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病死的孔雀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粗短杆菌。经细菌学、培养特性和血清学鉴定为产酸克雷伯氏菌。该菌在M.C.K和SS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在pH6~11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为pH6~8,在无盐至2%NaCl培养基上生长良好,6%NaCl抑制其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可致死小白鼠。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高敏,而对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JLL-1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其生长曲线,划线培养法观察该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管及相关培养基检测其理化特性,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以及通过控制不同的培养条件检测不同培养温度、pH值及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LL-1在LB培养基中存在二次生长现象;可在麦康凯培养基、BS培养基、RS培养基、SS培养基、TSA培养基、HE培养基及营养肉汤中生长良好;该菌对青霉素、多黏菌素B、氨苄西林及克林霉素完全耐药,占测定药物的16.67%,但敏感药物可达到66.67%;该菌耐受性较强,可在25~42℃、pH值为6~10、NaCl含量为0~4%的环境中生长。说明该菌可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并且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马唐生防菌厚垣孢镰刀菌ZC20130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李岩  高兴祥  房锋  李美 《草业学报》2016,25(3):234-239
厚垣孢镰刀菌ZC201301对杂草马唐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效,本研究通过单次单因子法对菌株ZC201301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C20130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CAJ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6~8;菌株ZC201301在多种培养基上均能产孢,最适产孢培养基为马唐汁液培养基,日光灯照射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是对产孢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菌落生长需要充足氧气,气/液小于1: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湿度是影响ZC201301发挥生防效果的重要因子,环境湿度小于60%时生防效果下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该菌适宜培养,这对于其生防菌剂的制备及在田间条件下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值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10种碳源和8种氮源物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液体培养基内,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红薯滤液和硫酸铵.当固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5:1、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10:1时,茵丝生长最快.在初始pH值为3.7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均不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7.0~8.0,以pH值为7.5时菌丝的生长率最大;液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5.0~7.0,以pH值为7.0时菌丝生长最佳.说明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最适碳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的方法,从采集于桑树的真菌中分离到一个菌种,经初步鉴定该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冬菇属,暂定名为桑金钱菌(Flammulina sp.),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孢子发芽的初始温度要求相对偏岛(28℃),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8℃以上的高温对孢子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25℃的偏低温度有利于孢子的正常萌发和生长。菌丝生长的适温范围在6℃~30℃,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PDA培养基上26℃下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时的气生菌丝最多,且菌丝纯白、厚实,而在高温下菌丝萎缩发黄,因此,该菌是适于在偏低温度下生长的一类真菌。菌丝体能够在pH4~9的条件下生长,其中以pH7的中性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该菌能够在供试的6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以黄豆芽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最为旺盛,在麸皮米糠培养基上的子实体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
甘肃寒旱区苜蓿根瘤菌抗逆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个分离自甘肃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苜蓿根瘤菌株耐酸、耐碱和耐盐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威菌株耐盐能力最强,天水菌株耐酸能力最强,定西菌株大多数表现出突出的单一抗性,甘南菌株大多数兼备抗酸、抗碱等多抗能力;筛选出12个抗逆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W A 24菌株能在55 g/L N aC l盐培养基上生长,DA 53、QL 31B和TL 47菌株能在pH 3.5的酸性培养基上生长,DL 67和GA 26菌株能在pH 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QA 33B菌株既能在50 g/L N aC l盐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pH 12的碱性培养基上生长,DA 42、GL 21和W A 32可在pH 4.0~12的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质控菌猪鼻支原体生长规律,以活菌浓度,菌液pH值为指标,比较了不同代次与不同传代方式猪鼻支原体生长情况。结果显示:3%与10%浓度传代,0~48 h内,活菌浓度持续上升,菌液pH值持续下降,3%浓度传代的支原体生长较均匀,更利于菌种生长;1~5代支原体活菌浓度无显著差异;通过0.3 mL菌液加9.7 mL培养基传代,20组菌液平均浓度为(24.4±5.7)×10~8CFU/mL,通过0.9 mL菌液加29.1 mL培养基传代,菌液平均浓度为(7.2±2.1)×10~8CFU/mL,两种浓度差异极显著,前种传代方式更有利于支原体生长。本次试验为支原体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质控工作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pH的牛肉膏蛋白陈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平板表面接种等量的桑黑枯型细菌病拮抗菌(简称J_3)菌悬液,并使之均匀分布在培养基的等大面积上,同时置于30℃温箱培养72小时后,用血球计测定不同pH下菌的繁殖数量。结果表明,拮抗菌生长的pH范围为5.5~5.7-10.3~10.4。在pH6.4-8.5的范围内生长良好,而以pH7.2繁殖量最大。 芽孢的形成量和菌的繁殖量成正相关。在pH5.7和pH9.9以上时,芽孢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pH值和温度对食线虫真菌弯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musiformis)生长的影响,将A.musiformis的菌丝接种于已经高压灭菌的0.4 g/L玉米琼脂(CMA)平板培养基中,分别置于10℃、11℃、15℃、20℃、25℃、28℃、30℃、35℃、37.5℃的恒温箱中培养,同时把菌接种到不同pH值梯度(1~14)的0.4 g/L CMA平板培养基中,从接种后第二天开始,每天选取特定的时间点去观察和测量A.musiformis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A.musiformis在pH值为4~12的环境下均能生长,其中pH值为9时生长速度最快;当温度为11℃~35℃时,该真菌均能生长,30℃时该菌的生长速度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0.
牧草根际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陇东典型草地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狗牙根平脐蠕孢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0~40℃及pH值4.53~9.18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4.53~6.47,在液态水中萌发良好,且对光不敏感。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可抑制孢子萌发,而土壤液和低浓度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葡萄糖、乳糖、D-树胶醛糖、D-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糖、D-木糖等碳源及硝酸钠、L-谷氨酸和亮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为该菌的良好碳、氮源;麦芽糖和氯醛糖等碳源及碳酸铵、尿素、精氨酸、氯化铵和甘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为该菌的不良碳、氮源。该菌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芙蓉李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采自永泰、连城等地的芙蓉李炭疽病果实和叶片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福建芙蓉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该菌在温度为10~35 ℃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在CA、PCA、OA和PDA等4种培养基中生长较好;在pH值为4~13均能生长,pH值为5~9时生长较好;当温度低于25 ℃时,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关键词:芙蓉李;炭疽病;胶胞炭疽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温度和p H值对酿酒酵母菌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检测了不同温度、不同初始p H值对酿酒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 H值和温度对酿酒酵母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当p H值为3.0或者8.0,温度为20℃或高于40℃时,酿酒酵母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酿酒酵母菌在培养基初始p H值为4.0~6.0,温度在25~30℃时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对顿河红豆草5d龄无菌苗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附加0.2mg/l 2,4-D、1mg/l BAP和2mg/l NAA,pH5.8;分化培养基为无激素MS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 MS或1/2 LS+0.05mg/l NAA+0.8%琼脂培养基.其愈伤组织绝大多数生长良好,出愈率达96.8%.体细胞胚分化率为25.3%,具有体细胞胚分化力的基因型(幼苗)占35%,生根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14.
空肠弯曲杆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肠弯曲杆菌(Campyobater fetus sub- sp.jejuni)是人的肠炎和腹泻病原之一,世界各国均有报道,引起医学界广泛的关注.1 空肠弯曲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空肠弯曲杆菌的革兰氏阴性菌,在感染组织中呈孤型或S型,幼龄者较短,老龄者较长.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具有一根鞭毛.本菌为微需氧菌,在10%~20%CO_2环境中生长良好,生长最适温度37℃,最适pH7.0.普通培养基上一般生长不良,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或血液.空肠弯曲杆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具有两种类型;一种菌落不溶血,灰白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屎肠球菌CCTCCM2017191的高密度工业化生产,必须提高该屎肠球菌的发酵活菌量,因此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首先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适合该屎肠球菌生长的最优pH值和培养温度以及该菌的最适发酵碳源和氮源;再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筛选培养基成分中影响屎肠球菌发酵活菌数的显著影响因子,设计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显著因子的最大活菌数响应区域,最后采用中心复合序贯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circum-scribed design,CCC)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显著影响因子的最优配比浓度。获得发酵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糊精20 g/l、酵母浸粉77.22 g/l、结晶乙酸钠6.42 g/l、柠檬酸二铵2.0 g/l、磷酸氢二钾2.0 g/l、无水硫酸镁0.2 g/l、硫酸锰0.04 g/l、吐温-80 0.99 g/l。培养基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7℃。经验证,优化后培养基的发酵菌液活菌数可达6.136×109CFU/ml是相同条件下MRS培养基发酵菌液活菌数的4.63倍,优化方案及所得回归模型切实可靠,成功实现了该屎肠球菌CCTCCM2017191的高密度发酵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适用于水貂的专用菌制剂,试验采集健康成年母貂的新鲜肠粘膜和粪便,用改良MRS培养基,对肠道与粪便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筛选优势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并进行生化试验和16S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生长情况和安全性等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菌株(RSJ)为乳酸杆菌;生长6h进入对数期,前18h菌株繁殖较快,pH急速下降;18~36h,菌株维持在稳定期;pH 2.0和3.0时菌株不生长,pH 5.0和6.0时生长良好;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强,对其余的抗生素则表现为敏感;菌株RSJ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安全性试验显示,RSJ对小鼠无毒性。RSJ菌株具备了益生菌的基本条件,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动物源性维氏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本试验选取8株不同动物源性的维氏气单胞菌,并对其染色特性、理化特性、培养特性、耐药性、不同p H值、温度、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16S r RNA序列的相似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维氏气单胞菌在体外培养的老龄培养物中呈现多形性;理化特性大致相同;可以在TSA培养基、RS培养基、S.S.培养基、BS培养基、HE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以在4℃、25℃~40℃、p H值6~9、氯化钠含量0%~4%中生长;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氨苄西林、新生霉素等表现出耐药性;经比对,不同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将为维氏气单胞菌的检验检疫、疾病预防奠定基础,同时为该菌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株溶磷菌和4株固氮菌混合培养,选择最适培养条件即温度,pH和盐分,为确定促生菌的最佳发酵条件和生态适应性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最适温度在25-35℃,混合培养较单独培养生长良好;溶磷菌和固氮菌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最适pH为6.5~7.5,在pH7.5~8.5偏碱性环境下,混合培养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分离株M1601株在Thiaucourt肉汤培养基中的生长及繁殖特性。利用活菌计数方法对其在不同培养阶段的生长滴度及pH值进行了测定,并绘制了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传代稳定的M1601在Thiaucourt肉汤培养基中培养6~60h为对数生长期.pH值逐渐下降:培养60~72h进入稳定期.pH值降为6.27.培养72h进入衰亡期。这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培养特性研究和疫苗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以便在生产上更合理地应用其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在研究双歧杆菌生长规律的同时,探讨更有效增加活菌数量的方法。在静止培养下,通过测量pH值的变化,选取酵母膏为生长因子,酵母复合盐为促生因子。由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g/L)为:酵母膏0.3%、L-盐酸半胱氨酸0.03%、葡萄糖0.8%、吐温80 0.15%、脱脂奶粉12.5%、氯化钠0.125%、酵母复合盐30 ppm。通过此培养基培育双歧杆菌,菌数可达9.7×10~8cfu/ml。又考虑到双歧杆菌的生长受到pH值和酸根离子的抑制。通过预先加酸根离子后静止培养,测得乳酸的抑制浓度为33-38 g/L之间,乙酸的抑制浓度在27.5-30(g/l)之间,混合酸(乙酸和乳酸3∶2)的抑制浓度在32.5-35之间。为了消除pH值的抑制作用,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NaOH来调节,此时双歧杆菌的菌数可达5.2×10~9cflJ/ml,相比于静止培养多了5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