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何义晨 《乡村科技》2023,(10):26-2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对乡村治理进行“互联化”下的结构赋能、“数据化”下的资源赋能、“全民化”下的思想赋能,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多元协同共治效果不佳、数字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技术支配引发数字伦理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技术赋能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制度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新时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党建工作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有机保障。结合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新时代下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新时代下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提升党员综合素质、构建和谐乡风文明、完善乡村治理格局的重要价值。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实效,提出要从以增收致富为首要考量、以思想引领为内生动力、以盘活资源为外在活力3个层面来探索新时代下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在价值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论维度,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向,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在实践维度,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优化主干课程的现代化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宽高校育人格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充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科学性,从而切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述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志愿者双赢互动模式及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在此基础上从规章制度、服务目标、服务绩效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激励政策的协调规范、大胆尝试因人设岗与推进激励机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大流通是国内图书馆服务的新兴模式,要完善大流通的服务质量,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志愿者的管理,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内容、管理特点、激励方法、评价标准及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发展是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手段,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推动数字乡村治理而展开议题,选取广东省阳西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为案例,从空间、权力与利益三个维度展现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和运行机理。研究发现:阳西县数字乡村治理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数据赋能通过空间再造,突破时空区隔,实现乡村跨域式治理;通过权力整合,缩短权力距离,实现乡村互动式治理;通过利益联结,协调多方利益,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同时,数字技术赋予乡村治理从观念上树立“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主体上激发村民能动性并打造治理人才队伍,制度上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方式上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防治”的有效升级,从而构建了数字乡村治理系统,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8.
吴琪  张伟  韩荣彦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48-250+254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实践、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数字化技术可行性的有力证明。当前,陕西省三大片区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取得了众多治理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治理应用场景狭窄和数字技术负担凸显等现实难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因此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破解这些发展难题,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旅游精准扶贫法治化存在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人治化元素依然存在、监督制约和绩效管理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不足,应当建立健全旅游精准扶贫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夯实旅游精准扶贫法治化基础,借力农村法治社会建设及治理现代化,锻造具备法治思维和能力的旅游精准扶贫“铁军”,明确旅游精准扶贫中的公权力与私权利边界,配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法治对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内生动力,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新时代旅游精准扶贫法治化,为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夯实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色资源凝聚着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与时代品质,对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红色资源赋能社会治理,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助于深入挖掘红色精神的价值内涵,有益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基层社会治理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本文围绕乡村振兴视野下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社会治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勇  刘兰  丁娟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156-157
大学生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农村、服务群众,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对暑期“三下乡”的现状进行了简略分析,并就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弘扬与传承建党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从建党精神的内涵出发,分析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践过程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建党精神认同感亟待提升、高校对建党精神理论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以及党性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路径:一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二是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教学方式,三是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应用,四是完善大学生党性教育制度化建设。从而将建党精神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建党精神的认同感,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随着3G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不再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唯一场所,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开拓服务把馆藏资源转换为手机阅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里赋予科研单位的管理自主权,进一步完善以科研业绩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激励分配机制,是当前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文章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该院激励评价体系的建设现状,分析其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院所激励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路径切入,构建了一套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激励评价指标体系,为积极推进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激励分配机制改革提供了一种制度设计,是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团队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正向引导,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文章从实际工作出发,初步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将生涯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具体分析了生涯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为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团队精神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乡村治理建设模式的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虽然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政策侧重点存在差异,但从政策内容的演变过程来看,存在“多方参与共治”的发展趋势。S村在历史契机和各方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村民主体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治理逻辑是乡村精英通过合作社来激发和凝聚乡村的内生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社会资本的积累。这些社会资本一经产生便直接再投入到整个治理过程中去,促进村庄治理,形成循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合作社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7.
实现城乡有序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首创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新时代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此项改革关键的是处理好“赋权”“下沉”“增效”三者的关系,通过明责赋权优化职能、建立综合执法平台,引导社区和区属单位在职党员 “双报到”,有效凝聚治理合力,逐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进一步推进首都城市基层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构建农村科普新格局、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农学会广泛动员和吸纳涉农科教工作者及农技推广人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农企业家、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加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队伍结构,建立起了一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5月,已建立136支服务分队,志愿者近3000人,形成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保障了科普资源常年扎根农村,形成了农村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