3%,畸形率下降近7倍。【结论】利用“标准出菇棚+自动喷雾加湿换气装置+覆盖无纺布”的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出菇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猴头的出菇率、子实体产量及降低畸形率,实现猴头的高产稳产;且具有组装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食用或药用高等真菌类的自动化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泥炭土添加比例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的影响,并首次对泥炭土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氨基酸含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泥炭土覆土栽培双孢蘑菇可以提高其产量及相对净收益.增加子实体中的粗蛋白、总糖含量,提高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用1份泥炭土、2份红壤土进行覆土栽培,对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灰树花又名栗蘑,是一种独特珍贵的食、药两用菌。根据灰树花子实体发育的特点,通过栽培实践,研究出一套适合北京市密云县地区灰树花与板栗树套作立体栽培模式,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实现了板栗与灰树花相生互补,使板栗667m2增产20%,使灰树花的生物转化率提高到89%,结实率达90%以上,667m2产量达4000kg,667m2效益可达2万元。同时,本文从品种筛选、栽培季节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灰树花高产栽培技术,以便指导菌农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菇农收入。  相似文献   

17.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刘金龙  郑小江  陈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9-4075,4081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8 g/L、KH2PO4 1.0g/L、MgS04 500 mg/L.生产富硒蛹虫草培养基的最优主料为富硒大米45 g、培养液55 mL,在培养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70%时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最好.综合而言,子实体培养最优条件为日间温度22℃、夜间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度200 lx,并结合先用日光灯照射、待子实体长至1~2 cm时使用蓝紫灯照射处理的产量最高.检测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硒52.03 mg/kg、蛋白质27.74%、腺苷0.05%、多糖2.50%、虫草素2.61%、氨基酸26.92%,尤其是所含的虫草素具有工业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以生物学效率评价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配方产量时出现的误差,以转化率评价产量为对照,开展了用生物学效率评价产量的栽培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生物学效率与转化率评价产量时,配方产量排名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不同配方的菇体含水量不同造成的,±1%的菇体含水量差异,将导致生物学效率近±10%的差异。在进行平菇栽培配方试验时,仅用生物学效率来评价配方产量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降解转化稻草秸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食用菌糙皮侧耳(P leurotus ostrea tus)菌株降解稻草秸秆,对子实体产量、品质,基质中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胞外酶活性在不同培养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栽培所获子实体,营养品质较高。经过2潮菇阶段的培养,木质纤维成分在基质中的含量比栽培前降低11.94%~14.7%,主要发生在生殖生长期;对胞外酶的研究发现:淀粉酶在培养前期活性较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糖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峰值与低谷的发生与子实体的发育状态成正相关;漆酶和愈创木酚酶活性变化与基质中木质素的降解相关,在第1潮菇子实体成熟前活性逐渐升高,随后呈下降趋势;漆酶的活性与菌株子实体的产量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中废弃的桑枝资源以及扩展食用菌产业的原材料来源,笔者进行了利用桑枝栽培长根菇的试验,结果表明,长根菇在桑木屑比例为70%~97%范围内的菌丝生长较好,培养基配方中桑枝比例为75%~80%左右,生长速度较快,可达1.96~2.63 mm/d。产量测定表明,从2011年6月开始出菇,至9月结束,期间每隔2~3天既出产1潮次,表现出子实体生长发育较快,主要的生长季节在夏季,并且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高,可达75%~84.4%,子实体高大挺拔,菌盖较大较厚。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每种植100 kg原料可获得纯经济收入300元以上,而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中国蚕区利用桑枝资源栽培食用菌,特别夏季栽培长根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