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的实现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是指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实现转出方利益、转入方利益以及生态利益的相对最大化,其实现前提是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化、市场化、理性化和有效化。林地使用权价值饱和在其实现道路上依然存在着传统林业理论掣肘、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不到位、流转价格和信息公开不透明等诸多困境。通过对其实现困境的原因解析,提出应以涉林法律制度的建构与完善、非林就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定价权的明确等路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9年底,楚雄市基本完成了林改的主体改革任务,全市1 5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发生了林地林木交易行为,共涉3772宗林地,交易林地面积达13 691 hm2,目前林权交易中尚存在着流转体系尚未成熟,林权流转服务平台未完全进入角色,林权交易操作程序不规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藉此,提出做好林权流转前的引导机制,防止农民失地,依规收费,在林权流转中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动态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6,(5):25-29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县(市)19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集体林区农户林地经营与流转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区林地资源丰富,农户林业经营积极性较强,但林业收入贡献总体较低,林地流转市场有一定的发育但欠发达,交易行为欠规范;林地细碎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户主年龄对林地转出行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和非农收入占比对林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8个行政村抽取的222户农户调查数据,从流转规模、流转途径、流转的来源与去向、流转的动因、流转的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特征.运用交叉分组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户主较年轻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供给者,户主年龄为40~60岁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需求者;林地流入趋向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则趋向于流出林地;村干部是林地流转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林地流转的方向是由农业劳动力数量少的农户流向农业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有自营工商业或有成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农户流出林地的比例较高;林地流转的农户大多家庭收入水平较高;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是林地流转市场的主要供给者,非农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则是主要的需求者.  相似文献   

5.
黄波 《防护林科技》2014,(11):54-55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的日趋完善,农户为寻求利益最大化,实现林业的规模化生产而进行林地流转。文章首先对我国林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进行概括,根据林地流转程序,分别从流转主体、流转形式、流转价格、流转合同和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和分析,结合发达国家林地流转成功案例和经验,针对我国林地流转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林权改革中的重要一部分,林地流转极大地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基于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6个乡镇抽取的156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用线性模型进行对照,对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不同,林地流转参与程度也不同;从林地特征看,立地条件差的农户参与林地流转可能性高,流转林地以经济林为主;从家庭特征看,人均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林地流转有显著影响。提出发展交易市场,推广经济林种植,提高林农收益,加快确权发证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林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云南省林地资源管理存在着林地资源信息的获得、更新及管理滞后、林地逆转呈上升趋势、林地资源流转不规范、林地四权不落实,争地矛盾突出、生态效益补偿缺位等问题.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观念、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规范流转行为、对林地征占用实行预审制、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以法治林等林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怀化是我省重点林区,林木林地流转日益活跃。据目前统计,通过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中心规范有序流转的林木林地面积达1.73万公顷,交易总额1.2亿元。为了搞好林木林地有序流转,怀化市林业局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调研,拟定了森林资源流转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9.
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计量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 以探析该领域研究特征,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法和视角选择等方面的参考。文中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 并通过投票计数法汇总了10个农户林地转入意愿与行为和11个农户林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计量回归模型信息, 以及不同模型选择的影响因素变量及分析结果。建议在现有大量使用Probit和Logit模型的基础上, 拓展使用时序、混合截面和面板数据模型; 合理选择家庭特征因素、市场驱动因素类变量和森林经营类变量, 并关注不同变量分析结果的冲突; 将研究区域从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等改革先行开展省份拓展到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深入改革,相关配套的措施也在不断地涌现。而作为林地效益最大化重要环节的林地流转,却仍面临着制度的忽视和监管的缺失。政策和制度的鼓励虽然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但是具体规范的定制仍是任重而道远。近年来由于林地流转承包合同所产生的纠纷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制度的缺漏和监管的缺位。对于改进林地流转合同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此,笔者认为充分发挥意思自治原则的作用是一条值得研究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农户流转收益是否合理,关系到农户长期利益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能否充分实现.对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地林木流转进行简单回顾,以林地林木价格理论作为流转收益合理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Faustmann林价公式和林木销售价法,构建流转收益分析模型,运用调研所获数据,分析农户流转收益的合理性.研究结论为:在没有采伐指标约束的情况下,林地与林木流转的理论价格明显高于农户流转收益;林地与林木的理论价格随采伐指标约束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平均采伐指标获得率水平下,农户转出林地、林木所获收益不具有合理性.为使得农户流转收益具有合理性,既需要完善流转制度措施,也应优化生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经营自主权,产品收益权和生态效益补偿权。由于林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出现矛盾、林地收益分配机制的缺陷、森林生态效益制度设计不到位以及林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等原因的存在,部分农民存在利益受损的情况。建议构建严格的农民权益保护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含维护农民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农民行使充分处置权的法律制度,保护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劳动收益权的行政机制,完善农民权益的诉求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同一块林地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地役权并存时,可能发生的权利冲突进行探讨。提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和法理,结合林地作为需役地和供役地的不同属性,妥善处理林地承包经营权在设立、流转过程中与林地地役权的关系,同时对林地地役权的期限做出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林权制度对发展的制约等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进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改革的目标是: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15.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系统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问题,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1)林权明晰化包括明确林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林地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经营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科学界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2)林权的安全性包括改革林地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政策.3)林权的市场化运作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升林权交易需求的动力机制;激活林权交易市场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产权选择及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7县(市)21个村的调研数据,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影响采伐权配置方式的因素,并为制度变迁及产权选择理论的验证提供实证。研究发现,林改的主体改革方式及林改历史背景对农户采伐权的配置具有直接影响但并非最重要因素,制度制定者或执行者的立场、观念是解释不同地区农户采伐权配置差异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辽宁省11县329户林农684块林地的调研, 从经营主体、林种、林地获取途径等方面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家庭经营与联户经营的改革路径为例, 建立Heckman二阶段决策模型, 实证分析林权制度改革路径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家庭经营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家庭经营比联户经营更能提高林农林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并激励林农扩大林业投资规模。但是, 家庭经营也有受到资金、林地规模、生产技术的局限, 政府应进行林区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林地流转, 引导林农参加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权分置”改革中林农环境权益保障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地使用权流转业已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在林地流转实现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在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置,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文中解读“三权分置”的逻辑构造,指出流转过程中林农环境权益保障的现存问题,对林农环境权益受损原因进行解析,探究林农环境权益保障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林农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