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国内外3家不同的研发公司的甲、乙、丙3种试剂盒,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接种A型与O型口蹄疫病毒的牛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接种A型与O型口蹄疫病毒的牛在感染后第3天发病,这与最早检测出阳性的时间相一致,至第9天3ABC抗体全部为阳性;接种A型口蹄疫病毒的牛与接种O型口蹄疫病毒的牛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应答有差异。选取的3种试剂盒检测显示,每2种试剂盒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并且甲试剂盒显示出最大的灵敏度,而乙试剂盒显示最大的特异性,丙试剂盒的敏感性依可疑样品的处理方式而变化。因此,对3种试剂盒进行比较发现甲试剂盒更稳定,更适合于检测。  相似文献   

2.
使用三种猪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接种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以探讨三种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和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都可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两种试剂盒的相关性达90.8%,而间接血凝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和间接血凝试剂盒可用来检测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两种试剂盒的相关性达93.7%,而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3.
科技     
<正>兰州兽医所科研团队建立口蹄疫感染和免疫鉴别诊断技术体系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获悉,经十余年的努力,该所科研团队建立了口蹄疫感染和免疫鉴别诊断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研发了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2C3AB抗体检测试纸条;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单抗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口蹄疫病毒五种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免疫印迹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别免疫猪群3ABC抗体阳性猪是免疫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疫苗中残留的非结构蛋白引起的,通过检测免疫动物体内的3ABC抗体和病毒感染情况,探讨3ABC抗体的出现与免疫剂量的关系。选取60日龄保育猪20头,分成A、B、C、D 4个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99株)1、2、4、6m L/头。每组猪分别在免疫前1 d以及免疫后3、7、14、30和60 d,采集血清和鼻咽拭子,使用口蹄疫3ABC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口蹄疫多重RT-PCR检测试剂盒以及病毒分离试验,检测3ABC抗体和病毒感染情况,发现保育猪在低剂量(1 m L/头或2 m L/头)免疫后没有检测到非结构蛋白抗体,而高剂量(4 m L/头或6m L/头)免疫后出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升高,而且出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的动物中没有检出病毒感染或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提示这些免疫猪群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形成与免疫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口蹄疫3ABC非机构蛋白抗体在临床诊断健康的动物体内是否存在,以及探索3ABC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适用范围,设计此试验。随机选取新乡市辖区范围内的猪场4个、牛场12个、羊场9个,采集动物全血,分离血清,利用间接ELISA方法(3ABC-I-ELISA)和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免疫过口蹄疫疫苗的健康猪、牛、羊体内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存在情况和血清中口蹄疫病毒存在情况。结果发现,临床健康动物也会产生口蹄疫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且动物日龄越大,产生抗体的比例越高。表明口蹄疫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不仅在野毒感染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体内产生,而且在健康动物中由于免疫频率的增加和免疫剂量的加大也会产生。因此,口蹄疫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只适用于对口蹄疫疫情的初筛,且在日龄较小或免疫口蹄疫疫苗次数较少的动物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国产的4种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VP1-ELISA)、猪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LB-ELISA)、猪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猪O型口蹄疫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O-ELISA)同时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的50份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98.0%、94.0%、54.0%、90.0%。同时使用农业部规定的3种试剂盒分别检测20份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发现,VP1-ELISA试剂盒和LB-ELISA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95%,平均抗体滴度相差0.7,与IHA试剂盒符合率为55%,平均抗体滴度相差3.8,故LB-ELISA试剂盒可以用来评价合成肽疫苗免疫的抗体,而IHA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合成肽疫苗免疫的抗体。  相似文献   

7.
将3种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试验进行了比较。这3种间接ELISA试验检测田间血清样品的最低符合率为96%,最高符合率达98%:有2种间接ELISA试验可以检测到感染口蹄疫第10天后血清中的口蹄疫感染抗体.有1种间接ELISA试验可以检测到感染口蹄疫第14天后血清中的口蹄疫感染抗体;这3种间接ELISA试验检测12份已知口蹄疫阳性血清的试验结果吻合。研究表明.这3种间接ELISA试验方法对于检测口蹄疫感染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中猪口蹄疫3A蛋白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在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方面更优于另外2种试剂盒。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口蹄疫(FMD)免疫情况,对2021年采自云南省7个边境县市的1 522份牛血清样品,采用O、A型口蹄疫病毒(FMDV)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及FMDV 结构蛋白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A型抗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57.61%、67.29%,未达到70%的国内最低免疫标准;勐腊、盈江两地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偏高,分别为57.50%、54.62%;入境牛O型、A型、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9%、79.70%、58.23%,本地牛分别为54.31%、63.87%、40.52%,差异显著(P<0.05);规模场、散养户、隔离场的O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04%、52.24%、70.29%,A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73%、63.12%、79.70%,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78%、42.31%、58.52%,隔离场阳性率场显著高于规模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FMDV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的病毒传入风险,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强度,降低FMDV向国内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猪口蹄疫O 型抗体检测试纸条的性能,通过检测已知相关及非相关阳性血清样品、阴性血清样品和免疫 猪血清样品,对4种猪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纸条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研究评估,并对比猪口蹄疫O型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仅有A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且与试剂盒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较高(90%);而其他试纸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与试剂盒抗体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较低(40%~65%)。通过对比检测,仅有A试纸条可用于大量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更适合基层兽医和养殖户使用,而其他试纸条的检测性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3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和1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牛血清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以期获得可应用于口蹄疫检疫的有效试剂盒。采用国内外3种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间接ELISA试剂盒和1种阻断ELISA试剂盒,对15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ELISA检测。同时对150份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试验(EITB),以评估4种ELISA检测结果。结果 4种试剂盒的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100%、95%、73%、99%。结论:国内生产的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牛口蹄疫血清学筛选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高频突变引发新疫情诊断的需求,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设计合成了针对PRV g B糖蛋白高度保守的抗原优势表位区肽段,命名为g B872。以此肽段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建立了新型的PRV-g B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其仅对PRV血清检测为阳性,而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O型)、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主要猪源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最低检测下限血清稀释度为1∶128,高于IDEXX PRV/ADV 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下限稀释度(1∶4),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低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与Bio Chek PRV-g 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90份临床血清样品,对比结果分析显示,两者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7.67%,总体符合率为97.78%;同时,采用该方法与IDEXX-g I(gE)和IDEXX-g B试剂盒分别对野毒感染血清和疫苗免疫血清同时检测,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野毒阳性血清和疫苗免疫阳性血清,与IDEXX两种试剂盒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PRV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Ⅲ型干扰素(IFN-λ)是一种新发现的抗病毒因子,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多重功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后造成猪的免疫抑制状态,Ⅰ型和Ⅱ型干扰素的应答受到抑制,IFN-λ的应答情况还不清楚。为揭示PRRSV感染猪后IFN-λ的应答情况与调控机制,以期进一步揭示PRRSV抑制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分子机理。利用PRRSV强毒与弱毒株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FN-λ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差异,并检测了不同非结构蛋白(NSP)对IFN-λ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PRRSV感染PAM细胞后均在mRNA水平上诱导IFN-λ1和IFN-λ3表达上调,且IFN-λ3比IFN-λ1上调更明显;然而在蛋白水平上二者均为表达下调。人源IFN-λ3比IFN-λ1显示出更强的抑制PRRSV复制的作用,且对强毒株GSWW/15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RRSV NSP7b和NSP9转染PK-15细胞后能使IFN-λ3的mRNA上调表达,但蛋白水平无变化;而NSP7a对IFN-λ3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影响,提示NSP7b和NSP9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IFN-λ3的应答。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中SW的生物合成通路,可以为生物发酵获得大量SW用于抗肿瘤应用和疯草的脱毒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采用不同作用剂量的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在28℃,120r·min-1与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孢子悬液分别作用5、10、15、20、25、30min,选取生长良好的菌株接种PDA培养基,连续培养发酵24d,应用α-甘露糖苷酶活性分析法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SW含量,评价其传代及产SW稳定性。联合使用玻璃珠、液氮破壁法预处理菌丝,选用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株D4基因组DNA,经纯化、酶切、构建菌株DNA文库,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评价文库构建质量,利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株和原始株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经化学诱变成功获得1株突变株D4,利用MIRA软件对高通量测序序列拼接、组装,分别获得突变株D4和原始株相关基因组片段19、21条,经BLAST、GO分析,注释到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的关键基因SwnK、SwnH2、SwnH1、SwnR和关键酶putative amino acid transporter、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formate/glycerate dehydrogenase catalytic、saccharopine reductase-like protein,并结合KEGG数据库,预测了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产SW可能的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为揭示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机制作出了新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波形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原核表达猪波形蛋白与病毒互感后检测其复制能力。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波形蛋白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PK-15细胞中扩增波形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及复性,并利用病毒抑制试验,检测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猪波形蛋白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经诱导后高效表达,经纯化复性获得的波形蛋白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侵染Marc-145细胞,然而并不抑制口蹄疫(FMDV)侵染PK-15细胞。随后借助细胞流式术检测PK-15细胞中波形蛋白的分布,显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内的基质中。猪源波形蛋白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源波形蛋白与口蹄疫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是奶牛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多由病原菌混合感染,若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致病菌,对该病的综合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的相关报道甚少,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论文对目前应用于其诊断的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情况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O型口蹄疫病毒(FMDV)病毒样颗粒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FMDV结构蛋白VP0、VP1、VP3的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再分别通过带有BsmBⅠ、EcoRⅠ和SalⅠ酶切位点的引物,分别对重组质粒pVAX-VP0、pVAX-VP1和pVAX-VP3扩增后进行酶切,用T4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VP0VP1VP3。对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VP0VP1VP3进行PCR鉴定并测序。用脂质体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VP0VP1VP3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VP0VP1VP3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VAX-VP0VP1VP3,并在BHK-21细胞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7.
兔抗O型口蹄疫VLPs酶标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兔抗O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的酶标抗体,进一步建立O型口蹄疫病毒的ELISA检测方法,通过原核表达、体外纯化和组装O型口蹄疫VLPs,免疫家兔制备兔抗O型口蹄疫VLPs高免血清,并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IgG,改良过碘酸钠法制备兔抗O型口蹄疫VLPs的酶标抗体(rabbit anti-type O foot-and-mouth disease IgG-HRP)。结果显示,兔抗O型口蹄疫VLPs高免血清效价达1∶4 096,纯化后的IgG纯度达90%,效价达1∶512 000。表明获得了高纯度的兔抗O型口蹄疫VLP的酶标抗体,可用于O型口蹄疫的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8.
塞内卡病毒A(SVA)作为一种新发病病原,致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后能使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细胞凋亡。为了深入研究SVA诱导凋亡的情况,在验证SVA各蛋白真核质粒正常表达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方法检测SVA各蛋白诱导凋亡的情况,Annexin V-FITC/PI和Hoechst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磷脂酰丝氨酸和核凝聚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析SVA-VP1对凋亡通路中主要调控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Bax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SVA-VP1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和晚期凋亡,并且能够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及Bax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VA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Gateway技术和慢病毒表达系统将山羊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因子SLAM稳定整合在Vero细胞基因组染色体上,建立稳定表达可增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复制的SLAM的Vero阳性细胞亚克隆,并验证阳性细胞亚克隆Vero/SLAM表达SLAM的活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PPRV复制的增殖效果。分离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Total RNA,一步RT-PCR获得完整ORF的SLAM基因,采用BP及LR位点的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入门载体pDONR/SLAM并获得表达骨架pDEST/SLAM,与Packaging Mix pLP1、pLP2及VSV-G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SLAM复制缺陷型慢病毒样粒子,用其感染Vero细胞,杀稻瘟菌素抗性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通过靶标基因扩增、间接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技术、致细胞病变效应及Realtime RT-PCR等技术分别验证SLAM基因组整合、转录,SLAM蛋白表达、反应活性以及PPRV在表达SLAM阳性细胞亚克隆上的增殖效果。结果显示:SLAM受体基因被稳定整合在Vero细胞基因组染色体上,该受体蛋白表达于细胞周质,建立的细胞连续传代不丢失,接种病毒后致细胞病变时间由4~7d缩短为3.5d,TCID50·0.1mL-1由4.25增加为5.67,相对于正常Vero细胞,整合有SLAM的Vero细胞,由于表达了PPRV特异的细胞受体使PPRV对其易感性显著增强。成功建立一株稳定表达靶向增强PPRV复制的Vero/SLAM细胞:该细胞表达的SLAM具有明显增强PPRV复制的功能,不仅可以从细胞模型水平阐明增强PPRV复制的关键靶基因,也为PPRV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以及对机体的致病机制等提供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20.
研究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作用。用传统水煎法制备菪可轮蒲水煎液,用HPLC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中龙胆苦苷浓度,并用龙胆苦苷浓度标定复方药物浓度,分别采用牛津杯法和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建立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测定浓度为0.0232mg/mL的菪可轮蒲水煎液,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给药方式下,分别给予0.1、0.3、0.5mL药物时对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菪可轮蒲水煎液浓度为0.0464mg/mL时,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5mm,MIC值为0.0029mg/mL,经病理剖检、细菌镜检、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表明死亡率为75%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且预防组各组和治疗组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58.3%、41.7%、83.3%、66.7%、58.3%和91.7%。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菪可轮蒲水煎液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抑菌活性,且其预防作用较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