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100 中非茶叶在贮运过程中品质陈变的研究一化学组成、品质风味以及价格评定J·B·柯诺里中非茶叶在贮藏中茶红素类(T R s),茶红素中的 SⅡ组分以及咖啡碱含量都增加,而黄烷醇类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茶黄素(T F)含量除在陈化初期有短时增加外,而在后五个月都与贮藏时间成线性函数下降。T F 的损失是红茶陈变和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经六个月的贮运,红茶将平均损失 T F 3.6微莫尔/克,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2.
茶黄素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红茶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16世纪末叶,就已发明了红茶制造。红茶是全发酵茶,品质的优劣与红茶的发酵产物——条黄素类(TFs)和条红素类(TRs)含量密切相关。这两类色素尤其是TFs含量的变化又制约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贮藏条件等。为了提高和保持红茶的TFS含量,在茶树育种中采用了氯仿鉴定和多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筛选优质红茶品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也由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向CTC、LTP揉切机转变,红茶贮运过程所采取的充氮、真空包装以及冷藏等保鲜技术也是为了减少TFS下降而展开的。自从TFS和TRS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研…  相似文献   

3.
应用理化方法鉴定茶叶品质,为国内外早就注意研究的问题。我们将茶汤直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红茶品质进行综合性的测定,取得了一定成果,特介绍于下: 一九七八年起,我们在研究速溶茶品质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紫外光法鉴定红茶品质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茶样400余个进行了500多次分析实验,积累了一万一千余个数据和四百多个光谱图。在查阅、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定了红茶品质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简称紫外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农垦红茶、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组分和香气成分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海南农垦红茶、绿茶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农垦红茶具有高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低含量咖啡碱的特点,形成了海南农垦红茶"橙红汤、果蜜香"的品质特征。海南农垦绿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形成了海南农垦绿茶"香郁味浓"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工夫红茶是我们日常饮用中最常接触的红茶种类,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红茶产品。我国工夫红茶产地众多,所产红茶多以产茶地命名,独特的品种、生态等条件,造就了其品质间的差别。虽然品质之间存在区别,但鉴别工夫红茶的大体方向是确定的,本期茗茶尚品讲主要介绍工夫红茶审评时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红茶加工中物质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茶制造与绿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萎凋提高鲜叶中酶系的活性,并在揉捻和发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茶叶中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和儿茶素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形成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在此同时,一系列激烈的化学变化还使其具有特别鲜爽和强烈的滋味和芳香。最后烘焙的目的则在于终止发酵和发展香气,便于贮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标准化加工技术,以鸠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采用不同萎凋温度、萎凋程度,以及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所制的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差异,探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钱江源开门红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温度28℃、萎凋叶含水率62%~64%、发酵温度30℃、发酵3.5 h是加工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最佳工艺条件,所制红茶具有甜花香、甜爽的优异品质。研究为钱江源开门红红茶的标准化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的审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叶品质的审评是贯穿于整个茶叶活动的始终。从茶树品种、栽培、采制以及包装贮运等一系列的活动对品质的影响都会在审评中作出客观的鉴定,藉以指导生产,提高品质,促进商品的发展。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采用感官审评,理化审评有待于积极研究过渡到实用阶段。因此审评人员必须具备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1.
红茶变温发酵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B.Cloughley 1977年、1980年先后发表了低温发酵法能获得更多的茶黄素含量、能提高红茶品质和售价的试验报告。我国茶业界于80年代初就红茶发酵温度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结果意见不一,有的同意Cloughley的看法,低温发酵有利于红茶品质和茶黄素积累;有的认为中温发酵为好;也有的认为红茶发酵是高温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程启坤等人确立了红茶品质化学鉴评等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测定茶汤中的有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而有关茶叶无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目前研究得颇少。1980—1983年竹尾忠一曾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以其特有的品质烩炙人口,但对品质特点多用“既有绿茶的芳香,又有红茶的醇厚”来形容。我在审评中体会到,用上述两句话形容乌龙茶的品质不尽确切。因为在乌龙茶中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香气,非“绿茶的芳香”一句话所能包罗得下,真正仅有绿茶的芳香也不是乌龙茶理想的香气。至于有“红茶的醇厚”那是不应该的。在乌龙茶中出现类似红茶的滋味,一般是发酵过度所造成的,在正常的乌龙茶产品中是不允许存在的。说明乌龙茶真的象绿茶的芳香和红茶的醇厚,那就不成其为乌龙茶了。  相似文献   

14.
李永菊 《茶叶》2009,35(4):207-210
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三个品种都是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功夫红茶品质最差。在同种工艺条件下,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的红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12,(3):8-10,25
正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上曾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茶类。现对我国红茶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发展情况介绍如下。一、近几年我国工夫红茶加工机械研制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红茶生产下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连云南、广东等品质良好的红  相似文献   

16.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部分红茶香气品质不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红茶加工技术与香气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生产高香红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发酵是红茶加工的特征工艺,是红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发酵前萎凋方式及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pH值、通氧量、发酵时间和程度等环境因素是影响红茶发酵品质的重要因素。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设备,控制干燥的温度、时间、速度和初烘的程度等,可更好的发展红茶的品质。本文就红茶发酵和干燥技术等方面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红茶加工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工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红茶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加工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等内含物氧化、聚合、缩合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形成红茶"红汤红叶"、香气甜香、滋味甜醇的品质特征。近年国内红茶发展迅速,关于红茶品质的研究引起关注。本文就产地环境、茶树的品种、加工工艺和外源酶等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探讨红  相似文献   

19.
桐木关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开拓者,18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其他国家。又作为贸易,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饮用最多的茶类。红茶按条索和外形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工夫红茶又分机械制作工夫红茶和传统手工制作红茶,但工序和原理基本一致。中小叶种的浮梁红茶与大叶种的英德红茶,在历史,产地,品种和成品茶的品质特征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红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