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消灭公羊群(64只)自然感染绵羊布鲁氏菌病的方法。用补体结合(CF)试验对18只有附睾炎的公羊进行了检测,所有的羊出现阳性或可疑。另对20只羊进行了CF试验,对其中14只羊进行了精液培养,并全部分离出绵羊布鲁氏菌。在这20只羊的CF检查中,2只呈阴性结果,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和精液培养证实为布病阳性。建议在诊断羊布鲁氏菌病时,除了采用CF试验和体检外,还应使用ELISA诊断。采用综合诊断方法对于提高绵羊布鲁氏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猪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ACI-ELISA检测猪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猪瘟石门毒(CSFV-Shimen)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方法制作,最终获得4株McAb,分别命名为AC9、CF8、DG5和EC9,4株McAb与基因工程CSFV E2蛋白反应结果表明:AC9、CF8和EC9是抗CS-FV E2蛋白的McAb.用AC9和CF8McAb对CSFV进行抗原捕获间接ELJSA试验(ACI-ELISA),通过一元McAb和二元McAb CAI-ELISA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AC9与CF8两种McAb有协同作用,其捕获CSFV的能力比一元McAb显著提高.方阵试验结果表明:McAb和血清多抗(PcAb)的最佳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400和1:200.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最后用ACI-ELISA与PCR对30份病料的检测结果比较,表明ACI-ELISA与PCR检测结果相符.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所获得AC9和CF8可用作猪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是检测CSF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1987年10月哈尔滨从新西兰进口了1650头绵羊,我们进行了副结核补反(CF)试验的检疫。鉴于CF试验本身时间性强、待检样品较多,我们采取了先筛选后复验的方法,在5天内完成了全部样品的检验。其中检出3头阳性,5头可疑。现将此次检疫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索饲料中粗纤维(crude fiber, C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的关系,阐述了饲料中的CF和ADF指标含量对于饲料质量检测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本试验采用聚酯纤维筛网袋法测定了花生秧、次粉和小麦麸3种饲料中CF和ADF的含量,比较饲料单一或合并分析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饲料中CF、CF+AIA含量之间的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99以上;根据饲料中CF+AIA与CF含量,建立模型用CF+AIA含量指标估测出CF含量。(2)可以用饲料中ADF含量指标估测出CF含量指标,相关系数r在0.98以上;在生产中原料质量检测ADF更便捷。综上可知,饲料中CF+AIA指标可以用来估测饲料CF指标;因为CF+AIA不需要测定CF残渣中的灰分,测定时间可缩短至90 min;饲料ADF含量指标测定更快捷,可估测和替代CF指标,用来对饲料原料质量进行快速地检测。  相似文献   

5.
1965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助教授奥鲁逊(Orwson)对奶牛做了“混合全价饲料自由采饲(Complete feed,简称CF饲养法)试验,结果证实了该饲养法可以提高产奶量及乳脂率,并且混合精料比传统喂法耗料大大降低。以后日本也相继做了同样试验,证明可提高产奶量12.5%左右。目前欧美各国己开始推广CF饲养法,而我国仍沿用旧式草料分开,分顿饲喂法,尚无该项试验报道。我局成母牛年平均耗料二吨多,而产奶量平均4.5吨左右,效率很低。为提高饲料报酬,降低耗料水平,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78年至1979年两年间在8511农场第五牧场对部分奶牛做了CF饲养法与传统饲养法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用HRP—SPA ELISA方法检测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HP)抗体,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本方法检测猪血清2042头份,阳性检出率为32.6%,利用其中的1776份血清进行了ELISA与CF平行检测试验,ELISA对CF试验的阳性覆盖率为95.2%,另从CF试验检出的阴性血清中,ELISA方法多检出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SephadexG-200层析技术纯化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的囊液粗抗原。共获得两种(CF1、CF2)层析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以及抗体的最适稀释倍数,各阶段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证明CF1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免疫诊断囊尾蚴病猪IgG。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异性的问题,在诊断边虫病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用IFA与补体结合试验(CF)和卡片凝集试验(CA)进行比较时发现,IFA对鉴定已知感染牛最敏感,即假阴性很少,但对检验已知阴性血清特异性最低。在鉴定慢性感染动物时,IFA优于CF试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为控制马传贫疫病,对马属动物普遍进行了免疫.而应用哪种实验室检验方法在测定免疫抗体效价、抗体维持时间时能更确切,为此我们应用目前常用的补体结合反应(CF)、琼脂扩散反应(ID)、斑点试验(DB)等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GPV野毒株的分离及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本实验中,用根据CPVHI标准毒核苷酸VP1-VP3和VP3两个区段基因序列设计的2特异性引物CRP1/CRP2和CF1/CF2,用该2对引物对从鹅细小病毒野毒感染的病鹅分离的GPV野毒株进行PCR检波,结果2对引物CRP1/CRP2和CF1/CF2,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0.6bp和1.6bp两个片段,回归试验的结果表明,该CFV野毒株的感染潜伏期为8d,病程为1~3d,致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致病机制的研究模型,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坦布苏病毒Du/CH/LSD/110128株原代毒CF1及其鸡胚传代致弱毒CF100在不同物种细胞中的增殖情况,并将CF1与CF100分别在鸭胚中传代以检测病毒对鸭胚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CF1可在禽类细胞、哺乳类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损伤,CF100在禽类细胞、哺乳类细胞中不能增殖,只能在Vero细胞中增殖,且不引起细胞损伤;CF1和CF100在鸭胚中传代发现,传代CF1的鸭胚全身出现明显的出血,但传代CF100的鸭胚未见出血。说明相对于原代毒CF1,鸡胚传代毒CF100对细胞、鸭胚的损伤均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坦布苏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CF)水平和砂砾对22~70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脂肪代谢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即添加或不添加砂砾,饲粮CF水平分别为4.0%、7.0%和10.0%。选取22日龄体重相近的四川白鹅公鹅648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鹅。试验期48 d。结果表明:1)饲粮CF水平显著影响了49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显著影响了70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饲粮砂砾显著影响了49、70日龄四川白鹅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2)饲粮CF水平和砂砾对70日龄四川白鹅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增加饲粮CF水平可降低血清脂类含量,而添加砂砾可提高部分血清脂肪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微量凝集(MA)和补体结合(CF)试验跟踪检验免疫接种牛肺疫I系兔化弱毒菌苗的牛血清证明.MA和CF的阳性检出率都是100%,但MA的出现早于CF,而且MA操作技术简易,节省诊断液,适合牛肺疫普查试用。  相似文献   

14.
毛丝鼠的颗粒饲料可分为育成期饲料和种鼠饲料两种。育成期饲料根据实验鼠体重增长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确定饲料配方营养成分含量为CP18.75%,CF12.72%,Ca1.32%,P0.63%,GE19319.4KJ/Kg;经反复饲喂试验比较,种鼠饲料配方,不断调整改进,确定营养成分含量为CP18.63%,CF11.82%,Ca0.78%、P0.47%,GE13681.8KJ/kg的种鼠饲料配方,饲养繁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测定饲料粗纤维(CF)含量的方法,同时评价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含量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试验采用聚酯网袋法、传统法(GB/T6434—2006)和Ankom纤维测定仪法,分别测定了豆粕、小麦麸、米糠粕、苜蓿、花生秧等18种饲料中CF的含量;不同地区10个实验室同期用聚酯网袋法测定小麦麸、米糠粕、葵花籽粕、猪配合饲料、兔颗粒配合饲料、苜蓿、花生秧、稻壳8种饲料样品中CF含量,用于检验该法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结果表明: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含量的结果与传统法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法正确度高。实验室间聚酯网袋法测定小麦麸等8种饲料中CF含量的结果重复性变异系数在1.45%~3.64%,再现性变异系数在1.79%~5.64%;重复性限在0.57%~1.99%,再现性限在0.88%~3.47%,表明该法精密度高。综上所述,聚酯网袋法测定饲料中CF的含量,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效率高、正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优点,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CF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聚酯筛网袋法测定了数百个饲料样品中的粗纤维(C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测定饲料中的CF和NDF含量的精密度比较高;同时对部分样品用国标法和本法进行了同时测定,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聚酯筛网袋法测定饲料中的CF和NDF含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比较高,可以用于饲料中的CF和NDF含量的大批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7.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衣原体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标准株沙眼衣原体 T_(55)株和鹦鹉热衣原体 B_(11001)株感染的鸡胚卵黄膜乙醚浸提抗原致敏的公绵羊红细胞和两个标准株的高免血清分别与湖北分离的4株鹦鹅热衣原体的实验感染动物的抗血清和乙醚抗原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双交叉反应,并与补体结合试验(CF)和间接补体结合试验(ICF)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HA 在检测衣原体抗体中能发生特异性的双交叉反应,而且重复性良好,比 CF 敏感8~16倍,比 ICF 敏感64~128倍。IHA 的效价高达1:4096~8192。用 IHA 和 CF 两法同时检测自然发病猪群的血清样品212份,阳性率分别为44.8%和44.3%,二者的符合率为98.9%。  相似文献   

18.
据吴裕祥等(Ⅰ)报导:“用微量凝集法(MA)和补体结合(CF)试验跟踪检疫免疫接种牛肺疫Ⅰ系兔化弱毒菌苗的牛血清证明,MA和CF的阳性率都是100%,但MA的出现早于CF,而且MA操作技术简易,节省诊断液,适合牛肺疫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新西兰白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出适合本地家兔营养需要的配合日粮。试验选取35日龄的断奶仔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高DE、低CP、低CF、低EE型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高DE、低CP、低CF、高EE型日粮,低DE、低CP、高CF、高EE型日粮,低DE、高CP、高CF、低EE型日粮,饲养至70日龄。在此期间,每周空腹称重,旨在从生长速度以及料肉比等生长指标上比较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新西兰白兔早期(42~70日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验兔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增重效果差异不明显;试验Ⅰ、Ⅲ组与对照组试验兔间的料肉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Ⅰ组的料肉比极显著降低。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用高DE、低CP、低CF、高EE型日粮饲喂家兔效果明显、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从已知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的13群牛(192头)中采集的粪便和血液样品做了补体结合试验(CF)、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和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三种副结核血清学诊断比较。从36头牛的粪便中分离出了副结核分枝杆菌,23头粪便培养阳性牛 CF 试验的滴度出现疑似或阳性,10头 AGID 试验阳性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