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南霉素预混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南霉素预混剂对鸡球虫病的疗效,采用人工感染的方式进行试验,并与盐霉素、莫能菌素、尼卡巴嗪、地克珠利相关制剂进行比较。选取180只健康雏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20只,除健康对照组外,每只鸡经嗉囊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105个。海南霉素预混剂设低、中、高3个剂量组,海南霉素的浓度分别为2.5 mg/kg、7.5 mg/kg、12.5 mg/kg。受试药物与对照药物均经混饲给药,自由采食,连用9 d。结果显示:海南霉素预混剂连用9 d,低、中、高剂量组的平均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22.4、164.1、159.8,海南霉素预混剂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发病死亡率,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张家口市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耐磺胺氯吡嗪钠的情况,试验选取张家口市坝下地区蔚县、宣化区和坝上地区张北县、沽源县以磺胺氯吡嗪钠作为抗球虫药的养鸡场进行球虫耐药性检测。从采集的粪便样本中进行卵囊分离,宣化区和张北县粪便样本中检出球虫卵囊,蔚县和沽源县未检出卵囊。将检出卵囊的粪便样本进行卵囊分离保存,经耐药性试验发现,宣化地区柔嫩艾美耳球虫株对磺胺氯吡嗪钠的敏感浓度为9.6mg/kg,张北县为4.8mg/kg。本次试验结果可为张家口市养鸡场防治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给药浓度提供一定数据支持,有效缓解因球虫耐药性对养鸡产业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几种抗球虫药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疗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目前各种球虫药的抗药性提供参考,对试验鸡群混饲给药、自由采食,采用人工感染方式进行试验,设立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分成5组,受试药物添加剂包括1%海南霉素钠预混剂、12%盐霉素预混剂、20%莫能菌素预混剂、25%尼卡巴嗪预混剂、0.5%地克珠利预混剂。通过显示,这五种抗球虫药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都有效,其中以海南霉素的MIC值最高,敏感性最好,其次是莫能菌素、尼卡巴嗪。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有效的抗鸽球虫药物,选用地克珠利(1 mg/kg)、磺胺喹恶啉钠(300 mg/kg)、磺胺氯吡嗪钠(300 mg/kg)、托曲珠利(25 mg/kg)、白头翁散(500 mg/kg)等5种抗鸡球虫药物进行了本试验,试验重复3次,每次分为用药感染组和不用药感染组,人工感染主要含有拉氏艾美耳球虫和鸽艾美耳球虫的混合孢子化卵囊,剂量为15×104个,以相对卵囊减少率作为抗球虫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磺胺喹恶啉钠、磺胺氯吡嗪钠效果最好,相对卵囊减少率分别为99.9%和99.5%;其次是托曲珠利、白头翁散,相对卵囊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2.0%;地克珠利效果最差,相对卵囊减少率仅为75.6%。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类药物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值、卵囊值以及抗球虫指数为药效评判标准,比较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对鸡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疗效情况,为球虫病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蒿素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各青蒿素给药组相对增重率、存活率和抗球虫指数(ACI)均有所上升,卵囊值与盲肠病变值呈下降趋势,40 mg/kg的青蒿素给药组ACI达到147,试验结果呈现剂量依赖性;而蒿甲醚给药组无抗球虫作用,相对增重率比感染对照组下降20%以上,ACI指数仅为70.1。  相似文献   

6.
莫能菌素预混剂防治鸡球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莫能菌素预混剂按10g/100kg(按有效成份计)的浓度混剂,对人工感染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抗球虫指数达182.8g。实验结果显示,莫能菌素是一种高效抗球虫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耐药性柔嫩艾美耳球虫产生耐药性的机理,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以15 mg/kg为起始诱导浓度,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盐霉素耐药性进行诱导。经过10次传代,获得了对60 mg/kg盐霉素耐药的柔嫩艾美耳球虫虫株。以抗球虫指数、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病变记分减少率和相对卵囊产量四项指标综合判定柔嫩艾美耳球虫对盐霉素的耐药性。其中抗球虫指数为156.92,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为32.38,病变记分减少率为53.85,相对卵囊产量为28.17。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对盐霉素完全耐药的虫株,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球虫抗药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感染艾美耳球虫模型来评价抗球虫药盐酸氟乙基硫胺素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试验选取鸡24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30只,其中2组分别为模型组(感染不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另外6组分别为氨丙啉组、尼卡巴嗪组、马杜拉霉素组及盐酸氟乙基硫胺素组(高、中、低三个剂量),4种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接种球虫孢子化卵囊2.5×105个/只。连续给药5 d,在第7天将240只鸡全部扑杀剖检,根据存活率、相对增重率、卵囊值、病变值计算抗球虫指数(ACI),进而判定药物的疗效。结果表明,125 mg/kg 氨丙啉组ACI为191.2、125 mg/kg 尼卡巴嗪组ACI为192.9、5 mg/kg马杜拉霉素组ACI为186.7,均大于180,为高效抗球虫药;125 mg/kg 盐酸氟乙基硫胺素组ACI为201.6,为高效抗球虫药。盐酸氟乙基硫胺素的抗球虫效果优于氨丙啉、马杜拉霉素及尼卡巴嗪。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的鸡胚培养体系,用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分别接种8~11日龄鸡胚以确定最佳接种日龄,用不同剂量子孢子接种同一日龄鸡胚以确定最佳子孢子接种剂量,并在子孢子混悬液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和叶酸以观察对球虫在鸡胚中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接种9日龄的鸡胚,其卵囊产量(平均每只胚的卵囊量)和卵囊成熟率均为最高,成熟率达到99%;当每个鸡胚接种子孢子1×104个时,其卵囊产量最高;在子孢子混悬液中分别加入胰岛素1 000 U/mL、叶酸0.05 mg/mL,均能明显增加鸡胚中的卵囊产量.本文通过对毒害艾美耳球虫的鸡胚接种日龄、子孢子接种剂量、营养物质添加等因素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毒害艾美耳球虫的鸡胚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复方地克珠利可溶性粉剂抗鸡球虫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0.5、1.0和1.5mg/L复方地克珠利可溶性粉(以地克珠利有效成分计)饮水,预防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人工感染。并用地克珠利可溶性粉(1.0mg/L)饮水、地克珠利(1.0mg/kg)混饲和硫酸新霉素(50.0mg/L,以效价计)饮水为对照。结果发现,复方地克珠利可溶性粉3种浓度饮水均能有效预防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人工感染,抗球虫指数均在176.46以上,优于地克珠利混饲给药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噬现象的发现以来,有关自噬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鼠伤寒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噬发生的整个机理过程,标志性蛋白LC3及其上下游蛋白Atg和p62之间的作用机制,自噬信号通路的激活位点和条件,基于鼠伤寒沙门菌刺激TLR系统激活TAK1,导致免疫细胞中的AMPK和ULK1的活化,抑制mTOR的活性,进一步阐述了沙门菌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外膜蛋白酶T(Outer membrane protease T,OmpT)是大肠杆菌外膜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是Omptin家族中第一个被解析结构的外膜蛋白,由10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中空的桶状结构。OmpT能够识别两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并水解鱼精蛋白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OmpT蛋白酶功能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OmpT对细菌的定植和黏附至关重要。文章围绕OmpT的结构、功能、毒力等方面综述该蛋白当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细胞或组织样品中PCV3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或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将PCV3 Cap蛋白的去核定位信号肽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以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共获得8株能够稳定分泌针对PCV3 Cap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与IFA试验结果显示,8株MAbs均能够与真核表达的重组Cap蛋白反应。选取3株杂交瘤细胞制备3株MAbs,小鼠腹水效价分别为1∶409 600、1∶204 800和1∶409 600。利用3株MAbs对自然感染PCV3临床病猪的腹股沟淋巴结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3株MAbs的腹水均能够与感染PCV3的临床样品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制备的MAbs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深入研究Cap蛋白的结构和PCV3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结果表明rBac-GD15HA的HA蛋白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病毒细胞传代试验结果表明rBac-GD15HA在传代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遗传稳定;鸡的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即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针对H7N9 AIV的抗体应答,并能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 AIV 100%的临床保护。因此,研究结果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发策略的参考,为其防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为今后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快产生抗药性,而反刍动物球虫少有抗药性的报道。除抗球虫作用外,DQ对疟原虫和弓形虫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隐孢子虫和肉孢子虫的作用还需要研究确认。近年研究表明,DQ纳米颗粒和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DQ抗几种常见寄生原虫的研究进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免疫毒性机理,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了ZEA对趋化因子诱导的小鼠T细胞迁移效应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中与细胞黏附与迁移相关蛋白的变化。以ConA作为T细胞活化剂,以不同浓度ZEA(0、10、20、40μmol/L)染毒处理细胞后,Transwell法检测T细胞分别在CCL19、CCL21作用下的迁移效应,以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所占比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细胞穿膜形态,Western blot检测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ZEA可以分别降低CCL19和CCL21趋化的T细胞的迁移指数并扰乱迁移后CD4、CD8阳性T细胞之间的比例。此外,ZEA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CCL19和CCL21介导的T细胞穿膜效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40μmol/L的ZEA作用可下调T细胞迁移及细胞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趋化因子介导的T细胞迁移效应,在这一过程中,黏附蛋白及迁移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提示ZE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运动过程中黏附及迁移这两个环节,进而影响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以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材料,研究了ZEA对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刀豆蛋白A(Con A,5 mg/L)作为T细胞活化特异性刺激剂,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加Con A)、Con A组(5 mg/L Con A)、不同浓度的ZEA染毒组(Con A+ZEA 10、20和40μmol/L),处理48,72 h后,使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T细胞分泌IL-2、IL-3、IL-5、IL-6和GM-CS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细胞在48,72 h时间段5种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上升;与Con A组比较,染毒48,72 h后,10,20,40μmol/L ZEA染毒组各细胞因子分泌浓度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ZEA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L-2、IL-3、IL-5、IL-6和GM-CSF的分泌,从而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进行,降低整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驴源马流产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通过K-B药敏纸片扩散法对9株马流产沙门菌进行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采用PCR方法检测与沙门菌致病性相关的10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9株驴源马流产沙门菌存在2种耐药表型,对链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为33%;10种毒力基因中仅traT未被检出,invA、avrA、ssaQ、mgtC、sopB、spvC、spvR、pefA和misL的检出率均为100%。结果表明,驴源马流产沙门菌耐药谱较为单一,但携带的毒力基因为多样性组合。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而无乳链球菌是乳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试验从江苏和河北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67份乳腺炎奶样,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33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表明:河北地区和江苏地区奶牛场的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β-内酰胺类药物以及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以及丁胺卡那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此外,河北地区分离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这两种药物比较敏感,但在江苏地区无乳链球菌对这两种药物表现出了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高达74.1%。说明不同地区的无乳链球菌耐药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乳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肌肉生长抑制素调控肌肉和脂肪组织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又名生长分化因子-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蛋白质,在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若MSTN基因编码区碱基突变或缺失,可以导致肌肉异常肥大,出现典型的"双肌"性状。近年来研究还发现,MSTN在脂肪组织中也表达,并在脂肪沉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将从MSTN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作用机制以及功能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其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以期更深入了解MSTN,为畜牧业新品种的改良和肉质性状的改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