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栽植密度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方法  在3种不同栽植密度[行距×株距分别为2 m×2 m(T1)、4 m×3 m(T2)和4 m×5 m(T3)]下,对10年生毛白杨速生丰产林试验地0~5、5~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共6个土层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栽植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用单因素分析法,数据间的多重比较用Ducan法。  结果  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所占比例分别为69%、79%、71%和74%;不同栽植密度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不一致:T2栽植密度下有机质在0~5 cm处最高,为15.44 g·kg-1,显著高于T1,在5~20 cm土层处3栽密度间有机质差异显著(P < 0.05),大小依次为T3、T2、T1,在20~100 cm土层处T1显著低于T3和T2(P < 0.05);碱解氮在T2下为14.5~142.7 mg·kg-1,高于T1和T3(除5~10 cm);有效磷为1.3~12.4 mg·kg-1,5~40 cm土层T2显著高于T1和T3(P < 0.05),40~100 cm土层大小依次为T3、T2、T1;栽植密度对速效钾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  10年生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富集在0~20 cm土层,栽植密度为2 m(行距)×2 m(株距)的养分低于栽植密度为4 m×3 m和4 m×5 m,养分质量分数随栽植密度和不同土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柱前衍生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建立了水中草铵膦的检测方法。水样在四硼酸钠缓冲盐体系中与氯甲酸-9-芴基甲酯进行衍生化反应,衍生产物在Waters AtlantisT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上进行色谱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370 mg·kg-1,定量限为0.001 23 mg·kg-1,在0.002 00~0.200 00 mg·L-1,草铵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在0.003 00、0.300和30.0 mg·kg-1添加水平下,草铵膦的平均回收率为88.0%~103.0%,相对标准偏差(n=5)为0.73%~2.14%。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合水中草铵膦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科4个生物质能源树种轻基质容器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灯台树、红椋子、毛梾木、梾木4个生物能源树种,用9种配比的基质进行容器育苗,试验研究了4个树种在9种基质上苗木的苗高、地径、一级侧根数、二级侧根数、单株干生物量5个性状。结果显示,4个树种在9种基质上苗木的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用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的基质,灯台树为泥炭土∶珍珠岩∶蛭石=8∶1∶1的配比基质;红椋子为纯炭化稻壳的基质;毛梾木、梾木为纯泥炭土的基质;经对建立的4个树种容器苗干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质的Douglas方程模型进行优化分析,4树种容器苗适宜的基质理化性质指标值为pH6.12~6.90、速效钾665~667 mg.kg-1、速效磷73 mg.kg-1、碱解氮123 mg.kg-1、有机质含量≥214 g.kg-1、全N19.27 g.kg-1、全P2.1 g.kg-1、电导率0.11 m.s-1、容重0.29~0.3 g.cm-3、持水量201%~212%、孔隙度71%~75%。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择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庆元香菇(品种为L26)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基中投放一定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来研究食用菌对培养基中5种主要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食用菌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富集系数:Cd为7~15.7、Hg为2~8、As为2、Cu为1.4~2;最大生物累积量:Cd>75 mg.kg-1、As>26 mg.kg-1、Hg>140 mg.kg-1、Cu≈135 mg.kg-1。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污染临界浓度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到临界浓度值:Cd为0.085 mg.kg-1、Pb为54.5 mg.kg-1、As为0.74 mg.kg-1、Cu为9.5 mg.kg-1、Hg为0.005 6 mg.kg-1。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国出口量最大的食用菌———庆元香菇(品种为L26)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基中投放一定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来研究食用菌对培养基中5种主要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食用菌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富集系数:Cd为7~15.7、Hg为2~8、As为2、Cu为1.4~2;最大生物累积量:Cd>75 mg.kg-1、As>26 mg.kg-1、Hg>140 mg.kg-1、Cu≈135 mg.kg-1。在此基础上对食用菌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污染临界浓度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到临界浓度值:Cd为0.085 mg.kg-1、Pb为54.5 mg.kg-1、As为0.74 mg.kg-1、Cu为9.5 mg.kg-1、Hg为0.005 6 mg.kg-1。  相似文献   

6.
杀虫单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GC-FPD)测定水稻、土壤和水中杀虫单含量,研究了杀虫单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上降解较快,半衰期为2.0~3.8 d,水中降解半衰期为1.0~1.3 d,喷药后的第5天土壤中杀虫单残留量已低于方法最低检出限量。最终残留试验中每667 m2最高施药剂量加倍量400 mL(有效量600 g.hm2),施药3次,距离最后1次喷药后第21天,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等样品中均未检出,以加倍量400 mL喷药4次后,糙米、稻壳、植株残留量分别为0.191~0.260 mg.kg-1、1.153~1.816 mg.kg-1、0.712~0.765 mg.kg-1。综合杀虫单在水稻上残留试验以及参考大米中杀虫双最大残留限量0.200 mg.kg-1,结论认为杀虫单在水稻收获前21 d应停止喷药,每667 m2喷药量不超过200 mL(有效量300g.hm-2),喷药次数不超过3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有机氯农药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的污染状况,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原某农药厂表层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的浓度在1 mg·kg-1到440 mg·kg-1之间,DDTs的浓度在5 mg·kg-1到966 mg·kg-1之间.通过对污染物组成的分析发现,HCH异构体中β-HCH,DDT异构体和代谢产物中DDD含量相对较高.结果说明,从1981年此农药厂停止生产农药产品至今,经过20多年的降解,厂区土壤污染依然非常严重.通过克立格插值方法绘出的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厂区中部农药生产车间和南部农药存放场地土壤污染最为严重, 污染物浓度要高于土壤需要进行修复的调解值.  相似文献   

8.
对有机氯农药六六六4个组份、滴滴涕4个组份,在淡水养殖用水和底泥中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分析;对有机氯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和评估。按欧盟法规2002/657/EC要求,对方法的回收率与日内、日间精密度等进行了单实验室验证。对两种不同定义的“方法的检出限”进行了详细的估算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 本试验方法在加标水平养殖用水2.0×10-5、2.5×10-5mg·L-1和底泥为1.0×10-3、5.0×10-3mg·kg-1时,平均回收率养殖用水在65%-119%之间,变异系数在9%以内;底泥在77%-116%,变异系数在11%以内。本试验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在二倍信噪比法的检出限养殖用水为1.8×10-6-3.8×10-6 mg·L-1,底泥4.7×10-5-8.8×10-5 mg·kg-1;USEPA定义的检出限养殖用水3.1×10-6-4.7×10-6mg·L-1,底泥1.0×10-4-2.0×10-4mg·kg-1。结果符合欧盟制定的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土壤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研究了5 mg·kg-和20 mg·kg-1两个浓度下的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阿维菌素颗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样品经超声波提取,抽滤,旋转蒸发浓缩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测定.三种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3.3%~ 109.6%,变异系数为1.46%~4.30%,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kg-1,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中降解速率,乳油>颗粒剂>微囊悬浮剂,同种剂型低浓度的降解速率快于高浓度;5 mg·kg-1和20 mg·kg-1的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88.86 d,157.52 d;5 mg·kg-1和20mg· kg-1的2%阿维菌素颗粒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7.76 d,111.79 d;5 mg·kg-1和20 mg·kg-1的1.8%阿维菌素乳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14 d,82.51 d.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了位于鲁西平原冠县苗圃毛白杨6.0ha造林地的速效养分分布, 为毛白杨造林试验地布设、养分精准管理、确定合理采样数提供依据。试验将土壤在水平方向大约按50m×50m分为24块样地,每块样地分为0~20㎝,20~40㎝,40~60㎝三层取样,进行三维空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速效养分含量属于较低水平,且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是1.32~1.89mg?kg-1,总体均值为1.51±0.09mg?kg-1,三个层次含量分别为1.66±0.15mg?kg-1、1.44±0.07mg?kg-1、1.44±0.06mg?kg-1。速效钾含量是23~78mg?kg-1,总体均值46.95±8.33mg?kg-1, 三个层次的含量分别为63.29±9.69mg?kg-1、43.38±8.35mg?kg-1、34.17±6.96mg?kg-1。三个层次速效磷变异系数分别为9%、5%、4%,属于弱变异水平,速效钾变异系数分别为15%、19%、20%,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变异水平和取样精度直接影响合理采样数。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变化不大,土壤速效钾含量自西向东先增后减,自北向南升降交替、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板蓝根中20种农药多残留快速分析方法,以丙酮∶二氯甲烷(2∶1)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硅胶柱净化,石油醚∶丙酮(4∶6)淋洗,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1~15.0 m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 5。板蓝根中20种农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4.1%~105.8%。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在0.1~2.5μg.kg-1范围,定量检出限(LOQ)在0.4~8.2μg.kg-1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该方法快速、简便、价廉。  相似文献   

12.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2、7、10月和2004年2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16属36种,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3属31种,甲藻门次之,有3属5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前3次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第4次演变为甲藻占优势;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98~10.60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81、6.10 mg/m3;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1.06~706.63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52.95、123.69 mg/m3;初级生产力为27.02~1 222.78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455.23、276.92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月均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269.6×104、187.4×104cell/m3,最低分别为220.9×104、114.7×104cell/m3。被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同一季节中,鱼礁区的生物量、营养盐含量等比投礁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建立果蔬21种农药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QuEChERS方法提取和净化,以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2.1×100 mm,3.5μm)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21种农药的浓度为0.005-0.500 mg·L-1时,相关系数均>0.9956;磺酰唑草酮和炔草酸检出限(S/N≥3)为4μg·kg-1,定量限(S/N≥10)为12.0μg·kg-1,其它待测物的检出限均为2μg·kg-1,定量限为5μg·kg-1;平均回收率为67.7%-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2.8%-13.2%(n=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裸玻碳电极表面修饰单壁碳纳米管,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玻碳电极(SWNTs/GC).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2种异构体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苯二酚的2种异构体表现出了优异的识别能力和电催化性能.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位差值为106 mV,这表示2种异构体可以在SWNTs/GC电极上完全分开.基于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SWNTs/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苯二酚2种异构体同时测定的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邻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6~8.0×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1.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8.0×10-6~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7×10-6mol·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科左中旗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8~2010年在科左中旗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40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科左中旗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kg、9.9 kg、6.7 kg,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科左中旗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84gkg-1)、低(0.84~1.02 gkg-1)、中(1.02~1.37g kg-1)、高(1.37~1.51gkg-1)、极高(>1.51g kg-1);有效磷,极低(<3.5 mg kg-1、低(3.5~5.6mg kg-1)、中(5.6~10.9mg kg-1)、高(10.9~13.5mgkg-1)、极高(>13.5mg kg-1);速效钾,极低(<84 mg kg-1)、低(84~115 mg kg-1)、中(115~190mg kg-1)、高(190~220mgkg-1)、极高(>220mgkg-1).科左中旗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17.702LnS(N)+18.109,F(P2O5)=-4.17LnS(P)+14.083, F(K2O)=-5.511LnS(K)+30.628.结论: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土柱淋溶实验探讨了4种典型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洛美沙星(LOM)、恩诺沙星(ENR)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污染程度、淋溶液pH和淋溶时间)。结果表明,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低污染程度(≤4 mg·kg-1)下只迁移至40~50 cm层(0.2μg·kg-1),在高污染程度(20 mg·kg-1)下可迁移至90~100 cm层(4.7μg·kg-1),不同化合物的迁移能力强弱顺序为NORCIPLOMENR;在酸性条件(pH=5)下各化合物的迁移能力最强,可迁移至70~80 cm层(3.0μg·kg-1),在其余条件(pH=3、7、9)下只迁移至40~50 cm层(0.3μg·kg-1);淋溶时间较短(≤3 d)时只迁移至30~40 cm层(0.1μg·kg-1),淋溶时间为5 d时可迁移至90~100cm层(4.0μg·kg-1)。因此,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污染较严重、长时间降水尤其是弱酸性降水时易于迁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北京山地7种人工纯林的土壤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并对不同土壤养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p H值均为弱酸性,其变化范围为4.70-7.5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表层(0cm-10cm)中层(10cm-20cm)下层(20cm~40cm),有机质均值在24.28g·kg-1~58.15g·kg-1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均值为2.94g·kg-1~6.58g·kg-1;土壤全氮含量均值为1.20g·kg-1~2.83g·kg-1;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69.39mg·kg-1~227.70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在4.25mg·kg-1~8.02mg·kg-1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在3.30mg·kg-1~12.10mg·kg-1之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在0.65mg·kg-1~1.91mg·kg-1之间;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综合效应评价核桃楸纯林最大,为6.237;华山松纯林最小,为-1.968。综合来看,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丹参中农药多残留量SPE-CGC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中药丹参中12种农药多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丙酮石油醚(体积比为6∶4)混合溶剂提取,固相萃取法(SPE)净化、富集,在SPB 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样品,GC-ECD检测丹参中12种农药残留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 mg.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 2~0.999 7,最低检出限为0.01~0.05 mg.kg-1,加样平均回收率为76.8%~104.0%。  相似文献   

19.
蛹虫草残基(CMWM)是蛹虫草真菌的子实体可食用部分的副产品。试验研究了蛹虫草残基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胆固醇的影响。体外研究表明,CMWM提取物的还原能力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在浓度为4 mg·m L-1时,约60%的抗坏血酸达到0.5 mg·m L-1的水平;在CMWM提取物浓度为15 mg·m L-1时,脂质过氧化抑制率达到近50%。选取22周龄蛋鸡(荷兰汉德克斯集团)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CMWM的日粮:分别为0(对照组,玉米-豆粕型日粮)、5、10或20 g·kg-1,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在5~8和9~12周,与对照组相比,20 g·kg-1CMWM组饲料转化率(FCR)显着降低,蛋清重量、产蛋总重量显著增加;对蛋黄重量、蛋壳重量、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9~12周,添加10、20 g·kg-1干CMWM组显著降低鸡蛋胆固醇。基于这些观察,得出结论,CMWM,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产蛋量和生产出低胆固醇鸡蛋。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测定植物油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植物油样品用二氯甲烷稀释,经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定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1 ~0.05 mg·kg-1,植物油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添加回收率为76.6% ~93.5%,相对标准偏差(n=5)为2.7% ~9.0%,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2和0.000 3 mg· kg-1,定量限分别为0.005和0.001 mg· 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