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棉花体细胞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的根尖为材料,用饱和对氯二苯预处理,固定、酸解、染色,进行染色体制片,观察分析棉花体细胞培养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14 d的胚性愈伤组织在饱和对二氯苯处理3.5 h后制成的染色体涂片具有很好的观察效果;染色体数目变异主要集中在偏向于52条染色体,随着体细胞胚的发生、成熟、植株再生,具有正常染色体数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推测具有非正常染色体的细胞在体细胞胚的发育及植株再生过程中丧失了植株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5个籼穗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5个籼稻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在离体培养时,再生频率和再生植株的质量与培养时间密切相关。为探讨棉花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的可行性和适宜的继代策略,以川棉239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观察其在继代过程中颜色、质地、生长速度和体胚发生能力的变化,体胚及再生植株畸形变异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通过在MSB+ET0.1mg/L+KNO31.9g/L和MSB+KT0.1mg/L IAA0.1mg/L两种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并结合选择性继代,川棉239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虽然可保持较长时间,但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再生能力却逐渐下降,畸形胚发生频率和再生植株不育率逐渐升高。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不宜超过1.5年。  相似文献   

5.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品种郑407幼穗外植体不定芽途径再生植株和幼穗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变异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和继代过程中;R#-2代变异频率达10%,包括质量性状变异和农艺数量性状变异,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力和育种应用价值;R#-1代表现半不育或高度不育的单株,其R#-2代出现变异的频率高于R#-1代结实正常的单株。  相似文献   

6.
以黄独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冻后黑暗培养的时间进行探讨,并对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显微结构及其再生植株进行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黑暗培养1~5 d,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的冻后成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过5 d,成活率显著下降。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冻后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直接置于光周期下培养,会造成细胞排列疏松,局部出现较大的细胞空隙;而经黑暗培养后再置于光周期下培养,细胞排列较为紧密,细胞空隙较小。经半薄切片观察,黄独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与常温继代再生植株相比较,根、茎、叶结构无显著差异,叶肉细胞的平均叶绿体数量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冻后黑暗培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且其再生植株无形态学变异。  相似文献   

7.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除草剂体细胞变异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玉米优良自交系齐 31 9和N1 0 - 6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 ,转移到加有半致死浓度除草剂绿磺隆的培养基上 ,经 3代筛选 ,获得抗除草剂愈伤组织。在加有除草剂的分化培养基上 ,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除草剂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有显著影响。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 ,自交结实 ,获得种子。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与对照相似。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再生植株及其后代对除草剂绿黄隆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从龙眼幼胚培养诱导并筛选出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已培养6a以上,所保持的若干愈伤组织仍具有强烈的体细胸胚胎发生能力,经细胞学检查,其中个别愈伤组织系的部分愈伤才发现有2n=3x=45或2n=4x=60,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这对于离体筛选龙眼细胞突变体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柑桔愈伤组织保存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24份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和品种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周期和适宜的保存培养基有所不同。通过检查保存13年的锦橙胚性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发现99%以上的细胞染色体数没有变异,通过胚状体途径再生的锦橙植株形态,倍性也没有变异。  相似文献   

11.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橡胶树热研88-13品种的幼嫩种子的珠心组织为材料,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钙离子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了合适的影响因素。经过连续5个月的继代选择培养,逐渐诱导出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对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长期继代培养。组织学切片证明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维持了胚性的状态。取继代培养了2年多的橡胶树热研88-13品种的珠心易碎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得到了186个胚状体,正在诱导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东北农业大学小麦生理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获得的以普通小麦7742再生植株的25个单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无性系后代株高和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熟期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株高趋于交接,而且分离出明显接于对照(7742)的株系;熟期趋于提早,提早幅度大(5~8d),多数株系均与矮秆结合.株高变矮和熟期提早在早期世代都可以稳定遗传.无性系后代茎秆、颖壳颜色及穗型等形态性状也发生变化,并可稳定遗传.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小麦矮秆早熟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单细胞植株再生基础上建立起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系。本文是在前文研究基础上,以25个单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对无性系后代穗部产量构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部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广,有利的变异类型在第4代稳定遗传,并已繁殖到第8代。1994年和1995年优良稳定株系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有希望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株系。表明单细胞培养诱导和筛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龙眼幼胚培养诱导并筛选出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继代培养基上已培养 6 a以上 ,所保持的若干愈伤组织仍具有强烈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 .经细胞学检查 ,其中个别愈伤组织系的部分愈伤组织团发现有2 n=3x=4 5,或 2 n=4 x=6 0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 ,这对于离体筛选龙眼细胞突变体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从4个草坪型高羊茅品种成熟种子直接诱导获得的初始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研究3种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基中添加BAP和硫酸铜以及提高蔗糖浓度均能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提高胚性愈伤组织频率,其适宜浓度分别为:BAP0.1~0.2mg/L,硫酸铜2.5mg/L,蔗糖60g/L。这3种因素中,又以添加BAP的效果最好,添加硫酸铜次之。4个供试品种间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愈伤组织和新诱导的楸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比较分析它们的组织形态特征,并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探究楸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形成原因。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细胞中淀粉粒含量丰富,分布均匀,仍为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浅绿色愈伤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胞分化中心,有均匀分布的淀粉粒,为早期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黄白色致密愈伤组织为非胚性向胚性转化的愈伤组织,新诱导黄白色疏松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新诱导出的3种愈伤组织,但其同工酶活性却较低,表明在长期继代培养的过程中,楸树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活性降低。由此推测生理生化代谢活性的下降可能是造成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通35、延农糯2号、低amylose突变体、陆奥誉、秋光等5个水稻品种(系)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水稻体细胞无性系有植株变矮、分蘖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单穗重降低的趋势,株系之间差异很大,其具体表现因品种(系)而不同.在苗期出现白化苗、浅绿苗的分离。体细胞无性系的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体细胞无性系后代的减数分裂期观察到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落后染色体及单价体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