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境会使植物细胞中积累过量的活性氧,引发氧化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可以清除植物体内尤其是叶绿体中的H2O2,从而提高植物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综述了番茄APX的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秋乐2122作为供试材料,以不含硝酸盐的Hoagland溶液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硝酸盐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组化染色法检测根尖细胞中O_2~-·和H_2O_2含量,并测定细胞内相关氧化还原酶活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硝酸盐能够显著增加小麦根尖细胞中O_2~-·而不是H_2O_2含量;高浓度硝酸盐(60 mmol/L)处理O_2~-·含量显著高于低浓度硝酸盐(10 mmol/L)处理。低浓度硝酸盐显著降低SOD酶活性和GSH含量,提高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GSH-PX酶活性,使根部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高浓度硝酸盐抑制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是由于降低SOD与GSH-PX酶活性;虽然增加POD和GR酶活性,但是仍无法缓解根部细胞O_2~-·过量积累而造成的氧化损伤。所以不同浓度硝酸盐通过调节胞内O_2~-·含量,实现对小麦根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活性氧(ROS)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各种逆境适应过程中扮演双面角色:高浓度下引起氧化损伤、低浓度下发挥第二信使作用,其角色转换取决于其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状态,并严格受控于体内一套由酶和非酶组分构成的双元抗氧化系统。在抗氧化酶类中,位居细胞质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PX1)在胞内氧化还原态水平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在ROS清除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已被视作ROS功能的重要杠杆,并因而获得相对最广泛的研究关注。着重介绍了其酶学特性、基因表达和调控、生物学作用及目前主要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植物ROS和抗逆性研究提供有用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钙对盐胁迫下杜梨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梨砧木杜梨幼苗为供试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钙对200 mmol/L NaCl胁迫下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产生、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NaCl胁迫3 d后,杜梨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弱,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强,活性氧(O_2~-·、H_2O_2)和丙二醛(MDA)大量积累,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 A)合成下降。施加外源CaCl_2能增强NaCl胁迫下杜梨叶片中SOD、POD、CAT、GR、GSH-Px、APX的活性,减少O_2~-·和H_2O_2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提高GSH和As A的含量,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杜梨叶片的过氧化伤害,其中以10μmol/L Ca Cl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说明NaCl处理可对杜梨叶片造成氧化伤害,施加低浓度(5~10μmol/L)CaCl_2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杜梨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冻逆境中清除活性氧(ROS)对小麦抗寒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3个抗寒性不同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中国春),通过人工冷冻和田间越冬试验,分析不同冷冻温度下分蘖节中抗氧化物及H_2O_2、MDA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分蘖节H_2O_2含量持续上升,抗寒性强小麦品种H_2O_2含量较低;在-10℃之前MDA含量快速上升,表现应激反应,降低至较低水平,深度冷冻时含量上升,抗寒性强品种MDA含量低于不抗寒品种;分蘖节中POD酶活性和GSH含量在较高水平持续时间长,抗寒品种高于不抗寒品种;SOD和CAT酶活性均快速上升后持续降低,CAT酶活性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APX酶活性与ASA含量上,品种间差异在田间试验中保持至12月14日。H_2O_2含量持续上升与CAT和SOD酶活性下降有关。各抗氧化物质均可防止脂质过氧化,利于增强小麦抗寒性。小麦抗氧化物质遗传差异可作为培育强抗寒冬小麦品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坏血酸(ascorbate, ASA)-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ASA-GSH在小麦Cu2+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以小麦品种‘百农207’为材料,用0.05、0.10、0.50、1.00 mmol·L-1 Cu2+进行处理,检测Cu2+对小麦生长参数、受伤害程度、及非酶促反应相关参数ASA和GSH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而测定ASA-GSH循环相关酶基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DHAR)、单脱水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MDHAR)、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R)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Cu 2+浓度的升高,小麦的株高、根长、总鲜重和总干重逐渐降低,而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ASA和GSH的含量则显著升高。APX基因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低浓度下(0.05和0.10 mmol·L-1)表达量显著下降,高浓度下(0.50和1.00 mmol·L-1)则显著升高;DHAR和GR基因表达趋势相似,在叶片中低浓度表达量显著升高,高浓度则显著下降,在根中则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的趋势;MDHAR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和DHAR和GR基因相似,在根中则与APX基因相似;上述结果表明,APX、DHAR、MDHAR、GR在转录水平均受到Cu 2+胁迫的诱导。综上,ASA-GSH在小麦响应铜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与ASA和GSH含量的改变以及ASA-GSH循环相关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研究毛白杨线粒体APX(PtomtAPX)在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过表达PtomtAPX的转基因烟草进行抗逆研究。  方法  对过表达PtomtAPX烟草和野生型烟草进行干旱、盐、氧化胁迫处理后,测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APX活性、AsA消耗量、NADP/NADPH比值和SOD活性。  结果  通过对比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生长差异发现,在氧化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转PtomtAPX基因烟草的APX活性、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AsA消耗量、NADP/NADPH比值升高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其中转PtomtAPX基因烟草的APX活性为野生型的1.77倍,平均相对含水量为野生型的1.15倍,叶绿素含量为野生型的1.6倍,AsA消耗量为野生型的1.11倍,NADP/NADPH值为野生型的1.18倍,表明过表达PtomtAPX转基因植株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  结论  在非生物胁迫下,PtomtAPX能消除H2O2,防止细胞损伤,在植物抗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富氢水浸种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氢气(H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它参与植物对高温、干旱、盐害、重金属等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探讨外源氢气(H_2)对黄瓜幼苗耐冷性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为增强日光温室黄瓜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用饱和富氢水(HRW,H_2供体)浸种,蒸馏水浸种作对照(CK),常温下育苗。幼苗长至2叶1心时转移至光照培养箱中进行低温(昼/夜温度8℃/5℃)处理,分别于处理后0、1、3和5 d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低温胁迫可使黄瓜幼苗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EL)、冷害指数、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 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与CK相比,低温胁迫下HRW处理的EL和冷害指数的增加幅度较小,H_2O_2和MDA含量及O_2~-产生速率较低,而SOD、POD、CAT、APX和GR活性及GSH和As A含量较高。胁迫结束时(5 d),HRW处理的EL比CK低11.3个百分点,冷害指数较CK低15.9%,H2O2和MDA含量分别比CK低29.4%和9.9%,O_2~-产生速率较CK低54.3%;而SOD、POD、CAT、APX和GR活性分别比CK高12.6%、20.1%、20.9%、53.0%和58.1%,GSH和As A含量分别较CK高24.0%和17.6%。低温下HRW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幅度明显小于CK,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CK。胁迫5 d时,HRW的相对含水量比CK高6.4个百分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CK高23.0%和41.5%。【结论】富氢水浸种可增强黄瓜幼苗耐冷性,其主要作用机理是:(1)增强低温下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减少活性氧(ROS)积累,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2)通过提高低温下黄瓜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减缓幼苗失水速度,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羽衣甘蓝名古屋品种(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la f.tricolor Hort.)为研究材料,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分别使用外源H_2O_2和H_2O_2清除剂二甲基硫脲处理。2 d后测定植物的生长速率、干质量、鲜质量和相对含水量,6 h后测定植株体内3个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及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盐胁迫下加入0.05 mmol/L外源H_2O_2,羽衣甘蓝幼苗生长速率、干质量、鲜质量、相对含水量、3个抗氧化防护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分别高于盐胁迫下相关指标;清除内源H_2O_2,则植物幼苗生长速率、干质量、鲜质量和相对含水量、3个抗氧化防护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分别低于盐胁迫下相关指标。由此推测,在盐胁迫条件下,H_2O_2参与了抗氧化防护基因表达的调控,它可能是盐胁迫诱导的羽衣甘蓝叶片抗氧化防护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0.
保持氧化还原平衡对生物体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单增李斯特菌是可以自身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革兰氏阳性菌,GSH可影响该菌毒力基因的转录。为了研究氧化还原平衡对于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氧化剂H_2O_2和还原剂GSH分别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氧化和还原应激,qRT-PCR检测毒力基因hly、actA和plcB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22 mmol/L H_2O_2和10 mmol/L低浓度GSH均能诱导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显著上调,而22 mmol/L高浓度GSH则抑制毒力基因的转录,表明在单增李斯特菌的氧化还原平衡调节能力范围之内,有效打破其氧化还原平衡,无论是氧化应激,还是还原应激,都可以促进其毒力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Glycine max(L.)Merr.]叶绿体内AsA-GSH循环的影响。选用菜用大豆主栽品种绿领特早为试验材料,设4个处理:1叶面喷洒清水,根部浇灌营养液(对照);2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根部浇灌营养液;3叶面喷洒清水,根部浇灌溶有NaCl的营养液;4叶面喷洒壳聚糖溶液,根部浇灌溶有NaCl的营养液。结果表明,外源壳聚糖阻止了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干质量的下降,显著降低了叶绿体H_2O_2含量,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胁迫中期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外源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菜用大豆叶绿体内AsA-GSH循环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使AsA-GSH循环保持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这可能是其维持较强光合能力,进而减缓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的抗氧化酶之一,在植物抵御外界的氧化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其功能特性,本研究以番茄为试材,将前期分离得到的APX基因编码区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诱导表达纯化后,用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用于Western蛋白表达分析。杂交结果表明,APX蛋白受低温、干旱的诱导,与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模式一致,但APX蛋白对盐处理反应不敏感;H_2O_2处理后蛋白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与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不一致,这或许是APX存在一种转录后调控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臭氧氧化技术应用于畜禽养殖废水排放前的预处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用不同浓度臭氧氧化处理经生化工艺处理后的猪场尾水,以苦草为试验材料,从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的角度,探讨了沉水植物在臭氧氧化猪场处理尾水中的适应性以及臭氧氧化技术的应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臭氧氧化处理相比,臭氧氧化后(AO1 10 mg·L~(-1)、AO2 30 mg·L~(-1)、AO3 50 mg·L~(-1))猪场处理尾水中苦草的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有升高趋势;AO2处理中苦草的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对H_2O_2调节起重要作用,苦草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AsA和GSH含量增加,从而使生物量增加;AO3处理中苦草AsA含量降低,H_2O_2与抗氧化物质之间没有达到平衡,从而使生物量降低。结果显示,试验条件下,30 mg·L~(-1)的臭氧氧化应用于猪场处理尾水,能增强沉水植物的抗氧化系统,促进生长,从而对水生生态系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李花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以及对李花抗寒性的影响,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2个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对-2℃低温处理4h后2个品种的李花H_2O_2质量摩尔浓度以及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酶及抗氧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15 mmol·L~(-1)SA可以分别降低‘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的H_2O_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总抗坏血酸、总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和AsA/DHA、GSH/GSSG。低温胁迫下,AsA-GSH循环受到破坏,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显著增强李花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质量摩尔浓度,降低李花的膜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低温对细胞膜的破坏,维持AsA-GSH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李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西葫芦叶片面对短期温度胁迫时抗坏血酸代谢系统的变化情况,以西葫芦'德绿808'为试材,利用盆栽试验,通过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12℃/12℃,T1)和高温(38℃/38℃,T2)进行试验处理。结果表明:T1和T2胁迫显著增加了西葫芦幼苗叶片MDA含量、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AsA(还原型抗坏血酸)、DHA(氧化型抗坏血酸)和AsA+DHA含量,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和GSH+GSSG含量,常温恢复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T1和T2处理下AsA/DHA和GSH/GSSG呈下降趋势,常温恢复后有回升但仍低于对照。T1和T2处理导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升高,温度恢复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在整个胁迫期间,T2处理的以上指标均高于T1处理的,说明高温对西葫芦的伤害高于后者。以上结果说明在温度胁迫初期,西葫芦叶片以AsA为核心的抗氧化系统对抵御高温和低温胁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sA代谢系统的抗氧化功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冷蒿抗氧化防御系统对机械损伤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牧对草地植物的直接影响包括动物的采食和践踏。为了探讨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耐牧性,采用人工机械损伤(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方式处理盆栽冷蒿地上枝叶,分别测定冷蒿叶片和根系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同时测定了抗氧化防御酶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机械损伤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升高,膜质过氧化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机械损伤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在轻度和中度处理下,冷蒿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径抗坏血酸还原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增强,抗氧化剂(AsA和GSH)的还原力(ρAsADHA值和ρGSHGSSG值)处于稳定平衡状态;重度机械损伤下AsA-GSH循环效率显著降低(P≤0.05)。冷蒿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对机械损伤也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能力。综上所述,机械损伤使冷蒿体内ROS质量摩尔浓度升高,且冷蒿能够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下快速、有效地启动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体内过量的ROS,维持一定的AsA-GSH循环效率,表现出较强的耐损伤能力。图4表1参42  相似文献   

17.
对逆境胁迫下玉米和小麦用TTC染色和曙红染色,观察染色情况测定发芽率,发现干旱下发芽率下降。以小麦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脯氨酸(Pro)、丙二醛(MDA)、GSH和H_2O_2含量和抗氧化酶(POD、PPO)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Pro)、丙二醛(MDA)、GSH、H_2O_2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POD和PPO活性也表现出较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小麦品种百农207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研究了PEG胁迫对百农207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及抗坏血酸氧化酶(AO)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胁迫使百农207幼苗叶片APX活性、GSH及H2O2含量显著增加,而使SOD、CAT、GR和AO活性、AsA含量及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本研究说明,PEG对百农207幼苗造成了氧化胁迫,而百农207幼苗则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酶APX活性、抗氧化物质GSH含量及降低抗坏血酸氧化酶AO活性而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H_2O_2的水培液处理7d山黧豆幼苗24h,分析山黧豆叶片鲜质量、H_2O_2和O_2~-·组织化学定位、丙二醛(MDA)与抗坏血酸(ASA)质量摩尔浓度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变化,研究H_2O_2诱导氧化胁迫下山黧豆叶片的生理应答特征,揭示山黧豆叶片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mmol·L~(-1)和10mmol·L~(-1) H_2O_2处理组叶片鲜质量无显著变化,20mmol·L~(-1) H_2O_2处理叶片鲜质量显著降低。山黧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并无显著变化。随外源H_2O_2处理浓度不断增加,叶片组织内源O_2~-·染色范围和程度呈明显减少趋势,H_2O_2染色范围和程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H_2O_2与MDA积累水平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山黧豆叶片中CAT、POD与APX的活性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SA质量摩尔浓度则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叶片内H_2O_2和MDA水平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处于动态平衡中并呈现一致变化趋势,低浓度H_2O_2处理可以提高山黧豆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壳寡糖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的影响,以耐旱品种普冰143和干旱敏感品种郑引1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喷施100 mg/L壳寡糖溶液对2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累积、膜脂过氧化水平、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以及中间代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一PEG胁迫处理相比,喷施壳寡糖可明显提高PEG胁迫下2种小麦幼苗叶片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AsA和GSH含量,维持较高的AsA/DHA(脱氢抗坏血酸)和GSH/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同时明显降低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MDA)含量。表明,在20%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喷施100 mg/L的壳寡糖溶液能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的活性氧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AsA-GSH循环高效运转,提升小麦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