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甘蓝型油菜与萝卜杂交,属间杂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再与甘蓝型油菜回交,经胚胎挽救技术获得145株BC2代杂种,其染色体数2n= 38~47.获得的BC2代杂种株中4个基因型具有高抗线虫的基因,线虫胞囊数为0~3,繁殖系数为0~0.2;9个基因型具有抗线虫的基因,线虫胞囊数为3.1~10.0,繁殖系数为0.21~1.7.具有抗线虫基因的植株占25% 左右.通过进一步回交,可望获得抗线虫病基因的油菜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代中萝卜的抗性R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可望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中.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其酶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代中萝卜的抗性R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可望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中。  相似文献   

4.
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奥罗×蓝花子的F_1代平均配对构型为12.1Ⅰ+6.53Ⅱ+0.41Ⅲ+0.18Ⅳ+0.18Ⅴ,A,C染色体组与R染色体组间配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性。在其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中,有少量可形成平衡的不减数配子,甘蓝型油菜Altex×蓝花子的F_1代,长时间快繁后,出现了染色体丢失和加倍。其19条染色体的配子有回复到B.napus染色体组成的趋势,在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的回交后代中,有大量的心形和手杖形幼胚败育,接种到MS+800mg/IBA+0.2mg/lNAA+3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幼胚败育改善,可获得大量的杂种后代类型。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显性无蜡粉基因的染色体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克隆无蜡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无蜡粉基因分子标记的工作量,对用白菜型油菜有蜡粉材料C1-33与甘蓝型油菜无蜡粉材料1047种间杂交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以及与C1-33回交获得的BC1,BC2代的蜡粉性状分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047中显性无蜡粉基因位于甘蓝型油菜的A染色体组上。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芸苔属4个种(黑芥、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的配对行为,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黑芥、埃塞俄比亚芥×黑芥、芥菜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F1杂种分别平均表现出9.77I+8.03Ⅱ+0.03Ⅲ、8.82I+8.02Ⅱ+0.052Ⅲ,2.56I+14.98Ⅱ+0.39Ⅲ+0.33Ⅳ(Ⅴ),14.17I+11.15Ⅱ+0.133Ⅲ+0.027Ⅳ和15.42I+10.14Ⅱ+0.085Ⅲ+0.014Ⅳ的构型。由此说明,在芸苔属A、B和C染色体组之间,A与C的同源性大于A与B或B与C的同源性;同时,B染色体组对A与B、A与C及B与C之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关系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与羽衣甘蓝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5+1.0mg/LBA+0.2mg/LNAA+0.5%Carbon+30g/LSugar+8.0g/LAgar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对取材时间研究发现,取授粉后10天子房培养获得种子成功率较高。实验共获得了7粒种子,其中,3粒萌发得到再生植株,细胞学和酯酶同工麦鉴定和结果表明都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油萝卜(2n=18,9条染色体分别被称作a~i)具有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探索油萝卜携带的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外源的油萝卜染色体在油菜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9个油菜附加系进行自花受粉,分别获得附加系的自交F2代。利用筛选的分子标记检测和原位杂交(FISH)检测附加染色体在F2代中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9个油菜附加系F2代接种甜菜胞囊线虫的2龄幼虫,鉴定携带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结果】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遗传表现不一,5个油菜附加系的F2代中均有2条附加染色体,能稳定遗传;4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表现不稳定,部分后代中无附加染色体。FISH检测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表明:与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相符,并且4个不稳定的附加系中,有的自交后代虽然有附加染色体,但有1或2条。接种甜菜胞囊线虫测定结果表明,含有油萝卜染色体DD的油菜附加系对甜菜胞囊线虫的抗性水平与附加染色体的供体油萝卜相当,而其它8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抗性,与受体油菜相近。【结论】油萝卜的9条染色体分别附加到油菜中后,其遗传稳定性因附加的染色体而异,有的能稳定遗传,有的在自交后代中丢失1或2条;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在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相似文献   

10.
以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流系(波里马不育胞质)组配的杂种油菜为材料,对杂交种的7种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角果粒数(0.892),全株有效角果数(0.628),千粒重(0.472)和株高(0.451)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幼苗千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274)达显著水平,5个原因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决定系数R^2=88.1%。我们认为甘蓝型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杂种油菜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属间新杂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种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新杂种植株。该新杂种在表型上为亲本中间型,且雄性不育。将其与甘蓝型油菜回交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8个回交第一代植株。所有回交后代植株均可育,在花粉母细胞中形成22个二价体。来自诸葛菜的6条染色体可被全部丢失或部分进入末期核,也可在后期Ⅰ运动至细胞一极。首次获得的新材料可用于培育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的附加系,并为研究诸葛菜的染色体组结构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  相似文献   

13.
复果油菜新种质的创建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和6个世代的鉴定选择,培育了甘蓝型复果油菜90-12和白菜型复果油菜92-16。对500株以上群体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它们的复果株率达100%,单株复果率达40%以上。尽管复果油菜的角果长度、每果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果柄上结角数目增加而减少,但由于复果油菜的单株角果数比普通油菜多33.20%~56.55%,从而使复果油菜的单株产量较普通油菜增加29.38%~35.26%。甘蓝型油菜复果性状由3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但在甘白种间杂种1代表现母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4.
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遗传研究表明,芥菜型油菜A和B染色体组各有1对控制芥酸含量的等位基因,黄籽基因可能位于B组染色体,叶色受位于A染色体组的1对具有剂量效应的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种间杂种回交后代的2个抗病姐妹株(BC1-2、BC1-5)为材料,以其母本栽培大麦苏啤1号为对照,对它们的C-带染色体图象进行电脑技术处理:建立母本标准模式图,检测并绘制2个姐妹株的C-带染色体图象。结果表明,BC1-2F3的C-带带型与其母本基本相同,而BC1-5F3中有两对栽培大麦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其第三、四染色体长臂发生了互换,形成3/4易位。这种易位是栽培大麦染色体组间,而不是异源染色体间的易位。通过杂种早代花粉母细胞联会四价体C-带带型的电脑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与萝卜杂交,属间杂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再与甘蓝型油菜回交,经胚胎挽救技术获得145株BC  相似文献   

17.
在被测交的5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没有1个能使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性。分别以纯合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和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中杂3号作父本与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杂交,成功地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中。以作者自己选育的具有不同来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作父本与得到的具有波里马细胞质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不断回交,并将所有回交后代种子混合种植,建立起了一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轮回选择群体。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稳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黄籽双低转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回交,再与B3中的A株测交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介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相似文献   

19.
属间体细胞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4号与新疆野生油菜野油18的对称性体细胞杂种。杂种当代建成的6株植株中有2株雄性不育株。用中双4号做轮回亲本与不育株回交,不育株率随回交代数增加而升高,至BC3代大部分株系的不育株率接近100%,到BC4代不育性稳定,群体中无育性分离现象。用波里马CMS的恢复系和保持系与其测交,6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均可保持该不育系的不育性,表明该雄性不育胞质与Pol不育胞质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品种硼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土培试验,对硼效率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进行两步筛选。(1)苗期筛选:选择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缺硼和硼正常处理条件下,根据苗期地上部干物重经比(-B/+B)作为硼效率系数,来反映不同品种硼效率差异,初步判断有硼高效品种22个,硼低效品种2个,硼中效品种106个;(2)产量筛选:以B2(土壤有效硼0.25mg/kg),B3(土壤有效硼1.0mg/kg)水平下油菜种子产量比(B2/B3)来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