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探讨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稻草、黑麦草为青贮原料,从青贮后1、5、12、21、31、61、99、154 d的稻草、黑麦草混合青贮样中取样,分别测定pH值,采用培养方法计数乳酸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变化,使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青贮过程中菌群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黑麦草与稻草混合青贮pH值在青贮初期下降迅速,乳酸菌数量在5d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酵母菌数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等波动变化,稻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优势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acillus plantarum)、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食窦魏斯氏菌(W.cibaria)、短乳杆菌(L.brevis),且随着青贮时间延长,优势菌数量下降。由结果可知,将DGGE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能有效地研究青贮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凋萎时间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及其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明确多花黑麦草适宜的凋萎时间,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抽穗期多花黑麦草为原料,设对照(CK,水分含量78.16%)、凋萎2 h(W2,水分含量69.18%)、凋萎4 h(W4,水分含量62.09%)和凋萎6h(W6,水分含量53.03%)4个处理,监测青贮过程中原料的微生物动态变化,测定青贮49 d开袋后青贮料的饲用价值和发酵品质.[结果]凋萎2h和4h处理的青贮样品感官评定优良,对照和凋萎6h处理的感官评定尚好或中等.凋萎处理可显著提高青贮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pH(P<0.05,下同),显著降低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NH4+-N/TN)比例.凋萎2h对青贮有机酸(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凋萎4h和6h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3个凋萎处理原料(青贮0d)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青贮过程中,对照和凋萎2h处理的青贮乳酸菌增幅较大,且霉菌数量降幅较大.水分含量与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NH4+-N/TN比例及乳酸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pH、乙醇含量和霉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合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认为,凋萎2 h(水分含量70%左右)的多花黑麦草原料单独青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酸菌剂对胡萝卜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为筛选提高胡萝卜青贮品质的乳酸菌添加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切丝后的胡萝卜为原料,分别添加L1、L2、L3、L4、L5和L6乳酸菌剂进行青贮饲料调制,以不使用乳酸菌进行青贮为对照(CK),测定不同乳酸菌剂处理的胡萝卜青贮饲料感官评价指标及青贮的微生物数量、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结果】添加乳酸菌剂能控制胡萝卜青贮的pH在4.0以下,使胡萝卜基本保持原来的颜色和质地;添加乳酸菌剂可提高胡萝卜青贮发酵中乳酸菌的增殖速度和数量,其中在青贮32 d时添加L1、L2、L3、L4、L5和L6乳酸菌剂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分别比CK显著增多24.7×10~5、23.2×10~5、22.7×10~5、6.8×10~5、9.7×10~5和7.2×10~5 CFU/mL(P0.05),且能控制霉菌的数量在20.00 CFU/mL水平;添加乳酸菌剂能有效提高胡萝卜青贮的有机物含量,有效维持较低的氨态氮含量;相比于CK,添加L2乳酸菌剂胡萝卜青贮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等活性成分可得到有效保存。【结论】从青贮发酵过程中胡萝卜感官评定指标、乳酸菌数量、氨态氮含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L2可作为提高胡萝卜青贮饲料品质的乳酸菌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制作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各70瓶,分别于装瓶前及装瓶后的第1,2,3,5,6,7,8,9,10,11,12,15,16,18,20,22,26,28,30和35天取样,用电子酸度计测pH;同时分别用MRS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培养样品,测定样品中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结果】1)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pH在第6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8左右,整体低于传统青贮饲料。2)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5.58×1011CFU/g,之后开始下降,直至第11天出现第2次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在第20天之后趋于稳定;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于第6天达最高峰,为8.00×1010 CFU/g,在第22天之后趋于稳定。3)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发酵初期的酵母菌数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第26天之后再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传统青贮饲料在发酵1d后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到第30天之后未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4)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迅速减少,到第3天后几乎检测不到霉菌的存在。【结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和传统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前者的变化更利于玉米秸秆的青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发酵过程中pH和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以甜高粱和苜蓿按照5种不同比例(甜高粱占比为0%、25%、50%、75%、100%)进行混合制作青贮,在混合青贮后的不同时间进行取样,测定混合青贮样品的pH及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好氧菌主要微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5种比例混合青贮pH在青贮初期下降较快,到45 d下降到了4. 2左右,后期趋于正常水平。25%的青贮饲料中乳酸菌数量在第11 d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而后缓慢下降,最后逐渐稳定。酵母菌的数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青贮第11 d出现短暂高峰,最后逐渐稳定。霉菌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内短暂上升,之后逐渐减少,75%和100%的青贮饲料在第30 d检测不到霉菌的存在。大肠杆菌数量在青贮初期数量较多,之后迅速下降直至检测不出。好氧菌在青贮的初期呈上升趋势,之后则迅速下降。综上所述,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发酵过程中几种主要微生物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甜高粱与苜蓿混合青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验目标:评价布氏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菌(LAB),对实验室条件下整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需氧稳定性和瘤胃降解度的影响。鉴于比较,对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和结果:玉米在早熟凹陷时收获(干物质含量为290 g·kg~(-1)),一半为乳状排列的阶段(干物质含量为355 g·kg~(-1))。试验用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茵,添加水平为1×10~5 CFU·g~(-1)鲜饲料。布氏乳杆菌添加水平分别为1×10~5,5×10~5,1×10~6 CFU·g~(-1)鲜饲料。对照组为不添加任何物质的青贮饲料。各处理确定后,将剁碎的饲料青贮于厌氧罐中。青贮60天时,从每个处理的3个罐中采样。贮藏60天后,采用该青贮饲料进行需氧稳定性试验,试验期5d;测定CO_2产生量、化学和微生物学参数,用以测定需氧变质程度。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浓度和酵母菌数量,降低乙酸浓度,削弱青贮饲料的需氧稳定性。相对而言,添加布氏乳杆菌降低青贮饲料的乳酸浓度,提高乙酸浓度。在有氧条件下,与添加1×10~5 CFU·g~(-1)布氏乳杆菌的青贮饲料相比,其添加水平为5×10~5和1×10~6 CFU·g~(-1)的青贮饲料,pH、CO_2产生量和酵母菌数量都显著降低(P<0.05)。然而,布氏乳杆菌的各添加水平和两种同型发酵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原位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剂纤维降解度都没有影响。结论:布氏乳杆菌在保护实验室条件下暴露于空气中的玉米青贮饲料方面绝对有效。布氏乳杆菌的各添加水平,尤其是5×10~5CFU·g~(-1)或更高,显著降低酵母菌数量和提高青贮饲料需氧稳定性。试验的重要性和影响:布氏乳杆菌作为青贮饲料接种菌应用,能通过限制酵母菌活动而提高玉米青贮饲料需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青贮品质,合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采用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为原材料,用单因子设计,分为8组,即对照组1(单贮玉米秸秆)、对照组2(单贮1~2cm紫花苜蓿)、CSMS1(1~2cm紫花苜蓿85∶玉米秸秆15)、CSMS2(1~2cm紫花苜蓿75∶玉米秸秆25)、CSMS3(1~2cm紫花苜蓿65∶玉米秸秆35)、CSMS4(3~4cm紫花苜蓿85∶玉米秸秆15)、CSMS5(3~4cm紫花苜蓿75∶玉米秸秆25)和CSMS6(3~4cm紫花苜蓿65∶玉米秸秆35)。其中,玉米秸秆均为2cm,每组3次重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在其各自单独青贮范围内波动,各紫花苜蓿处理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组(P0.05),CSMS2和CSMS3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稍低于CSMS5和CSMS6;另外,CSMS2和CSMS3组中pH值与氨态氮与总氮比值相对较低,乳酸含量较高,无丁酸产生;微生物及有氧稳定性方面,CSMS2和CSMS3处理组乳酸菌数量占绝对优势,酵母菌与霉菌数量差异不大,其中,CSMS2组有氧稳定性时间较长。1~2cm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按75∶25或65∶35两种比例混合青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U/g乳酸菌制剂,米糠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100 g米糠,同时设对照组(无添加物)。原料装入聚乙烯袋青贮,45 d后开袋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乳酸菌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分别提高了60.63%、3.82%、134.78%和332.64%,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53.74%、36.68%,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米糠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06%、17.08%、157.10%和349.31%,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44.90%、46.68%,且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乳酸菌+米糠组的青贮料发酵品质最佳,除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pH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与乳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综合各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米糠能更好地改善稻草青贮料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一和复合乳酸菌添加处理对高丹草青贮发酵效果的影响,为高丹草青贮菌剂的开发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保存编号LP06)、戊糖片球菌(保存编号PP02)和短乳杆菌(保存编号LBR02)添加至高丹草,乳酸菌总添加量约5×105 CFU/g,设8个处理:(1) CK(无乳酸菌);(2) LP06;(3) PP02;(4)LBR02;(5) F-1(LP06:PP02=1:1);(6) F-2(LP06:LBR02=1:1);(7) F-3(PP02:LBR02=1:1);(8) F-4(LP06:PP02:LBR02=1:1:1)。对8个处理青贮60 d后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测定分析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高丹草青贮60 d后,LP06和F-1处理具有明显芳香果味,感官品质最优; F-2处理pH最低,为3.88; 7个乳酸菌添加处理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下同); LP06处理乳酸含量最高,为4.21%; LBR02、F-2、F-3和F-4处理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LP06、F-1和F-4处理乳酸菌数量较高,均在7.00×105CFU/g以上; LBR02、F-2和F-3处理未检测到酵母菌和霉菌,有害微生物生长抑制效果明显; 7个乳酸菌添加处理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CK,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干物质(DW)、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8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F-2处理隶属函数值最高(0.69),青贮发酵效果综合表现最优。【结论】同型发酵乳酸菌LP06在提高高丹草青贮感官品质、降低NH3-N含量、减少CP损失、增加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上表现更具优势,异型发酵乳酸菌LBR02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方面作用更显著,LP06和LBR02以1: 1比例混合添加青贮发酵效果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稻草青贮利用的可能性,研究了添加乳酸菌或/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将4个水稻品种(日本晴、Genjah Wangkal、武运粳7号和武育粳3号)的新鲜稻草切碎后添加乳酸菌(1×105CFU·g-1)或/和纤维素酶(1g·kg-1),用聚乙烯袋真空青贮6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使青贮料pH值降低了6.07%(P<0.01);丁酸(BA)和氨态氮(NH3-N)含量分别降低了38.65%(P<0.01)和46.52%(P<0.01);乳酸(LA)、粗蛋白(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提高了70.70%(P<0.01)、7.19%(P<0.01)和6.76%(P<0.05)。纤维素酶处理使青贮料的pH值降低了3.52%(P<0.01),BA和NH3-N含量分别降低了28.74%(P<0.01)和22.23%(P<0.01);LA、CP和WSC含量分别提高了19.93%(P<0.01)、3.82%(P<0.05)和6.43%(P<0.05);有机物体外消化率(IVOMD)提高了2.67%(P<0.05)。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添加乳酸菌或纤维素酶处理。青贮料的pH值、BA和NH3-N含量分别降低9.35%(P<0.01)、63.24%(P<0.01)和54.74%(P<0.01),LA、WSC和CP含量分别提高121.67%(P<0.01)、20.19%(P<0.01)和10.41%(P<0.01),NDF和ADF含量分别降低3.61%(P<0.01)和3.05%(P<0.01),IVOMD提高3.98%(P<0.05)。稻草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和饲用价值存在品种间差异,武运粳7号和武育粳3号稻草的发酵品质和饲用价值优于日本晴和Genjah Wangkal稻草。结论: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提高稻草青贮品质,WSC含量高的稻草添加乳酸菌其发酵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精粗比底物下(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瘤胃真菌发酵特性及其对粗饲料(稻草秸)的附着情况。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随底物精料比例的增加,同一时间点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A组到E组发酵96 h的累计产气量显著上升,分别为177.2 mL、198.2 mL、217.4 mL2、33.4 mL和251.5 mL,提示底物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能促进瘤胃真菌的生长和发酵。此外,随底物精料比例的增加,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酶活呈上升趋势,木聚糖酶酶活则呈下降趋势。稻草秸附着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时期底物精粗比对附着于稻草秸的瘤胃真菌数量有很大影响。发酵前期(24 h),精料组(B组、C组和D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的真菌孢子囊数显著高于粗料组(A组)。发酵后期(72 h),A组和B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和切缘的孢子囊数高于C组和D组,A组和B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和切缘的孢子囊数与48 h相比无显著变化,而C组和D组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和切缘的孢子囊数显著下降。这种附着差异可能与不同精粗比底物提供的能量和附着位点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残次枣粉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6个不同残次枣粉添加量处理,分别按照对照处理(T0处理),即不添加枣粉、0.5%(T1处理)、2.5%(T2处理)、5%(T3处理)、7.5%(T4处理)、10%(T5处理)的添加量添加至粉碎的紫花苜蓿中,以60 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不同处理的第0、1、3、7、15、30和60 d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和营养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发酵时间和处理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对乳酸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及pH、LA、AA、NH_3-N、DM、NDF、ADF、WS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第60 d(模拟开窖)时,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乳酸菌数量最高(P=0.013),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最低(P0.01和P=0.041)。残次枣粉添加量为5%~10%时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pH、NH_3-N、NDF和ADF含量,提高DM、LA、AA和WSC含量(P0.05)。【结论】增加残次枣粉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综合微生物变化情况、发酵和营养品质,残次枣粉添加量为7.5%时均显著增加乳酸菌数量,抑制酵母菌、霉菌和好氧菌数量较为适宜,含水量为72%。  相似文献   

13.
对乳酸链球菌和酿酒酵母菌进行混合培养发酵,通过讨论溶氧、温度、pH值、接种量、接种比例和培养基对其发酵结束时活菌数的影响,确定两种菌在前期28℃摇床150 r/min培养24h,后期37℃静置24h,初始pH为7.5,接种量为0.5%,接种比例乳酸菌:酵母菌为1%:0.5%,培养基为YEPD时,两者的活菌数水平达到最高值,乳酸菌达5.0×108CFU/mL,酵母菌达1.0×108CFU/mL。  相似文献   

14.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静  肖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4-8825,8830
[目的]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条件。[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4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溶解氧、温度、pH值、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其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的起始pH值6.5、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活菌数约2×109 CFU/ml)中酿酒酵母菌数:产朊假丝酵母菌数:植物乳杆菌数:嗜酸乳杆菌数约为1∶2∶3∶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的接种量为0.2%、前期120r/min震荡培养24 h,后期静置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28℃恒温24 h,32℃恒温24 h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总活菌数可达到6.50×108CFU/ml。[结论]该培养基增殖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混合发酵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接种3种不同菌株对苹果渣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3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1)、马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R11)、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ous,R16))、1株酵母菌(产香酵母(Aroma-producing yeast,M5))及1株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2))作为供试菌种,以不添加菌种的苹果渣自然青贮为对照,设6个接菌处理(分别接种菌株R1、R11、R16、R1+M5+B2、R11+M5+B2和R16+M5+B2),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渣青贮发酵过程中pH、供试菌株数量及各类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混菌青贮模式下,微生物之间无明显的竞争或拮抗作用,均能良好生长,菌数可达到108~1010g-1;各处理的pH均可降至3.70以下,其中以处理1的pH降低最为明显,45d后其pH值达到3.50。青贮后苹果渣饲料营养水平高于鲜果渣,所有处理氨态氮含量均有一定增加,各混菌处理总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处理5最为明显,总氮含量增长了70%;各处理有机酸含量均有明显增长,尤其以处理1和处理2的增加量较为明显,增加量约为400%。【讨论】合理的乳酸菌和酵母菌配比,可以使乳酸菌在青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增加了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饲料品质,且混菌青贮优于单菌青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青贮方式、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10∶0、7∶3、5∶5和3∶7等4种混合比例青贮,采用花生秸秆表面分离的乳酸菌和3%蔗糖混合作为添加剂,调制裹包青贮,以3∶7混合比例的地上式窖贮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0、7∶3和5∶5混合比例经添加剂处理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升高,pH值、丁酸含量和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添加剂处理后,10∶0混合比例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5∶5混合比例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无添加剂处理时青贮料采用3∶7混合比例发酵品质较好,有添加剂处理时10∶0比例发酵品质较好;裹包青贮方式较优于窖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的藜麦秸秆和鸭茅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方法】将藜麦秸秆与鸭茅按鲜重比10∶0(A组)、9∶1(B组)、7∶3(C组)、5∶5(D组)、3∶7(E组)、1∶9(F组)、0∶10(G组)在室温条件下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品质。【结果】混合青贮(B组、C组、D组、E组、F组)的粗蛋白(CP)、粗灰分(Ash)、粗脂肪(EE)以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高于藜麦秸秆单贮(A组)。随着鸭茅比例的增加,CP、Ash、EE以及WSC的含量逐渐上升,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值降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9%。主成分综合评定、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结果一致,藜麦秸秆单一青贮饲用价值最低,鸭茅单贮饲用价值最高,藜麦秸秆与鸭茅按照3∶7和1∶9的鲜重比混合青贮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优于其他混合比例。【结论】藜麦秸秆与鸭茅混合青贮有助于提高青贮品质,鸭茅比例以70%~90%为宜。  相似文献   

18.
混菌固态发酵霉变全价饲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霉变全价饲料的特性。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3%:1%:3%的接种比例接种到霉变全价饲料中,在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 d,料水比1:0.6,p H值为7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测定发酵期间产品p H和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应用选择培养基测定发酵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动态变化;最后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AFB1在霉变全价饲料发酵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p H下降显著,发酵72 h时,p H分别为4.30,显著低于空白对照(P0.05)。乳酸菌的活菌数在发酵期间迅速增加,接种的乳酸菌在发酵中快速增殖,达到9.86 log CFU·g-1以上,这与发酵产品p H变化基本一致;酵母菌的生长变化比较平和,3 d内达到生长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枯草芽孢杆菌在发酵中迅速增殖,在发酵3 d左右达到最大,而后又迅速下降。发酵结束时,霉菌含量从5.31 log CFU·g-1下降到2.92 log CFU·g-1,发酵3 d时,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中的霉菌活菌数下降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发酵饲料中的大肠菌群活菌数下降趋势显著(P0.05),发酵3 d时,发酵的饲料中的大肠菌群只有3.90 log CFU·g-1,此时对照组中的大肠菌群活菌数处于较高的水平,为9.01 log CFU·g-1。霉变处理的对照组AFB1含量平均达到22.46μg·kg-1,经过混菌发酵处理的试验组含量平均还有4.32μg·kg-1,与正常全价料中的AFB1含量(5.63μg·kg-1)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度霉变全价饲料经混菌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其p H,抑制其中杂菌的生长,同时有效地降低霉菌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H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2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7.0和pH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H 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 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 7.0和pH 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