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分离自云南省玉溪市大营街镇平坝村及昆明市小哨乡的干巴菌菌丝体的最适营养条件及最适p H条件进行探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结果表明,小哨菌种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2 g、酵母粉2 g,磷酸二氢钾0.5 g、硫酸镁0.5 g,初始p H5.5,H_2O 1 L。玉溪菌种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硫酸铵4 g、酵母粉2 g,磷酸二氢钾0.5 g、硫酸镁0.5 g,初始p H5.5,H_2O 1 L。  相似文献   

2.
裂褶菌的驯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年3月12日,在本院附近的乌桕树倒木上采集到一丛野生菇。子实体丛生,菌盖宽1.2~1.7×2.2~2.7厘米,质韧,灰白色,有密生绒毛,扇形,边缘内卷,有裂口,成瓣状.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肉色。孢子五色,圆柱形。 (一)菌种的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于25℃恒温培养,22天长满斜面,菌丝白色,边缘不整齐。栽培种培养基为青冈栎木屑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接斜面菌种后于25℃下培养,26天长满750毫升的瓶子。 (二)最适pH试验:将预先做好的PDA培养基加热溶解,在无菌箱中用0.1~0.5N NaOH和HCl溶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们用各种方法栽培食用菌,都注重培养硕大的子实体。现在人们正探索用液体培养与子实体具同样营养价值的菌丝体。这是现代化规模生产微生物产品的基本方法,也是现代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一、食用菌液体培养的意义 (一) 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的比较传统的固体菌生产是从试管斜面菌种(一级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灵芝最优菌种的分离部位,对生产中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原基、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菌管、栽培基质4个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获得菌株进行栽培性状比较。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中分离纯化的菌种,其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分离菌种高1.08%、菌管分离菌种高0.41%、原基分离菌种高0.2%,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菌糠是目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主要副产品之一,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组成结构,是栽培双孢蘑菇的优良基质原料来源。基质中采用处理B(杏鲍菇菌糠70%、牛粪26%、CaCO_3 2%、CaSO_4 2%)发酵生产培养基,以及处理C(杏鲍菇菌糠96%、CaCO_3 2%、CaSO_4 2%)经加热灭菌100℃保持8 h生产培养基的方式均可以获得双孢蘑菇栽培成功。菌丝生长速度方面合成料栽培快于杏鲍菇菌糠料;产量结构方面,菌糠发酵料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前2潮,合成料和菌糠灭菌料栽培趋势一致;产品质量方面,合成料栽培的子实体个体大于菌糠料,合成料栽培菌盖直径5.1 cm,菌糠发酵料为4.7 cm,灭菌料为5.0 cm;菌糠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大于合成料,合成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5 kg·L~(-1)和64.2 g/100g,菌糠发酵料栽培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68 kg·L~(-1)和73.1 g/100g,灭菌料容重和煮得率分别为0.78 kg·L~(-1)和74.1 g/100g。合成料栽培菌褶色泽较菌糠料颜色深。  相似文献   

6.
沙卫民 《食用菌》2003,25(4):26-26
人工栽培蛹虫草的成功 ,为医药产品 ,保健产品 ,功能食品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提供了丰厚的原料。笔者就人工栽培蛹虫草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菌瓶制作 母种本站分离复壮菌株。大米 93 % ,葡萄糖2 % ,蛋白胨 2 % ,蚕蛹粉 2 .5 % ,磷酸二氢钾 0 .3 % ,维生素B10 .0 5 %。原料装入 50 0ml罐头瓶中 ,每瓶大米培养料约高1cm ,装入大米后 ,每瓶加入的水高出大米 0 .5cm ,每瓶装干料50 g左右 ,水 70g左右 ,料面平整 ,然后用高压聚丙烯薄膜封口灭菌。2 快速发菌 菌瓶灭菌后 ,在接种箱内接蛹虫草三级种 (试管斜面种 )每块菌种约 0 .5cm大小 ,略…  相似文献   

7.
以大米与小麦粒作为主要材料,设计4组培养基栽培双梭孢虫草(Cordyceps bifusispora),比较子实体干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子实体中虫草菌素和腺苷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条件下,依据子实体干重,双梭孢虫草较适宜的栽培培养基为小麦粒加营养液1(20g葡萄糖,5g蛋白胨,3g KH2PO4,1.5g MgSO4,5 mg VB1);子实体的虫草菌素含量(103.1±15.7~122.1±18.6μg/g)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依据子实体腺苷含量,适宜栽培培养基为小麦粒加营养液2(10g葡萄糖,10g酵母膏,1g CaCl2,0.5g MgSO4,0.5g ZnSO4,0.1g VB1),为1337.5±75.2μg/g;依据子实体多糖含量,适宜栽培培养基为大米加营养液2,为251.1±0.7mg/g。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地栽培猴头主要以木屑、玉米芯粉、麦麸为原料,用瓶和袋栽,经高压灭菌后栽培。我用酒糟栽培猴头获得成功,方法如下: 用刚出锅的酒糟趁热装入塑料袋(瓶)内,等到袋内冷到20-25度时,在无菌籍里接种。菌种用野生猴头分离的菌种,编号为863。接上菌以后在自然温度下培养30-45天长满瓶袋,菌丝比木屑、玉米芯、麦麸培养基长得壮。菌丝长满瓶袋后用小刀在袋上划四个三角口(边长1厘米),再把菌袋放到5-7%石灰水里浸泡一下,以刺激较快地分化出子实体,同时也起到对菌袋表层的消毒作用。子实体大的能长半斤以上,小的二两(鲜),能收两茬。  相似文献   

9.
用松木屑栽培猴头菌,经几年的探索,已获得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一)菌种制作:供试菌种引自三明食用菌研究所,后经组织分离复壮。1.母种制作:培养基为麸皮50克,米糠50克、硫酸铵1克、蔗培20克、琼脂18—20克,加水至1000毫升,pH 自然。分装试管,在1公斤/厘米~2下灭菌30分钟,制成斜面冷却后接菌种,在18—20℃下培养7—12天,菌丝长满斜面即成母种。此培养基由于麸皮和米糠较多,通气较好,营养全面,因此菌丝生长粗壮,浓密、洁白、形态正常,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刘贵巧 《食用菌》2003,25(4):16-16
食用菌液体菌种有发菌周期短、发菌整齐的优点 ,因而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 ,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液体菌种都有一定的保存期 ,超过保存期 ,菌种的生活力下降 ,菌种萌发慢 ,菌袋易污染。本试验以平菇、香菇为例 ,揭示了液体菌种做原种 ,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保存期。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 ①菌株 :平菇 (西德 89) ,香菇 (L36) ,为本试验室保存的菌种。②培养基 :试管斜面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 ,琼脂 2 0g ,水 1 ,0 0 0mL。pH自然 ;液体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 ,磷酸氢二钾 1 g ,硫酸镁 1 .5g ,水 1 ,0 0 0mL ;栽培种…  相似文献   

11.
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野外采集、分离纯化得到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菌株,并进行硫磺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试验。试验表明,硫磺菌在复合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生长速度为3.2mm/d;在代料栽培中以麦粒或栎木屑培养基培养硫磺菌菌种时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从8种液体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菌丝体产量较高的配方,配方为:葡萄糖30g,豆粉20g,玉米粉10g,酵母提取物5g,KH2PO41g,CaCO32g,MgSO40.5g,水1000mL,菌丝体产量为22g/100mL。  相似文献   

12.
鸡腿蘑是一种抗杂能力强的草腐土生菌。几年来,笔者利用栽培平菇、杏鲍菇、茶薪菇等的废菌料,进行小拱棚畦床栽培鸡腿蘑试验,并应用于大田生产,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种制作 选用优良的鸡腿蘑品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1.1 母种制作 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KH2(PO4)35g,水1,000mL。配好后装进试管,制成斜面,灭菌,接种,置22~28℃下培养,1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1.2 原种制作 培养料配方为棉壳85%,麦麸10%,石灰3%,糖、过磷酸钙各1%,KH2(PO4)30.1%,料水比1∶1.3。拌匀堆闷5~7天(翻堆1~2次),装瓶灭菌后接种,待菌丝长过  相似文献   

13.
干巴菌(Thelephore sp.)美味可口,营养丰富,为云南群众十分喜爱的珍贵野生菌之一,其售价在昆明居野生食用菌之冠。现已日趋减少。过去一般认为此菌属菌根菌,利用人工的方法仅可以得到菌丝体。笔者于1985年8月,利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两支斜面菌种,菌丝白色,蛛网状。将此菌丝接种子以蔗渣、滤泥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内,于今年六月  相似文献   

14.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为供试碳源,各碳源浓度均设为10 g/L、15 g/L、20 g/L、25 g/L、30 g/L;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尿素为供试氮源,各氮源浓度均设为6 g/L、8 g/L、10 g/L、12 g/L、14 g/L。分别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液体菌种,并将获得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蛹虫草试验。测定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子实体鲜重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最佳碳源为25~30 g/L的蔗糖,最佳氮源为6 g/L酵母粉;以20 g/L蔗糖作为碳源,10 g/L硫酸铵为氮源培养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产量最高;以10 g/L葡萄糖为碳源,12 g/L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松乳菇的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别名叫松菌、寒菌,岳阳的群众俗称为茅柴菌,在马尾松林地上群生、傲生。可食、味美。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出现。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纯种分离和驯化栽培,1992年秋得到了少量子实体,1993年又获得了较多的小子实体,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种菇来源 松山林采集和集市上采购。 (二)斜面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MS基本培养基,除去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补充3g/l蛋白胨、2g/l酵母浸膏,琼脂2%,作为分离菌丝、母种培养和保藏培养基。 (三)原种培养基 小麦粒在冷水中浸泡24~48小时,淘洗干净、晾干装瓶,高压灭菌2小时。另外也用牛粪粉(约15%)与大米混匀,装瓶加水适量(从瓶口加水前沿达瓶底,面上不积水)。  相似文献   

16.
茶薪菇人工栽培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毅  余望 《中国食用菌》1999,18(5):13-14
本文研究茶薪菇的人工栽培 ,包括菌种斜面培养基的选择 ,固体栽培的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 ;同时分析了子实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的组成和矿物元素的含量 ;并参考标准鸡蛋蛋白对该菇蛋白质进行营养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3年,对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的人工段木栽培进行了研究,均获得了子实体。其色泽和形状与野生金耳相同为橙黄色、脑花状,但朵型却比野生的大,最大的直径22厘米,最重820克。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取野生金耳的组织分离物接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天左右,微黄褐色的菌丝即在试管斜面上长好。然后再将试管种接入装有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麸20%、石膏0.5%、糖1%)的瓶内,在25℃下培养20~25天,菌丝长满瓶,  相似文献   

18.
凤尾菇,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我省内均有栽培.为进一步提高其产量,我们在食用菌教学中,结合试验内容,进行了培养料配方的筛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 凤尾菇,引自山东农业大学.1、2 培养基配方①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曹200g(去皮),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高压灭菌1.5kg/cm~2,30’制作斜面,接种,恒温28℃下培  相似文献   

19.
红菇的组织分离实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近些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价格暴涨。为了探索红菇的人工栽培,笔大曾在1974年7月做过红菇母种分离,后因原种培养基不适而失败。1994年7月又进行了野生红菇的组织分离,获得优质红菇母种。现将实验结果初报于下: (一)培养基质 用马铃薯250g提取液800ml;红菇地腐殖土300g加水400ml,煮沸20分钟,冷却取澄清液200ml。糖25g,VB_12片,琼脂23g,制成培养基装入试管180支,高压灭菌后制成斜面试管180支。  相似文献   

20.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纯种在人工合成的琼脂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出子实体完成其生活史,但在含纤维素的木屑等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出子实体,只有与耳友菌即香灰菌混合才能长出子实体。银耳不是木腐菌而是寄生菌,寄主就是耳友菌。所以银耳栽培中一定要银耳与耳友菌混合接种,才能顺利地生长出银耳子实体。只有充分认识银耳菌与耳友菌各自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在银耳栽培中做到两者兼顾,克服盲目性,夺取稳产高产的效果。 1 材料 1.1 银耳曹与耳友菌生长在三明虎头山木材上的银耳,取耳基着生处的部分耳木,按照银耳混种的分离与培养进行操作,经过培养后从中便可得到银耳菌与耳友菌以及银耳孢子。 1.2 PDA培养基制取PDA斜面待用。 1.3 木屑培养基木屑(锯屑或柴粉)78kg,米糠或麦皮20kg,食糖1kg,石膏或碳酸银1kg,清水120kg左右,pH自然,上述材料搅拌均匀后分装于菌种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