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猴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阴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经常捕猎猴子的一些喀麦隆人身上发现了两种新型逆转录酶病毒,而此前从未有过人类感染此类病毒的记录。研究人员化验了930名喀麦隆人的血样,这些人曾贩卖或食用过猴子或猿的肉。科学家通过抗体筛查和遗传分析发现,这些人中有13人感染了至少6种猿猴身上的逆转录酶病毒,其中两人感染了两种新型的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这两种新病毒被称为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和IV型或称HTLV-3及HTLV-4,两种病毒与已知的从猴子和猿的身上传播给人类的HTLV-1和HTLV-2型病毒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3.
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l型(Simi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STLV-1)是无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其潜伏期较长,主要侵害猴的免疫系统。为强化口岸对进出境野生及实验用灵长类动物STLV-1感染情况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建立了RT-PCR和Real-time RT-PCR检测STLV-1的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广东等地实验猴养殖场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 T-lymphotropic virus 1,STLV-1)的流行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采集自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以及河南境内主要猴场的752份实验猴血清样本进行...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B淋巴细胞是牛白血病病毒的靶细胞,BLV不但能引起B淋巴细胞持续性增生,同时也能引起B淋巴细胞持续性减少.本文主要对BLV感染对牛B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T淋巴细胞在BLV感染牛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是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的病原,该病是牛最常见的肿瘤疾病。它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Delta逆转录病毒属,该属成员还包括有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和Ⅱ型。大约70%的BLV感染牛不出现临床症状,而30%的感染牛出现持久淋巴球增多症,其特点是多克隆表达非肿瘤CD5+B淋巴细胞,其中2%~5%经过长时间的潜伏期形成B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鸡血管肿瘤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白血病有多种病型又称白血病肉瘤群,血管肿瘤只是众多白血病型中的一种,以往在生产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白血病,也称“大肝病”。其次还有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骨化石病等等,这些临床上很少见。  相似文献   

8.
Lillehoj[1]等1992年试验证明,鸡脾淋巴细胞和胸腺细胞与豆蛋白A(ConA)诱导的鸡脾淋巴细胞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共培养4 h和16 h后,可增强NK细胞对禽白血病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LSSCC-KP9的杀伤活性,这与Schauenstein1982年报道的哺乳动物白细胞介素2样活性的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相似,这表明鸡体内存在功能类似于哺乳动物IL-2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 ( avian le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 ,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成髓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样白血病 ,对养禽业危害最大的是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lymphoid leukosis,LL)。自 1 90 8年首次报道并分离到 ALV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病的流行和发生 ,其垂直和水平传播引起临床和亚临床感染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2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该病毒的囊膜基因、病毒受体、致病机理、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和培育 ALV抗性鸡等方面取得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淋巴白血病是由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法氏囊依赖细胞(B-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禽白血病病毒主要侵害法氏囊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增生,形成肿瘤。随着肿瘤的发展,肿瘤细胞脱离法氏囊,随血液、淋巴运动,形成肿瘤转移扩散,造成其它内脏器官、组织的转移灶。由  相似文献   

11.
1禽血管瘤现状禽血管瘤是禽白血病的一种。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  相似文献   

12.
禽血管瘤     
禽血管瘤是禽白血病的一种。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  相似文献   

13.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也叫做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俗称"大肝病"。1病原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C型肿瘤病毒属。该病毒还可分为A、B、C、D、E5个亚群。其中A亚群是最主要的致病毒株。该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热不稳定,高温下可快速灭活。  相似文献   

14.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危害性 鸡的白血病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其中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由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lymphoid leukosis virus,LLV)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发病鸡通常取死亡经过 ,多数感染鸡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但可延迟性成熟、蛋小、蛋壳薄、产蛋量下降、慢性消瘦、肉品不能食用等 ,还可引起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下降 ,对其它疫苗防疫注射后免疫力丧失 [1] 。除此之外 ,人类食用带毒但不发病鸡的鸡肉和鸡蛋或含有治疗药物残留的肉、蛋 ,会使人体致畸、致癌、致突变等。2 鸡淋巴…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对鸡能引起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结缔组织性肿瘤、骨硬化病等.大多数肿瘤与造血系统有关,少数侵害其它组织.  相似文献   

16.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该病可形成多种病型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病、骨石病、血管瘤、肉瘤和皮瘤等。  相似文献   

17.
T、B淋巴细胞功能对流行性牛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T、B淋巴细胞功能与牛白血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阐明了感染BLV牛B细胞淋巴瘤细胞除了来源于Bla(CD5^ CD11b^ )细胞,也可来源于B1b(CD5^-CD11b^ )及常规B2(CD5^-CD11b^-)细胞。探讨了T细胞功能对牛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出IL-12表达下降和IL-10表达增加可能导致了B细胞淋巴肉瘤的形成,Ⅰ型和Ⅱ型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引起了BLV的发展。同时讨论了B-T细胞的相互作用在BLV感染时疾病阶段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淋巴细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结  相似文献   

19.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AL)是由各种禽白血病亚群病毒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主要是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目前主要将其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禽骨髓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其中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对禽类危害最大的疾病.相关文献报道亦最多。而骨髓细胞陛白血病(又称禽骨髓细胞瘤Myeloid Leucosis,M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vian Leucosis Virus-J subgroup,ALV-J)引起的禽多种肿瘤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J型禽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白血病(Avianleukosis)是指由属于反转录病毒的禽白血病病毒群造成的各种肿瘤性疾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以及相关肿瘤等。其中最重要的白血病是淋巴组织样白血病,包括与肝脏、脾脏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