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辽宁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滨海稻区水稻新品系品质特性,以期为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30份粳稻新品系为试材,对新品系稻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碾磨品质中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国家2级优质米标准和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50.44%和52.34%;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胶稠度和碱消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660,r=0.586),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9)。因此,在今后的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垩白率、垩白度和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并兼顾其他品系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不同籼型三系保持系的稻米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籼型三系保持系稻米品质进行研究,考察了子粒的长宽比、千粒重、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现有水稻品系G763B和新育品系422B的外观品质等级为1级,吉香B的外观品质等级为2级.相关性分析表明长宽比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粒宽与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胡万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41-146
为充分发挥‘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深化福建省优质高产杂交稻的选育研究,提取福建省品种审定公告的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审定的8个‘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2优3301’、‘Ⅱ优3301’、‘闽丰优3301’、‘全优3301’等中籼稻属重穗型品种,每穗粒数多(174.0~220.5粒),千粒重大(28.9-30.2 g),单穗重(4.39-5.19 g)是其产量优势所在;‘天优3301’、‘谷优3301’、‘连优3301’和‘泰丰优3301’等晚籼品种属于穗粒兼顾型品种;除‘谷优3301’外,其余7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影响米质的主要因素是垩白粒率(平均47.2%)和垩白度(平均9.6%)。在栽培上应注意品种的区域布局和配套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稻瘟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对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8.5%~20.0%、0.8%~1.8%、7.0%~43.4%,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5.8%~20.3%、3.7%~6.6%。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碾米品质和稻米蛋白质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垩白粒率、胶稠度及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减少的趋势,而垩白度有增加的趋势。施氮量为135 kg/hm2,密度为30万穴/hm2时,增产1.0%~34.7%,为最优的施肥与栽植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辽宁省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4个熟期65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系)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熟期间表现基本一致。4个熟期中中早熟品种(系)的品质性状整体较好,只有垩白度的优质米达标率较低,说明垩白性状是今后水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辽宁省水稻优质育种可通过合理调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实现品质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优质杂交早籼稻早优1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广西杂交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垩白粒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及胶稠度低等问题,提出优质杂交早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早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食用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浆结实期对两优培九、汕优63和扬稻六号三个不同品质的品种进行PDJ、BR和AL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试验,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稻米品质的存在影响。BR及ALA导致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和垩白粒率的上升,而PDJ处理结果与之相反;不同浓度的ALA处理后,导致稻米的整精米率的下降、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的上升,但对稻米品质的加工品质如糙米率及精米率和外观品质等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均可使供试验的三个品种的结实率明显提高,并使千粒重增加,且使杂交稻稻米的胶稠度一般呈上升趋势,而常规稻的胶稠度有所下降。生长调节物质对稻米氨基酸含量有影响但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超级稻‘宜优673’优质高产栽培,通过2年田间种植试验与稻米品质检测,研究不同种植地点对超级稻‘宜优673’稻米品质各项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宜优673’垩白度差异最为显著,2012、2013年变异系数分别达到69.42%、34.50%;垩白率次之,2年变异系数为37.02%、29.53%;整精米率差异程度居中,2年变异系数为7.28%、10.72%;2012年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22%、4.74%和4.83%,2013年分别为5.73%、7.08%和8.65%,差异较小;2012年糙米率、精米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29%和2.24%,2013年分别为0.90%和2.03%,差异最小。研究还表明:在灌浆期间随着日均温升高有利于‘宜优673’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同时直链淀粉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缩短;但是日均温差的增大不利于精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而且‘宜优673’的垩白有增大的趋势。在全省10个试验点中,福州、莆田和诏安3个试验点‘宜优673’品质表现较好,因此‘宜优673’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线作晚稻种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性状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直播栽培模式下,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2种灌溉方式,分析测定直播稻的叶片光合、稻谷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灌溉,节水灌溉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率分别下降3.66%和4.37%,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5.78%和5.69%。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对于‘新稻567’和‘新稻568’两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稻米加工和食味品质分别下降了6.21%和3.8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8.9%和5.37%;对于‘新科稻31’,节水灌溉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了3.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了19.59%和27.84%。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含水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产量和品质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因不同灌浆时段而异。提高灌浆中后期光合速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有所下降。综上表明,通过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米质调控上因品种而异。因种设定不同的土壤水势灌溉标准,对发展节水型直播稻生产和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稻米品质现状,通过对伊犁地区推广种植和引进选育的20个水稻品种(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营养品质(共11项指标)进行常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伊犁地区水稻品种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糙米率,有中软的胶稠度和软低的糊化温度、适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部分指标达到优质米水平,但垩白粒率、垩白度较高,为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稻米品质,培育低垩白度的品种应是今后该地区水稻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集了籼糯米、粳糯米和大米样品各5个,在同一发酵条件下酿造黄酒,同时使用电子舌、色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常规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酒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原料酿造黄酒滋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籼糯米和粳糯米酿造黄酒滋味较为相似。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其涩味、后味A(涩的回味)和L*值均显著高于籼糯米和粳糯米酿造的黄酒(P0.05)。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柠檬酸和乳酸为黄酒中的主要有机酸,且籼糯米酿造的黄酒样品中酒石酸含量显著偏低。由此可见,以籼糯米和粳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其产品品质要优于大米。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挖掘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中熟中粳‘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设置长秧龄30天和常规秧龄20天(CK)的2种秧龄处理,采用传统毯苗机插方式移栽大田,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2种秧龄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征。结果表明,30天秧龄迟熟中粳稻实产较CK增加3.24%~5.01%,差异显著,中熟中粳增加1.79%~1.85%,差异不显著;产量高的原因主要是,长秧龄水稻在稳定穗数基础上,能显著增大穗型,维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CK相比,长秧龄机插水稻通过在秧田期延长秧龄10天左右,全生育期延长5~7天,虽然移栽期基本苗不及CK,全生育期茎蘖数偏少,但秧苗个体优势较为突出,群体中后期光合系统好,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高,最终实产较高。30天长秧龄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加工品质优于CK处理,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外观品质显著改善,食味品质提高。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稻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均表现为30天秧龄处理高于CK的趋势,且差异显著,而消减值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30天秧龄机插稻技术改良了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品质。淮北地区可根据生产需求加大长秧龄机插稻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并推进该项技术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优质稻的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发展优质杂交稻,提高稻米品质是当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 杂交水稻的米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水稻科技工作者在稻米品质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概括了优质稻在育种和栽培方面取得的进展,对稻米品质的遗传,优质品种的选育与育种方法,影响优质稻米的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优质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用量对机插优质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为筛选适合优质丰产机插晚稻的最佳氮肥用量,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0、135、180、255 kg hm–2四个施氮水平,测定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可增加优质双季晚稻产量,施氮量为180kghm–2时产量最高。除黄华占的整精米率外,施氮量为180 kg hm–2时各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优质双季晚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米粒长宽比变大,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减少;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逐渐下降,消减值增加,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适当增施氮肥可改善机插优质晚稻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和营养品质,但RVA特性有变劣趋势。180 kg hm–2的施氮量可使机插优质双季晚稻优质和高产达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选取3株从黄酒中分离到的乳酸菌,对黄酒的浸米过程进行干预,分析了乳酸菌干预对黄酒的理化性质与滋味的影响,以期寻找能缩短黄酒浸米时间的优良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菌株w1、w2、w3均能有效缩短浸米时间,而菌株w2效果最优。菌株w1、w2、w3都对黄酒的理化性质与滋味产生显著影响。菌株w2处理使黄酒总酸含量显著增加,其中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与乳酸的含量均增加显著;总糖含量增加170%,其中木糖、葡萄糖与乳糖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而w1与w3的干预,使黄酒样品总酸度明显下降,总糖含量显著下降。基于试验结果,乳酸菌菌株w2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是用于甜型黄酒浸米阶段处理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16.
高温干旱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剑叶生理特性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温往往伴随着干旱,在众多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中,高温和干旱被认为是主要的环境胁迫因子。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复合胁迫通常会出现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而水稻对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响应的独特机理尚未明确。为此,分析了高温以及干旱单因子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归纳了高温干旱双因子对水稻的双重胁迫效应,以往研究表明水稻响应高温干旱双重胁迫的方式可能存在2种表现:一是当2种胁迫同时出现,水稻生理会受到严重影响,伤害甚至会比2个单一因子伤害相加严重;二是当2种胁迫先后出现时,水稻会经过一个适应逆境过程,从而减低后续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有机物料水稻育秧基质的持水性及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龙稻1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秸秆和稻壳为有机物料与有机肥、草炭、沸石、蛭石、细河沙、碳粉等按不同配比混合,进行有机物料育秧基质的水稻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育秧基质的容重与最大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有机物料育秧基质的失水率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满足育秧要求。CO1C为最优基质,基质栽培期间无病虫害发生且所育水稻苗素质最好,达到壮秧效果。利用有机物料配制的育秧基质符合机插秧苗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壮秧效果,可以代替普通土壤应用于水稻育秧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以中熟中粳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05, 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3818为材料, 研究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比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品种, 与机械直播比, 毯苗机插产量显著提高, 因为毯苗机插条件下群体结构合理, 穗数适宜, 茎蘖成穗率高, 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大, 叶面积衰减率低, 从而其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毯苗机插种植方式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2.3%~3.1%、1.2%~2.7%和1.8%~3.2%, 但垩白有所增加。同时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胶稠度变长, 增加了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 减小消减值, 除南粳2728外, 最终黏度也均提高。相同种植方式下, 与迟熟中粳比, 中熟中粳产量极显著提高, 是因为其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 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抽穗后30 d日均温度平均分别提高1.07°C和1.18°C, 所以其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 结实期叶面积衰减率低, 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中熟中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 垩白有所提高, 蛋白质含量提高, 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5%~5.1%, 胶稠度变长7.0~16.7 mm, 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 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降低。因此, 淮北地区选择中熟中粳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并配套毯苗机插方式是实现粳稻优质、高产和温光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发芽和未发芽糙米米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水合特性、糊化特性差异,并探究了发芽对糙米鲜湿米线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发芽糙米粉相比,发芽糙米粉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1.19%和15.49%;水合特性提高,在100℃下溶水率和溶胀率分别提高了1.75倍和1.15倍,糊化特性中黏度的降低与发芽糙米鲜湿米线蒸煮损失率提高、质构硬度和弹性降低、微观结构松散均密切相关;发芽糙米制备的鲜湿米线口感更加柔软顺滑,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摘 要:在川东南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只要选用着粒数在173粒以内的组合,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提高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1hm2增收节支12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