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的转化及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研究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和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培养上清液,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Cells,PBMC)的增殖转化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分泌活性的影响。【结果】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无种属差异地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山羊PBMC的增殖转化,同时抑制植物血球凝素(Plant hemaggluti min PHA-P)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和山羊PBMC分泌IL-2的活性,但对PHA-P诱导的IL-4分泌有促进或协同作用。【结论】EECs和ESCs通过影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和山羊PB-MC的增殖转化与分泌活性,优势活化Th2型淋巴细胞,在子宫局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硒对山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只试验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服0.3,0.5和0.7 mg/kg的硒以及1 mL/kg的蒸馏水,每周1次,连续3周,检测硒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PBMC)的活化作用。无菌分离未服硒山羊PBMC,分别加入4,8,12和16μg/mL亚硒酸钠进行体外培养,检测硒在体外对PBMC的活化作用及其分泌IL-2的影响。【结果】山羊灌服0.7 mg/kg硒2周后及灌服0.5mg/kg硒3周后,其PBMC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显著提高。8~16μg/mL亚硒酸钠在体外培养中可显著促进山羊PBMC的活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μg/mL亚硒酸钠对PBMC的活化作用较弱,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山羊PB-MC体外培养时,加入8~12μg/mL亚硒酸钠可显著促进山羊PBMC的IL-2分泌,4和16μg/mL亚硒酸钠虽能诱导PBMC分泌IL-2,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山羊灌服一定量的硒,可显著提高其免疫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亚硒酸钠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促进山羊PBMC的活化,且能促进其IL-2分泌。  相似文献   

3.
将妊娠17d山羊子宫内膜淋巴细胞(EML)放入含不同剂量PHA-P,CD58和雌酮的介质中进行体外培养,并分别用生物学方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L-4的水平。结果表明,CD58和雌酮处理组EML分泌的IL-2水平低,与细胞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并显著低于PHA-P处理组。3个浓度CD58处理组IL-4分泌水平高达5.40~6.36ng/mL,高浓度雌酮处理组IL-4分泌量也达到4.77ng/mL,与细胞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而且CD58能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EML对IL-4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猪PBMC产生IL-2最适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MTT法,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体外培养的猪PBMC分泌IL-2的4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证明培养时间、PHA-P和细胞密度对IL-2分泌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P<0.01或P<0.05),NCS在2.5%~20%范围内,影响不显著(P>0.05).体外诱导猪PBMC分泌IL-2的最适条件为细胞密度5×106个/ml,PHA-P终浓度为5 mg/L,NCS浓度为2.5%~20%,于37℃、5% 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24 h.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妊娠早期山羊胎儿IL-4水平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活性的关系。用MTT法,检测孕早期山羊胎儿匀浆上清液(FHS)在不同浓度下对PBMC转化增殖活性的影响,设立孕130 d胎儿血清(FS)及FHS PHA-P对照组;检测蛋白质浓度在1×10-4mg/mL时IL-4的含量,并与转化后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早期,FHS对PBMC转化活性的影响随着妊娠的发展而逐渐降低,但均低于妊娠后期对照组,FHS蛋白质浓度在1×10-4~1×10-5mg/mL时,对PBMC的转化增殖效果均较好(P<0.05),且与PHA-P具有协同作用;妊娠早期FHS的IL-4水平随着妊娠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均高于FS对照组,FHS的IL-4水平与转化后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早期FHS IL-4水平的上升与PBMC转化活性下降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正常妊娠早期主要是Th2型细胞因子在起作用,因此可以说明,PBMC转化活性的下降可能是IL-4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结果,进而说明,妊娠早期胎儿可能通过自身分泌一些Th2型细胞因子,在母体子宫局部免疫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使其自身不被母体排斥,使妊娠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悬液。分别培养这2类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处理细胞)及25,50,75和100μg/mL桔梗皂苷D组,采用M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的影响。【结果】桔梗皂苷D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刺激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的分泌,其中以50μg/mL组效果最佳。【结论】桔梗皂苷D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磺酰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选用SRB法对淋巴细胞含量(1×105,1×106,2.5×106,5×106,7.5×106和1×107 mL-1)、ConA质量浓度(5.0,7.5,10.0,12.5和15.0μg/mL)、培养时间(36,48,60h)3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培养T淋巴细胞,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SRB显色后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处测量OD492值,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筛选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淋巴细胞含量1×106 mL-1,ConA质量浓度5.0μg/mL,培养时间48h。【结论】确定了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ConA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及淋巴细胞含量,证实用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可靠,是切实可行的淋巴细胞数量与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悬液。分别培养这2类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处理细胞)及25,50,75 和100 μg/mL桔梗皂苷D组,采用M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的影响。【结果】桔梗皂苷D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刺激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的分泌,其中以50 μg/mL组效果最佳。【结论】桔梗皂苷D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9.
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Ⅰ型消化3~4 h效果最好;采用过滤—低速离心—沉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效果较好,所得细胞在培养后0.5 h开始贴壁,培养12 h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的细胞,3~4 d呈网状铺满皿底,有明显的重叠生长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说明采用本文所述的消化和分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LMS)刺激的猪内皮细胞(VEC)对单核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LMS刺激猪血管内皮细胞后,筛选出能够使内皮源IL-8表达量上调的低质量浓度LMS(10~(-6) mg/mL),将经LMS处理的内皮细胞与MoDC共培养,收集共培养的MoDC。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的CD80/86和MHC-II的表达;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oDC与淋巴细胞混合,MTS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MoDC抗原递呈和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共培养分为诱导后共培养和诱导共培养。【结果】LMS处理VEC后,两种共培养方式所得MoDC的MHC-II与CD80/86阳性率、淋巴细胞刺激指数、Tc和Treg细胞阳性率均显著下调,而Th细胞阳性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调。【结论】低浓度LMS处理的VEC可抑制MoDC的抗原递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实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在国内首次从ConA诱导培养的中国大耳白肉兔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FN-γ、IL-2和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经克隆得到的IFN-γ基因(序列号:DQ852341),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FN-γ基因(序列号:AB010386)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3.0%(鼠)~77.6%(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1.7%(鼠)~65.7%(人)之间;②扩增得到的IL-2基因(序列号:DQ852342),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2基因(序列号:AF068057)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4.8%(鼠)~86.0%(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55.7%(鼠)~80.1%(人)之间;③扩增得到的IL-4基因(序列号:DQ852343),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4基因(序列号:AF169169)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57.0%(大熊猫)~69.8%(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3.0%(鼠)~53.6%(人)之间。用这3个基因分别构建的进化树结果都表明,兔与人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鼠的亲缘关系最远,这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即兔与鼠应分别归为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 EL ISA法对 32例HSP患儿和 2 3例对照组儿童血清 IL - 6、IL - 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HSP患儿的 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1.38±99.84 ) vs(4 8.84± 2 7.2 1) ng/ L(P<0 .0 1) ,IL- 8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92 .73± 36 .6 3) vs(5 4 .84± 2 2 .87) ng/ L(P<0 .0 1)。结论 :HSP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IL- 6及 IL- 8与 HS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周血 4 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及IL-21)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和正常人表达水平的区别及其与HIV RNA病毒载量和CD3+、CD4+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其与HIV感染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和31名正常人,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及IL-21),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外周血CD3+、CD4+ T 淋巴细胞数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中HIV RNA水平。结果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外周血IL-2、IL-15及IL-21水平低于正常人,而IL-4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CD3+、CD4+细胞数量和各细胞因子水平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IL-2和IL-15水平均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 提示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都可能参与了HIV感染的致病机制,并与HIV RNA病毒载量及CD3+、CD4+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从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貉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首次对貉IL-18的基因进行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1个582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193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北极狐和犬IL-18序列同源性高达95.9%和94.8%,氨基酸同源性为93.8%和91.2%,与其它物种的IL-18基因间具有较大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抗鸭IL-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纯化的重组鸭IL-2蛋白免疫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阳性孔经三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成功获得5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鸭IL-2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H4、2B3、4G12、5F6、5H6,其中一株对鸡IL-2具有交叉反应性.各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在1∶32000~1∶512000之间,抗体类型除mAb 5H6为IgG2a亚类外,其余4株mAb均为IgG1亚类,5株mAb的轻链都为κ链.经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获得的5株抗鸭IL-2单克隆抗体与鸭IL-2具有反应性,推测它们是针对序列决定簇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例HIE患儿和12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NF-α、IL-6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5-0.01),并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0.01),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恢复期重度HIE组血清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中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儿恢复期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TNF-α、IL-6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动态观察HIE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的变化,对了解HIE脑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纯化的重组鸡IL-2蛋白(rchIL-2)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最终获得4株持续且稳定分泌抗鸡IL-2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12、4A3、3E7和4E1.4株MAb的抗体类型均为IgG1,轻链为κ;MAb的ELISA效价分别为5.12×105、1.02×106、2.56×105和4.09×106.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获得的1A12、4A3、3E7和4E1 4株单克隆抗体与rchIL-2均有反应.MAb的制备成功为进一步开展chIL-2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母猪极端低蛋白质日粮对仔猪脾脏生长发育及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给母猪饲喂极端低蛋白质日粮对后代仔猪生长发育及其脾脏生长发育、脾脏中TNF-α和IL-6 2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体重相近的健康小梅山后备母猪24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头,饲喂正常蛋白质水平日粮;试验组12头,饲喂极端低蛋白质水平日粮.采用相对定量的Real-time PCR方法对其后代不同阶段仔猪脾脏中TNF-α和IL-6的mRNA水平的发育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给母猪饲喂极端低蛋白质日粮后,①能极显著降低0 d、35 d体重及0~35 d、151~180 d日增重(P<0.01);②能极显著降低0 d脾脏相对质量及0~35 d脾脏日增重(P<0.01),且能显著降低35 d脾脏相对质量(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0~35 d脾脏分化增长率(P<0.01);③对后代仔猪脾脏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极显著提高后代0 d猪脾脏,IL-6基因表达水平(P<0.01).因此,给母猪饲喂极端低蛋白质日粮主要对后代仔猪生长前期产生影响,并未对后代仔猪产生持续影响,后代仔猪在断奶后表现出补偿性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取分离三个黄芪多糖分级组分,并探讨其对鸡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个乙醇浓度沉淀得到三个黄芪多糖分级组分A1、A2、A3;将320只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皮下注射A1、A2、A3、A1+A2,A1+A3、A2+A3、A1+A2+A3和蒸馏水,每隔7 d采血检测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 A1、A2、A3得率分别为1.37%、3.87%、0.59%,多糖含量分别为30.42%、35.65%、25.88%;A2、A3、A2+A3、A1+A2+A3能显著提高鸡血清中IL-2含量.结论: 黄芪多糖免疫功能的有效部位为A2、A3,尤以A2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欲构建具有较好交叉免疫保护效果的多组分重组亚单位疫苗,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和重组表达技术获得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rApxI、rApxII、rApxIII、rApxIV、rApfa和rOMP。并设立以灭活苗(5×108cfu)为试验I组,以重组蛋白rApxI、rApxII、rApxIII和rOMP为试验II组,以rApxI、rApxII、rApxIII、rApxIV、rApfa和rOMP为试验III组,以PBS为空白对照组。分3次免疫BALB/c小鼠,每次间隔2周,第3次免疫后的第7天以APP1型(5×109cfu)和APP2型(5×1010cfu)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试验II组的4种抗体水平(ApxI、ApxII、ApxIII和OMP)和脾淋巴细胞诱生IL-2水平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也一直高于其它3组(P>0.05)。且试验II组对APP1型保护作用(9/10)明显高于试验I组(6/10)、试验III组(5/10)和对照组(0/10),而对APP2型保护作用(无肺脏损伤)也明显优于其它3组(典型肺部损伤),显示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与免疫攻毒保护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结论】试验II组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不同血清型APP的攻击提供了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