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前喷钙处理,采收后12天的贮藏过程中,水蜜桃果实的果皮和果肉的钙含量均提高,呼吸高峰推迟出现,呼吸强度明显降低;且果肉中总蛋白质和可溶性蛋白质的SDS—PAGE组分亦发生变化;采后的前6天,钙处理的果实中未出现对照组果实中所出现的某些蛋白质组分(约113.9KD,43.66KD.53.1KD,58.3KD,和66.2KD),同时,经钙处理后,果实蛋白质水解酶活性提高,游离态氨基酸含量则比对照低,且稍上升后即保持稳定.进一步的超离心技术分离测定表明,钙处理的果实中,无论是游离态还是膜结合态的核糖体,其含量高峰的出现均晚于对照组,且峰值下降约3.5倍.  相似文献   

2.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薄层等电聚焦/SDS—指数孔梯度PAGE双向电泳技术,对抗寒锻炼过程中冬小麦叶片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电泳图谱的变化,可以看出,抗寒锻炼期间,京冬1号有9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肖农12有13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分子量为1KD、7KD(PI较低的一种)、18KD(2种)、21KD的5种蛋白质含量在2个品种中都与抗冻性呈正相关。表明寒胁迫过程中控制这些可溶性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在表达机制上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选用10种除草剂组合对大豆品种合丰39号进行了试验,以研究除草剂对合丰39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合丰39号品质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均有增加大豆合丰39号脂肪的作用,增加幅度为0.14%~0.65%;只有处理A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比增加了0.095%,其余处理蛋白质含量均降低;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存在差异,有正向效应的是处理H,较对照增6%.  相似文献   

5.
水培条件下硫素营养对粳稻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水培条件下,硫素营养对粳稻稻米品质的改善作用,明确其品质指标随硫素浓度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以期提高人们对硫肥的重视,为硫肥的精确合理施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粳稻武粳15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硫素营养对粳稻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在适宜营养液硫浓度下,武粳15和武育粳3号的稻米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武粳15和武育粳3号分别在200 μmol?L-1和260 μmol?L-1硫浓度处理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相比,胶稠度分别增加了12.1 mm和8.4 mm。在米粉糊化特性上,武粳15在200 μmol?L-1硫处理的米粉峰值粘度较对照增加143 cP,消减值降低290 cP。武育粳3号在260 μmol?L-1硫浓度处理下,米粉的峰值粘度较对照增长158 cP,消减值降低34 cP。两个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硫浓度的升高呈增加的趋势,4种蛋白组分含量与硫浓度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00 μmol?L-1硫处理的武粳15和260 μmol?L-1硫浓度处理的武育粳3号,其品质相关理化指标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台湾象草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2008年在广西南宁、百色、湖南长沙3个不同生态区以桂牧1号杂交象草为对照,对广西畜牧研究所引进的台湾象草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台湾象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干草产量(46 351.32~53 903.84 kg/hm(2))比对照桂牧1号杂交象草(41 919.12~44 137.66 kg/hm(2))增加10.02%~23.73%,草质柔软,蛋白质含量(10.5%)比对照高出9.4%,是适应性极强的优质牧草,可在亚热带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稻草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份水稻种质测定其糙米及稻草的蛋白质含量,并分析糙米及稻草蛋白质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及稻草的蛋白质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糙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8.38%-15.78%,而稻草的蛋白质含量范围在3.58%-6.93%。水稻05-518和05-519为地方品种,糙米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70%和15.778%,比对照品种“中作93”分别高60.6%和72.5%;而05-529和05-583为新培育的种质。其稻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3%和6.41%,比对照品种“中作93”分别高44.7%和33.8%。水稻糙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抽穗天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而稻草蛋白质含量与秆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氮肥用量对中筋专用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优质中筋专用小麦扬麦 11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面条小麦淀粉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地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 ,但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直 /支值、峰值粘度、稀懈值及籽粒容重等特性逐渐下降。同时 ,各品质指标间均存在相关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 ,氮肥用量 168.75~ 2 2 5kg/hm2 的处理是面条小麦较为理想的氮肥运筹  相似文献   

9.
以迟熟中粳稻品种"南粳44"为试材,研究了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225、300和375 kg/hm23个施N水平及其基肥、蘖肥、穗肥施N配比分别为4∶4∶2、4∶3∶3和4∶2∶4等处理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粘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当施N量一定时,随着穗肥N素比例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也不断增加。N素运筹对稻米RVA谱不同特征值的影响程度区别较大,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和最终粘度在所设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崩解值、消减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在所设处理间的差异则不显著。该文还对稻米淀粉粘滞性特征值及稻米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坪山柚和福橘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 l胁迫8 d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坪山柚和福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随NaC l浓度的增高而增至较高水平.相同浓度NaC l胁迫下,坪山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比福橘大,因此,可能是蛋白质的增加幅度而不是其绝对含量对坪山柚的耐盐性起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分析显示,盐胁迫后,分子质量为80、67、54、32、28、18、17和16 ku蛋白质不受影响而稳定表达.福橘叶片中80、67、32、28、21、18、17、16和15 ku蛋白质为稳定表达的蛋白质.当NaC l浓度≥40 mmol.L-1时,诱导坪山柚叶片新产生35和24 ku 2种蛋白质;当NaC l浓度≥80 mmol.L-1时,诱导福橘叶片新产生72、43和24 ku 3种蛋白质,且它们的活性均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地麦盖膜栽培,其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绝对含水量都显著增加,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而使植株的根量和根的体积增加,根系的生理活性增强。同时减轻了干旱对地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缺水、少肥问题,显著地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土栽和水栽条件下银皇后的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栽银皇后(Aglaonema'Silver Queen')要比土栽银皇后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具体表现在前者的根系嫩白,叶色更鲜绿。另外,两种栽培条件下银皇后的生理特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清水处理的水栽银皇后根系活力要低于栽银皇后的根系活力,但经100mg/L吲哚丁酸(IBA)处理后水栽银皇后的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水栽银皇后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要显著低于土栽银皇后,而水栽银皇后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稍高于水栽银皇后。水栽银皇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都高于土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休闲期不同时间耕作对土壤水分、花后旗叶和籽粒脯氨酸积累、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旨在探索休闲期一次性耕作的蓄水保墒技术,为旱地小麦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定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45 d两个时期,深翻、深松两种耕作方式(以未耕作为对照),研究其对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花后旗叶和籽粒脯氨酸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动态变化,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花后脯氨酸含量与两种氮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结果】休闲期深翻或深松均可提高旱地小麦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且欠水年效果明显,以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深翻效果较好。休闲期耕作降低了花后旗叶脯氨酸含量、花后5-15 d籽粒脯氨酸含量、旗叶和籽粒GDH活性,提高了籽粒GS活性、籽粒蛋白质产量。但耕作时间在不同降雨年型对旗叶GS活性、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欠水年,休闲期耕作降低了旗叶GS活性、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丰水年,麦收后15 d耕作降低了旗叶GS活性、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麦收后45 d耕作则相反。休闲期耕作条件下,旱地小麦播前土壤蓄水量与籽粒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高于与旗叶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耕作条件下,旗叶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DH活性相关性较大,籽粒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S活性相关性较大;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耕作条件下,旗叶脯氨酸含量与籽粒GDH活性相关性较大,而籽粒脯氨酸含量与两种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休闲期耕作有利于蓄水保墒,且欠水年效果较明显,有利于降低花后旗叶脯氨酸含量及灌浆前期籽粒脯氨酸含量,减缓花后小麦干旱胁迫,由于脯氨酸含量与两种氮代谢酶有一定相关性,从而影响籽粒蛋白质积累。休闲期耕作的时间对土壤水分、花后脯氨酸积累、籽粒蛋白质积累有较大的调控效应,且以休闲期等雨后耕作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形成,深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不覆膜的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发育及生育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功效。覆膜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提高根系活力,提早并延长穗分化时间,加速籽粒灌浆,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播种愈晚,覆膜的增产作用愈大。覆膜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17种氨基酸总量(%)及谷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施用锰肥对重度污染土壤中小麦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13、26、66 mg·kg-1)和不同种类(常规锰肥、缓释锰肥)锰肥对根际土壤Cd、Mn有效性和小麦Cd、M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锰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Mn含量,且缓释锰肥在小麦生长后期对土壤Mn的供给显著高于常规锰肥。与对照(不施锰肥)相比,常规锰肥在小麦生长前期使土壤有效态Mn含量增加了8%~61%;缓释锰肥在小麦生长后期使土壤中有效态Mn含量增加了6%~105%。施用常规锰肥显著增加了小麦拔节期根部Mn含量,而施用缓释锰肥在小麦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根部Mn含量。施用锰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根部Cd含量和成熟期地上部Cd含量。所有处理中,仅施用中、高浓度常规锰肥和中浓度缓释锰肥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Cd含量,降幅分别为14%、27%和17%。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小麦全生育期,小麦根部Mn含量与地上部Cd含量、小麦根部向地上部Cd转移系数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施用锰肥可通过增加土壤有效态Mn含量,促进小麦根部Mn吸收,从而抑制小麦根部Cd吸收,减少小麦根部Cd向地上部的转运。在中、重度Cd污染土壤中,单施锰肥不能保证小麦的安全生产,需要同时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或综合农艺技术,进一步降低Cd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土壤干旱与复水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盆栽方法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干旱程度及复水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复水后50%的处理仍保持较高水平。干旱时根系活力下降,但复水后50%处理根系活力高于对照。土壤干旱使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但在严重干旱时茎、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又有下降趋势;复水后前期适度干旱处理其含量仍高于对照;在第二次严重干旱时,前期适度干旱处理其含量又有所提高。本文为花生干旱适应性及花生前期水分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0-664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农大8539"为试材,在小麦的生育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控制降水,称重法计算供水量,测量了小麦叶片的渗透势、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结果]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土壤水分的递增,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明显增加;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细胞渗透势随土壤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返青-拔节和孕穗-开花,开花-孕穗期叶片核酸总含量随干旱程度加剧而下降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结论]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冬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而核酸含量反应迟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两年的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和水分调控对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RS)和秸秆不还田(CK)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处理,D)、60%—65%(轻旱处理,SD)和70%—75%(适宜水分处理,N)。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根干重、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干旱条件下小麦成熟期的次生根数显著降低,与轻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相比,不同生育时期小麦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0—25 cm土层中的根干重密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也基本表现为降低趋势,产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34%—38.30%和14.30%—36.63%,但土壤贮水消耗量分别显著增加7.92%—25.56%和31.34%—90.7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2.69%—30.09%和11.83%—32.88%。干旱条件下,与CK处理相比,RS处理在返青期和成熟期的单株次生根数分别提高了17.17%—29.41%和5.60%—27.86%,不同生育时期0—25 cm土层中根干重密度降低,花后根系活力及25—50 cm土层中根干重密度的下降幅度增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5.02%—19.52%和7.51%—14.56%。轻旱和适宜水分条件下,与CK处理相比,RS处理提高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单株次生根数,减缓了小麦花后的根系活力及25—50 cm土层中的根干重密度下降幅度,并且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灌溉量及总耗水量,除2013—2014年小麦生长季适宜水分条件下不同还田方式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6.09%—9.18%和6.77%—11.13%。另外,秸秆还田方式与水分调控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下(轻旱和适宜水分),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具有正效应,有利于延缓根系衰老,增加土壤贮水消耗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量;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进行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 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的处理在两年度生长季均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率;在2004-2005年生长季W1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处理;在2005-2006年生长季W'2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W'1处理。水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2004-2005年生长季,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降低,HMW-GS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延长,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品质的改善。在2005-2006年生长季,随灌水量增加,籽粒HMW-GS含量、谷蛋白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是兼顾节水、高产、优质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0.
水氮配合对春小麦灌浆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氮素营养对春小麦灌浆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施氮处理的春小麦旗叶脯氨酸和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于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增施氮肥使旗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5%~75%之间时,增施氮肥使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氮肥的效应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