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食用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降解稻草秸秆,对子实体产量、品质,基质中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胞外酶活性在不同培养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栽培所获子实体,营养品质较高.经过2潮菇阶段的培养,木质纤维成分在基质中的含量比栽培前降低11.94%~14.7%,主要发生在生殖生长期;对胞外酶的研究发现:淀粉酶在培养前期活性较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糖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峰值与低谷的发生与子实体的发育状态成正相关;漆酶和愈创木酚酶活性变化与基质中木质素的降解相关,在第1潮菇子实体成熟前活性逐渐升高,随后呈下降趋势;漆酶的活性与菌株子实体的产量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 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 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 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 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株茶树菇菌株栽培过程中7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了解茶树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利用营养物质的规律。【方法】以茶树菇菌株ZK08、JX09、Ag16为材料,将其接种于组分为棉籽壳39%、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8%、蔗糖1.5%、石膏1.5%(均为质量分数),含水量62%的栽培袋中。25℃条件下遮光培养50~60d,分别在菌丝生长半袋、满袋、现蕾、出一潮菇、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出二潮菇、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后,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3株茶树菇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7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前;而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栽培时间延长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高峰值比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来得早;淀粉酶的高峰出现在一潮幼菇期到子实体成熟期。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淀粉类物质可促进茶树菇的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降解与其相关酶活性变化,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3批次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从堆肥到出菇的理化参数和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统计每批次产量.[结果]3批次培养料理化性状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建堆时,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3.19%、19.64%和16.12%;二次发酵结束时,三者相对含量分别为15.73%、10.93%和22.96%;双孢蘑菇出菇结束时,三者相对含量分别为8.37%、4.27%和18.98%.表明堆肥时期微生物和双孢蘑菇均优先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对木质素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堆肥时期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平稳,第1潮菇时急速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11.02~149.52 U/g)远高于α-纤维二糖酶活性(0.37~13.30 U/g),是降解纤维素的主要酶类.3种半纤维素降解酶在堆肥时期呈波动式变化,在第1潮菇时活性达到最高,其中木聚糖酶的活性(58.65~176.25 U/g)高于木糖苷酶活性(0.55~5.07 U/g)和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活性(2.29~39.60U/g),是分解半纤维素的主要酶类.漆酶在堆肥时期几乎没有活性,菌丝长满时活性急剧升高至14.57 U/g,并保持至原基形成.第3批次的各种酶活性、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第1批次和第2批次.[结论]3批次双孢蘑菇培养料的理化指标及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堆肥时期和出菇时期,优先利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而木质素利用率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酶类,各种酶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醋糟为主料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i),并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测定了8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以醋糟为主料栽培杏鲍菇头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80.8%;其纤维素酶系完整,β-葡萄糖苷酶、HC酶、CMC酶、FP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时期较高,在幼菇期均出现峰值;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满袋期活性出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下降,幼菇期和成熟期酶活性消失。  相似文献   

6.
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木质纤维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研究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的过程,为开发利用富含木质纤维素的秸秆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对BS02、BS09、BS15和BS17等4株红侧耳双核菌株降解稻草过程中,纤维素酶、MnP酶、LiP酶和漆酶的酶活及木质素与纤维素降解率、粗蛋白含量和稻草表面结构的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4株红侧耳双核菌株酶活的变化与其对稻草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S17的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降解率和粗蛋白产率较高,BS09的MnP、LiP酶活和木质素降解率较高,BS15的漆酶酶活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降解稻草秸秆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可看到该菌株主要降解稻草的薄壁细胞,使其发生严重皱缩。【结论】红侧耳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草菇菌株在木薯渣栽培基质中的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和生物效率及其相关性,为筛选和培育适宜的草菇菌株及提高木薯渣栽培草菇的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木薯渣为主要原料的熟料基质,进行17个草菇菌株的栽培,测定针头期基质内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木聚糖酶(Xylanase)和漆酶(Laccase)活性,统计草菇的生物学效率,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酶活性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3种木质纤维素酶在不同草菇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有V9、V26、V10、V112、Vh和V木-2,木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有V9、V112和Vh,漆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有V9、V112、VL和V木-2.不同草菇菌株在木薯渣栽培基质上的生物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V112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29.5%;其次是V9和V木-2,两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20.0%.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活性与生物学效率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2650、0.2545和0.4729.[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都是草菇高效转化木薯渣基质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漆酶是关键的限制性因子.17个草菇菌株中,V9、V112和V木-2的生物学转化效率较高,是适宜木薯渣配方基质栽培的草菇菌株.  相似文献   

8.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淀粉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在菌丝生长期、转色期、出菇期活性持续增高,愈创木酚氧化酶与漆酶活性在转色期达到峰值,在出菇期活性下降。纤维素酶与淀粉酶呈显著正相关。菌丝期漆酶活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转色期呈显著负相关;转色期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相互呈显著正相关,漆酶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出菇期呈显著负相关。出菇期中的各种酶活性与香菇农艺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白腐真菌侧耳Z17、921、1024菌株对稻草秸秆的降解过程中培养物的胞外蛋白含量、木质纤维素结构及其有关酶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培养物的胞外蛋白含量、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逐渐升高;酶活性变化较明显;木质纤维素结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灵山采集野生浅黄白色侧耳子实体,开展分离鉴定、人工驯化和产酶特性研究,以获得具有商品价值的平菇新品种。【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纯培养,编号F1636。采用形态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手段,确定其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以78%棉花壳、20%麦麸、1%葡萄糖、1%石灰为栽培培养基进行出菇试验;测定子实体蛋白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F1635菌株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能够在以棉籽壳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出菇,子实体菌盖灰白色,并且在夏季高温季节(28~30℃)出菇,菇形整齐。子实体具有较高的产漆酶和蛋白酶活性,粗提液中酶活分别为(332.1±7.5)U/mL和(3 931.0±427.2)U/mL。本研究分离并驯化一株灰白色肺形侧耳菌株,具有潜在商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马红梅  陈永敢  徐小雄  张耀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98-3799,3960
[目的]研究适宜不同灵芝(Ganoderma lucidum)品种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椰子果皮和木屑栽培基质分别培养灵芝5号种和4-3种,分别获取各级菌丝及子实体,通过乙醇浸提液将样品溶出,采用冰醋酸-香草醛-浓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灵芝酸的含量。[结果]5号种木屑栽培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高出3级菌丝0.98个百分点,椰皮栽培基质高出3级菌丝1.20个百分点,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比椰皮栽培要低0.27个百分点;4-3种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高出3级菌丝1.24个百分点,椰皮栽培基质高出1.13个百分点,木屑栽培基质所得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比椰皮栽培基质要高0.20个百分点。[结论]菌丝体与子实体中的灵芝酸含量与灵芝栽培品种和栽培基质均有关系。应根据栽培目的,选择灵芝品种和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率优于麦秸栽培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与麦秸秆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以小麦秸秆为对照,设计了四个原料配方,进行了双孢蘑菇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麦秸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和牛粪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油茶壳等农业废弃物复配基质上草菇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生物学特性、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消耗量等指标,评价了不同基质成分对草菇生物学特性和菌丝营养利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配制的复合基质中,油茶壳和花生壳含量高的基质中菌丝的胞外酶活性较高,在子实体形成阶段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为3.36、3.23 U/g,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4.61、4.87 U/g,漆酶的活性分别为5.217、4.23 U/g;对应的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也高,草菇生长期间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79、7.07倍,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9.68、7.57倍,木质素的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8.55、13.59倍;草菇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的生物学特性良好,适合用于草菇代料栽培。而甘蔗渣和玉米皮含量高的基质中菌丝的胞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较低,其生物学特性较差,则不太适用于草菇的栽培。由此可见,基质成分能显著影响草菇菌丝胞外酶的分泌与活性以及菌丝利用基质中营养成分的能力,继而影响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常温秸秆还田菌群的筛选及分解稻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一组人工构建的常温(28℃)菌群的分解能力及分解性质进行研究,以获得常温下能够分解秸秆的微生物群及人工加速秸秆还田的分解技术。【方法】以多年堆积的稻草腐烂物为菌源,用改良的Mandels培养基经长期富集培养和定向驯化获得一组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群。以标准的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分解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行评定,利用气质联机测定分解后的挥发性产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监测分解过程中菌种动态变化。【结果】5d后稻秆总减重量达到39.6%,在培养基占总体积1/5、pH=6、培养第5天时纤维素内切酶(CMC)活性表现最高,达到14IU·ml-1;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有10余种挥发性产物,且不同时期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很大,从DGGE图谱发现在培养不同时期菌种组成有很大差异,通过各条带近缘种16s rDNA扩增信息构建系统树可见,各条带近缘种分别归属Clostridium、Brevibacillus、Bartonella、Bacteroidetes4个属。【结论】常温纤维素分解菌群能够加速稻秆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北虫草菌丝、子实体生长及液体菌种TTC酶活力方面的相关指标为依据,对不同来源北虫草菌种C1~C9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质菌种.[方法]从菌丝形态、菌丝长速、子实体长势、产量、TTC酶活力、生长周期等方面比较研究,筛选出适宜生产及推广的优质菌种.[结果]从菌丝生长情况来看,C2菌丝菌落直径平均长速最快;C1,C3与其无明显差异,3株菌种的菌丝生长都较浓密;各菌种菌液的TTC酶活力,培养5d的活力最强,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酶活力表现为下降趋势,菌种C3菌液TTC酶活力最高;各菌种子实体生长情况,C3的菌丝封面时间短,转色快,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结论]菌种C3菌丝为橘黄色、致密、厚、菌落边缘整齐、气生性菌丝较少;菌丝封面、封底时间短,菌丝转色快;TTC酶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长周期短;菌株C3为筛选的优质菌种.  相似文献   

17.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刘金龙  郑小江  陈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9-4075,4081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8 g/L、KH2PO4 1.0g/L、MgS04 500 mg/L.生产富硒蛹虫草培养基的最优主料为富硒大米45 g、培养液55 mL,在培养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70%时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最好.综合而言,子实体培养最优条件为日间温度22℃、夜间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度200 lx,并结合先用日光灯照射、待子实体长至1~2 cm时使用蓝紫灯照射处理的产量最高.检测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硒52.03 mg/kg、蛋白质27.74%、腺苷0.05%、多糖2.50%、虫草素2.61%、氨基酸26.92%,尤其是所含的虫草素具有工业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耕作、少耕覆盖稻草、免耕覆盖稻草等5种不同耕作方式,探讨其对冬种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所有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方式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相对表现出较高水平,传统耕作方式的相对较低,其余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传统耕作方式的马铃薯植株易于早衰。因此,在粘壤土上栽培冬马铃薯,最好采用少耕覆盖稻草方式,在沙壤土上则适合采用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以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理代谢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