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昭平县野生茶树资源丰富,为更好的应用开发,本文对分别采自该县不同区域的11大种类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有效成分测定及适制性分析,并尝试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了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1个野生茶样品水浸出物含量在30.40%~57.40%,茶多酚含量在7.50%~30.10%,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1.90%~3.60%,儿茶素总量在1.40%~18.00%,咖啡碱的含量在0.10%~5.73%,蛋白质的含量在7.05%~24.40%,总黄酮的含量在0.30%~1.10%;适合开发各种茶类;其中有4类资源适宜制作绿茶,7类资源红绿茶兼制。以6大种类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无性繁殖技术试验,1叶1芽枝条成活率为77.89%,2叶2芽枝条成活率为84.67%。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及探究茶树中茶氨酸与氨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茚三酮显色法结合酶标仪检测技术测定218份茶树资源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的氨基酸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218份资源的氨基酸含量介于1.50%~8.98%之间,其中高氨基酸茶树资源(氨基酸含量≥5%)55份;茶氨酸含量介于0%~4.03%之间,其中高茶氨酸茶树资源(茶氨酸含量≥3%)13份,不含茶氨酸的茶树资源4份;茶氨酸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介于0~0.78之间,且集中分布于0.2~0.5之间,二者的相关性系数达0.752,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筛选获得了一批氨基酸特异的茶树资源,为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其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茶树施用控释氮肥的产量和品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能明显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新梢数、百芽重、成熟叶片数量及叶绿素含量、树高和主杆直径等均有明显提高,从而使盆栽茶树根、茎和叶各部位的生物产量比施普通尿素分别提高了58.3%、36.9%和17.2%。10个大田试验的茶叶产量增加了4.2% ̄24.1%,平均9.6%。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增幅明显,但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不大,茶叶酚氨比明显降低。可见,控释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茶树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夏茶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为生产富硒茶提供技术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在浙江嵊州进行,供试茶树品种为‘中茶108’。 试验采用二因素列区设计,主处理为硒肥种类(A因素),副处理为硒肥喷施时期(B因素)。主处理设喷施清水对照(A0)、硒酸钠(A1)、亚硒酸钠(A2)和酵母硒(A3);副处理设夏茶顶芽萌发前(5月12日,B1)与1芽1叶期(5月20日,B2)两个喷施时期。硒肥喷施浓度均为Se 50 mg/L,硒肥溶液喷施量为1.8 L/m2。当茶树蓬面1芽2叶占比达30%左右时,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0 cm×30 cm茶蓬,调查蓬面新梢总数、1芽2叶数量、1芽2叶长度和百芽重。同时,取1芽2叶新梢样品,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花青素以及硒含量。  【结果】  与A0B1处理相比,A3B1处理茶树萌展值显著降低了0.14,但对茶树蓬面新梢总数无明显影响;A2B1处理茶树1芽2叶新梢长度和百芽重分别显著降低了1.04 cm和1.94 g。A1B2和A3B2处理茶树蓬面新梢总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7.66和22.33,但不影响其萌展值;A1B2显著降低茶树1芽2叶新梢长度和百芽重,分别降低0.88 cm和1.70 g。A1B1和A2B1处理的茶叶总硒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5和1.47 mg/kg,有机硒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13 和1.38 mg/kg,但A3B1处理未显著提高茶叶硒含量。A1B2、A2B2和A3B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茶叶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其中总硒增加量分别为5.97、7.88 和2.61 mg/kg,有机硒含量分别增加了5.17、7.51和2.48 mg/kg。另外,A1B1显著降低了茶叶咖啡碱、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含量;A1B2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但显著增加了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儿茶素组成中的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酯型儿茶素显著增加。  【结论】  夏茶萌芽前喷施外源硒能够提高茶叶总硒和有机硒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尤以硒酸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刘振  成杨  赵洋  杨培迪  宁静  杨阳 《核农学报》2022,36(1):83-93
湖南处于茶树遗传演化的过渡带,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不仅在植物学特征上差异显著,而且在茶类适制性、适应性、耐寒性等方面各有特点,然而目前对湖南茶树资源功能成分差异的深度解析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明湖南典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功能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对春茶光合生理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前为追求茶园高产盲目施肥、滥用化肥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水平及其配比对春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指标和春茶新梢氮、磷、钾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为茶园平衡施肥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设氮、磷、钾各3个水平及其配比和对照,共14个处理(N1、N2、N3、P1、P2、P3、K1、K2、K3、NP、NK、PK、NPK、CK),在茶树新梢长至1芽3叶时采样,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春茶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树新梢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春茶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Pn与茶树新梢氮、磷、钾含量,Tr、Gs和Ci的回归方程。【结果】NPK处理茶树Pn比CK提高9.70%;P2、P3和NPK处理的Tr显著增加,比CK分别提高10.60%、14.92%、14.25%;NPK处理的Gs显著增加,比CK高23.15%,同时Gs随不同施肥水平表现出与蒸腾速率较一致的趋势,二者的相关性极显著;Ci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WUE随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NPK处理的茶树新梢的氮、磷含量较高,相同施肥处理的茶树新梢的磷含量低于氮、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茶树新梢磷含量,Ci和Gs对Pn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688、-0.8139和0.4677,Pn=12.955+26.624P-0.087Ci+38.233Gs;NPK处理下春茶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等主要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88%、26.60%、35.78%、35.06%、24.41%和24.41%,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新梢磷含量和气孔导度对春茶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胞间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升茶树新梢叶片的气孔导度并保证茶树新梢中较高的磷含量,从而提高了茶树的净光合速率。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春茶氨基酸总量及其组分含量,提高了春茶的品质,表明茶叶中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等重要组分含量的提高是氮、磷、钾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氮磷钾配合施用可以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分析及重金属含量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园重金属含量现状,以茶叶主产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县区33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pH值和铅(Pb)、锌(Zn)、铜(Cu)、铬(Cr)、汞(Hg)、砷(As)、镉(Cd)等7种重金属含量;同时测定分析了33个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叶和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5.58%,儿茶素平均总量为20.74%,茶氨酸含量均值为2.45%,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86%。茶叶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Pb为0.04~2.65 mg/kg、Zn为34.82~55.38 mg/kg、Cu为3.18~20.16 mg/kg、Cr为0.09~4.89 mg/kg、Hg为0.02~0.30 mg/kg、As为0.66~1.16mg/kg和Cd为0.02~0.19mg/kg;32茶园茶叶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和NY659—2003标准,33个茶园茶叶Cu含量符合有机茶标准。浸出液中仅检测出Zn、Cu和Cr,平均浸出率分别为:32.65%、24.96%和10.50%。土壤中重金属Pb、Zn、Cu、Cr、Hg、As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3、87.61、16.42、12.38、0.20、6.89和0.11 mg/k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5.4,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田间栽培的4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季节微喷灌对铁观音茶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的铁观音茶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18.40%和5.18%;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都显著增加,有效改善茶树的光合特性;新梢数量提高21.61%,新梢长度增加4.85cm,新梢叶片数量增加1.5片,茶叶的鲜重和干重得到显著增加,分别提高75.00%和61.22%;同时,微喷灌处理的鲜茶叶中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和蛋白质,以及较低的咖啡碱,从而提高了茶树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相似文献   

9.
不同遮荫水平对茶树光合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含量、茶园空气湿度明显提高。遮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与对照茶园比较,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增加了365%、283%和68%;茶叶新梢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了57.5%、29.3%和15.9%,叶绿素总量增加了52.2%、29.2%和14.3%;茶叶氨基酸含量增加了68.6%、33.5%和2.16%;茶叶茶多酚含量降低了15.3%、12.5%和5.4%。80%遮光率处理1芽2叶新梢制作的茶叶酚氨比达到名优绿茶标准,61%遮光率和37%遮光率处理的茶叶酚氨比也均达到高档绿茶标准,茶叶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园。  相似文献   

10.
豫南茶区茶品质相关性状与EST-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研究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关联分析为植物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本研究利用67对EST-SSR标记,对115份茶树(Camellia sinensis资源进行茶品质相关性状与EST-SSR标记的关联分析.基因间的连锁不平衡是关联分析的基础,67对EST-SSR组成的共2 211对成对位点组合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由群体结构分析发现,当群体数目K=4时,模型后验概率LnP(D)最大,该群体被分为4个亚群.将各个材料的Q值作为协变量,分别进行4种目标性状的变异与EST-SSR标记变异的回归分析.由结果得知,与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关联的标记共19个,其中与水浸出物关联的标记有5个,TM066对其解释率最高,为13.32%;与茶多酚关联的标记有5个,TM092对其解释率最高,为13.68%;与氨基酸关联的标记有6个,TM083对其解释率最高,为7.6%;与咖啡碱关联的标记有3个,TM111对其解释率最高,为7.8%.其中TM066、TM092和TM074-2与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同时关联;TM086-1与茶多酚和氨基酸同时关联;TM088、TM111和TM124与氨基酸和咖啡碱同时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可进一步用于相关性状位点的深入研究,为茶树的早期鉴定和茶叶品质的改良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钾肥对幼龄茶树氮磷钾吸收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四川、重庆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连续4年研究了硫酸钾对3类土壤上幼龄茶树矿质营养吸收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上均是 N处理(NK、NPK)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比例合理,茶叶产量高;-N处理(PK、K、CK)则相反。品质分析表明,钾对幼龄茶树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水浸出物、儿茶素、茶多酚含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比较酚/氨值得出, N处理酚/氨值一般在5.64~7.17之间,且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3%),处于比较合适的范围内,绿茶品质较佳;相反,-N处理茶叶酚/氨值均在不适宜的范围之内,品质较差。说明在氮肥或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是茶树获得高产、优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6种施肥模式(常规化肥、控释复合肥、常规化肥 + 有机肥、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70%常规化肥 + 有机肥、70%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茶树专用控释复合肥能够达到常规化肥1年4次施用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了夏茶茶叶品质。与单施常规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提高10.6% ~ 14.0%,达显著水平(P < 0 .05),净收益增加8.0% ~ 18.3%,并显著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常规化肥增施有机肥相比,控释复合肥增施有机肥茶叶产量提高了3.0%(P < 0.05),净收益增加7.6% ~ 8.5%,夏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34% ~ 1.39%,茶多酚含量降低了2.7% ~ 4.7%,达显著水平(P < 0.05)。70%常规化肥 + 有机肥或70%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及品质与全量施肥增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培肥土壤方面,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0 ~ 20?cm土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因此,从施肥方便性、茶叶产量、经济效益、茶叶品质和培肥土壤方面综合考虑,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控释复合肥减少用量30%并增施有机肥是最优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有效地选育出适制或兼制白茶的优良茶树品种,以广东省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筛选的7个丹霞系列新品种(系)为材料,从生化成分差异性、加工前后生化成分的变化2个方面研究了主要生化成分与白茶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丹霞系列茶树品种(系)间主要生化成分存在种性差异,其白茶品质风格各具特色,品质皆优;加工后成品白茶中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增加,总儿茶素、酯型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均降低。偏相关性分析表明,酚氨比和糖咖比与白茶感官品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鲜叶酚氨比、成品白茶糖咖比对白茶感官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并建立了白茶感官品质评价最优方程式。本研究结果为评价白茶感官品质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白茶茶树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施肥模式对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和黄酮类及糖苷类代谢物累积的影响,为实现茶叶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设在四川茶树种植典型区域—雅安,试验连续进行了3年,设置不施肥 (CK)、常量化肥 (N 585 kg/hm2,TF)、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 (OF)、减施25%氮肥 (SF) 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分析了黄酮类及糖苷类代谢物累积差异。  【结果】  与CK处理相比,TF、OF、SF处理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7.22%~13.40%、23.15%~25.50%,可溶性糖和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8.17%~13.86%、6.08%~11.49%,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芸香苷等10种代谢物累积水平显著下降。与TF处理相比,SF处理茶氨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分别降低了5.45%、5.97%、8.91%,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无显著差异;芍药素-3-O-葡萄糖苷、肉桂萜醇C1-19-葡萄糖苷、查耳酮樱花素等7种代谢物累积水平显著降低,川陈皮素、牡荆素-4'-O-α-L-吡喃鼠李糖苷、(S)-橙花醇-3-O-[a-L-鼠李糖吡喃醇-(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Ranupenin3-rutinoside等4种代谢物累积水平显著增加。与TF处理相比,OF处理茶叶咖啡碱含量降低了5.73%;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10种黄酮苷、2种黄酮、6种萜苷、5种甾体皂甙和2种脂酰苷共25种代谢物累积水平显著增加,以川陈皮素、飞燕草素-3-(6-对香豆酰基半乳糖苷)增幅较大,分别为2280.20%、1355.11%。4个处理相比,OF处理下有15种黄酮类及糖苷类代谢物累积水平显著高于CK、TF和SF处理。  【结论】  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降低了茶叶咖啡碱含量,提高了川陈皮素、飞燕草素、槲皮素、芹黄素、山奈酚、牡荆素等多种黄酮类代谢物和去氢大豆皂甙I、珠子参苷R2、孕甾烷甙等多种糖苷组分累积水平。减施25%氮肥降低了茶氨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和糖苷类代谢物 (如杨梅酮-3-O-洋槐糖苷、芍药素-3-O-葡萄糖苷、肉桂萜醇C1-19-葡萄糖苷等)累积水平,对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有利于茶叶黄酮类及糖苷类物质累积,单纯减少氮肥投入会降低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
崂山绿茶品质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崂山茶区茶园土壤的主要养分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茶园茶叶的主要品质因子: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及酚氨比,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崂山绿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及酚氨比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线性相关,而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成为崂山茶园优质高产的限制性因子;速效磷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呈线性相关,崂山茶区整体磷含量偏高,应对磷素的施入稍加控制;咖啡碱的含量与速效钾呈线性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碱解氮呈线性正相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可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6.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土壤质量及促进茶园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为了筛选出合理的茶树施肥模式,采用连续4周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茶树配方化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有机肥、茶树配方化肥+豆科绿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对茶叶产量,茶叶中氮、磷、钾、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累积量及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促进了茶叶营养物质的累积,并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其中,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的试验效果最佳,其3年茶叶总产量最高,为5 929 kg.hm?2,比对照提高106.17%;茶叶氮、磷和钾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962 kg.hm?2、0.48 kg.hm?2和5.966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88.6%、57.41%和98.87%;茶叶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累积量最高,分别为23.39 kg.hm?2和119.41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73.29%和85.56%;并比对照分别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1.29倍、全氮1.7倍、全磷2.98倍、速效氮1.59倍、速效磷34.3倍和速效钾3.3倍。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施肥模式值得在茶园施肥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茶树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与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控释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条件下土壤养分释放动态,以及对茶树养分吸收、叶片叶绿素含量,茶叶产量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能明显延长氮在土壤中的留存时间,与普通尿素相比,NH4+-N浓度明显提高并能持续较长时间;而NO3--N变化不大,使NO3--N占总无机态氮含量的比例降低。控释氮肥在土壤中的这种动态变化与茶树对氮素的吸收规律基本同步,这不仅明显促进了茶树对氮素的吸收,而且对钾和锌等矿质元素的吸收也有所增强;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可减少30%氮肥用量而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相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或施肥次数减少一次,茶叶仍增产6.6%~24.1%,平均12.9%;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微波对茶多酚浸出及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文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对绿茶多酚类物质浸出及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为介质,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浸出,平均粒径0.246mm的绿茶用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处理2次,再50℃水浴浸提10min1次,茶多酚浸提率达90.73%,高于乙醇水浸提;HPLC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制备的茶多酚制品主要含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种儿茶素。儿茶素总含量占茶多酚的78.4%,其中以EGCG含量最高,约占3种儿茶素总量的45.8%。与乙醇水溶液浸提法制备的茶多酚相比,其儿茶素组成略有变化,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含量略有减少,但其减少量远小于沸水提取法。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微波对茶多酚制品的化学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择5年生红色越南抱茎茶实生苗木为试验材料,对其鲜花花瓣及花蕊中氨基酸、茶多酚、黄酮总量、花青素总量、总生物碱、咖啡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总游离氨基酸在花蕊中含量远大于花瓣含量,为花瓣的6.05倍;茶多酚、黄酮总量、总生物碱三者含量差异不大;原花青素在花蕊中的含量远小于花瓣中的含量,仅为花瓣的16.08%;以5 mg/100g为检出限,两者均未检出咖啡碱。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所有处理中,年施纯N 360 kg/hm2获得了最高干物质产量,超过这一施肥量,产量便开始下降。在同一基础肥力土壤条件下,茶叶干物质产量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品质结果分析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而茶多酚含量降低; 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呈升高趋势。在4种施肥水平条件下,茶叶增产幅度为19.59%、25.19%,平均22.39%; 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