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是由甘蓝与白菜型油菜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而成.与甘蓝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狭窄,利用甘蓝资源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的方式之一,但是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利用29份甘蓝与1份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利用12份自然甘蓝型油菜,8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48份新型甘蓝型油菜和95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同自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DH系与1份甘蓝杂交,期望筛选出亲和性高的甘蓝或者甘蓝型油菜.对7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柱头识别反应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甘蓝花粉能够在甘蓝型油菜柱头上正常萌发、伸长和生长,但是授粉10d后胚珠开始败育,直到30d完全死亡.尽管29份甘蓝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平均结实率低(36.00%),但是一份野生甘蓝K8934与甘蓝型油菜的结实率能达到148.60%.4种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均表现低的可交配性,平均结实率差(10.90%).说明了从变异广泛的甘蓝材料中,可能筛选到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亲和性高的甘蓝材料.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B.napus L.)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主要油菜类型之一。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甘蓝型油菜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光条件有较大差别。我国于解放初期从日本引进甘蓝型油菜,经与我国白菜型油菜——南方油白菜(Brassica chinesis var oleifera Mak)杂交改良后形成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作为甘蓝型油菜的祖先种之一,白菜型油菜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耐干旱、耐土壤瘠薄等优良特性。分析白菜型油菜的抗旱性,并以六倍体为桥梁,创造导入白菜型油菜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和甘蓝为亲本,经杂交、胚挽救、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材料(A~nA~nC~nC~nC~oC~o)。以六倍体(A~nA~nC~nC~nC~oC~o)与白菜型油菜(ArAr)为亲本,杂交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A~nA~rC~nC~o);以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模拟干旱处理新型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测算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势、相对根长和相对胚轴长,评价其抗旱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具有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结果】以11份六倍体材料和68份白菜型油菜为亲本,创建了124份新型甘蓝型油菜。新型甘蓝型油菜苗期表型介于六倍体和白菜型油菜之间。所选六倍体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56条,花粉育性约90%,合成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花粉育性约80%。选取59份长势优良的新型甘蓝型油菜、7份六倍体材料、10份白菜型油菜以及20份自然甘蓝型油菜,进行主成分分析,四类材料分成三类,即六倍体材料、自然甘蓝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但自然甘蓝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明显分开。以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测定抗旱性指标,确定了用于白菜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模拟干旱处理的PEG-6000溶液浓度,分别为200和250 g·L-1。从59份新型甘蓝型油菜中选取9份进行抗旱性鉴定,发现其中有3份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优于对照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而且这三份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与各自的父本白菜型油菜的抗旱性呈正相关性。【结论】以具备优良抗旱性的白菜型油菜为亲本,以六倍体材料为桥梁,可创制具备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6.
油菜芥甘种间杂交育种程序研究和种质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我国主要种植甘蓝型油菜.一般认为,甘蓝型油菜是甘蓝(B.oleracea)与白菜型油菜(B.rapa)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38,AACC,起源于欧洲,我国的甘蓝型油菜系从日本、英国等引进后选育而成.但应该看到,我国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的起源地之一,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国曾经为改良甘蓝型油菜的早熟性,大量采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芥菜型油菜是白菜型油菜作母本与黑芥(B.nigra)杂交后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2n=36,AABB.因此,在进一步对甘蓝型油菜进行遗传改良时,如何利用芥菜型油菜的有利基因,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值得探索.为此,我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报道有关部分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万华方  魏帅  冯宇霞  钱伟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6):3225-3234
【目的】作为甘蓝型油菜的祖先种之一,白菜型油菜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耐干旱、耐土壤瘠薄等优良特性。分析白菜型油菜的抗旱性,并以六倍体为桥梁,创造导入白菜型油菜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和甘蓝为亲本,经杂交、胚挽救、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材料(AnAnCnCnCoCo)。以六倍体(AnAnCnCnCoCo)与白菜型油菜(ArAr)为亲本,杂交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AnArCnCo);以PEG-6000溶液于萌发期模拟干旱处理新型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测算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势、相对根长和相对胚轴长,评价其抗旱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具有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结果】以11份六倍体材料和68份白菜型油菜为亲本,创建了124份新型甘蓝型油菜。新型甘蓝型油菜苗期表型介于六倍体和白菜型油菜之间。所选六倍体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56条,花粉育性约90%,合成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花粉育性约80%。选取59份长势优良的新型甘蓝型油菜、7份六倍体材料、10份白菜型油菜以及20份自然甘蓝型油菜,进行主成分分析,四类材料分成三类,即六倍体材料、自然甘蓝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但自然甘蓝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明显分开。以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测定抗旱性指标,确定了用于白菜型油菜和新型甘蓝型油菜模拟干旱处理的PEG-6000溶液浓度,分别为200和250 g·L-1。从59份新型甘蓝型油菜中选取9份进行抗旱性鉴定,发现其中有3份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优于对照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而且这三份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与各自的父本白菜型油菜的抗旱性呈正相关性。【结论】以具备优良抗旱性的白菜型油菜为亲本,以六倍体材料为桥梁,可创制具备优良抗旱性的新型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8.
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新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17份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调查了其中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及菌核病抗性。结果表明,AFLP标记聚类分析把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17份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完全区分开来,引进的12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与现有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在青海生态条件下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产量表现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其菌核病抗性比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0.
用特异种质黄苗寒青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得到黄苗甘蓝型油菜新品系金黄一号。经测定,黄苗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能稳定地遗传表达。通过在甘蓝型油菜优势育种中应用黄苗遗传标记性状,可在苗期准确地鉴定杂种纯度和剔除伪杂种株,使杂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提高油菜的油酸含量,继而培育高油酸油菜品种,从甘蓝型油菜成熟叶片中分离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AN第一条链,以此为模板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产物为一长654bp的DNA片段,经克隆和序列测定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在比较区的同源性达100%。  相似文献   

12.
低芥酸甘白油菜,是利用基因互补原理进行甘蓝型和白菜型菜种间远缘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经在渭北旱塬5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表现抗病毒病,耐冻、高产、优质。在海拔800~1300m范围内种植,均可安全越冬,突破了甘蓝型油菜的种植界限,使甘蓝型油菜北移一个纬度。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100kg以上,较对照品种秦油4号(白菜型)增产59.06%,最高亩产可达317.5kg。至1993年在陕西渭北、甘肃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类型及各自的研究进展,造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以及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微量花粉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扼要评论.指出只有培育出不育性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微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远缘杂交是进行育种和种质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远缘杂交可以转移异种属见的遗传物质,因此在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①.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油菜类型,而现有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改进必须有丰富而有价值的基因资源作基础,但这些有益资源在甘蓝型油菜中十分有限,可是在十字花科其它属中基因变异十分广泛.因此,通过各种育种途径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扩大其种质资源,受到全世界油菜生产国家的高度重视.从1917年Kajanus第一次报道甘蓝型油菜(B.napus)与芜菁(B.rapa)种间杂交成功,到李再云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属间杂种②③④,甘蓝型油菜杂交已涉及到与其它种以及邻近的一些属间杂交⑤,但油菜与紫罗兰杂交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航天搭载与NaN3处理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琳  牛应泽  郭世星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250-4256
 【目的】观察太空辐射和叠氮化钠对甘蓝型油菜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方法】利用中国“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和叠氮化钠(NaN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航天搭载促进有丝分裂,复合处理同航天搭载相比,甘蓝型油菜种子的根尖细胞对有丝分裂有抑制效应。同时,复合处理与两个单处理相比,可使多数甘蓝型油菜产生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各处理均能诱导油菜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且以航天诱变产生的最多。NaN3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蓝型油菜种子经空间搭载后的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促进了空间诱变损伤修复。【结论】卫星搭载与NaN3处理都使甘蓝型油菜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表现出一致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是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尝试采用各种生物学手段解析甘蓝型油菜的抗旱遗传机制,培育抗旱甘蓝型油菜品种。简要概述了甘蓝型油菜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干旱胁迫下的应答蛋白等抗旱分子机制及抗旱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抗旱性提供相关理论参考,以加快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7.
芥甘杂交选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以芥蓝和黄籽羽衣甘蓝的杂种 F1 作母本与黄籽白菜型油菜材料杂交.开展了甘蓝与白菜间多变种复合杂交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初步研究.在4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授粉后20天统计,发育子房率在31.5%~60.1%;每100蕾发育胚珠数为 1.1~60.8;借助胚珠培养获得了1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其形态上综合了3个亲本的特征.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自交高度不亲和,蕾期自交结籽也仅 1.8粒/花蕾;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表现较高的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与天然甘蓝型油菜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甘蓝型油菜的生活周期出发,概述了甘蓝型油菜及其近缘种的开花习性、甘蓝型油菜与其近缘种的杂交亲和性、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育性和适应性,评价了在中国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中的外源基因向其近缘种漂移而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认为在中国环境条件下,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其野生杂草近缘种的基因漂移风险较小,而如何防止转基因向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转移应作为中国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基因基因漂移风险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其近缘种的基因漂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甘蓝型油菜的生活周期出发,概述了甘蓝型油菜及其近缘种的开花习性、甘蓝型油菜与其近缘种的杂交亲和性、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育性和适应性,评价了在中国环境条件下甘蓝型油菜中的外源基因向其近缘种漂移而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认为在中国环境条件下,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向其野生杂草近缘种的基因漂移风险较小,而如何防止转基因向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转移应作为中国转基因甘蓝型油菜基因漂移风险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