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共收集临床疑似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病病料65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结果显示:仅有10份为MDPV感染,占比为15.2%;其余均为其他病原或两种病原混合感染。MDPV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主要以冬春季节多发(占80%)。从分离的10株MDPV来看,分离株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MDPV分离株后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为40%~60%,与1985年分离的MDPV-P株特性相似。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后,7日龄进行分离株的攻毒,未见发病和死亡现象。基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株与MDPV-P株属于同一分支。基于2018年流行的MDPV毒株与1985年MDPV-P株致病性、抗原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可使用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进行免疫可有效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2.
于雷 《中国兽药杂志》2022,56(10):18-24
为探索一个已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的817肉鸡场在免疫后发生IBD的原因,本研究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扩增分离株VP2基因后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将其命名为ZHA001株;ZHA001株 VP2 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 90.1%~97.9%,与超强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9%;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遗传进化分析发现,ZHA001株属于超强毒株分支;致病性试验中,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90%。结果表明:IBDV ZHA001株为超强毒病毒。  相似文献   

3.
<正>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近期分离株致病性与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1.1近期分离毒株的致病性2009年分离毒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将2009年分离的具有代表意义的HP-PRRSVSC株和JL株与2006年分离的HP-PRRSV代表株JXA1株分别接种同窝40天龄的仔猪各5头进行攻毒。结果3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能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研发的流行毒株,收集PEDV阳性病料,以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试验,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外源病毒检测、病毒培养特性研究、仔猪毒力试验及免疫效力试验等。9份PEDV阳性病料共分离到3株病毒,分别命名为PEDV-SC12、PEDV-JS12、PEDV-JX12。其中PEDV-SC12株存在支原体污染;PEDV-JS12株与PEDV-JX12株均能被PEDV特异性阳性血清中和;PEDV-JS12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但适应细胞45代以后病毒培养效价仍然偏低;PEDV-JX12滴度能维持在106.0 TCID50/mL以上。PEDV-JX12株毒力试验显示,该分离株能够通过人工感染复制出腹泻病例,并能从发病动物体内检测到感染的病毒。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以PEDV-JX12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母猪,对所产仔猪攻毒后免疫组6.25%(1/16)发病,对照组100%(8/8)发病。说明PEDV-JX12株能够适应细胞培养,免疫接种母猪能给仔猪提供有效保护,可以用于PEDV流行毒株的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鸭甲肝病毒(DHAV)流行毒株并掌握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试验采用临床病料RT-PCR检测、病毒分离、病毒含量测定、致病性试验、VP1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8份临床疑似DHAV感染病料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份临床病料样品经RT-PCR检测有4份为DHAV-C阳性;4份阳性病料均可引起10日龄鸭胚规律性死亡;4株分...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A、B、C、D 4种商品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SPF鸡,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估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10日龄SPF鸡分组后分别用A、B、C、D 4种商品化法氏囊病活疫苗按1羽份/只剂量接种免疫,21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5%、100%、100%;35日龄时用1000 LD50剂量的法氏囊超强毒株(GD0104)进行攻毒,各组疫苗的保护率分别为100%、75%、95%、100%。免疫后抗体检测显示,抗体滴度水平D>A>C>B,抗体转阳速度A>D>C>B,免疫应激作用A、D>B、C。综合考虑疫苗免疫攻毒后各项指标的变化,A、D疫苗免疫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活疫苗,可以有效地为SPF鸡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中分离鉴定了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强毒株SDIB821/2012,对其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和免疫保护试验。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DIB821/2012属于以QXIBV为代表的基因型,与同属一个基因型的IBV参考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1.6%~98.5%,与疫苗株491同源性为77.6%,与H120和MA5同源性均为74.8%。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根据试验鸡临床症状和发病死亡情况,弱毒活疫苗491对SDIB821/2012的保护率为90%,而H120和MA5对SDIB821/2012的保护率分别仅为40%和33%。攻毒后各免疫组喉头、泄殖腔棉拭样品以及气管、肺脏和肾脏组织均可检测到病毒,表明3种IB疫苗均不能对SDIB821/2012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8.
提取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内蒙古分离株(C-98株)总RNA,参考GenBank中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株S1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S1基因,将S1基因cDNA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后测序。将测定序列拼接后与参考毒株ARV-176、ARV-138、ARV-S1133、MDRV—YJL的S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AVAV C-98分离株的S1基因与强毒株ARV-176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9%;与MDRV—YJL的同源性为99.3%,与弱毒疫苗株ARV—S1133的同源性也达97.9%;与ARV-138株的同源性最低,为81.2%。表明,AVAVC-98株与参考毒株的差异较小,与疫苗株ARV-S1133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2011年我国部分地区养猪场采集的疑似猪瘟病料组织样本209份,分别用FQ-RT-PCR和RT-nPCR两种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结果FQ-RT-PCR检测出55份猪瘟阳性,RT-nPCR检测出53份阳性,2种方法符合率达96.3%。将53份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显示这53份流行株均为2.1基因亚型。所分离的流行株与疫苗株(HCLV)和石门株(SM)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9.4%~83.1%和79.4%~82.5%。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仍有猪瘟病毒的存在,且以2.1亚型为主;流行株与疫苗株同源性仍高于77.4%,结合免疫攻毒试验,说明目前使用的猪瘟疫苗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广东某养鸭场发病雏番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利用RT-PCR、基因序列分析、病毒中和试验及动物回归等鉴定为1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1).3D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1年分离自黑龙江的1型DHV Du/CH/LGD/111238和Du/CH/LGD/111239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6%.分离株F3代尿囊液病毒价为105.5ELD50/0.2 mL,能够被DHV-1阳性血清中和.接种病料研磨上清的鸭胚在接种后3d~5d内全部死亡,胚体充血萎缩侏儒.该分离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番鸭表现为角弓反张和肝脏肿大出血等与临床病症.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mL和10-7.60/0.1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RT-PCR方法对山东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对阳性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设计引物扩增出分离病毒的全基因组。谱系分析表明,除WF株外,其他分离株与国内大部分强毒株位于同一个谱系。序列分析表明,LY、QD、BZ、LC、TA、DZ、HZ、JN分离株VP2七肽基序均为S-W-S-A-S-G-S,在第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攻毒试验表明,LY株产生明显IBD病变,死亡率为40%(2/5),为强毒株,结果与序列分析一致。WF株与B87和Gt疫苗株位于同一谱系,VP2分子特征也与Gt弱毒株相同,攻毒试验显示WF株为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LY、QD、BZ、LC、TA、DZ、HZ、JN与国内分离的强毒株之间VP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3%~99.8%,与现行商品疫苗毒株B87和Gt的VP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1~96.2%和94.5~96.9%;WF分离株与国内分离株之间VP2氨基酸同源性为95.6%~99.2%,与疫苗株B87和Gt株VP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9.6%。本文对山东省流行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对病毒的基因组学和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此研究对了解本病的流行现状,分析病毒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制备了源于鸡、鹅、鸽、鹌鹑、孔雀、画眉鸟、珍珠鸡的禽型副粘病毒(APMV-1)7个强毒分离毒株和商品弱毒疫苗株克隆30(C30)的灭活油乳剂苗,并用这8种灭活油乳剂苗和C30株的活疫苗分别在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免疫及交叉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后(PI)分别测定试验禽血清的新城疫病毒(NDV)血凝抑制(HI)抗体的滴度,并于PI 5周用强毒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鸽的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MAT)为9.00~10.0 log2,鸡的为7.13~7.63 log2,鹌鹑的为5.00~5.13 log2,鹅对灭活油乳剂苗的为5.63~6.38 log2、而对C30株活疫苗的仅为3.38log2;除了C30株活疫苗免疫鹅提供的保护率比较低(20%)外,8种油乳剂苗都能对同源或者异源强毒株的攻毒提供比较高的保护率(66.75%~100%)。研究结果表明,经典疫苗株C30与近年来从各种不同禽类分离的致病性APMV-1野毒株之间、不同禽源分离株之间的抗原性,以及各种不同禽源分离株的之间的免疫原性差异均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某发病鸡群病料中所分离病毒的遗传特性、致病性及免疫原性,通过流行病学、基因序列测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并命名为EDSV-HX株。随后制备该毒株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以不同剂量免疫蛋鸡,并根据HI抗体效价将免疫蛋鸡重新分为不同的抗体水平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当免疫鸡HI抗体效价不低于7 log2时,可为免疫蛋鸡提供有效攻毒保护,且产蛋不受影响。研究表明EDSV-HX株具有高致病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效力检验用毒及灭活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SDLY01。经蚀斑纯化后进行毒力测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SDLY01属于基因VII型NDV强毒。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Sota后14d分别用NDV标准强毒F48E8和分离株SDLY01攻毒,同时设同日龄SPF鸡为对照组,未免疫任何疫苗。攻毒后观察10d,免疫组在攻毒后食欲、精神均正常;对照组在攻毒后2~4d发病死亡,并表现N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第3、5、7、9d对免疫组试验鸡取喉头、泄殖腔棉拭进行病毒分离,F48E8攻毒组病毒分离均为NDV阴性,SDLY01攻毒组第5d病毒分离NDV阳性,第3、7和9d病毒分离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LaSota活疫苗对F48E8和SDLY01均能提供100%免疫保护,但不能完全抑制基因VIINDV分离株在体内的复制和排毒。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1998-2008年中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HA基因的进化时,发现在25个毒株中有2个致病性最强的毒株因HA基因第145位氨基酸的突变导致产生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从而使其不与单抗H6、F6等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变异毒株HA基因变异对H9亚型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本试验对12株HA蛋白S145N变异的H9N2AIV进行了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不同H9N2S145N变异株与疫苗株间在抗原性上变化不大,或无显著差异(0.5≤R≤0.67)。但参照现有的H9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对HP疫苗免疫鸡进行攻毒,用HP株攻毒对照组0/5保护,免疫组保护≥9/10,达到了H9灭活疫苗质量标准要求;但用S145N变异株N3攻毒,仅保护2/10~6/10,且随免疫量剂量的增加,抗体水平的提高,攻毒保护也依次升高。对H9变异株疫苗(N1、N2、N3、N8)免疫鸡用N3攻毒,仅保护2/5~4/5,N3同源抗体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其攻毒后的排毒。用N3、N6 2个变异株交叉攻毒,采用与疫苗株攻毒相同的剂量作攻毒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表明高于6log2的抗体能抵抗疫苗株和大多数流行毒株攻毒后的排毒,但不能抵抗S145N变异株攻毒后的排毒。这类毒株免疫原性上的变化与病毒HA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因HA基因145~147aa位增加了1个NGT,导致三维空间构象的变化,并影响其邻近的受体结合位点,从而使这类毒株致病性提高,免原性发生改变。虽然这一类变异株或免疫逃逸毒株仅占当前流行毒株总数的5%~7%,但在强大的免疫压力和自然选择下有可能逐步成为优势毒株,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为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2株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山东省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dV)毒株的基因遗传演化情况及致病性,本试验对山东省两家疑似暴发鸡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鸡场采集的病料(肝脏、脾脏)进行PCR鉴定,并将鉴定为FAdV的2份阳性病料提取病毒液,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和细胞病变(CPE)观察、PCR检测、TCID50测定、鸡胚致病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病毒hexon部分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2株FAdV,2株分离株细胞传第1代即可观察到CPE,PCR均可扩增出大小为500 bp的片段,且2株分离株细胞F5代TCID50分别为10-7.75/0.1 mL和10-7.60/0.1 mL,均对7日龄SPF鸡胚有强致病性;第1分离株和第2分离株对21日龄SPF鸡攻毒死亡率分别为80%和15%。hexo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分离株与FAdV-4株同源性最高(99.57%),第2分离株与FAdV-8b株同源性最高(99.18%)。这2株FAdV分离株均与Ⅰ群禽腺病毒同源,与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所在的血清Ⅱ群及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所在的血清Ⅲ群禽腺病毒位于不同分支。第1分离株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4型,命名为FAdV-SDC4株;第2分离株基因型为E型,血清型为8b型,命名为FAdV-SDE8b株。综上所述,FAdV-SDC4和FAdV-SDE8b株属于近几年国内流行毒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SDLY01。经蚀斑纯化后进行毒力测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SDLY01属于基因Ⅶ型NDV强毒。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Sot a后14 d分别用NDV标准强毒F48E8和分离株SDLY01攻毒,同时设同日龄SPF鸡为对照组,未免疫任何疫苗。攻毒后观察10 d,免疫组在攻毒后食欲、精神均正常;对照组在攻毒后2~4d发病死亡,并表现N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第3、5、7、9 d对免疫组试验鸡取喉头、泄殖腔棉拭进行病毒分离,F48E8攻毒组病毒分离均为NDV阴性,SDLYO1攻毒组第5 d病毒分离NDV阳性,第3、7和9d病毒分离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LaSot a活疫苗对F48E8和SDLY01均能提供100%免疫保护,但不能完全抑制基因Ⅶ NDV分离株在体内的复制和排毒。  相似文献   

20.
取某水貂养殖厂疑似犬瘟热病毒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病料,采用犬瘟热抗原快速检测试纸、HA和PCR、RTPCR法检测CDV和MEV。分别以抗CDV和抗MEV阳性血清中和后接种敏感细胞进行蚀斑纯化,成功分离一株细小病毒(MEV-RC02株)和犬瘟热病毒(CDV-RC01株)。将纯化后的MEV-RC01株和CDV-RC01株分别回归本动物,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水貂犬瘟热(CL08株)、病毒性肠炎(NA04株)二联活疫苗免疫健康非免貂后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该二联疫苗对分离的MEV-RC02株和CDV-RC01株流行毒株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