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冷胶及结冷胶类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冷胶及结冷胶类多糖的结构、性质、生产菌种及生物合成,并总结了目前它们在一些生产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当前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冷胶及结冷胶类多糖的结构、性质、生产菌种及生物合成,并总结了目前它们在一些生产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当前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食用胶——结冷胶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冷胶以其安全、无毒、理化性质独特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介绍结冷胶的结构组成,理化特性、生物合成途径、发酵生产和提取及在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提出发展我国结冷胶行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在面条制品中的应用。分别添加黄原胶、结冷胶到面粉中制成面条,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以黄原胶、结冷胶、水、食盐为试验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评定不同的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比例下面条感官评分值。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3%、结冷胶0.01%、水38.0%、食盐3.0%时,可生产出性能优质的面条。黄原胶与结冷胶按30∶1复配,可得到优质的面条制品改良剂。  相似文献   

5.
结冷胶发酵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了结冷胶生产工艺中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百分比,进而测量结冷胶发酵液的粘度、产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工艺。50 L罐发酵试验得到发酵液粘度为19 600 cp,粗胶产率达1.73%,清胶产率0.80%,试验结果为生产中优化结冷胶的发酵工艺、提高结冷胶的粘度和产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冷胶是由革兰氏阴性菌—伊乐假单孢菌产得的一种新的微生物多糖,由于其多种优良功能特性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生产中,但因缺乏优良发酵工艺而使其大规模工业生产受到制约。通过改变发酵碳、氮源种类、浓度和p H值等培养条件,检测并分析菌浓、粗胶含量、残糖等参数,优化了结冷胶发酵生产工艺。在30 L发酵罐中计料体积17 L,发酵配方为3%蔗糖、0.5%黄豆粉,培养基消后p H值7.0,搅拌转速300 r/min,通气比1 min-1,29℃培养56~62 h,粗胶含量可提高40.98%,达到1.72 g/100 m L。简要介绍了结冷胶应用前景和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7.
花生牛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令洁  杭锋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郭本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43-3145,3151
[目的]比较花生微粒的粒度、结冷胶对花生牛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Malvern粒度仪分别测定了由花生酱(过75μm筛)和花生浆(过300μm筛)制得的花生牛乳的粒径分布,并基于物理反射模型的背散射光检测技术研究结冷胶对花生牛乳的稳定效果。[结果]由花生浆且未经结冷胶悬浮的花生牛乳体系SI为1.60,而经结冷胶悬浮由花生酱和花生浆制得的花生牛乳体系的SI分别为1.21、0.17,浮油速率分别为0.20、0.09 mm/h,且沉淀现象较空白组有明显改善。这说明结冷胶对300μm及以下的花生微粒均可悬浮。而粉碎过细的花生酱会导致花生细胞因油相析出而浮油现象严重。[结论]结冷胶以及粒度较粗的花生浆更适合于花生牛乳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基于结冷胶构建富含功能性食品原料白藜芦醇的软糖,旨在研究开发基于生物多糖凝胶体系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制作白藜芦醇软糖的最佳工艺配方,并根据国标的检测方法对成品白藜芦醇软糖的水分、还原糖、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木糖醇添加量为30%、葡萄糖浆添加量为12%、高酰基结冷胶添加量为1.0%、柠檬酸添加量为0.4%、氯化钙添加量为0.25%、柠檬酸钠添加量为0.2%、白藜芦醇添加量为0.09%条件下,获得到的软糖色泽均匀、风味独特、弹性和咀嚼性较好,感官评分为(88.90±4.16);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本研究获得的白藜芦醇软糖最优配方是木糖醇添加量30%,结冷胶添加量1.0%,白藜芦醇添加量为0.09%。本研究研制出以生物多糖和白藜芦醇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功能性软糖,可丰富功能性软糖原料和种类,为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食品胶用途广泛,可应用于冷食品、饮料、乳制品、调味品、肉制品、淀粉、糖果、酿酒、食品保鲜与冷藏等食品行业。肉制品中使用的食品胶种类很多,分别从植物与海藻、微生物、动物类物质中抽取。目前肉类产品生产使用最广泛的食品胶主要有卡拉胶、黄原胶、瓜尔豆胶、琼脂、明胶、海藻酸钠、刺槐豆胶和魔芋胶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高酰基结冷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高酰基结冷胶生产工艺中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酰基结冷胶发酵配方为:蔗糖2.75%,鱼蛋白胨0.25%,KH2PO40.10%,CaCO30.12%。50 L罐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粘度为20 000 cp,纯胶收率达1.55%以上。该结果可为提高高酰基结冷胶的产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林  钟芳  李玥  张海涛  杨士章  王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49-12652
[目的]研究低酰基结冷胶等不同稳定剂对大果粒酸羊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大果粒酸羊奶中添加不同量的低酰基结冷胶、果胶、刺槐豆胶、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研究不同稳定剂单剂和复配对大果粒酸羊奶稳定性和感官的影响。[结果]低酰基结冷胶的添加量0.06 g/kg时,大果粒酸羊奶的稳定性最好;复配时4种胶体的添加量为低酰基结冷胶0.03 g/kg,刺槐豆胶0.50 g/kg、果胶0.20g/kg、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15.00 g/kg。总添加量为15.73 g/kg时零剪切黏度最高可达4 236 mPa.s,即稳定性最高,沉淀率也最高,可达80.5%,且感官评分最高可达90分。[结论]该研究为解决大果粒酸羊奶的沉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蛋黄比例、结冷胶和氯化钠添加量对复配蛋液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凝胶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色差值和持水性进行评价;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选取咀嚼性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最优添加量.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复配蛋液凝胶咀嚼性的影响顺序为蛋黄比例>结冷胶添加量>氯化钠添加量;复配蛋液...  相似文献   

13.
以软X-射线(总辐射剂量650Gy)照射过Cucumis melo var.momordica植株上的雄花花粉与网纹甜瓜杂种一代‘Rubia-Red’(Cucumis melo var.reticulatus Naud.)已于上一日去雄的雌花授粉,经‘雌核发育’诱导形成单倍体胚。3周后从采收的4个幼果中获得种子1967粒,种子经灭菌后接种于1/2MS+蔗糖30g/L gellan gum 3g/L固体培养基上,3周后将萌发的12个幼胚移植到MS+葡萄糖20g/L gellan gum 3g/L培养基上培养。由假授精胚珠诱导成的4株幼苗经倍数性分析仪(PA型,德国Partec公司制造)鉴定为单倍体植株。幼胚和单倍体植株的诱导率为0.6%和0.2%。通过茎节切段进行增殖培养,10周后获得54株生根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
段淑蓉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47-48,164
介绍了几种培养基选择性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有效方法,如采用葡萄糖-天门冬酰胺改良培养基、淀粉-甘油培养基和甘油-酪素培养基从沙漠土样分离稀有放线菌;利用吉兰糖胶选择性分离Sporichthya,Planobispora,Planom-onospora,Actinomadura rugatobispora等。  相似文献   

15.
木瓜果汁饮料加工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让木瓜果汁饮料最大限度地保存木瓜中富含的齐墩果酸和其他功效成分以及良好的风味、口感,使木瓜果汁饮料具有良好的组织形态和稳定性,进行了木瓜果汁饮料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木瓜果汁饮料主要成分最佳的配比:木瓜果浆25%,蔗糖8%,柠檬酸0.15%;复合稳定剂配比:黄原胶0.12%,羧甲基纤维素钠0.08%,结冷胶0.05%,藻酸丙二醇酯0.08%.生产工艺条件为:2次均质.均质压力第1次25MPa,第2次20MPa,均质温度55℃.生产的果汁饮料外观形态均匀,流动性好,口感爽滑,在货架期内没有产生果肉沉淀和上浮现象.  相似文献   

16.
黑莓果肉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鲜黑莓为原料,研究了黑莓果肉饮料的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黑莓果肉饮料优化的配方为黑莓果浆50%、果葡糖浆8%、柠檬酸钠0.1%、阿魏酸0.05%、耐酸CMC 0.15%、黄原胶0.05%、结冷胶0.06%;工艺条件为胶体磨处理的细度为15~30μm、均质压力20 MPa,38℃、0.06 MPa真空脱气,85℃杀菌25 min,黑莓果肉饮料的口感及稳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