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地点的常规施肥和机械施肥方式,分别设置了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施肥处理,从而探索对肥料利用率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方式与机械施肥方式下,全肥区的玉米的生物性状中百粒重影响较大,缺氮区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明显较低;产量上,常规施肥与机械施肥全肥区籽粒、茎秆产量都比其他处理产量高,增产幅度大,无肥区产量最低;肥料利用率小,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一般为25%~30%,磷肥利用率一般为15%左右,钾肥利用率为50%左右,而机械施肥能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别是氮肥利用率,磷钾肥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而且产量也增加20%~30%。  相似文献   
2.
<正>"母兔好,好一窝;公兔好,好一坡"。种公兔在整个兔群中虽占比很小,但担负着繁衍后代、提高兔群生产性能、优化兔群兔肉、兔毛、兔皮等产品品质等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公兔选留培育,供给营养均衡日粮,科学合理安排配种。1加强选留培育选留种公兔时,既要注重其生产性能(产肉性能、产毛性能、皮张品质等),又要关注其繁殖  相似文献   
3.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kg-1。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增产0.5 t·hm-2,增幅为8.8%;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1.1%、121.1%和84.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23.5%和25.4%。【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但各省(市)间存在一定差异且省(市)内变异较大。四川、云南、湖北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具有较低的产量反应,说明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方案。分析长江流域优化养分管理措施下的小麦产量反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氮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1.0~2.9个百分点、1.2~4.1 cm、1.1~5.2条、1.2~2.6 cm、0.3~1.1 cm;在单株薯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小区产量分别高于配方化肥66.7~394.4 g、4.6~12.1 g、4.3~11.4个百分点、12.23~83.46 kg/30.8m2;对主茎、匍匐茎、块茎基腐防效分别达78.29%~87.24%、75.62%~88.51%、72.05%~86.98%,增产效果达11.60%~79.12%。研究为开展农业技术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提供了新方法,对制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具有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作用;是现今经济市场中主要产业之一。基于此,结合凉山州苦荞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政策作了简要介绍,分别从安全隐患、品牌建设、市场冲击、企业标准、政府投入等方面介绍了凉山州苦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建立合作社、立体化组织建设、产品质量管理、拓展市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及其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8个品种的对比试验,比较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黔麦22、黔麦20、蜀麦126和黔麦18(CK)4个品种,各项特征特性表现均较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参试品种(品系),可在纳雍县百兴、曙光2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和实施相关小麦项目时合理选用,也可在毕节市海拔1 400~1 500米的生态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紫茎泽兰在马尾松林下较多,青冈林下很少的原因。笔者以种子萌发性状参数(发芽率、芽长、根长和鲜重)和幼苗生长性状参数(株高、最大叶面积)为评价指标,野外模拟与室内盆栽研究了2 种林下凋落物覆盖及水浸液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马尾松林下覆盖,紫茎泽兰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优于无覆盖但不显著;(2)青冈林下覆盖严重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无覆盖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但对芽后生长和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3)马尾松水浸液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基本无影响,青冈水浸液除种子发芽率外对其他指标都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紫茎泽兰密度差异显著的原因:马尾松林下松针凋落物覆盖保湿效果好、透气性好,凋落物分解提供了适宜的紫茎泽兰生长的土壤养分,青冈阔叶凋落物覆盖透气性差,凋落物分解释放出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8.
9.
为提升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害虫的防治水平和效果,于2015—2018年对该公园的主要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春秋两季测报分析。结果表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食叶害虫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落叶松尺蛾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落叶松线小卷蛾Zeiraphera lariciana Kawabe、松线小卷蛾Z.grisecana(Hubner)。其中,发生面积最大和危害最重的是落叶松尺蛾,2018年发生面积4709hm~2;其次为2种线小卷蛾,发生面积158hm~2。4种害虫均多发生于阳坡、曼甸等地,其中落叶松尺蛾常发生于山洼、林内,海拔集中在1500m以上,并且在郁闭度达到0.85时,害虫危害加重。根据主要食叶害虫发生的生物学特性和季节发育繁殖情况,可以对下一年度或者季节的发生情况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玛卡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以四川省凉山州种植的3种玛卡(黑玛卡、紫玛卡和黄玛卡)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比较不同品种玛卡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亚油酸)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紫玛卡的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0.45 mg/g和0.09mg/g,均较黑玛卡和黄玛卡高;黑玛卡含有天冬氨酸0.06 mg/g、谷氨酸0.02 mg/g、丝氨酸0.05mg/g、组氨酸0.02mg/g、丙氨酸0.10mg/g和亮氨酸1.24mg/g,紫玛卡含有天冬氨酸0.07mg/g、谷氨酸0.02 mg/g和亮氨酸0.28 mg/g,黄玛卡含有天冬氨酸0.07 mg/g、谷氨酸0.02 mg/g、丝氨酸0.01mg/g、丙氨酸0.01mg/g和亮氨酸0.30mg/g;黑玛卡的氨基酸种类和整体含量均较紫玛卡和黄玛卡多和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