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国平  赫荣帆  王玉华  刘挺  钟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45-13847,13876
[目的]研究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在蚕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家蚕食下不同浓度的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后不同时间血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分别给5龄家蚕添食51、02、0 mg/kg盐酸沙拉沙星后,AIC值分别为-37.72547、11.076 95和27.447 15,拟合度良好;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835、0.8200、.653 h-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8872、.7372、.765 h,最高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3.9106、.609、11.032μg/ml。蚕食盐酸沙拉沙星后蚕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盐酸沙拉沙星在蚕体内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2.8 h左右),最高血药浓度与添食剂量成正比、消除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适合日内多次给药。[结论]该研究为制定蚕病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了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平衡法测定了妊娠绵羊安氟醚吸入麻醉期间母羊,胎儿血药浓度和终末呼吸气浓度。该法具有精度高、出峰快、重复性能好等优点(其中气样r=0.9998,p<0.001;血样r=0.998,P<0.001)。结果表明:母羊和胎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著相关(上升相r=0,9443,p<0.05;消除相r=0.999,p<0.001)。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下简称药代动力学)计算表明:安氟醚在绵羊体内血药浓度时间规律为:C=12.48329(e~(-0.0344964t)-e~(-0.03262423t))血药浓度峰值时间Tm=9.112分,峰浓度Cm=8.47699mg/100ml。血药浓度同理论值(回归值)极为相似,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以羟丙基-β-环糊精化合物做辅料对伊曲康唑分子进行包合,制成肌肉注射剂,以山羊为试验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对伊曲康唑肌肉注射剂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曲康唑肌肉注射后最高药物浓度(Cma)x为226.67ng·mL-1;达峰时间Tmax为3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面积(AUC)48h为0.33898×104ng·h-1·mL-1;血浆药物浓度维持时间357h。由此可知伊曲康唑包合剂肌肉注射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可用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爱比菌素浇泼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0.5mg/kg爱比菌素浇泼剂涂擦干绵羊的两耳,分别于给药后1.5h、4.0h、1.0d、2.0d、3.0d、4.0d、5.0d、7.0d、14.0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中爱比菌素的浓度.结果表明,爱比菌素在绵羊体内的动态规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二室模型关系式为C=14.77e-0276t+34.71e-0.08t-49.48e-0.532t,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1.30d,t1/2(α)=2.50d,t1/2(β)=8.66d,AUC=394.38(d@ng/ml),Tmax=3.8d,Cmax=24.233ng/ml.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理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相关系数R2=0.891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爱比菌素浇泼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 0 .5 mg/ kg爱比菌素浇泼剂涂擦于绵羊的两耳 ,分别于给药后1.5 h、4.0 h、1.0 d、2 .0 d、3.0 d、4.0 d、5 .0 d、7.0 d、14.0 d颈静脉采血 ,测定血液中爱比菌素的浓度。结果表明 ,爱比菌素在绵羊体内的动态规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二室模型关系式为 C=14.77e- 0 .2 76 t+34 .71e- 0 .0 8t- 49.48e- 0 .5 32 t,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1 / 2 ( Ka) =1.30 d,t1 / 2 (α) =2 .5 0 d,t1 / 2 (β) =8.6 6 d,AU C=394.38(d· ng/ m l) ,Tmax=3.8d,Cmax=2 4.2 33ng/ ml。实测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与理论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相关系数 R2 =0 .8914。  相似文献   

6.
细菌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的蚕病,对蚕茧生产的高产和稳产影响很大.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严格消毒、防治桑树害虫、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养蚕环境卫生、及时隔离病原、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的蔓延、精心饲养、提高蚕儿体质以及药物防治等,防治药物主要有蚕服康1号、盐酸诺氟沙星、杀菌灵、蚕病灵和丰产抗菌素等.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甲磺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e Mesylate,PM)在成年山羊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山羊单剂量快速静注PM10 mg/kg,8 h内不同时间14次颈静脉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PM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9.3680e-5.6806t 9.4885e-0.4393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0.1678±0.1298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1.6322±0.318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7542±6.4560μg.mL-1.h,表观分布容积Vd=0.9676±0.1498 L.kg-1,体清除率CLB=0.4219±0.0832 L.kg-1.h-1。结果显示PM在山羊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8.
“防消灵”是四川省蚕研究所复配的新型,广谱,高效,安全,无腐蚀性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液粉兼用消毒剂,本试验以含1%有效氯漂白粉药物作对照,用“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虫,家蚕病毒多角体消毒,经口接种添食家蚕的方法对防消灵作了试验,结果表明,其消毒防病效果达98%~99.7%,经用电镜扫描观察,病原物出现变形,粘连,裂孔,药物内渗,溶解和形态结构破坏而灭活,经农村小试,中试,其消毒防治效果与漂白粉对照比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三年以来,在过去对线虫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的基础上,又研究出“灭线灵一号”和“灭线灵二号”药剂,防治效果达96%以上,但由于“灭线灵一号”对蚕有一定毒性,施药后遇干旱蚕儿受药害较重;“灭线灵二号”又必须用乳酸和冰乙酸作溶剂,成本高、使用不便。为此,从保证蚕儿安全,不减杀灭效果,降低药剂成本,将灭线灵2号原粉研制成可湿性粉,并做了杀灭线虫的试验,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一、试验方法与结果1.效果试验:将25%灭线灵二号可湿性粉用清水稀释成要求的浓度,以灭线灵一号和不喷药为对照;在降雨(中雨或大雨)后第二  相似文献   

10.
复方左旋咪唑浇注剂在山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羊涂皮给予复方左旋咪唑浇注剂(0 1mL/kg)后,血浆中左旋咪唑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本项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是以μBond-C18(2×250mm)为固定相,甲醇:0 05mol/L碳酸铵(65∶35,v/v)为流动相,225nm为检测波长。左旋咪唑血药浓度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其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 =3 894(e-0 157t-e-0 340t),达峰时间(Tmax)为4 326h,峰浓度(Cmax)为0 916μg/mL,曲线下面积(AUC)为11 015μg/(mL·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家蚕的耐高温特性与其机体本身抗性的关系。[方法]在高温条件下饲养家蚕,调查其全龄经过、家蚕体质、结茧情况以及其血液中SOD、CAT、POD活性。[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各个性状表现差异很大。血液中酶活较高的家蚕品种可以保持高的经济性状,这些品种可作为基础品种进行组配强健性家蚕品种。[结论]家蚕品种521、574和576不仅体质强健,而且茧质优良,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仍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可作为选育的基础品种。  相似文献   

12.
高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79-13580
[目的]筛选出有利于提高雄蚕蛾酒质量并应用于工厂化生产加工的最佳工艺。[方法]针对雄蚕蛾酒加工过程中酒液腥臭异味,蛾毛等杂质不易去除,雄蚕蛾萃取优化技术的筛选及后期澄清透明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处理设计。[结果]雄蚕蛾去腥脱臭及脱毛的适宜条件为干燥温度65℃,干燥时间5 h;雄蚕蛾酒萃取优化条件为白酒∶雄蚕蛾∶枸杞∶桑葚∶中药材=5∶1∶0.1∶0.03∶0.01(质量比);萃取温度28℃,萃取时间30 d。同时筛选出吸附性强的天然澄清剂壳聚糖,且壳聚糖与活性碳复合使用,会使酒液变澄清透明,存放半年无沉淀出现,解决了雄蚕蛾酒长期放置引起的细微沉淀现象。[结论]该研究为工厂化雄蚕蛾酒的深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家蚕(Bombyx mori)二化性品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己糖激酶基因(BmHK)不同转录本的表达特性,为深入探究BmHK基因各转录本的生物学功能及揭示其在家蚕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检索并下载家蚕等12种昆虫的HK氨基酸序列,采用MEGA 7.0的邻接法(NJ)构建基于HK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以家蚕二化性品系秋丰活化越年蚕卵(丙2胚胎)为材料,分别制备非滞育命运卵(ND)、滞育命运卵(DD)和即时浸酸卵(I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K基因各转录本在家蚕二化性品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BmHK基因属于HSP70-actin家族,存在4个不同的转录本,其长度分别为4610、4608、2818和1520 bp,依次命名为BmHK-a、BmHK-b、BmHK-c和BmHK-d。BmHK-a在3种蚕卵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各时间点均表现为IA蚕卵>ND蚕卵>DD蚕卵,IA蚕卵中的BmHK-a相对表达量于发育2 h达峰值,在ND蚕卵和DD蚕卵中于发育48 h达峰值,此后其表达快速下调,至发育96 h均处于较低水平;BmHK-b在3种蚕卵中的表达水平整体上表现为IA蚕卵>ND蚕卵>DD蚕卵,3种蚕卵中的BmHK-b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发育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BmHK-c在3种蚕卵中的表达差异明显,初产蚕卵中已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受精后迅速升高,至发育72 h后BmHK-c在3种蚕卵中的相对表达量再次升高;BmHK-d在3种蚕卵中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各时间点均表现为ND蚕卵>IA蚕卵>DD蚕卵,但IA蚕卵中BmHK-d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DD蚕卵和ND蚕卵。【结论】BmHK-a和BmHK-d主要在家蚕胚胎早期发育(产卵或浸酸后3 d)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mHK-b虽然也参与家蚕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但不是主要的糖代谢相关酶;BmHK-c与家蚕胚胎早期发育关系密切,通过糖酵解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桑蚕原种微粒子病毒率(下简称毒率)的时间发展变化规律,为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Linear regression model)、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on model)及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Seasonal structure component)对2006~2010年广西桑蚕原种毒率的时间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对桑蚕原种毒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不理想;自回归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差自相关问题,且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程度较好;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桑蚕原种病毒率在5年内(2006~2010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且一年中桑蚕原种生产第1、4、5、6批的毒率较高,以第6批最高;第2、3、7、8、9、10、11、12批的毒率较低,其中以第8、9、10批次最低。【结论】时间序列分析能客观反映广西桑蚕原种毒率的发展变化规律,今后可从数据挖掘角度对桑蚕微粒子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5.
定量调查了间歇性大气苯酚在蓖麻蚕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大气苯酚通过气孔被蓖麻植物和蓖麻蚕吸收并积累 ,蓖麻植物又通过蓖麻叶把苯酚带入蚕体 ,也会带入蓖麻籽 ,并且通过植株残体把苯酚迁入土壤和水分。苯酚进入蚕体后 ,除积累在蚕体组织外 ,还通过蚕丝和蚕粪排出体外。蚕粪作为肥料 ,内含的苯酚通过植物进入下一轮循环 ;蚕粪作为动物饲料 ,则影响鱼和鸡等动物生产。污染蓖麻叶中的苯酚一部分进入蚕体组织 ,并在其中积累 ,但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大气中的苯酚直接进入蚕体后 ,很少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而主要在血液等组织中积累 ,在丝腺中的积累也大大超过污染饲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解程度丝素肽对黑色素生成抑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脱胶丝素经盐溶解后进行碱水解时 ,不同条件对丝素水解程度及不同水解程度丝素肽对蚕血黑色素生成的抑制能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 ,温度对丝素的水解程度影响最大 ,时间其次 ,浓度的影响最小 ;丝素蛋白液未水解时 ,其对黑色素抑制率很低 ,只有 2 8.34% ,而丝素水解后 ,抑制率迅速提高到 4 8.95 % ,并且随着水解程度的加深不断提高 ,当氨基氮浓度达 0 .4 76 5g·L-1时 ,其对黑色素生成抑制率达最高值 6 7.14 % ;之后 ,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 ,其黑色素生成抑制率反而下降 .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青辣椒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为试材,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抑菌剂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检验、失重率和微生物菌落总数每5 d测1次。结果表明,经次氯酸钠、过氧化氢、乙醇处理后的样品品质明显高于对照组,贮藏期增长。其中次氯酸钠的效果要优于其他抑菌剂,100 mg/L的次氯酸钠在青辣椒和番茄中的抑菌效果最好,用杀菌剂处理过的样品在4℃存放时间都可以达到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王飞  边侠玲  温家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2-15633
[目的]调查混配农药残毒期。[方法]采用敌敌畏、乐果以及双扑3种药剂的单一与混合1000倍稀释液喷施桑园,于施药后不同间隔时间采收桑叶饲喂家蚕,进行其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结果]单一喷施敌敌畏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36.7%,第5天为3.3%,第7天桑叶饲蚕无中毒和死亡现象。单一喷施乐果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6.7%,第5天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单一喷施双扑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100.0%;第5天为93.3%;第10天桑叶饲蚕仍有个别死亡或中毒现象。施药后第3天,各混剂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均超过80.0%;第5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其他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依然很高;第7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死亡和中毒表现。[结论]单剂混合可能使残毒期缩短或延长。  相似文献   

19.
李军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48-7749
随着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框架图的完成,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也就成了当前家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而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研究家蚕蛋白质组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此着重对其在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