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新农科建设理念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下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理念,结合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实施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深化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使农科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农科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矛盾逐渐凸现,主要原因是农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农科毕业生多为单一规格的理论型人才,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差。农科类高校应尽快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实践内容、加大实践经费投入、完善实践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提高农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农业院校要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作用,必须提高涉农专业本科教育质量,扎实做好农业各类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山东农业大学认真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在加大农科类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农科专业优化调整、创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科类人才教学培养质量、加强农科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五个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高校力量。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教学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DCA模式农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期促进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认为由于农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现出专业认可度低、从业匹配度低、职业幸福感低等问题,导致农业人才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探讨了基于农科人才培养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建立问题,强调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为关键,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重点,以提高农科类学生的求职技能培训为保障。从实践与探索方面,强调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队伍,改革本科生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坚持教育创新,培养农科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从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新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施按院招生新举措,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设置跨学科本科新专业,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专业;加快闵行校区二期建设,营造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新环境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发展农科教育和培养农科创新人才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杜永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1137-11140
从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几方面,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农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科实践教学中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农科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机制,是培养农科类大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农科类大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缩短农科类大学毕业生从毕业到进入工作角色历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人才建设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新农科建设提出高职教育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要求,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化"课程模式、创建非正式课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5个方面对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保证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既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培养基层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课题组根据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作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中,人才是核心,因而解决人才问题应当是最根本、最紧迫的.而由于当前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严重的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价值逻辑上应实现从“单向”到“双向”的“农业域”与“教育域”有机融合,以及从“成才”到“成人”的农林人才培养内涵变革。然而,当前农林人才培养的惯性思维阻滞了农林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农林人才培养的离散冲突桎梏了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农林人才培养的路径依赖束缚了农林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这些困境成为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阻碍。为此,涉农高校亟待以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革新农林人才育人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速农林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推进农林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集团化培养烟草农业技术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集团化培养烟草农业技术人才模式的论述,阐述了其具体运作方式;展现了强强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有效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使用、科学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使用,“产、学、研”一体化,节约了办学资源;揭示了高职高专集团化培养人才的新趋势,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农业支持政策,农业科教体系和农协是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经验。我国应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培育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充分发挥农民培育主阵地优势,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构建了以“体制+学历+师资”为基础,以“党建引领、产业驱动、校企互动、项目带动、多方联动”为核心的育农模式,为有效推进乡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赋能,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教育下的高等农业教育观念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高等教育即将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本在对农业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过渡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素质观、培养观、就业观等五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以保持高等农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电子商务将是企业生存的一种方式。目前社会急需三类电子商务人才,即商务管理型实务人才、技术支持型操作人才和战略管理型人才。然而,自199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4所高等院校试办电子商务高职专业以来,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现实而突出的问题,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存在矛盾;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技能训练。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宏观控制,培养目标定位,师资力量培养,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关系到林业高职教育是否能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培养适需对路高质量人才的大问题。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模式。因此,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双重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