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pH值、碳源、氮源、光照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影响以及温度、pH值、营养、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果表明,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适产孢温度为20 ℃;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30~35 ℃.该病菌对酸碱度适应性较强,菌生长适宜pH值范围是3~7,适pH值为4;最适宜产孢pH值为5,子萌发最适pH值为5~6.不同营养试验表明,碳源中,糖最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麦芽糖、1%葡萄糖溶液利于孢子萌发;在氮源中,化铵最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子在1%酵母浸膏溶液中萌发最好.光照利于病菌生长,抑制产孢;孢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菜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和培养基种类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 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8-35℃,最适温度均为25℃;在10-35℃范围内,病菌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分子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或55℃,5min。病菌在pH3.0-10.0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pH值均为6.0,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但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干物质的积累和孢子量的增加。在被测试的9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麦芽糖和葡萄糖为最快;菌丝干重以葡萄糖为最高;产孢量以麦芽糖为最多。在被测试的9种氮源中,菌丝生长以甘氨酸为最好;菌丝干重以硝酸钾为最好,产孢量以尿素为最好。在被测试的11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以PDA和菜汁榨汁PDA培养基为最好;产孢量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问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2℃10min.  相似文献   

4.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 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6.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甜叶菊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斑枯病菌(Septoria steviae Ishiba,Yokoyama et. Tani)菌丝生长适温是20—25℃,适宜pH值是4—6。在不同培养基上以在PDA上生长最快,在寄主煎汁和菠菜煎汁培养基上单位面积菌落产孢量最大。光照对产孢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硼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产孢的作用。分生孢子萌发适温是2C—25℃,适宜pH值4—5。孢子在RH>96%时可萌发,以在水中萌发为好。萌发需要通气条件。孢子在2%葡萄糖液中比在清水中萌发效果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5℃,10分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9.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0.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 同时, 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 ℃,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 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 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 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 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 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pH为7 0; 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 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 ℃30 min或65 ℃5 min。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室内温度、pH值和光照对建兰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孢子的致死温度及时间,用田间药效试验法筛选建兰炭疽病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该菌产孢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pH值为中性或偏微酸,光照条件为完全黑暗或12 h光暗交替,55℃水浴中5 min孢子致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对建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以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和持续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营养条件以及培养环境条件下,测试了甘薯黑斑病菌的生长速度以及产孢量。结果表明: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Ellis et Halsted)在13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番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胡萝卜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分生孢子产孢量以在PDA培养基上最多,在玉米粉培养基上最少。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在15℃下分生孢子产孢量最大。在全光照环境下生长最好,全黑暗下次之,光暗交替条件下较差,光照条件对黑斑病菌分生孢子产孢量没有明显差别。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6~8,最适pH值为8,分生孢子最适产孢pH值为10。在真菌生理培养基上,以淀粉为最佳碳源,以酵母膏为最佳氮源。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52℃、5 min,47℃、5 min和50℃、5 min。  相似文献   

15.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 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6.
白头翁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头翁叶斑病病原菌银莲花壳二孢(Ascochyta anem ones Kab.et Bub.)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白头翁叶煎汁+PDA,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6,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分生孢子器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9,在黑暗下易于形成分生孢子器,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pH在7~9较适,在光照下易于萌发,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天门冬氨酸;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10 m in。  相似文献   

17.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宜pH值为5~6.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不同的培养基以PDA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菌落浓密.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