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Ⅰ)、杉木人工林(Ⅱ)、杜仲人工林(Ⅲ)、油桐人工林(Ⅳ)、润楠次生林(Ⅴ)、毛竹杉木混交林(Ⅵ)及荒草灌丛(Ⅶ)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含量、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直径对养分库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库表聚效应明显,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为0.57×10-3~2.52×10-3、29.63×10-6~134.40×10-6,全磷、速效磷为0.02×10-3~0.12×10-3、0.93×10-6~14.55×10-6,速效钾为21.38×10-6~202.23×10-6;润楠次生林全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杉木人工林水解氮质量分数最高,油桐人工林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森林植被模式下土壤养分库有效性指数均高于荒草灌丛,排序为EⅥ(1.2981)EⅣ(1.2855)EⅤ(1.2322)EⅡ(1.2141)EⅢ(1.2011)EⅠ(1.1986)EⅦ(1.1746);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负相关,且与速效钾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α=0.10);平均重量直径与碱解氮、速效磷为负相关,与速效钾为弱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分形维数与速效钾之间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R2=0.4901,p=0.0053),分形维数、平均重量直径与碱解氮、速效钾之间的通用线性方程也达到极显著(R2=0.6644,p=0.0014)和较显著(R2=0.4091,p=0.0426)。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桂西南地区桉树纯林和复层林的土壤肥力,为南亚热带气候区桉树人工林地力提升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桂西南桉树三代萌芽林林下套种阔叶树种复层林(米老排、灰木莲、红椎、白玉兰、擎天树、观光木、刨花润楠和大叶栎)和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0~20、20~40和0~40 cm土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桉树复层林与纯林的土壤均呈强酸性,有机质、全磷含量分别为低和极低水平,全氮含量分别为低和中等水平,速效氮含量分别为丰富和中等水平,全钾、有效磷含量均为极低水平,有效钾含量均为低水平。(2)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计算结果表明,杉木复层林和纯林的土壤肥力等级均为贫瘠,复层林0~40 cm土层土壤肥力系数是纯林的1.16倍。(3)主成分分析表明,复层林和纯林0~40 cm土层土壤肥力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1.766和-2.212。[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桉树复层林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明显高于纯林,表明桉树纯林套种阔叶...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评价保山市植烟土壤肥力的适宜性,在各植烟县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497个,以土壤pH和有机质、碱解氮、水溶性氯、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硼、有效锌含量共8个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根据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将全市土壤肥力分为5级(Ⅰ级:SFI≥0.70;Ⅱ级:0.55<SFI<0.70;Ⅲ级:0.40<SFI≤0.55;Ⅳ级:0.25<SFI≤0.40;Ⅴ级:SFI≤0.25),对植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保山市植烟土壤的pH和水溶性氯离子、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适宜,而腾冲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偏高,龙陵植烟土壤的有效磷、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偏低;②pH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硼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其中隆阳和昌宁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施甸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③保山市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57,县市之间变幅较小,为0.51~0.62,变异系数为25.02%;④保山市土壤肥力适宜性Ⅰ、Ⅱ、Ⅲ、Ⅳ、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8.51%、36.42%、32.19%、11.87%、1.01%,即保山市植烟土壤的肥力适宜性等级中Ⅱ、Ⅲ级占绝大多数(68.61%),Ⅴ级所占比例很小(1.01%)。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5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分析这些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影响及其异同,以期为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相思Acacia sp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阔叶混交林的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容重、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通过隶属度函数和偏相关分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并结合相关关系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5种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种林分土壤容重变幅为1.24~1.29 g·cm~(–3),pH变幅为4.11~4.24,有机质含量为21.43~28.18 g·kg~(-1),速效磷含量为1.12~1.4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40.62~55.20 mg·kg~(-1),碱解氮含量为106.12~132.28 mg·kg~(-1),全氮含量为1.03~1.45 g·kg~(-1);依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属于中上水平,速效磷含量属于很低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低至中下水平,碱解氮含量为中上至高水平。阔叶混交林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部分人工林。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起最重要的作用,速效磷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4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土壤肥力大小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思林桉树林。【结论】阔叶混交林可以更好地积蓄土壤肥力,桉树林的土壤肥力较低,华南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管理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和土壤酸度调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60%强度间伐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叶片与土壤养分耦合关系,以间伐后5 a和未间伐(对照)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和0<土层深度(d)≤60 cm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与土壤氮磷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间伐显著降低了0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状况对烟叶质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福建省龙岩市作为武夷丘陵清甜蜜甜香型烟叶典型产区,明确其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区域烟叶质量与工业可用性的关系,对实现龙岩烟叶精准收购与调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龙岩市上杭县所辖22个乡(镇)的土壤取样分析后发现:上杭县土壤pH值较低,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有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偏低;进一步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上杭县所有乡(镇)分为7个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区域,并以其对口烟叶调拨工业企业安徽中烟烟叶质量评价方法对前3种主要类型土壤养分区域2014—2018年所产烟叶的外观质量、感官品质、化学成分等进行评分后发现:3种主要类型土壤养分区域烟叶质量综合得分均较高,且Ⅱ类土壤Ⅲ类土壤Ⅰ类土壤。因此,Ⅱ类土壤养分区域为该企业烟叶调拨最适宜区、Ⅲ类土壤养分区域为适宜区、Ⅰ类土壤养分区域为较适宜区;同时,该烟区除了做好稳定Ⅱ类土壤养分区域烟叶收购调拨工作水平以外,还要针对Ⅰ类和Ⅲ类土壤养分区域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速效钾含量偏低的特点,在田间施肥方面可以适当采取控氮补钾措施,以逐步提高该类型土壤养分区域所产烟叶对相关工业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四大植烟区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4个植烟区(攀枝花、广元、宜宾、泸州)的土壤样本进行养分测定,选取了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p H、速效钾、碱解氮、全氮、全磷和全钾8项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评价因子隶属度值,进而根据加乘法原理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最后根据各样地IFI得分对土壤肥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攀枝花和广元植烟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都偏低,泸州植烟区除碱解氮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都适中,适宜烟草生长,土壤肥力较高。四川省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可分为Ⅰ级(较高),Ⅱ级(中等),Ⅲ级(较低),Ⅳ级(低)四个等级。4个植烟区土壤肥力质量排名为泸州广元宜宾攀枝花。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南亚热带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针阔混交林(10~11年生和5~7年生)土壤理化指标的差异,探讨了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桉树1代相比,桉树2代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桉树1代和2代容重与孔隙度间差异不显著,桉树2代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土壤pH值、有效磷和速效钾升高.桉树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低于针阔混交林,表明桉树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量变小,而土壤非毛管空隙度和土壤通气性高于针阔混交林,表明桉树林接纳降水和减少地表径流能力优于中幼龄针阔混交林.桉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水解氮含量均低于针阔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消耗量高于针阔混交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和有效磷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和水解氮相关性最高,表明有机质对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土壤肥力表现为针阔林Ⅰ>针阔林Ⅲ>桉树林Ⅱ>桉树林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状况,以河北省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构建土壤质量指数(SQI),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pH在5.83~6.77。樟子松中龄林的土壤全钾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速效钾、速效氮、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樟子松人工林,但相同林分类型不同林龄间均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高于樟子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及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呈增长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2个林分类型的土壤质量指数呈降低趋势。调控林分密度和营造针阔混交林有利于维持华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研究区域,选用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8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负权重和模糊数学对北京房山区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房山区土壤综合指数在0.247~0.996之间,其中燕山地区土壤综合指数最低(0.247),蒲洼乡的土壤综合指数最高(0.996)。根据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范围,北京市房山区Ⅰ级占9%,Ⅱ级占23%,Ⅲ级占55%,Ⅳ级占14%,说明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对比分析Ⅰ级和Ⅳ级指标含量,发现土壤综合指数高的区域具有土壤肥力指标高、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低、没有指标超标的特点,而土壤综合指数低的区域具有土壤肥力指标低、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高、至少有一个指标超过临界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4种典型马尾松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马尾松群落植被种类差异显著,其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植物种类最多,为23种,马尾松硬阔混交林最少,仅11种。对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综合分析表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整体表现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天然次生纯林>人工纯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2)不同群落间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纯林, pH值则相反,有机质和有效磷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全钾含量与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马尾松群落土壤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差异不显著,脲酶、β ̄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差异显著,且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或全磷呈显著相关,这3种酶可作为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和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流域尖山河小流域为试验区,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坡耕地、人工林及灌草丛)不同坡位处土壤剖面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表现为灌草丛>坡耕地>人工林>次生林;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表现为坡耕地>次生林>灌草丛>人工林;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位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上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下层土壤,即020 cm土层>2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4040 cm土层>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桉树相思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钦廉林场两组桉树纯林、相思树纯林以及二者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桂南地区桉树相思树混交人工林地土壤肥力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钦廉林场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中,并且随着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总数排序依次为混交林〉相思树纯林〉桉树纯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说明桉树与相思树混交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当前广西营造相思桉树混交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农田栽培人参土壤养分及综合肥力状况,为人参种植合理选地改土提供参考,对农田栽培人参14个主要县市种植区42份样品的14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并利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态铁、锰含量相对丰富.人参种植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值IFI平均值为0.71,多数处于I、Ⅱ级,其中属于Ⅰ、Ⅱ级水平的土壤肥力占采样区的66.67%,土壤肥力整体水平良好.  相似文献   

16.
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库综合指数以及养分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笋材兼用林、材用林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总体呈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88~40.24g/kg、1.08~2.19g/kg、60.00~200.00mg/kg、0.36~0.52g/kg、0.84~4.07mg/kg、11.29~23.46g/kg和31.72~86.70mg/kg。毛竹笋用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较高,笋材兼用林水解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较高,毛竹材用林土壤全钾较丰富。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以毛竹笋材兼用林最高,笋用林次之,材用林最低,分别为3.908 1、3.522 8和3.265 0;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比较丰富,而土壤普遍缺乏磷素、钾素。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水解氮、全磷与有效磷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流域尖山河小流域为试验区,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坡耕地、人工林及灌草丛)不同坡位处土壤剖面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表现为灌草丛>坡耕地>人工林>次生林;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表现为坡耕地>次生林>灌草丛>人工林;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位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上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下层土壤,即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情况,为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粤西地区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相思Acacia spp.人工林和阔叶混交林5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0~20 cm土层土壤中Cu、Zn、Pb、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Pi)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对各林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各林分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以Zn最高,Cd最低,但均未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土壤pH为3.62~6.42,呈酸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中Cu质量分数(16.06 mg·kg~(-1))及桉树人工林土壤中Pb质量分数(12.37 mg·kg~(-1))均显著高于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相应重金属的质量分数(9.21和6.87 mg·kg~(-1));人工林土壤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显著。5种林分土壤重金属Pi均小于1,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土壤重金属P_i及P_N均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杉木人工林桉树人工林相思人工林阔叶混交林,除马尾松人工林外,其余林分的综合污染等级均为安全。单一及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均为轻微风险,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_i)表现为Cd最大,Zn最小,多种重金属RI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最高,阔叶混交林最低。【结论】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更综合地反映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本研究评价结果表明,防止和减少森林土壤中人为的重金属输入仍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海南岛4龄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平均AWCD逐渐增大,代谢活性逐渐增强,300h时AWCD值下层土中层土上层土;不同土层微生物对胺类碳源利用率最高,酚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次之,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Shannon多样性指数(H)逐渐增大,20~30cmMc Intosh丰富度指数(U)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E)又显著较低,0~10cm土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丰富度指数(U)均较低,即桉树人工林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31种碳源中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1.65%和32.51%,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和胺类;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还受土壤性状的综合调控,尤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关性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价商洛中药材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药源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商洛主要中药材种植区,采集32个土样(土层深度0~20 cm),其中潮土9个、黄棕壤11个、褐土7个、紫色土3个、新积土2个,分别测定土壤pH、阳离子代换量、质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按照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土壤pH值适宜,土壤质地良好,阳离子代换量较高,有助于中药材的生长。②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内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其含量处于Ⅰ级的土样均占总土样数的62.5%,主要为黄棕壤、潮土、褐土土类;但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较低,有机质含量处于Ⅲ级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46.9%,其中褐土所占比重最大;全氮含量处于Ⅲ级的土样占总土样的46.9%,主要为潮土和褐土;无碱解氮含量处于Ⅰ级的土样,其含量处于Ⅲ级的土样占总土样数的59.4%,其中紫色土、褐土的碱解氮含量均为Ⅲ级。③商洛市中药材种植区土壤肥力一般,未达到肥沃或很肥沃水平。【结论】商洛中药材种植区各类型土壤肥力差异不大,肥力均不高,故需加大培肥力度,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