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中国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主要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黄矮病的抗性程度和水平,为培育抗病新品种、品种审定与推广、抗病品种合理布局、降低品种抗性“丧失”风险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条中33号(CYR33)等、叶锈菌PHT、THT等、秆锈菌21C3、34C2等、对15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具有毒性的白粉菌混合菌系、赤霉病菌、纹枯病菌强毒力菌株和BYDV-GAV株系对1999-2014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1 815份次试验材料进行成株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重要材料连续进行两年试验,以确保结果的重复和可靠。【结果】在所鉴定的品系中,具有3种抗病性以上的品种(系)共250个,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共310个;中抗和高抗条锈病品种占参试品种的(39.8±21.7)%、中感和高感品种占(39.7±27.9)%;赤霉病、纹枯病、秆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1.5±27.5)%、(31.1±35.6)%、(48.2±25.6)%和(25.0±14.6)%、感病品种分别占(68.5±27.5)%、(62.2±38.6)%、(31.3±20.7)%和(70.7±14.6)%;抗叶锈病品种比例仅为(9.9±3.8)%,感病品种高达(70.4±15.1)%;除河农831表现中抗外,所有品种对黄矮病均表现感病,未出现高抗品种。【结论】抗源缺乏的病害未鉴定出抗性强的品种,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品种主要出现在甘肃、四川等地,抗叶锈小麦品种(系)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现阶段河南省小麦主推品种及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性,从中寻找出多抗品系,以利于小麦生产应用。[方法]120种小麦品种自然种植,不进行人工接种,在病圃内病害发病高峰期,根据记载标准分别调查各品种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类病害的抗病性。[结果]全部120份材料中,无1份材料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同时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无1份材料对2种病害同时表现为免疫,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表现为2种高抗1种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同时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结论]所鉴定的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较好,对纹枯病的抗性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张福平 《农友》2001,(9):11-12
1.品种特性。豫麦66号幼苗叶色浓绿,叶片短小,半匍匐,以主茎成穗为主,晚播和加大播量条件下,近似独秆。半冬性,抗寒能力强,根系发达,耐旱、耐渍,耐盐碱性好,抗干热风,落黄好,活秆成熟,高抗倒伏,抗穗发芽。耐氮能力强,高氮条件下不贪青。属中晚熟品种。高抗白粉病,对锈病和叶锈病表现高抗至免疫,中抗叶枯病、纹枯病,对赤霉病、全蚀病、根腐病、颖枯病抗性表现突出。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一般小麦病害不用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适应湖北省等高降雨量区小麦新品系或中间育种材料,对引进的16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高降雨量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期和简单农艺性状的调查,并对其中的9份种质进行了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湖北省大面积主栽品种郑麦9023相比,供试种质的拔节期平均提前4d,抽穗期推迟8 d,成熟期推迟1 d,成穗率、穗粒重和千粒重较低,株高和穗粒数较高;供试种质对条锈病的抗性最好,其次是赤霉病和白粉病,赤霉病抗侵染性比抗扩展性好.筛选出免疫或高抗条锈病种质7份;4份赤霉病抗侵染种质中有1份高抗侵染、中抗扩展;1份种质高抗白粉病,没有发现纹枯病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在湖北地区的抗性情况。[方法]在自然诱发条件下系统调查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对条锈病和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条锈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小麦新品种中有7份材料病情指数在25以上,属于高感品种,其余5份材料病情指数低于25,属于中抗或慢锈品种,其中"秋乐1302"具有较强抗性。赤霉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参试新品种中有3个品种为中感品种,剩余9个品种均为感病品种。12份参试品种中无同时抗条锈病和赤霉病较好的抗性品种。[结论]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的病害调查和抗性分析为适宜湖北麦区的小麦品种选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艳红 《河南农业》2019,(16):34-35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连年秸秆还田、作物品种更换、用药混乱、耕作制度的改变等,引起小麦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根据调查,长葛市小麦病害有20多种,为害较重的有纹枯病、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增产与增效。  相似文献   

7.
三、小麦 品种名称:云麦47(原编号3F6-1235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8天,株高86.2cm,最高分蘖42.16万,有效穗20.29万,单株分蘖3.58个.穗长11.44m,每穗结实率56.6粒,千粒重50.4g,单穗重2.84g,属大穗大粒型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高抗白粉病和秆锈病,轻感叶锈病,中抗条锈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3—2021年河北省审定的212个冬小麦品种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3种病害的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对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较好,抗性品种占审定品种的53.78%;审定品种对叶锈病和白粉病抗性水平较差,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其中2014年审定小麦品种抗叶锈病最好,抗病品种占比100%,2016、2018、2021年抗病品种占比分别为3.44%、6.67%和11.11%,其余年份表现抗病的品种占当年审定品种的比例变幅为22.23%~36.36%;2014、2016、2020年审定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相对较好,抗性品种占比分别为33.33%、24.14%和29.72%,其余年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占比均小于20%,对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有37、35个,抗性品种占审定品种的17.45%和16.50%;兼抗2种以上病害的品种偏少,其中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品种占比为7.08%,无兼抗叶锈病和白粉病的品种,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品种占比为4.72%,兼抗3种病害的品种占比为4.72%。对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以上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系谱分析发现,河北省小麦...  相似文献   

9.
石农083是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和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济麦22为母本、金禾912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熟相好,抗倒性强,抗寒性好。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鉴定,免疫秆锈病,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黄淮麦区南片各省品种存在较多的性状差异,通过发掘育成品种的产量、株高和抗病性等差异,找出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学习.[方法]针对河南、江苏、安徽、陕西四省审定品种相互备案的产量、产量性状和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从产量看,江苏备案品种产量最高,河南次之,安徽最低;陕西审定品种在江苏增产明显;河南、江苏、陕西的品种在安徽表现相差不大.②就株高而言,安徽和江苏的审定品种偏高,河南和陕西的偏低,尤其是河南品种的株高性状明显低于其余三省.③各省审定品种在抗病性上存在差异.安徽审定品种对黄花叶病的抗性比较突出;陕西审定品种对条锈病和纹枯病抗性较强,但大多高感叶锈病;河南和安徽品种对白粉病抗性表现趋势比较一致,品种抗性大都集中在中感—中抗范围,江苏品种则集中在高感—中感区间.河南和安徽备案品种赤霉病抗性较好(50%以上达到中感);江苏备案品种赤霉病抗性偏低(达到中感以上占1/4),其中安徽审定品种抗性较好,陕西审定品种抗病性表现次之.[结论]安徽育种者需要改进的小麦性状,在保证抗性前提下,降低株高,提高粒重是工作重点;江苏育种者需要注重的是降低株高,适当提高粒数和粒重,增加对抗赤霉病材料的应用;河南育种者在丰产性与株高结合上走在前列,同时也应加强赤霉病抗性育种工作;陕西育种者在丰产性、抗条锈病方面比较成功,白粉病抗性偏弱,赤霉病抗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抗叶锈病育种是各省的育种短板.该研究可为品种经营者和使用者针对当地生产实际选用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蔡广成  孙友武  张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0+3353-3350,3353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和发掘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资源,利用条锈菌和白粉菌优势小种对9 464份种质资源、黄淮南片和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参试品种(系)及自育高代系进行大田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大量的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单抗资源。其中,抗条锈病资源2 836份,占30.0%;抗白粉病资源3 878份,占41.0%;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资源910份,占9.6%。为抗病育种筛选出一批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3.
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连续3年对来自国内外44份优质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秆锈、叶锈和白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秆锈病抗性较好,部分材料对叶锈病表现抗性,但全都感染白粉病。据此提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和评价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方法]2007年对中期库贮存神质来源、产地不同的299份资源经田间种植观察及室内考种,对丰产性、抗病性、株高和穗长等48项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3个品种高抗条锈病;8个品种高抗白粉病;8个品种同时抗条锈病和白粉病;8个品种抗条锈病;11个品种抗白粉病;6个品种矮杆;5个品种大穗;3个品种大粒。[结论]该研究为甘肃省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优异的地方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小麦后备品种及二线育种材料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较好的综合抗病性材料和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2007年度在病害鉴定圃对22个小麦区试后备品种及71份二线育种材料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的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的品种,大部分品种综合抗病性不强,仅发现1份既抗赤霉病、又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有11份同时抗两种病害,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1%和1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保护地条件下对41份番茄资源进行田间番茄主要叶部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对41份番茄资源采用棋盘式12点取样法进行保护地田间叶部病害调查取样,并根据病害表现症状确定病害种类及等级.[结果]保护地条件下番茄资源田间主要叶部病害有叶霉病、白粉病和晚疫病,其中叶霉病发生最重,41份番茄资源全部发病;其次为白粉病,有34份番茄资源发病;晚疫病发生最轻,仅有15份番茄资源发病.在41份番茄资源中,对叶霉病具有抗性的资源有F1159、F1160、F1164、F1166和F1197等5份,占全部供试资源的12.20%;中感资源有11份,占26.83%;感病资源17份,占41.46%.[结论]F1159、F1160、F1166、F1194和F1197等5份番茄资源对3种番茄主要叶部病害综合抗性较好,可作为番茄育种抗源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7.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代抗病性及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宁夏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优异资源,以宁春4号、河东乌麦及其杂交F2代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了群体抗病性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宁春4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河东乌麦中抗至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分别鉴定出68、54、52个单株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比例依次为20.54%、16.32%、15.71%,其中,50个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条锈病,44个抗白粉病和叶锈病,32个抗条锈病和叶锈病,29个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在F2代群体中检测到239个单株携带Pm16基因,22.59%携带该基因的单株表现田间抗白粉病;202个携带Yr2基因,16.83%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246个携带Lr24,17.07%携带该基因的单株抗条锈病;148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Yr2,18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和Lr24,155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Yr2和Lr24,119个单株同时携带基因Pm16、Yr2和Lr24。新开发的6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0个抗病性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涉及2A、5A、3B、5D等4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5~0.08,对表型贡献率为2%~4%,连锁系数(LOD值)最大为10.40,其中,5A、3B和5D染色体存在抗病的QTL富集区。  相似文献   

18.
3个小麦新种质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山西省小麦抗病性差的现状,以携带有抗病基因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37和92R149为亲本,与感病小麦品种忻96-74、矮多1号、黑粒小麦76杂交,进行抗病、丰产、优质和矮秆基因的重组,选育出3个抗病新种质G10,S06和S25,并综合应用农艺性状、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10为半矮秆、特大穗,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S06为矮秆,对白粉病免疫;S25具有5+10优质亚基、紫粒,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G10,S06和S25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Evaluation of bread wheat varieties carrying the wheat-rye transloc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natural resistance of plants to leaf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such bread wheat varieties as Omskaya 37 and Omskaya 38 show a high field resistance to leaf rust and, in a varying degree, to powdery mildew. The breeding material has been evaluated for the resistance to Ug99 in Kenya. The resistant lines have been isolated and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selection. Based on the introgressive material, a number of commercial varieties (Pamyati Maystrenko and Omskaya 41) with the complex resistance to leaf pathogens and high adaptability to unfavorable abiotic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have been created. Varieties with alien genetic material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hybridiz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new promising lines.  相似文献   

20.
小麦YrX、Pm21基因和Dx5优质基因聚合体的分子标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灌区小麦条锈病时有发生,白粉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将分别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X、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材料与宁夏育成的高产、优质品种进行聚合杂交,采用早代抗病鉴定,并利用特异分子标记对F3代材料进行抗条锈病基因(YrX)、抗白粉病基因(Pm21)、优质基因(Dx5)检测。筛选到聚合YrX、Pm21和Dx5三种基因的材料1个,聚合YrX、Pm21基因的材料2个,聚合YrX、Dx5基因的材料2个,聚合Pm21、Dx5基因的材料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