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其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APECELL PAK MG S5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甲醇,其体积比为96∶4,等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 nm)测定红香酥梨果实中6种有机酸含量。结果显示,在此色谱条件下,L-苹果酸、D-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在20 min内均得到良好的分离,6种有机酸线性范围为0.005~2.500 mg/m 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 9,回收率为96.00%~105.42%,精密度检测RSD值为0.32%~2.64%,稳定性检测RSD值为0.92%~4.33%,重复性检测RSD值为0.66%~3.07%。表明该方法良好,可用于红香酥梨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的有机酸代谢及变化规律,为采后沙田柚品质保持及贮藏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室温和4℃低温贮藏1~75 d沙田柚果实的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结果】沙田柚果实的有机酸中,以柠檬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含量次之,草酸、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较低,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为微量。室温贮藏条件下,沙田柚果实的柠檬酸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贮藏15 d开始上升,贮藏60 d后下降;琥珀酸、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柠檬酸基本相同,但出现峰值时间不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柠檬酸相反;草酸含量在贮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酒石酸含量在贮藏前期略有下降,然后上升,60 d后下降。低温贮藏条件下,沙田柚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室温贮藏基本一致,但柠檬酸、草酸和延胡索酸含量低于室温贮藏,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高于室温贮藏。【结论】沙田柚果实贮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小,室温贮藏沙田柚果实的总有机酸含量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并分析各有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8个梨品种和3个品系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含量.[结果]梨汁中的有机酸主要有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富马酸和琥珀酸,总有机酸含量在1 491.87~3 781.74 mg/kg,爱甘水梨最高,84-4 - 163最低;草酸和酒石酸、苹果酸与富马酸、富马酸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苹果酸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琥珀酸与总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梨汁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为主要有机酸,琥珀酸为次要有机酸.  相似文献   

4.
石榴果实发育期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酸作为植物初生代谢的产物及代谢中间产物,对植物机体发育过程具调控作用,石榴中有机酸含量丰富,是其风味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测定石榴不同发育的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为研究石榴风味形成及有机酸代谢途径提供基础。以"泰山三白甜"和"泰山红"2个石榴品种为试材,利用HPLC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汁中总有机酸、各有机酸组分及Vc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个石榴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总含量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发育前期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且发育前期峰值高于后期,整个发育期内"泰山红"总有机酸含量均高于"泰山三白甜"石榴;但两者发育过程中各有机酸组分所占比例不同,"泰山红"中以草酸含量最高(23.83~40.70 mg/m L),其次分别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而"泰山三白甜"果汁中以柠檬酸含量(21.84~30.18 mg/m L)最高,其次分别为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和酒石酸;2个石榴品种中均检出少量乙酸和乳酸。"泰山三白甜"和"泰山红"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中等,平均每100 g分别为5.90 mg和4.82 mg。  相似文献   

5.
刺梨有机酸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安华明  刘明  杨曼  樊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0):2094-2100
 【目的】明确刺梨有机酸各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方法】以‘贵农5号’为材料,采用HPLC方法分析刺梨有机酸组分以及不同器官内、果实发育和采后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各组分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梨果实中主要含有苹果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和琥珀酸6种有机酸组分和较高含量的抗坏血酸;不同器官有机酸含量分析发现,根主要含乳酸和酒石酸,茎和叶中乳酸含量较高,而花中主要积累琥珀酸。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有机酸组分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抗坏血酸含量则一直呈增加态势;成熟果实内,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任一种有机酸组分,约占总酸量的67%;6种有机酸组分中,苹果酸含量最高(约占有机酸总量的53%)。研究还发现,不同贮藏温度对刺梨果实有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结论】从有机酸组分分析,刺梨是一种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果实类型,但抗坏血酸的含量高于所有有机酸组分的总量。这种高抗坏血酸含量特点是刺梨果实独特的营养标志。  相似文献   

6.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7种有机酸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31%~95.23%, 7种有机酸的精密度及重复性的RSD值均3.0%。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云南小粒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揭示枣种质资源果实各有机酸组分的含量特征及不同含量种质的分布情况,为枣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国家枣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19份枣种质脆熟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7种水溶性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枣果实中总酸含量为8 298.20~33 098.94 μg·g-1,平均值15 847.51 μg·g-1,含量最高的是''伏脆蜜'',含量最低的是''蒲城圆梨枣'';枣果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的47.27%,其次是奎宁酸占总酸的33.38%,柠檬酸占总酸的11.87%,这3种酸占总有机酸的93.45%;所测90.41%的种质都属于苹果酸优势型,其余9.58%为奎宁酸优势型;正态性检验发现枣种质的总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乙酸符合正态分布,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符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酸与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5种有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奎宁酸与苹果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进行聚类分析,可把219份种质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群和第三类群属低酸型种质共139份,第三类群柠檬酸含量是第一类群的2倍多。总酸含量中等的第二类群包括69份种质,第四类包括苹果酸优势型高酸种质4份,第五类包括奎宁酸优势型的高酸种质7份。研究明确枣种质资源果实的主要有机酸组分,总酸和各组分的含量范围以及不同含量种质的分布情况,筛选出一批苹果酸优势型和奎宁酸优势型的高酸  种质。  相似文献   

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苹梨’果实和叶片发育期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有机酸总量从7.67 mg·g-1下降到5.31 mg·g.,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75、0.50和0.001 mg·g-1,而奎尼酸、草酸、莽草酸、乙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19、0.002、0.29、0.09和0.05 mg·g-1;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乳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53.33%、16.04%、1.01%和0.11%,而奎尼酸、莽草酸、乙酸和琥珀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5.09%、3.62%、0.11%和0.67%.叶片发育期,有机酸总量从6.18 mg·g-1下降到5.36 mg·g-1,柠檬酸、奎尼酸、草酸和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34、1.09、0.43和0.01 mg·g-1,而苹果酸、莽草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减少了1.61、0.26和1.82 mg·g-1;柠檬酸、奎尼酸、草酸、乳酸和乙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5.07%、20.44%、9.72%、0.005%和0.005%,而苹果酸、莽草酸和琥珀酸在有机酸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24.65%、4.12%和26.46%.果实和叶片之间的柠檬酸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乙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和奎尼酸含量变化均呈负相关,草酸、莽草酸、琥珀酸含量和有机酸总量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热水漂烫是南酸枣果实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流程,其处理时间的长短会对南酸枣果肉品质造成影响,通过研究漂烫时间对南酸枣果实糖酸影响为其采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成熟的南酸枣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时间(0,5,10,15,20,25和30 min)的100℃热水漂烫处理南酸枣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果肉中糖组分(蔗糖、果糖、葡糖糖)、酸组分(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富马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熟的南酸枣果实3种糖组分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其次,蔗糖含量最低.柠檬酸为南酸枣果实主要有机酸,成熟南酸枣果实柠檬酸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46.46%,其次为琥珀酸和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草酸、富马酸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富马酸含量最低.热水漂烫处理会显著影响果实糖酸组分含量,且不同时间的漂烫处理对南酸枣果实各糖、酸组分含量影响各不相同:其中短时间的热水漂烫处理能够提高蔗糖、果糖、葡萄糖、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含量,进而提高果实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但长时间的热水漂烫处理通过降低各糖酸组分含量来减少果实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结论]综合分析认为,10 min的热水漂烫处理为南酸枣果实较适宜时长.  相似文献   

10.
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新疆杏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5个新疆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样品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对比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其组成与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3种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蔗糖和葡萄糖为主要糖。果实成熟时,果皮中两种主要糖分别占总糖含量的60.7%—79.1%和13.5%—34.7%,果肉中占总糖含量的65.5%—82.4%和8.2%—25.9%,果皮、果肉中果糖的含量相对较低,仅占总糖含量的4.6%—10.6%和6.5%—10.7%。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各种糖的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不断减少,果皮中葡萄糖占总糖比例从79.4%降至13.5%,果肉中从74.1%降至8.2%;而蔗糖的比例不断增加,果皮中从11.0%增加到79.1%,果肉中从11.0%增加到82.4%,成为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从新疆杏果实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和富马酸。成熟果实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是最主要的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94.6%—98.3%。果实发育过程中,苹果酸和草酸呈下降趋势,柠檬酸、奎宁酸和富马酸呈上升趋势,酒石酸无明显变化规律。果实发育前期(幼果期至膨大期),总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转色期至完熟期)迅速下降。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尽管苹果酸占主导地位,但各品种在有机酸的积累模式上有明显差异,依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2种模式:由苹果酸和奎宁酸或苹果酸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共积累。果实成熟时,3种共积累酸的比例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库尔勒托拥’(KE)、‘阿克牙勒克’(AK)和‘克孜佳娜丽’(KZ)中,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索格佳娜丽’(SG)中,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苏联2号’(SL)中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的比例相当。果皮和果肉在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含量和积累模式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糖的积累模式由葡萄糖积累型向蔗糖积累型转变,有机酸由苹果酸和奎宁酸积累型或苹果酸积累型向苹果酸、奎宁酸和柠檬酸3种酸共积累的模式转变,糖、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新疆杏果实甜度和酸度以及风味品质决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26-1429
以鲜食葡萄极早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葡萄盛花20,40,70,100 d后喷施不同浓度(0,1,3,5 mmol/L)的水杨酸,采用HPLC法测定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极早蜜成熟果实总酸含量为19.15 mg/g,以酒石酸为主,占总酸含量的48.41%;酒石酸含量随极早蜜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苹果酸则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叶面喷施3个浓度水杨酸导致果实中总酸分别比对照增加5.36%,0.55%,6.05%,但差异不显著。3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60 d酒石酸降低15.05%,苹果酸降低18.09%;5 mmol/L水杨酸处理花后80 d酒石酸增加17.07%,花后100 d苹果酸增加30.06%。  相似文献   

12.
黄皮果实成熟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个黄皮品种果实成熟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有机酸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皮果实有机酸有柠檬酸、草酸、苹果酸、乳酸、抗坏血酸等,其中以柠檬酸、草酸为主。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柠檬酸、苹果酸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草酸、抗坏血酸和乳酸的含量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总酸和5种有机酸均呈下降的趋势,柠檬酸变化是影响黄皮果实有机酸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其次为葡萄糖,果糖含量最低;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较高,占酸总量的58.58%,柠檬酸次之,琥珀酸、乙酸、草酸含量较低。珍珠油杏属于苹果酸型杏品种。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磷矿粉的释磷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方法,比较了3种无机酸(盐酸、硝酸和硫酸)和7种低分子量的有机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水杨酸和乳酸)对宜昌产低品位磷矿粉的释磷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酸中以硫酸对磷矿粉的释磷效果最好,而有机酸的释磷效果与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有机酸浓度在1.33mmol·L-1至5.00mmol·L-1低浓度条件下,柠檬酸和草酸对磷矿粉的释磷效果最好,释磷量最高;而当浓度>5.0mmol·L-1后,酒石酸和草酸的释磷量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在筛选利用溶磷微生物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方面,应重点研究能够产生柠檬酸和草酸的菌株,而利用溶磷菌生产高浓度磷肥的研究,应筛选利用可大量产生酒石酸和草酸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紫红肉火龙果为试验材料,对影响有机酸分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快速测定火龙果果实中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7种有机酸及Vc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条件为:柱温30℃,流速1 m L/min,色谱柱为Kromasil柱(250 mm×4.6 mm),波长215 nm,缓冲液0.05 mol/L H3PO4-Na2HPO4;测定结果显示,供试火龙果含有7种有机酸和Vc,苹果酸是其最主要的有机酸、其次是柠檬酸。此方法可以在10 min内完成1次测定,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为果实中有机酸及Vc的测定及相关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莓汁和黑莓果酒中有机酸含量。采用美国Agilent SB-C18(4.6 mm×1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0.5%(NH4)2HPO4-H3PO4缓冲液(磷酸调p H值为2.0);温度:3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μL。建立了检测黑莓果酒中主要的6种有机酸(酒石酸、L-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D-苹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8.56%;RSD(相对标准偏差)为0.21%。  相似文献   

17.
南果梨果实糖、酸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进对南果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的了解,对其糖、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总酸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50.9%,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5.2%,并且柠檬酸含量超过苹果酸;果实发育前期及中期不含蔗糖,仅在成熟前期出现蔗糖,并且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采收时达到最高峰;淀粉含量呈"上升-平缓-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前,总糖、总酸、果糖、柠檬酸及苹果酸含量有一快速上升过程;南果梨糖积累类型属于中间型。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青梅中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及琥珀酸等7种有机酸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l8(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0.01mol.L-1KH2PO4(pH 2.8),流速为0.8 mL.min-1,柱温21℃,检测波长215 nm。有机酸的回收率为75.4%~121.0%;相对标准偏差为0.78%~2.12%;检出限为0.022~1.290μg.mL-1。测定了4种不同青梅样品中有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设施内外桃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及柠檬酸代谢酶活性差异,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春美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桃果实中有机酸含量和组分,并分析柠檬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春美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设施春美桃成熟时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为0.49%,显著高于露地春美桃成熟时的可滴定酸含量(0.27%)。设施内与露地栽培的春美桃成熟时果实中各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其中苹果酸占比最高,分别为49.62%和56.47%,但柠檬酸含量差异最大,设施内桃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占25.31%,露地桃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占14.86%,说明成熟桃果实中有机酸总含量的差异主要受柠檬酸影响。柠檬酸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前期设施内果实中柠檬酸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果实,主要是该时期设施内果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活性高于露地,促进了柠檬酸的降解;果实发育后期设施内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露地,主要是该时期设施内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均显著高于露地,促进了柠檬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基质条件下越橘品种"北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组分与含量.结果表明:3种基质条件(秸秆改良、草炭改良和园土栽培)下,越橘根系分泌物中均含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丙二酸7种有机酸.其中草酸和苹果酸含量最多,约占有机酸总量的70%;琥珀酸含量最少,约占有机酸总量的3%.3种基质条件下,越橘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含量呈秸秆改良>草炭改良>园土栽培规律,有机酸分泌总量按照时期从大到小依次为盛花期、落果后、初果期、盛果期、休眠前和花芽萌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