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核青霉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是板栗储藏期引起栗仁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明确该病菌生长及产孢的适宜环境条件,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法对不同营养、温度、pH值、通气状况等条件下病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栗仁菌核青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25℃,pH值为6,光照条件为全黑暗;沙堡弱培养基最适合该病菌菌丝生长,燕麦马铃薯培养基最适合产孢;菌核青霉菌在以木糖醇为基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为牛肉膏,产孢量最多的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菌丝体在24 h连续振荡的条件下生长的最好;50℃为菌核青霉菌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防治该病原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DA和PS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25℃培养基pH 4左右,菌丝产孢量最多;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4℃全暗和全光有利于菌落生长,全光条件下产孢量最大。碳源测定的试验显示:淀粉和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果糖最适宜产孢。氮源试验表明:氮源中以酵母膏、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蛋白胨最适宜产孢。12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己唑醇、多菌灵、咪鲜胺锰盐的毒力较强,是比较理想的防治药剂。以上结果为试验条件下高效培养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奠定了基础,为生产上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菌(串珠镰孢)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PSA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5℃(最适30℃),适宜pH为6~10,菌落产孢的最适pH为8;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明显,但以全暗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鼠李糖、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菌丝生长,甘露醇和淀粉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硝酸钾最适宜菌丝生长,尿素最适宜产孢。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对淀粉和硝态氮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梨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煎汁培养基中以梨果和梨枝培养基较有利于菌丝生长,梨果培养基有利于产孢;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5℃;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范围,以pH=3产孢量最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黑暗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蔗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酵母膏、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产孢。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咪鲜胺锰盐、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毒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宜pH值为5~6.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不同的培养基以PDA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菌落浓密.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6.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法,研究了甜瓜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SA和PDA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麦芽糖琼脂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在5~35℃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的温度是25℃和30℃;菌丝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7~9,菌落产孢的适宜pH值为5~7,全光照条件可促进菌丝的生长。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最适宜菌丝生长,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硝酸钾和尿素最适宜产孢。甜瓜黑斑病菌对淀粉的利用能力很强。生长速率法测定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抑制作用,咪鲜胺锰盐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黄瓜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生长、产孢以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病原菌最适宜pH值为6,稍偏酸性环境更适宜病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不同营养试验表明,碳源中蔗糖最有利于病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在氮源中,硝酸钾和尿素最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而有机氮较无机氮更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0.05,下同),在25℃下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在pH为5.0~6.0时的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pH为5.0、6.0和7.0时产孢量较大,且均显著大于其他pH处理;在24 h连续黑暗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在24 h连续光照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光照处理。菌株BJM-11能在8种碳源和11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中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较大,碳源为甘露醇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碳源处理;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时,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而氮源为蛋白胨时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氮源处理。菌株BJM-11在PDA等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DA和PS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培养基。【结论】菌株BJM-11在温度25~30℃、pH 5.0~6.0、连续黑暗及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蛋白胨或酵母浸粉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或PSA条件下菌落直径较大,菌丝生长状况较佳;在温度25~30℃、pH 5.0~7.0、连续光照及以甘露醇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为PDA条件下产孢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BJM-11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西瓜衰萎病的致病菌葫芦科枝顶孢菌(Acremonium cucurbitacearum Alfaro-García,W.Gams&J.García-Jiméz.)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MEA和OA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作为营养,适宜病菌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麦芽糖、蔗糖培养基,适宜病菌生长的氮源为酵母膏、蛋白胨。该菌在5~33℃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温度超过35℃,病菌不能生长。生长的pH值范围为5~12,最适宜pH值为8。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黑暗条件下菌落较其他光照条件生长快。  相似文献   

10.
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pH值、碳源、氮源、光照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影响以及温度、pH值、营养、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果表明,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适产孢温度为20 ℃;孢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30~35 ℃.该病菌对酸碱度适应性较强,菌生长适宜pH值范围是3~7,适pH值为4;最适宜产孢pH值为5,子萌发最适pH值为5~6.不同营养试验表明,碳源中,糖最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麦芽糖、1%葡萄糖溶液利于孢子萌发;在氮源中,化铵最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子在1%酵母浸膏溶液中萌发最好.光照利于病菌生长,抑制产孢;孢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星病菌是引起黄瓜及其他葫芦科蔬菜病害的主要病源菌.探讨了温度、培养基酸碱度、光照、碳氮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黑星病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适宜pH值为5.0~6.5,最适pH值为6;在散射光下培养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培养基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最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以葡萄糖为碳源产孢最多;培养基氮源中,酵母提取物、硝酸钠、牛肉膏最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12.
银杏内生链格孢菌GI009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银杏内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var.GI009)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光照对其生长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链格孢菌最适宜的温度为25℃,4℃和37℃几乎不能生长。最适宜pH值为5.0-9.0。产孢量以25℃连续黑暗培养最多。10种供试碳源均能明显促进链格孢菌的生长,但对不同碳源利用上有一定差异。在10种供试氮源中,除L-谷氨酸外,9种氮源均能明显促进链格孢菌生长。硝酸钠组菌落生长直径最大,醋酸钠组菌落生长较差,对不同碳源利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昆明市郊的杜鹃盆花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品,经病原分离和纯化得到形态一致的6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将该杜鹃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 H值、温度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适合的为葡萄糖;有利于该病原菌生长的有机氮为蛋白胨,无机氮为硝酸钾;病原菌在1535℃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于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p H值为635℃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于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p H值为68;适于产孢的培养基为M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桃叶缘斑病是2018年广西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针对其病原芦苇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桃叶缘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条件不同,病菌菌丝在燕麦培养基、25℃、pH 5.0~7.0及每天12 h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61℃处理10 min菌丝死亡.病菌产孢最适条件为察氏培养基、28℃、pH6.0及每天12h光照;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菌丝损伤处理和变温培养更易诱导病菌产孢.这一研究提示营养、温度、pH、光照周期等环境条件对桃叶缘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光照、pH、温度、碳源、氮源等方面对其菌丝生长及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光照为12 h/12 h光暗交替,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同时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时间﹑碳源及氮源上的菌落形态均有差异。孢子萌发的最适光照为24 h全光照,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9,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16.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碳氮源对陆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及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陆英根腐病菌经鉴定为镰刀菌胁Fusarium sp..陆英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最适28℃;适宜pH值5~7,最适pH值6,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差异显著,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乳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钾最好,硫酸铵最差.  相似文献   

17.
八仙花叶点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PSA培养基对八仙花叶点霉菌 (PhyllostictahydrangeaeEll.etEv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比较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 30℃ ,最适为 30℃ ,产孢适宜温度为 30~35℃ ,最适温度为 35℃。不同光照处理 ,室内连续光照下菌落生长量最小 ,1 2h光照 1 2h黑暗下产孢量最大 ,全黑暗下产孢量最小。病菌对碳源的利用 ,以木糖、葡萄糖对菌落发育最好 ,可溶性淀粉最差 ;产孢以葡萄糖最好 ,甘露醇和可溶性淀粉最差。对氮源的利用 ,以硝酸钾为氮源菌落发育最好 ,对磷酸二氢铵的利用能力最差 ;产孢以天门冬酰胺最好 ,氯化铵、蛋白胨和磷酸二氢铵不产孢。  相似文献   

18.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从温度、pH值、先照、碳氮源的利用等方面对玉米圆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在5~40℃之间均能生长,而在10~35℃之间能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菌落直径达62 mm,产孢量为1.04×105(个/mL);病原菌在pH2~12之间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pH为7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菌落直径达35.3 mm,pH为8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为2.06×105(个/mL);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光照对菌丝的扩展基本没影响;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乳糖作碳源、甘氨酸作氮源时茼丝生长最佳,以D-木糖作碳源、以牛肉膏作氮源时产孢最好.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文飞  高智谋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0-4331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下,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氮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氮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氮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