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枇杷种质资源的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单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度、来源地、果肉颜色和果皮颜色等14个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果面茸毛密度、果肉颜色关系较密切,果肉不化渣、果肉质地致密、果肉汁液少、果面茸毛稀疏、果肉黄色和橙黄色和果实成熟期较早的枇杷种质果肉硬度较高。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单果重、果肉厚度、果皮厚度、来源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面茸毛长度、果皮颜色未见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枇杷主要种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应用14个10聚体随机引物对解放钟、森尾早生、旱钟6号、贵州野生、台湾枇杷、栋叶枇杷、乌脐、白梨、洛阳青、俨糖枇杷、湖北六二等11个枇杷品种或种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130条扩增带,其中33条为非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程度为74.62%。进行聚类分析,以D1=0.599进行划分时,可将枇杷的11个遗传资源分成栽培和非栽培两个类群。以D2=0.649进行划分时,8个普通种可分为两个类群,即白肉类群和红肉类群,并在DNA分子水平上说明枇杷果肉色泽可作为分类的一个指标。运用RAPD技术为枇杷遗传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枇杷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白玉’枇杷果肉洁白,肉质细腻水分足,风味清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枇杷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果农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意义深远。近年来,苏中地区特别是南通市枇杷产业不断发展,形成了枇杷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本文从‘白玉’枇杷的园地选择、砧木苗木选择、栽植方法、栽培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运技术等方面,介绍苏中地区‘白玉’枇杷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苏中地区‘白玉’枇杷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枇杷的采后贮藏和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五星"枇杷为试材,用浓度为0.1、0.3、0.5 g/L水杨酸(SA)溶液浸泡枇杷果实20 min后进行冷藏,研究SA处理对枇杷果实冷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对照)相比,0.1 g/L SA处理可明显抑制枇杷果实的腐烂,降低失重率,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的含量,从而提高枇杷果实贮藏期品质、延长贮藏期;而0.3、0.5 g/L SA处理能增加枇杷果肉冷藏期的硬度,但对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对研究枇杷的保鲜贮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开发准确的枇杷果肉颜色早龄鉴定分子标记,加速枇杷品种改良进程。【方法】基于枇杷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EjPSY2A在黄肉和白肉枇杷品种间的序列差异设计2对InDel分子标记,经初步筛选后选取分型结果清晰的引物PSY2A-2对85份枇杷种质资源与杂交后代分型鉴定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通过TA克隆方法对EjPSY2A位点扩增片段的正确性进一步验证。【结果】所有42份白肉枇杷材料具有纯合的EjPSY2Ad基因型,而43份黄肉枇杷材料全部为纯合的EjPSY2A基因型或者EjPSY2Ad与EjPSY2A杂合基因型,并通过TA克隆的方法证实了‘大五星’枇杷的扩增大片段为纯合EjPSY2A等位基因。【结论】开发的PSY2A-2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地将黄肉和白肉枇杷种质资源区分,对指导枇杷杂交后代早龄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速枇杷育种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67份枇杷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从枇杷上开发的SSR引物对67份枇杷属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9对引物中筛选出17对 多态性较高且稳定的引物,17对引物共扩增出53条谱带,每对引物扩增2至6条谱带,平均扩增3.12条.供试材 料相似系数介于0.53~1.00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6,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3.118,平均有效等 位基因数为2.16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50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821,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37,平 均期望杂合度为0.511,表明供试材料具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可将67份材料分为4类,野生品种 和栽培品种在聚类结果中没有被区分开,但是绝大多数是被区分开的.栽培枇杷也没有因果肉颜色而分别聚类.此 外,对野生枇杷和栽培枇杷中部分材料的分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09,(3):79-79
福清市上迳镇达昌果林场引进国家专利技术,商品化生产无核枇杷果实,获得成功。目前大多数枇杷品种,都存在着果实种子大且多的缺点,果肉薄,可食率低,食用不方便,影响了枇杷的商品价值和销售价格,大大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积极性。无核枇杷栽培技术的成功彻底解决了生产上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1-MCP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MCP处理"白玉"枇杷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维生素C含量、果实失重率、腐烂率、果皮相对电导率以及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6℃冷藏条件下1-MCP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总糖、总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枇杷品质的保持。0.10 g/kg 1-MCP处理对枇杷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大五星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风味甘甜,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常食枇杷可止咳、润肺、利尿、健胃、清热,是重要的营养果品和保健果品,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以兴仁县马金河小流域项目区为例,重点探讨了大五星枇杷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枇杷早结丰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果树,果实初夏成熟,果肉柔软多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近年来,贵州省各地纷纷引进枇杷优良品种,栽培面积逐渐增多。但相应的枇杷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力度不够,田间生产管理粗放,结果较晚,产量较低,商品规模化发展步伐缓慢。为此,结合帮村扶贫,贵阳市农科所于1997年引进了浙江黄岩枇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发育时期,细胞壁组分的变化对不同品种枇杷果肉质地的影响。以果肉质地差异较大的‘解放钟’(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v. Jiefangzhong)和‘白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v. Baili)为试材,分析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组分的变化,分析果肉质地差异性与细胞壁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解放钟’和‘白梨’枇杷果肉水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 W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离子结合果胶(Ionic bound pectin, ISP)、共价结合果胶(covalently bound pectin, CSP)、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semi-cellulose)、总钙和氯化钠溶性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解放钟’果肉WSP和细胞壁离子结合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白梨’(P<0.05),但两者的细胞壁共价结合蛋白含量差异不大。‘解放钟’果肉纤维素含量始终高于‘白梨’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果肉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WSP、ISP、CSP、纤维素、半纤维素、离子结合蛋白与枇杷果肉质地形成相关,WSP、纤维素和离子结合蛋白是形成‘解放钟’和‘白梨’枇杷果肉质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收成熟度对枇杷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解放钟"枇杷果实中有机酸、总糖、可滴定酸等成份的变化和8~10℃低温保鲜及MAP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枇杷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约占85%),其次为乳酸(约占10%);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总酸含量下降,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硬度下降;九成熟的枇杷鲜果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风味较好;8~10℃低温保鲜的枇杷以八成熟采收为佳,MAP保鲜的枇杷以九成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3.
对枇杷品种优良种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钟6号枇杷早结丰产、果大质优,成熟期特早,价格高,销路畅,种植效益最好,可作为生产栽培上的首选品种;长红3号枇杷具有特丰产稳产、管理较粗放等优点,可作为早熟和晚熟的过渡品种进行适当发展;解放钟枇杷具有果特大、皮厚、耐运输、迟熟等特性,可作为延长枇杷市场供应期的晚熟品种加以发展。而东湖早和莆新本两个品种可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引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枇杷果酒酿造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湖北省荆门市当地的枇杷鲜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考察不同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起始糖浓度、p H和发酵时间对枇杷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枇杷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15℃,起始糖浓度20 Brix,p H 3.6,酵母接种量0.4%,前期发酵时间6 d。[结论]所得果酒透明清亮,色泽淡黄,酒体醇香,为枇杷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5.
酸枣(Zizyphus spinosus Hu.)是栽培枣的近缘野生种。酸枣作为药食同源树种,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大。但中国的酸枣种质长期处于野生状态,商业利用率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对酸枣种质资源开始研究和开发利用,虽有一定的进展,但各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药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因此,开展酸枣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等基础研究工作极其重要。从中国酸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果实经济性状的评价和遗传多样,及优异种质的筛选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促进酸枣资源的高效开发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枇杷主要种质资源的总体性状,分析其果品的商品价值,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份白沙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为我国枇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白沙枇杷品种分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份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为‘冠玉’,较低的为‘早黄’,其余果实特性一般,结合其它植物学特征描述,‘冠玉’在果重、果形、风味、丰产性、耐贮性、抗寒性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势,可进行适量推广。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多种植物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枇杷果实中扩增出该基因的cDNA片段并测序,分别为386 bp和383 bp。序列分析表明,枇杷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与桃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相似性达91%。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枇杷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所得基因片段已在GenBank中注册,386 bp和383 bp登记号分别为HM122759和HM146926。  相似文献   

18.
周坤杰  陈慧  王化坤  唐威  顾桃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03-9704,9707
[目的]针对苏州地区主栽的9个白沙枇杷[Eriobotry japonica(Thunb.)Lindl]品种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个白沙枇杷品种分别为冬瓜种、苏白1号、照种、白玉、宁海白、冠玉、东山3号、西山1粒核、丰玉,对其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色泽、果肉颜色、果核粒数、果梗粗细、可食率、果皮重、果核重1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单果重在24.3~45.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2% ~ 15.5%,果核粒数2.2 ~4.8个,可食率在76.3% ~ 67.5%.其中,丰玉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粒数等表现优异,但果核重、可食率却不理想,而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果核重、可食率均表现优异.[结论]在今后的选育工作中,有必要将丰玉、白玉、宁海白、苏白1号、西山1粒核进行杂交育种,以提高可食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石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榴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小杂果类果树之一.对近年来我国在石榴种质资源、良种选育、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石榴研究及石榴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