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布氏田鼠(Microtus hrandti Radde)的 G 带染色体。根据 G 带带型特点绘制了 G 带染色体模式图。分析了染色体的 G 带带型。结果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自己的 G 带带型,所以容易区分和能准确的配时。X 染色体是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它比亚中着丝点第8号染色体稍短而比第13号染色体长。Y 染色体是17对染色体中最小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青山羊染色体G—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了青山羊染色体核型和 G—带带型,结果是: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 染色体为第三号,是端着丝粒染色体,Y 染色体最小,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用胰酶吉姆萨带显示青山羊 G—带型,并绘制了青山羊中期染色体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提供了家猪高分辨G 带染色体典型核型和色谱扫描图形,对家猪高分辨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指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绘制了家猪高分辨G 带染色体577条带模式图,并按SKDP(1988)和ISCN(1981)对其带(亚带)进行了命名编号.采用色谱扫描法,增加了模式图绘制的客观性与方便性,所绘制的577条带模式图,是目前显带最丰富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4.
对秦川牛、岭南牛、西镇牛的染色体进行了 G带研究 ,结果表明 ,这 3个黄牛品种除 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 ,其 G带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有的带纹特征 ,可用于识别牛的每条染色体。Y染色体有中部 (或亚中部 )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 3个黄牛品种 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 ,对其染色体带型进行了描述、分区和命名 ,并绘制了牛 86个区 354条带的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3个黄牛品种染色体的G带模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川牛、岭南牛、西镇牛的染色体进行了G带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黄牛品种除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其G带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有的带纹特征,可用于识别牛的每条染色体。Y染色体有中部(或亚中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根据3个黄牛品种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对其染色体带型进行了描述,分区和命名,并绘制了牛86个区354条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成都麻羊(Capra hircus)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并进行G—带,C—带显带分析。结果是,正常麻羊染色体数目2n=60,29对常染色体皆为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公羊性染色体为XY,母羊为XX,其中Y染色体是染色体组中最小的,唯一具中间着丝点的染色体,X染色体是第三长的染色体。显带分析表明,每两条同源染色体具有相同的特定G—带带型,可与其它对染色体相区别,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G—带为浅染,性染色体则为深染。常染色的C—带位于端着丝点区域,X染色体则没有明显的C—带区。本文还对山羊,绵羊染色体组型进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原鸡(Gallus gattus) 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南部原鸡(Gallus gallus)的染色体组型及其 G-带核型。其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 zw。全部常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经测量分析,计算了双臂染色体的臂比、着丝粒指数和全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析了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相对长度模式图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9.
为了配合育种工作,作者采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对96头甘肃白猪及其杂交猪的染色体作了研究。检出核型为38,XY的雌性个体2头。染色体G—带和性染色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1条Y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对这2头间性个体的肥育性能、胴体成绩和肉品质三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间性个体与正常个体无显著差异。由于这2头个体均与武武品系有关,所以在这一品系的选育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凉山半细毛羊、山谷型藏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TG法和CBG法获得染色体G-带和C-带,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羊的G-带核型基本一致;以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G-带核型为基础所作的G-带核型模式图共有275条带,其中阳性带129条;两品种羊C-带核型在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家蚕Bombyx mori L.染色体的G带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今井的涂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GUG法进行G-带分染,研究了家蚕早双线期染色体的组型。依照染色体相对长度及带型鉴别了家蚕28对染色体,并绘制了染色体组型模式图。利用限性普斑系统W 染色体上的易位片断作标识,观察到不对称配对二价体,推论此异形二价体即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在14—16染色体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斑腿蝗科(Catantopidae)2种短翅型蝗虫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Ramme)]和云南拟裸蝗(Conophymacris yunnanensis Cheng)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2种蝗虫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云秃蝗染色体数目2n(♂)=21,染色体臂数为21,染色体组具有9对端着丝粒和1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云南拟裸蝗染色体数目2n(♂)=23,染色体臂数为23,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C带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云秃蝗染色体有16条C带带纹,其中有11条着丝粒带,5条端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22.26%;云南拟裸蝗有18条C带带纹,其中有12条着丝粒带,6条端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23.00%。2种蝗虫除了具有相同的XO型性别决定机制外,在其他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胰酶G—带分染法对苏大白、杜洛克及正在培育的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染色体的G—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四个品种中常染色体对间的带纹数目及形态基本一致,而性染色体间的差异却较大。与其他作者的材料相比较,可以发现,如果要将这些差异作为品种的特异性标记在育种及保种过程中加以应用还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中国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的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其结果是,二者的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均为ZZ(雄性)和ZW(雌性)型;测量和计算了两种动物全部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着丝粒指数,二者各对染色体形态和相对长度基本相似,据此绘制了两种动物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比较模式图.对家鸡和原鸡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进行了G-显带,并比较和分析了二者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发现家鸡1号、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浅染,而原鸡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为浅染,短臂区域及2号染色体整个着丝粒区域均为深染.3-19号及性染色体Z的G-带无明显差异,据此绘制了家鸡、原鸡1-19号染色体G-带比较模式图.根据家鸡和原鸡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1-19号染色体G-带同源这一事实,讨论了家鸡和原鸡的核型进化关系,进而为家鸡起源于原鸡的说法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BSGC—分带法,对杜洛克猪、苏白猪、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品种猪存在特大、大、中、小和无五种类型的C—带。其中杜洛克猪的第13、14、15、17和18对染色体;苏白猪的第14、16、17和18对染色体,甘肃白猪和甘肃黑猪的第14:15和18对染色体均呈现C—带多态性。甘肃白猪的第14对染色体特大型C—带出现的频率高达33.34%。经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这一结果可用于家猪的育种和保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三种带型的观察分析,获得该品种的G、C、Ag-NORs带核型及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青山羊的核型、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Nots),结果表明: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显示G—带阳性带纹124条,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阳性C—带。Nor_5是分布于N01号、2号、4号、5号、22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东北梅花鹿染色体R带核型,为梅花鹿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用RBG显带方法来研究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R带核型。[结果]梅花鹿单倍体染色体显带数目达400条。No1、No2、No3、No4、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R带和高分辨G带几乎完全是相反的;除了No21、No24、No28末端浅染外,其他的末端均为阳性深染带。[结论]RBG显带方法能使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示出典型的R带带型。  相似文献   

19.
新疆白猪染色体的比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evan氏分组方案,将新疆白猪染色体的研究结果与其它10余种家猪的染色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新疆白猪染色体组型有明显的特征。新疆白猪染色体组型为2n=38,分为4组,即A组(Sm)为1-4号染色体,B组(Sr)为5、6号染色体,C组(m)为7-12号染色体,D组(t)有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B组及y染色体的臂比与它春它品种家猪的相比有较大不同,新疆白猪有较高的四倍体检出率,这些将作为新疆白猪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简化的AEG法对黑麦不同时期的染色体进行了G显带,分析了不同时期黑麦染色体G带的变化趋势,对中期染色体带型进行了讨论,并对简化的AEG法G显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