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初步探明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演变更替规律,对近 16 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从 2008-2023 年云南审定的 466 个水稻品种信息中整理出 16 个性状数据,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审定品种来源广泛,育种单位多元化,基本实现了自主培育。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中,籼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优质率整体上高于粳稻,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高于籼稻,垩白度的优质率均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 4 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审定品种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在近 16 年整体趋向产量与品质协同发展,整体品质上升但忽略了垩白度、垩白粒率优质率的提升,这 2 个指标是影响当前云南省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水稻优良品种改良和选择上,可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筛选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低的材料,在标准制定上应完善软米类优质稻评价标准,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稻米品牌。  相似文献   

2.
美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温度钝感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2份美国稻品种和12份国内水稻骨干亲本材料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钝感值进行了评价,从中选择表现最为钝感的14份优质品种与国内5份相对较钝感的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在垩白率、糙米率、精米率上表现钝感,垩白率尤其钝感,筛选出C94-303、Lemont等几个对温度表现钝感的品种,可作为重庆等高温伏旱区选育优良“三系”杂交稻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外现品质中垩白度和透明度,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而垩白率多倾向于亲本的高值。  相似文献   

4.
河南沿黄稻区是北方重要的优质稻米产区,对1983-2022年适宜河南沿黄稻区种植的已审定常规粳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分析。1983-2022年河南沿黄稻区审定常规粳稻品种234个,水稻产量、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审定年份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与审定年份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亩有效穗数随审定年份无明显变化趋势,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是产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度与审定年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与审定年份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碱消值、透明度随审定年份无明显变化趋势,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居多,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协同提高效果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是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和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随年份变化不显著,条纹叶枯病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挖掘和利用抗条纹叶枯病的基因资源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 2016-2021 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广东省 2016-2021 年共审定 466个早晚造兼用型水稻品种,包含 149 个籼型常规稻、84 个籼型两系杂交稻和 232 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 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审定通过的各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比较接近,审定品种的年度产量总体稳定在7110.98~7342.29kg/hm2。优质稻品种共 282 个,占 60.52%。广东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稻瘟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440 个,占 94.42% ;白叶枯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86 个,占 18.45%,抗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科研院所、科企合作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是我国育种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特青及其杂交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籼稻的Wx基因,选育了仍保持原有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3个优质品系特青TT-1、特青TT-2和特青TT-3。改良品系胚乳中Wx基因表达量较改良前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合成大幅减少,由改良前的28.5%成功下调至15%左右的中等偏低水平。用改良品系与培矮64S所配两系杂交组合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及其他优异农艺性状,而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改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亲本及杂种稻米中胶稠度等其他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粳稻型水稻新品种辽粳212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抗寒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是大穗、优质型品种。该品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稻[2012]264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来育成的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有着单位面积穗数下降、总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加、株高变高、穗长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变长的趋势。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穗粒数增加引起的。近些年来,选育出的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主要亲本材料的垩白性状及其胚乳结构电镜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针对杂交稻米品质问题,研究杂交稻亲本垩白形成与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以及与淀粉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杂交稻米高垩白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几个应用面积较大的杂交稻主要亲本和两个米质对照品种,按GB/T17891-1999方法调查其垩白性状,对其米粒胚乳结构和淀粉粒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亲本材料间垩白性状差异首先表现在垩白率上,其次为垩白度,最后为垩白面积。高垩白的保持系和桂朝2号垩白主要发生在中、腹部,而相对低垩白的恢复系主要在中部,腹白少或无。垩白度与垩白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垩白面积无明显相关性。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较大的相关性,分布越均匀则垩白率和垩白度越小;而长方柱状细胞层数和多少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5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垩白米粒的背部淀粉粒普遍发育良好而中部较差;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腹部淀粉粒的发育形态上。【结论】杂交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垩白发生部位有所差异,垩白形成与其淀粉粒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中、腹部淀粉粒发育异常容易产生垩白,主要受胚乳细胞生理发育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新审定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000—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的3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品质总分没有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有74.29%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供试材料品质性状间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达到部颁优质米的一级标准;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糙米率因子、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整精米率因子的特征根累计贡献率达82.5%。建立品质总分回归方程:Y=75.086+0.246 x1-0.932 x2 -0.577 x3 -0.124 x4 +3.072 x5。  相似文献   

11.
广西近年育成水稻品种米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国家优质稻谷GB/T1791-1999标准,对广西2003~2006年通过审定的136个籼稻品种(组合)的米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广西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育成组合的品质档次仍较低,能达到优质等级的杂交稻组合几乎为感光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偏高仍是杂交稻组合米质最突出的问题,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长宽比仍需继续改良;广西常规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也得到很大改良.但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常规稻品种达到优质等级的首要因素,胶稠度、长宽比、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也仍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2.
广和优305是利用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广和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后期转色顺畅、米质优等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9年6月和2019年10月分别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广和优305是利用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广和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后期转色顺畅、米质优等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9年6月和2019年10月分别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190044,国审稻20190141)。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水稻新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订水稻品种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国家审定的288份水稻新品种进行特征性状统计分析、不育系的配组分析及品质、抗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间形态差异比较大,其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有较大差别;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生育期长和较大穗形是其高产的重要因素,在其现有穗型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可进一步提高产量;长江中下游早稻和北方粳稻的有效穗数最多,进一步增产应在稳定其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单穗粒数。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晚籼稻品质较好,而双季早稻的垩白粒率较高,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国审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而对稻飞虱抗性普遍较差,因此,在今后水稻新品种培育中,在稳定提高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稻飞虱的抗性育种。优秀不育系在杂交稻选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Ⅱ-32A、‘协青早A’等一批老不育系仍然大量应用外,‘天丰A’、‘五丰A’、‘川香A’等一批新的强优势的不育系脱颖而出。两系杂交稻由于‘株1S’、‘准S’等一批实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应用,对推动中国“十一五”水稻育种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院6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性能强、抗旱、结实粒率高、耐寒、垩白粒率低、透明度高的特点,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米饭食味极佳、口感柔软、不回生,米饭食味可与秋田小町媲美.2005年1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以‘C两优343’、‘天优华占’、‘金优207’3个组合为对照,对新选育的83个杂交稻父本品系和超市购买的9个高档商品米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糙米率、垩白粒率、长宽比、胶稠度以及食味综合评分整体表现较好;与国家优质米标准的12个指标相比,所有指标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系有6个。与高档商品米比较,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低于高档商品米有22个和45个,高于高档商品米分别有61个和38个,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高档商品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高档商品米,但其变异系数高于高档商品米。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的品系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9.3%和43.2%,其优质达标率较低,仅25.0%和51.1%,降低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今后水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唐晓明 《种子科技》2001,19(1):46-47
Ⅱ优162号是四川农业大学用Ⅱ-32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162组配而成的一个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目前被列入主要推广新品种之一。在种子生产技术上,笔者通过几年实践认为:针对父本特点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是制种的有效途径;及时去除杂株,提高种子纯度,是优质制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胡万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41-146
为充分发挥‘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深化福建省优质高产杂交稻的选育研究,提取福建省品种审定公告的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审定的8个‘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2优3301’、‘Ⅱ优3301’、‘闽丰优3301’、‘全优3301’等中籼稻属重穗型品种,每穗粒数多(174.0~220.5粒),千粒重大(28.9-30.2 g),单穗重(4.39-5.19 g)是其产量优势所在;‘天优3301’、‘谷优3301’、‘连优3301’和‘泰丰优3301’等晚籼品种属于穗粒兼顾型品种;除‘谷优3301’外,其余7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影响米质的主要因素是垩白粒率(平均47.2%)和垩白度(平均9.6%)。在栽培上应注意品种的区域布局和配套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稻瘟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9.
高云 《中国种业》2018,(3):68-69
合莉丝苗是采用经典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常规籼稻非转基因品种,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品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和广东省标优质2级;高产稳产,每667m2平均产量超过454kg;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株型较好,株高约93cm。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辽宁省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4个熟期65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系)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熟期间表现基本一致。4个熟期中中早熟品种(系)的品质性状整体较好,只有垩白度的优质米达标率较低,说明垩白性状是今后水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辽宁省水稻优质育种可通过合理调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实现品质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