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松口蘑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具有热带、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区的立体自然气候特点,山多林茂,雨水集中,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其中,也有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松口蘑。近两年来,鉴于国际贸易出口的需要,我们对本省松口蘑发生林地进行了调查,就其形态特征、分布情况、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概述 1.形态特征:松口蘑简称松蘑,俗称老鹰菌、老人头、菁鸡(土从)、黄鸡(土从)、臭鸡(土从)、  相似文献   

2.
美味牛肝菌营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品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邓百万  陈文强 《中国食用菌》2004,23(5):44-45,4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美味牛肝菌液体培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液体培养菌丝体和野生子实体均含有蛋白质、多糖、氨基酸、脂肪、纤维、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组成基本一致,但菌丝体在多种成分的质量分数上均高于野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富硒能力较好、产量稳定且综合性状好的工厂化适栽秀珍菇菌株,并掌握其富硒规律,对10个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开展了耐硒水平、富硒能力、栽培出菇特性测试,并对不同菌龄菌棒出菇的子实体、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100 mg·L-1 Na2SeO3固体培养基上秀珍188、秀珍195和永州6号的耐硒能力较强;在0~10.0 mg·L-1 Na2SeO3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永州6号、秀珍P-6和台秀57富硒能力较高;综合出菇栽培表现,筛选确定永州6号为优良富硒菌株。永州6号秀珍菇菌棒菌龄为120~160 d出菇的子实体硒含量较高且稳定,菌盖的富硒能力高于菌柄,菇蕾期子实体硒含量最高。该试验结果为富硒秀珍菇栽培菌株选择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新区柽柳防护林的柽柳核纤孔菌(Inocutis tamaricis)进行组织分离和鉴定,利用正交实验确定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pH、温度,进行驯化并测定子实体水提物得率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柽柳核纤孔菌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葡萄糖、酵母膏、pH5.5和35℃;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后熟阶段(15~20 d),接种85 d左右子实体成熟;子实体水提物得率为2.46%;0.2、0.3mg·mL-1子实体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大,0.30 mg·mL-1子实体水提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和利用柽柳核纤孔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本研究松蘑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研究松蘑治癌日本农标水产品综合研究所和桃屋公司通过实验证明,松蘑中含有能杀死皮肤癌、子宫癌细胞的蛋白质。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先把松蘑捣碎,然后放入食盐水并提炼出松蘑的蛋白质。他们给置入正常细胞或癌细胞的试管注入10毫克松蘑蛋白质,然后将其在37℃...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采集自云南省楚雄州的青头菌、鸡油菌,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鸡菌为原材料,设计了正交试验探讨这三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案,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同一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所含粗多糖含量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楚雄青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3 h,料液比为1∶40;楚雄鸡油菌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2.5 h,料液比1∶20;马龙鸡菌子实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80℃浸提2 h,料液比1∶20。楚雄青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高于其他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7.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秦皇岛地区的肉蘑、嘎蘑和松蘑3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为试材,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基因组rDNA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信息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以期为3种野生食用菌的合理开发和人工驯化奠定基础.结果 表明:肉蘑与Chroogompus rutilus (MG457851.1)相似性最高(99%),嘎蘑与Lactarius akahatsu (EF685045.1)相似性最高(100%),松蘑与Suillus granulatus (MF421107.1)相似性最高(9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肉蘑与C.rutilus、嘎蘑与L.akahatsu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均为0,与松蘑遗传关系最近的物种为S.granulatus,但遗传距离较远,为0.033.综合分析,秦皇岛地区肉蘑分子鉴定为色钉菇(C.rutilus),嘎蘑为浅橙红乳菇(L.akahatsu),松蘑为牛肝菌属(Suillus)的一种真菌.  相似文献   

9.
陈洁 《西北园艺》2013,(5):41-42
关中地区种植双孢蘑菇从覆土到出菇需10-15天。这段时间内菌丝生长的好坏,子实体形成的快慢与多少,对产量影响很大。管理的重点就是要促使粗土中的菌丝粗壮浓密生长而又不板结成块,子实体形成的部位适宜(粗土上细土下)。因此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加强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的管理,创造条件促进菌丝健壮生长,并促进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为蘑菇高产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金桑黄JS1、龙桑黄LS2、杨桑黄YS3和桑黄S6 4种桑黄菌种为试材,采用紫外比色法比较不同桑黄子实体中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通过对桑黄母种、原种和子实体栽培进行优选,分析不同阶段各桑黄菌丝体生长情况及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差异,以期为桑黄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子实体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阶段菌丝萌发速度呈显著性差异,4种桑黄母种均在以蔗糖为碳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和麸皮培养基上生长相对缓慢,而在桑枝滤液培养基上生长最慢,YS3菌丝生长表型综合最佳。桑黄原种菌丝在第3天的生长速度均最快,JS1、YS3和S6在麸皮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均最快,分别为4.78、4.60 mm·d-1和3.08 mm·d-1;LS2在4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在玉米粉培养基中最快为4.17 mm·d-1。对比分析不同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LS2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YS3子实体总黄酮和三萜含量最高,S6子实体黄酮、三萜及多糖含量均最低。综合考虑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桑黄YS3和L...  相似文献   

11.
蘑菇畸形的原因与防治韩志明(湖南省益阳市农业局413000)在蘑菇栽培中,有以下十种畸形菇的发生机率大。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它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地雷菇。气温偏低,覆细土过迟过湿,使子实体原基着生部位过低,原基在长大过程中受到周...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使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菌长出了与野生蛹虫草一样的子实体,并测定了子实体及培养基-菌丝体混合物中超氧化物歧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期赤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超声波协同回流提取子实体,蒽酮-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的含量。结果:现蕾后开伞前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最低,为11.2mg/g,30d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3.0mg包孢子粉弹射期间,子实体多糖含量随着子实体生长而增加,从18.2mg/g上升到24.7mg/g,此时,子实体停止生长,不再弹射孢子粉。  相似文献   

14.
松杉灵芝的驯化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松杉灵芝人工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探索出在室内外人工栽培松杉灵芝的技术。结果表明,松杉灵芝在人工栽培下,可以产生子实体,与自然生长的野生种类相似。栽培原料采用林区针叶树锯木屑,原料来源丰富。大量栽培松杉灵芝对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穿才  刘将军 《食用菌》2008,30(4):57-59
竹荪营养体旺长及子实体形成期问。均可遭受两种土白蚁的为害,菌丝菌索及子实体均可受害。对两种白蚁的为害特征、生物学习性作了观察。并提出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株野生平菇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正交优化最佳因子组合,并初步考察人工栽培的子实体。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0 g/L,磷酸二氢钾1.5 g/L,初始pH6.5;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菌柄短,肉质嫩,韧性好,采收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49.27%。  相似文献   

17.
干巴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源  张玲琪 《食用菌》1998,20(1):16-17
野生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产量有限,探索其人工或半人工栽培方法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干巴菌菌种的分离则是研究其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的前提条件之一,对干巴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于探索分离干巴菌菌种的合适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子实体 采集于昆明小哨的成熟新鲜子实体(灰白或褐色,帚状小分枝明显,顶端小枝片达5cm以上)和幼嫩子实体(鲜黄色,未见珊瑚状分枝,直径0.5~2cm)。 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g,葡萄糖2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25g,硫胺素30μg,琼脂20g,水1000mL,121℃灭菌30分钟制成斜面。A培养基:将上述灭菌培养基熔化,稍冷却后在无菌室内加链霉素50μg/mL,摇匀,倒入灭菌培养皿,每皿1O~15mL,厚  相似文献   

18.
秋季露地矮生菜豆套种芫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玉 《中国蔬菜》2011,1(15):45-46
铁岭县地处辽宁省北部, 现有露地蔬菜生产面
积8 700 hm , , 秋季芫要生产面积约为1 10 h耐, 其
中, 采用矮生菜豆套种技术的生产面积占芜姜总生
产面积的31 % 左右, 每667 耐芜姜平均单产(带地
下根茎)2 10 kg , 效益在2 00 元左右"通过套种矮
生菜豆, 每667 n!,增加菜豆产量1 060 kg 左右,增
加效益1 060 元, 平均每667 m , 增收53 % 此项技
术, 芫萎和矮生菜豆生长互不影响, 充分利用了有限
的土地资源, 解决了秋季露地单独生产芜萎或矮生
菜豆效益有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沙壤土掺草炭土作双孢蘑菇覆土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含不同比例草炭土作为覆土材料,对其持水性、覆土层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商品性、子实体产量和效益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含50%草炭土覆土,双孢蘑菇产量最高,但与30%草炭土相比增产不显著,而且成本较高,净收益反而低于用含30%草炭土覆土。  相似文献   

20.
平菇幼蕾期喷施恩肥的效应江苏盐城上罔农科站224731王伯华,王正中平菇进入子实体原基形成期,需水量激增,而且十分敏感,若沾水过多,又会立刻死亡。为满足子实体分化、成长,采用恩肥稀释液,不仅不会造成死亡,而且能促进其生长。本站使用的恩肥是南京恩肥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