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公雏各72只,分别于14、28、42日龄检测胸腺、脾脏、法氏囊重量和指数,在21、42日龄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以及血清溶菌酶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①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的胸腺、脾脏重量随日龄的增长持续增加,而二者的法氏囊重量则先升高后降低,爱拔益加肉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重量始终高于北京油鸡,并且差异显著(P<0.05)。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的胸腺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北京油鸡的脾脏指数先降低后升高,爱拔益加肉鸡的脾脏指数则持续升高,北京油鸡的法氏囊指数逐渐降低,爱拔益加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则先升高后降低;北京油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指数都高于爱拔益加肉鸡,并且差异显著(P<0.05)。②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菌酶含量均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升高,爱拔益加肉鸡的吞噬指数和溶菌酶含量始终高于北京油鸡,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的免疫器官发育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免疫功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苗免疫和未免疫的蛋鸡为试验动物,检测了感染IBDV后雏鸡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在感染IBDV后红细胞C3bR花环率显著(P<0.01或P<0.05)低于B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极显著(P<0.01)高于B组,说明感染IBDV后雏鸡红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3.
存放时间对肉鸡红细胞免疫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 Receptor Rosette,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mmune Complex Rosetie,ICR)实验,检验存放时间对细胞免疫吸附性能的影响。以24h为时间梯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爱拔益加肉鸡细胞的免疫吸附性能随时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日龄和饲养方式对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选取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240只,每个品种均分笼养和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每种饲养方式120只鸡(均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21和42日龄分别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鸡的胸肌IMP和IMF含量,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IMP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品种和日龄对鸡肉IMP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IMF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笼养显著高于平养(P<0.05),3个因素对鸡肉IMF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脂肪酸含量除C18:2和C24:0为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外,其余脂肪酸则为AA肉鸡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AA肉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除C18:0、C20:0和C22:0外,品种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养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0.05);3个因素对鸡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知,北京油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以及脂肪酸C18:2和C24:0含量显著高于AA肉鸡,42日龄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显著高于21日龄鸡,平养鸡鸡肉的IMF含量、饱和脂肪酸C14:0、C18:0、C20:0和C22:0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笼养鸡,品种和日龄对鸡肉的IMP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引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表观差异的内在因素,本研究比较了AA肉鸡(56日龄)与北京油鸡(56日龄和114日龄)的体脂沉积、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浓度、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60只和北京油鸡120只,分别随机分为6个重复.结果表明,56日龄AA肉鸡腹脂率高于同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但是低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从肉鸡血浆总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脂联素浓度,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均低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肝脏载脂蛋白A-Ⅰ(apoA-Ⅰ)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56日龄和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中的甘油三酯脂酶(ATGL)基因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114日龄的北京油鸡(P<0.05),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114日龄北京油鸡(P<0.05);56日龄AA肉鸡腹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56日龄北京油鸡(P<0.05).腹脂A-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ATOL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肝脏apoA-Ⅰ基因和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量均与腹脂H-FABP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北京油鸡血浆脂蛋白酯酶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高于AA肉鸡,从而导致较高的血浆总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这可能是北京油鸡脂肪沉积较高的内在因素之一.A-FABP基因是造成2个品种腹脂沉积量差异的关键基因,H-FABP基因是脂类代谢通路上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三肽囊素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墟岗黄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模型的影响。180只一日龄墟岗黄母鸡随机分成对照组,三肽囊素组,三肽囊素 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组四个组,三肽囊素组和环磷酰胺 三肽囊素组每只鸡肌注0.01mg/kg剂量的三肽囊素;环磷酰胺组和环磷酰胺 三肽囊素组每只鸡肌注40mg/kg剂量的环磷酰胺,对照组鸡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表明,14日龄和35日龄时各试验组鸡的红细胞总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在56日龄时,环磷酰胺组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从14日龄开始,环磷酰胺纽的RBC-C3bR花环率显著低于其它三组,而环磷酰胺组的RBC-IC花环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并持续到实验结束。结果提示,三肽囊素可阻断由环磷酰胺诱导的鸡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铜中毒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铜中毒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18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含Cu 11.97 mg/kg)和铜中毒日粮(铜中毒I组,含Cu 650 mg/kg;铜中毒II组,含Cu850 mg/kg)6周。结果表明:两个铜中毒组雏鸡的RBC-C3bRR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肉鸡1~6周龄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并与红细胞的形态改变相一致。RBC-C3bRR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的降低与铜中毒引起的红细胞病理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爱拔益加肉鸡(AA)和北京油鸡(BJY)饲喂具有恒定能蛋比的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高、中、低3种,根据3个饲养阶段分别配制,两两之间相差2%的CP),研究营养诱导的生长速度差异对于肉鸡肌肉代谢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自的上市日龄,与BJY鸡相比,AA鸡具有较高的pH、L*和b*值(P<0.05),较低的肌肉能量储备、a*值、滴水损失和剪切力(P<0.01)。高营养水平日粮降低了AA鸡糖原含量,减小了肌肉酸化的速率和幅度;同时,增加了BJY鸡能源储备,加快了宰后肌肉pH的下降(P<0.05)。总之,日粮营养水平能够通过改变肌肉最初代谢影响最终品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公雏各72只。检测新城疫抗体效价,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水平,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表明:北京油鸡二免后第7天的新城疫抗体效价和二免后第6天的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水平都比AA肉鸡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北京油鸡的脂多糖(LPS)刺激指数始终比AA肉鸡的高(P>0.05);21日龄时,北京油鸡的刀豆素(A ConA)刺激指数、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都比AA肉鸡的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2日龄时,AA肉鸡的ConA刺激指数、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CD4+/CD8+却高于北京油鸡(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AA肉鸡和北京油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对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以及不同日龄和品种的健康鸡进行了检测.结果,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健康鸡随日龄的不断增长,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断下降;不同品种鸡之间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不同.另外,应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促进试验及抑制试验,对不同日龄的健康鸡及攻毒后不同时间的马立克氏病鸡进行了检测,发现健康鸡血清中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前者耐热,后者不耐热,且随日龄的不断增长,促进因子活性不断升高,抑制因子活性有所下降,直到促进因子活性大于抑制因子活性.而在2日龄鸡未发现有这两种因子.马立克氏病鸡随病情的不断加重,促进因子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抑制因子则不断上升,直到超过促进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AA肉鸡生长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规律,用酵母花环率方法检测1、3、5、7、14、21、28、35、42、49日龄血液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率。结果:1~5日龄时,AA肉鸡红细胞C3bRR和ICR均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5~14日龄时,其红细胞C3bRR和ICR逐渐升高;14~28日龄时,其红细胞C3bRR和ICR基本最高。35~42日龄时均急速下降,49日龄以后均趋于相对稳定状态。表明,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在1~5日龄相对下降,5~28日龄处于平稳状态,35日龄时免疫功能最高,随着接近出栏期AA肉鸡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并趋于稳定状态。此结果为实际生产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将40只7日龄雏鸡分为3组,分别每日经口灌服不同浓度砷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于8、10、14、17日龄测定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砷溶液均可以导致雏鸡RBC-C3bR花环率先升高(P>0.05)再降低(P<0.01或P<0.05),RBC-IC花环率先降低(P>0.05)再升高(P<0.01或P<0.05),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也是先微升高(P>0.05)再降低(P<0.01或P<0.05),且呈时间剂量效应.表明砷可影响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降低雏鸡血液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归对鸡红细胞C3b受体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当归对鸡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用高、中、低3个剂量的当归煎剂给正常和贫血鸡进行灌服,然后分别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CR1(RBC-CR1)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贫血鸡模型由环磷酰胺诱导。结果发现:当归能显著提高正常鸡的RBC-CR1花环率,而对正常鸡的RBC-IC花环率无明显影响;同时当归能够逆转环磷酰胺所致鸡的RBC-CR1花环率降低和RBC-IC花环率升高,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选用北京油鸡和AA鸡的公雏研究不同品种初生肉仔鸡卵黄囊耗用规律及其激素调节。每个品种276只健康公雏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46只。分别在孵出后第0、1、3、5、7、9、11天称重后,每个品种选取36只雏鸡进行屠宰。结果表明:(1)北京油鸡的初生重和生长速度均显著低于AA鸡;(2)2个品种鸡的卵黄整重、卵黄囊风干物质含量和总能值均随日龄增长呈指数方式递减,但北京油鸡的指数函数系数均高于AA鸡;(3)卵黄囊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随日龄和品种的不同而变化。在出壳后前3天,北京油鸡和AA鸡的卵黄囊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孵出后第0和3天,北京油鸡的卵黄囊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相同日龄的AA鸡(P≤0.0413)。试验结果提示,2个品种的初生肉仔鸡卵黄囊耗用规律基本一致,但北京油鸡的耗用速度比AA鸡快,部分原因可能是北京油鸡卵黄囊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周艳 《饲料工业》2007,28(6):11-13
通过测定红细胞C3b受体(C3bR)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研究了不同添加剂量的硫酸粘杆菌素对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分别为I组(基础日粮对照组)、II组(基础日粮+20mg/kg硫酸粘杆菌素试验组)、III组(基础日粮+40mg/kg硫酸粘杆菌素试验组)、IV组(基础日粮+60mg/kg硫酸粘杆菌素试验组)和V组(基础日粮+80mg/kg硫酸粘杆菌素试验组),结果表明,随日龄和剂量增加,雏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下降,说明不同剂量硫酸粘杆菌素均可不同程度导致雏鸡免疫功能受损,其中80mg/kg添加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评价玉米和小麦在AA肉鸡和北京油鸡中的能量和养分利用率。试验分为同日龄和同体重两部分。同日龄部分:96只18日龄的AA肉鸡和192只18日龄的北京油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有8个重复,每个重复有6只AA肉鸡或12只北京油鸡;同体重部分:96只AA肉鸡和96只北京油鸡,体重(600±15)g,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有8个重复,每个重复有6只鸡。日粮处理包括玉米代谢日粮和小麦代谢日粮。试验期8 d,包括3 d适应食物和笼子,1 d禁食,另外3 d收集排泄物,还有1 d采集空肠食糜。结果表明:与同体重北京油鸡相比,AA肉鸡对玉米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更大(P<0.05);小麦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在AA肉鸡中比同日龄和同体重北京油鸡高(P<0.05);在AA肉鸡、同日龄和同体重北京油鸡中,玉米或小麦的淀粉表观代谢率无明显差异(P>0.05)。AA肉鸡的空肠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更高,但同日龄和同体重北京油鸡的淀粉酶活性更高(P<0.05)。此外,AA肉鸡、同日龄和同体重北京油鸡的玉米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4.36、14.17 MJ/k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比较AA肉鸡和北京油鸡在胃肠道消化生理上的差异。选择1日龄雄性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50只,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2个处理的日粮和饲养管理一致,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8 d。在0、7、14、21、28日龄,每个品种分别选择10只鸡屠宰,测定其体重、肝脏、胰腺、腺胃、肌胃、小肠及小肠各段的重量,并且测定小肠及小肠各段的长度。结果表明:AA肉鸡和北京油鸡的体重均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加,相同日龄下AA肉鸡的体重高于北京油鸡(P<0.01);AA肉鸡和北京油鸡消化器官的发育规律类似,腺胃、肝脏、胰腺、小肠及小肠各段的相对重量均在7日龄达到最大值,肌胃相对重量、小肠和小肠各段的相对长度以及消化器官异速生长值均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7~28日龄,北京油鸡小肠和小肠各段的相对长度以及小肠各段长度异速生长值高于AA肉鸡(P<0.05),北京油鸡小肠及小肠各段的肠道密度低于AA肉鸡(P<0.05),AA肉鸡消化器官(肝脏、胰腺、腺胃和肌胃)绝对重量均高于北京油鸡(P<0.01),AA肉鸡腺胃、肌胃和肝脏的相对重量低于北京油鸡。综上所述,AA肉鸡的生长速度高于北京油鸡,而绝大多数消化器官相对重量低于北京油鸡;孵化后1周是肉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消化器官的增重速度高于体重增加速度,消化器官发育是体重快速增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京油鸡和引进白来航蛋鸡免疫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期孵化出雏的中国地方鸡种北京油鸡(Beijng-You Chicken,BYC)和引进蛋鸡品种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WL)各250只母雏,在相同饲养条件和免疫程序下饲养,测定和对比异嗜性粒细胞(Heterophil)数量、淋巴细胞(Lymphocyte)数量和异嗜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Heterophil/Lymphocyte,H/L)、白细胞总数(Blood white cell count,BWCC)、绵羊红细胞(Sheep blood red cell,SRBC)免疫抗体滴度和不同日龄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e,AI)、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的免疫抗体滴度等免疫性状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①北京油鸡的H/L值为0.36±0.21,白来航蛋鸡为0.52±0.51,二者呈极显著差异(P<0.001);北京油鸡的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白来航蛋鸡(P<0.001);②SRBC抗体滴度在两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14、28日龄两次免疫禽流感疫苗(H5N1毒株)后,在免疫后21、41、71、105天的4个测定日中,两个品种的禽流感免疫抗体滴度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北京油鸡在4个测定日龄的AI免疫滴度值都均高于白来航蛋鸡,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④同期免疫新城疫疫苗(LaSota毒株),在免疫后21、41、71和105天测定ND抗体滴度,北京油鸡在免疫后21天时达到最高,之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降低趋势;白来航蛋鸡在免疫后41天时抗体滴度水平达到最高,以后随日龄增长而下降.4个测定日龄的ND滴度水平北京油鸡均高于白来航蛋鸡.该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中国地方鸡种北京油鸡和引进白来航蛋鸡品种的免疫性状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北京油鸡的综合免疫性能和抗应激能力优于白来航蛋鸡.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速生型肉鸡和优质地方鸡种之间肉品质的差异,试验选取速生型从肉鸡,优质地方鸡种北京油鸡各30只,分别在49日龄、110日龄屠宰测定部分屠宰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①AA肉鸡肉质性状和北京油鸡有较大差异,从肉鸡蒸煮损失、肌纤维指数、肌纤维密度、肌肉剪切力和韧性均显著低于北京油鸡(P<0.01);从肉鸡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1).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0个肉质指标中提出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超过85%,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鸡肉肉质特点.③AA肉鸡屠宰性能优于北京油鸡,从肉鸡体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腿肌率均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1).  相似文献   

20.
京星黄鸡103肉鸡配套系是目前唯一含有北京油鸡血缘的黄羽肉鸡培育品种(配套系)。本研究选取京星黄鸡103肉鸡商品代和纯种北京油鸡各120只(公母各半),比较培育品种和纯种在屠体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上的差异。试验鸡同批次孵化出雏,饲养管理条件和饲料营养水平均一致。分别于90和120日龄选取接近各组平均体重的鸡各20只屠宰,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京星黄鸡103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北京油鸡纯种(P<0.05),其中90日龄平均体重达1.48 kg,120日龄达1.88 kg,分别比纯种的高24.4%和24.5%;90日龄胸肌重和腿肌重比北京油鸡纯种分别提高24.5%和19.2%,120日龄的分别提高了30.7%和28.9%,但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90日龄京星黄鸡103胸肌肌内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胸肌脂肪酸中以硬脂酸和棕榈酸等饱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京星黄鸡103商品代肉鸡与北京油鸡纯种相比生长速度较快,90日龄达中速型黄羽肉鸡标准,胴体载肉量提升,且基本保持了北京油鸡纯种的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良肉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