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7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近40年来育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等不同育种方法及在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并对未来的育种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鞍山市千山区唐家房镇网户屯村,年平均气温8.4℃,1月份平均气温-11.7℃,≥10℃积温3 100℃,年降水量670 mm,无霜期165 d。该村梨树栽培历史悠久,老树多,老龄期果园占30%。如果农王刚有510株60年生‘南果梨’老树园(山坡地,黄黏土,土层较厚,井水灌溉),株行距5 m×5 m,树形为疏散分层形,但多为光秃枝。2010—2012年平均666.7 m~2产量只有1 000 kg,售价  相似文献   
3.
 ‘红日梨’是由‘红茄梨’和‘苹果梨’杂交育成。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80 g;果面红色;果肉白色,后熟后肉质细腻多汁,风味酸甜,香味较浓,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可滴定酸含量0.38%,维生素C含量0.0389 mg · g-1,品质好。在辽宁熊岳地区9月上旬果实成熟,是一个红色、优质、中熟、丰产、抗病、抗寒的梨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生产上"早金酥梨"圆柱形整形过程中经常在定干高度、新梢处理、刻芽、分枝间平衡和顶芽处理方法等方面出现错误,给果农造成较大损失,该研究根据"早金酥梨"的生长结果习性,在多年试验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对南果梨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南国梨果实糖酸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不影响南果梨的产量,但影响果实糖、酸的组成成分及含量;适当晚收有利于提高果实总糖、总酸、果糖、蔗糖、柠檬酸及苹果酸的含量,降低果实中奎宁酸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6.
1品种特征特性树势强,树姿直立,树干灰褐色光滑。一年生枝红褐色,平均长度62.5厘米,节间长平均4.13厘米。叶片卵圆形。每花序8.7朵花,花蕾浅粉色,每朵花花瓣5枚。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45克。果面鲜红色,片红,阳面着色超过60%,底色黄绿色。果面光  相似文献   
7.
该文概述了梨矮化砧木的选育及应用、梨矮化砧木的致矮机理及无性系繁育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现有报道表明,国外主要以榅桲作为梨的异属矮化砧木,梨的同属矮化砧木有一定研究,但是进展缓慢。我国梨矮化砧木研究起步晚,但也选育了一些梨属矮化砧木。  相似文献   
8.
 ‘红月梨’是由‘红茄梨’和‘苹果梨’杂交育成。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245 g。表面红色,果皮薄。果肉白色,后熟后肉质细腻多汁,风味酸甜,微香,石细胞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4.4%,总糖10.33%,可滴定酸0.34%,维生素C 0.0248 mg · g-1,品质优。在辽宁熊岳地区9月上旬成熟,早产,早丰,优质,易栽培管理,抗病,抗寒。  相似文献   
9.
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金酥是以早酥为母本,金水酥为父本杂交育出的梨早熟新品种.果实呈纺锤形,平均单果质量240 g,最大质量600 g;果面绿黄色,果皮薄,肉质脆,果汁多,风味酸甜,石细胞少,品质极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总糖含量8343 g·kg-1,可滴定酸含量2.527 g·L-1,维生素C含量33.72 mg·kg-1,硬...  相似文献   
10.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棉两熟条件下,采用3-1式播种方式,对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93中6(37系)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3种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缩小,亩产量和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减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