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干或等于该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中期烤田和后期干湿交替的高产水分管理策略;(2)湖北省大...  相似文献   
2.
<正>发酵床养猪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臭味,抑制病菌、害虫的繁殖。维护管理好发酵床,是发酵床持续发酵、微生物不断分解粪污的重要保证,是发酵床养殖成功的关键。1猪场发酵床的优势首先可以减少粪污污染问题,当前制约养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丁醇沉降法分离提纯稻米支链淀粉,纯化后的支链淀粉经异淀粉酶酶解切开分支糖苷键,然后运用HPSE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建立了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HPSEC分析方法:Shodex SB-G、Shodex SB-803(1 000—100 000)、Shodex SB-802.5(300—10 000)3根凝胶色谱柱串连,柱温40℃;流动相为0.1 mol•L-1 Tris+0.1 mol•L-1 NaCl,pH=7.40,流速0.5 mL•min-1;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RI),检测器温度为37℃;待测样品浓度为5 mg•mL-1,进样量20 μL。【结果】本法提纯的稻米支链淀粉:淀粉含量为99.4%、蛋白残余为0.02%、支链淀粉碘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为517 nm,为高纯度支链淀粉。供试大米样品脱分支支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DP)分布在2—120,无杂峰干扰。【结论】试验结果和方法验证表明本方法数据可靠、重复性好、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相似文献   
5.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稻米酚酸化合物组分及其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稻米酚酸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建立糙米和精米中酚酸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分析其在籽粒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2-羟基肉桂酸和反式肉桂酸14种酚酸化合物标准品,对糙米和精米中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 μm-Micron),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A)/乙腈(B),柱温30℃,流速为0.5 mL·min-1,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 min,8%-10%B;1-2.5 min,10%-13%B;2.5-5.5 min,13%B;5.5-6 min,13%-21%B ;6-6.5 min,21%-27%B;6.5-7.5 min,27%-50%B;7.5-9 min,50%-100%B;9-12 min,100%B;12-12.5 min,100%-8%B。检测波长为280和325 nm。【结果】14种酚酸在8 min内完全分离,经质谱鉴定,精米及糙米中检测出的物质共有11种,分别是没食子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可进行定量分析的酚酸共8种,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线性范围为5-220 μg·mL-1 (R2=0.9994-0.9999),检出限为0.002-0.03 μg·mL-1,定量限为0.004-0.08 μg·mL-1,回收率为84.11%-114.43%。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在精米和糙米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和反式肉桂酸集中存在于胚乳外层中,精米/糙米含量百分比变幅为4.52%-16.73%。而异阿魏酸在稻米籽粒中分布较均匀,其精米/糙米含量百分比达到45.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不仅适合稻米中酚酸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而且对于其他谷物中酚酸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机插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共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26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对象,对水稻田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典型田块进行调查。将水稻生产要素(种植方、品种、播期、种植方式)类型相近或相同的田块按产量分成高产田(I,> 10.5 t hm-2)、中产田(II,9.0 ~10.5 t hm-2)、低产田(III,< 9.0 t hm-2) 3个等级,比较其产量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等群体指标。结果表明:(1)高产田的颖花数、穗数、穗粒数均有显著优势;不同类型田块在行距、穴距、单位面积穴数等空间配置上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同产量水平田块单穴穗数整齐度差异显著;产量与单穴穗数整齐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6**,2009;r=0.441**,2010)。(3)顶部叶片长度增加有利于总粒数的增加,但易降低结实率,尤其是下位叶。表明提高单穴穗数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是协调水稻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江苏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在等氮量条件下设麦秸半量还田、麦秸全量还田和全施化肥(对照)3种处理,研究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构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还田初期,两个麦秸还田处理平均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比对照降低4.2%和19.8%,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土壤矿质氮含量较对照降低3.8%,导致拔节前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降低;还田后期,土壤矿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7.4%、10.4%、6.2%、4.5%,麦秸还田后根系伤流速率增加19.9%,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1%,氮肥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表明:麦秸还田可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群体质量,全量还田作用最为明显,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2401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高(HN)、低(LN)两个穗肥施氮水平,对幼穗发育过程中(颖花分化至抽穗后7 d)细胞分裂素(ZRs、iPAs)和生长素(IAA)含量及其动态分别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穗发育过程中穗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均表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穗肥的施用(HN处理)提高了各个时期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尤其是颖花分化期效果最为明显。而生长素的变化情况较为复杂,从颖花分化期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LN处理稍高于HN处理,之后HN处理又逐渐超过LN处理。穗发育期间HN处理的ZRs/IAA和iPAs/IAA均高于LN处理,颖花分化期差距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差异最小,抽穗时比值差距又再次扩大,两个品种表现相似。水稻氮素穗肥的施用具有延长颖花分化时间、增加每穗颖花数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幼穗分化期尤其是颖花分化期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及其与生长素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9.
氮素和6-BA对水稻分蘖芽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扬稻6号、南粳44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和6-BA对水稻分蘖芽萌发的影响及分蘖芽萌发过程中碳氮代谢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素和6-BA都能促进分蘖芽的萌发,但二者维持分蘖芽进一步生长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氮素能够促进分蘖芽持续生长,而6-BA是无法维持分蘖芽的持续生长。氮素和6-BA均提高了分蘖节中细胞分裂素(Z+ZR和iP+iPR)含量及叶、根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但6-BA处理无法提高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使水稻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积累不足。这说明,氮素和细胞分裂素通过内源激素平衡和碳氮代谢两条生理途径调控分蘖发生。  相似文献   
10.
播种量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水卷苗机插高产适宜的播种量。【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品种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卷苗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前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发根力、根系活性、成苗率、苗基宽、重高比及光合速率均随着播种量的降低而显著增强,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小播量处理秧苗返青活棵快、分蘖发生力强、每穗粒数多,但播量过小导致基本苗和穗数不足,当武运粳24号播种量从180g/盘降低到120g/盘(738.9g/m2)、6两优9368播种量从110g/盘降低到70g/盘(431.0g/m2)时,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播种量继续降低,产量均显著下降。【结论】水卷苗育秧方法适宜播种量,常规粳稻为2.03粒/cm2,杂交籼稻为1.14粒/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