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泸香615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式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每穗总粒数与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建立了泸香615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泸香615高产、稳产的栽培建议。  相似文献   

2.
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栽培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黄华占)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r=O.932);与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稳长、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总=-0.996,r实=-0.997,r穗=-0.991,r结=-0.99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9);产量构成各因素间,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实=0.997,r穗=0.998);为夺得水稻黄华占高产水平,其适宜栽培密度处在Ⅲ-Ⅳ之间。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和0.740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每公顷穴数与每穴有效穗数、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制定相应的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在早期适当增加每公顷穴数,在中、后期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协调好每公顷穴数、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杂交稻长龄秧迟栽合理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24个杂交稻品种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的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探明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性状对产量贡献不明显;可通过改善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提高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穗实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杂交稻长龄秧迟栽合理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24个杂交稻品种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的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探明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和稳实粒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性状对产量贡献不明显;可通过改善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提高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穗实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近年来主要推广的17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分析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 17个粳稻品种各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85%~18.41%,其中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是影响最终穗粒数的主要因素。2采用类平均法将17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群,这3个类群在产量性状上的差异较大,以第I类群单穴产量最高,表现为每穗实粒数和单穗重高于Ⅱ、Ⅲ类群,而单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充实度则相反。3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总粒数、着粒密度与单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实粒数、单穗重、单穴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穗部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群体有效穗数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穴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结实率及千粒重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其最适栽培密度是21.50万穴/hm2,其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可分别达8.84t/hm2和7.24t/hm2。  相似文献   

9.
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氮肥条件下,栽培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的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间差异显著,栽培密度处理4在稻谷高产量的基础上,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从而为提高寒地水稻食味品质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和C两优343(对照)为材料,在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水稻试验站进行大区品比试验,研究了各组合与对照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了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份高产一晚杂交稻组合的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单株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单株平均穗长均长于对照,其中13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有13个组合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8个组合的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78.6%组合的单株总粒数低于对照;所有组合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1个组合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各水稻组合间株高、单株平均穗长、千粒重、结实率的变异较小,而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的变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穗长、结实率、单株总粒数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株高、日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千粒重、全生育期呈无显著性负相关;株高与单株有效穗数为呈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日产量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结实率株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寒地水稻品种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黑龙江省2010年主栽的32个水稻新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穴穗数(分蘖力)多的品种穗粒数少,产量增加;植株高的品种每穗粒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下降,产量增加。应适当减少穴穗数(分蘖数),增加穗粒数,即分蘖力中等,偏大穗的品种有利于产量提高。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叶宽、剑叶长、千粒重、穴穗数、株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对2004~2008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中23个两系早杂组合的29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有效穗次之。该作者认为长江中下游早中熟两系早杂,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重选择大穗型、高结实率的组合,同时兼顾早熟性,这样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水稻籽粒在穗轴上分布特点及其与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辽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以分为高、中、低产3种类型,穗数是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高产品种生物产量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中产品种经济系数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着粒密度及经济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每穗粒数关系最密切,而每穗粒数主要由二次枝梗粒数决定,其次是着粒密度和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整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高  相似文献   

15.
陆稻主要性状的产量效应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 10个陆稻品种 10 0个单本株的 8大类 4 2个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单因素逐步回归、多元相关、通径与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陆稻产量的关键性状有 7个 ,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本株有效穗 (1) >主茎节间数 (2 ) >穗茎粗 (3) >一次枝梗数 (4) >始穗至成熟天数 (5 ) >实粒数 /穗 (6 ) >抽穗期下部花粉育性 (7) ,其中 (1)、(3)、(6 )为正效应 ,(2 )、(4)、(5 )、(7)为负效应。笔者认为陆稻选育的基本目标为“足穗、大穗、早熟” ,具体是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穗茎粗 ,主茎节间数、一次枝梗数中等 ,穗粒数多 ,小穗不育率低 ,结实率高 ;主茎节间数、叶片数适中 ,功能叶厚且狭短 ;生育后期进程快 ,早熟  相似文献   

16.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59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协优 5 5 9在 1999~ 2 0 0 0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高产、抗病、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 :每穗总粒数多 ,结实率高 ,但有效穗少 ,千粒重低。因此在栽培上应注重采用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从而使其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红花在新疆主产区塔城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每果球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呈降低趋势;每果球粒数、千粒重在种植密度为2.1×104株/667 m2时最大;红花籽粒产量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果球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果球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达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显著.[结论]在新疆塔城地区,红花适宜种植密度为1.8×104~2.1×104株/667 m2.  相似文献   

19.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R_2代的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和株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选择潜力,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等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0%).在抗病细胞突变体中进行丰产性选择,以穗实粒数、结实率或单株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性状结合单株产量进行综合选择,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对R_3群体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高抗高产株系应该是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中等偏多、结实率高、着粒密度大、中熟或中熟偏迟.经主成分分析入选的2个优良株系,通过R_4代种植鉴定,来自D_3[(沈农1033//Jaya/233)H_2]品系的88-334株系表现为高抗稻瘟病、整齐度好、中熟高产,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同时还选择出12个高产高抗稻瘟病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20.
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亲本不同栽插行比与产量结构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栽插密度一致、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随着栽插行比增大,单位面积上有效穗逐渐增加,穗实粒数、结实率和花粉密度逐渐降低,父母本不同行比栽插有效穗数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和小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5制种父母本最佳栽插行比为2∶14,产量达4618.42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