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探讨林权的法律特征,对于正确界定林权内涵,准确把握林权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一、客体的独特性森林、林木和林地是林权客体,已被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所确认。例如《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二条就将处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规定为林权争议。森林、林木和林地与其他权利客体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一是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不动产,二是存在自然生长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林地承包经营是指承包人依法对承包林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只要所承包经营的林地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那么承包人就可以取得林地的使用权。近年来我国高速发展,林权制度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改革后制度在完善落实的过程中,林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也逐日突显,分析了林地承包经营纠纷的成因,并探索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权有关问题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我国林权立法的历程,对林权含义进行了剖析。分析了林地使用权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在定义林权时,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与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并列,作为林权内容是适宜的;提出了“林权属于物权,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属于自物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与林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探讨林权的法律特征,对于正确界定林权内涵,准确把握林权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一、客体的独特性森林、林木和林地是林权客体,已被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所确认。例如《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二条就将处理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规定为林权争议。森林、林木和林地与其他权利客体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一是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不动产,二是存在自然生长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农户流转收益是否合理,关系到农户长期利益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能否充分实现.对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地林木流转进行简单回顾,以林地林木价格理论作为流转收益合理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Faustmann林价公式和林木销售价法,构建流转收益分析模型,运用调研所获数据,分析农户流转收益的合理性.研究结论为:在没有采伐指标约束的情况下,林地与林木流转的理论价格明显高于农户流转收益;林地与林木的理论价格随采伐指标约束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平均采伐指标获得率水平下,农户转出林地、林木所获收益不具有合理性.为使得农户流转收益具有合理性,既需要完善流转制度措施,也应优化生产制度.  相似文献   

6.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系统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问题,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1)林权明晰化包括明确林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林地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经营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科学界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2)林权的安全性包括改革林地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政策.3)林权的市场化运作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升林权交易需求的动力机制;激活林权交易市场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党和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和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重大举措。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深化“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林权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祖涛 《林业科学》2006,42(6):94-99
林权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称,是以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为内容的物权.当前的林权法律制度收益权实现途径、处分权的限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要以保障林权人利益为出发点,建立权属明晰、收益保障、流转自由、限制合理的林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基础上,紧扣"林权流转、经营主体、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四个关键,持续深化配套改革,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积极推进林权流转,让资产动起来从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入手,采取承包经营、股份经营、合作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办法,引导和推进林地流转,实现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全省林地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政策性问题也随之显现。自林业"三定"以来,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家庭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较大现象,造成农户之间占有林地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如何解决,现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找不到依据。笔者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户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的五大特点,差异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调查资料,对农户承包林地禀赋与家庭收入水平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7项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建议措施,这将为科学化解农户承包林地禀赋差异性矛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比国内外不同产权安排下林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成效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由于林地产权制度和交易规模、交易主体的不同,对私有林地交易和集体林地流转的研究存在差异性.工业林地交易行为的研究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家庭林地的出售受财产税等林地持有成本的影响较大,林地购入以休闲、娱乐等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我国集体林区小农户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价值及行为形成机制出发,分析认为影响林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产权安排,目前我国林权制度存在所有权主体虚置、林地产权的各项权能边界不清、林地权属四至界限不清等问题.发展社会林业,必须界定出明晰的林业权能边界,强化林地使用权,保障四大权能.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林权制度对发展的制约等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改革的目标是: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福建省松溪县目前林地使用(征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林地使用率偏低,林地流转不规范,林地主要附着物林木蓄积量偏低,林地经营者林农各自经营面积小,林地抛荒等;提出了相应对策:完善森林法律体系,规范林地使用、流转行为,加强林地管理工作,防止征占用林地违法行为,提高林地附着物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同一块林地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地役权并存时,可能发生的权利冲突进行探讨。提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和法理,结合林地作为需役地和供役地的不同属性,妥善处理林地承包经营权在设立、流转过程中与林地地役权的关系,同时对林地地役权的期限做出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实行林地分级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积极补充林地、引导节约用地、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全国林业人才会议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依法严格林地林权管理;切实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稳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澄清了对林权证的作用,特别是林地使用权流转中确权发证的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发放林权证,依法打击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把严格林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9.
伊春市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有林,以桃山林业局和嘉荫县为试点,进行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即“三林”流转。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认为其改革突出一个“权”字,落实一个“价”字,体现一个“利”字,利国利民,同时也指出目前存在的认识、评估机构、保险、林权证发放等实际问题,并相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availability of timber in the United States depends largely on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landowners since they hold the largest share of forest land in the nation. Since NIPF landowners are so diverse, there i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terminants of their decisions so that policies could be in place to motivate them.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2005 to the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landowners of West Virginia to exa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s. The study looked at four categories of decisions related to forest management: timber harvest, silvicultural activities (i.e., tree planting, herbicide application, fertilization, thinning, grapevine control, and timber stand improvement), proper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i.e., road construction, road maintenance, surveying/boundary maintenance, and access control), and wildlife habitat management and recreation improvement activities. Four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examine factors affecting each category of forest management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owner,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NIPF landowne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s. Specifically, age, education, profession, income, ownership size, period of forestland acquisition, distance of the forestland to the place of residence, whether the forestland was purchased or acquired through inheritance or as a gift, primary objective of forestland ownership, and presence of a written forest management plan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for at least one of the categories of forest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e models explained 25%, 27%, 31%, and 24% of the variation in timber harvesting, silvicultural activities, proper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wildlife habitat management and recreation improvement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s of this diverse group of forest landowners could form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modifying and targeting policy instruments to motivate NIPF landowners in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