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生长和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试验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生长和块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于提高木薯的株高、茎径和叶面积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生长后期,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株高、茎径和叶面积指数均比对照的高。另外,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木薯块根的产量,其中750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0.88%;450kg/hm2、600kg/hm2、900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5.06%、49.36%、20.88%。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处理下配施锌、镁、钼肥对烤烟钾、氯含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协调烟株营养平衡,优化烟草专用肥配方,将硫酸锌0、6、12 kg/hm2和硫酸镁0、30、60 kg/hm2及钼酸铵0、90、180 g/hm2按L9(34)方式,运用SPSS 17.0 正交试验设计生成施肥处理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配施锌、镁、钼肥对烤烟钾、氯含量影响的主次因素,肥料施用量对烤烟钾、氯含量的影响及主体间的效应。结果表明:硫酸锌的施用对烤烟钾含量的影响高于硫酸镁、钼酸铵,就烤烟钾含量而言最佳的配施方案为硫酸锌6 kg/hm2、钼酸铵0 g/hm2、硫酸镁60 kg/hm2;烤烟氯含量受钼酸铵施用的影响高于硫酸锌、硫酸镁。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方式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 kg/hm2,54000 kg/hm2,45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最优的菜籽饼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改善烟叶品质,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对烤烟品种‘云烟97’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曲靖沾益烟区,施用纯氮量为90 kg/hm2,腐熟菜籽饼有机肥等量替代20%纯氮,施用量360kg/hm2,烤烟专用基肥399kg/hm2 对植烟土壤有改良作用,能促进烤烟品种‘云烟97’的正常生长,显著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病率(P<0.05),并能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协调,协调性较对照平均提高14.4%,抽吸品质平均提升5.90%,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8.39%、13.17%、4.41%和6.93%,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污泥有机肥应用于中国水仙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研究通过污泥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污泥有机肥在中国水仙栽培上的施用效果。试验表明:适量的污泥有机肥能促进中国水仙的营养生长、提高其叶绿素含量,提高中国水仙主鳞茎的围径,提升中国水仙鳞茎球销售的等级和销售价值。其中以处理3(2250 kg /hm2污泥有机肥+ 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kg /hm2复合肥)和处理4(3000 kg /hm2污泥有机肥+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kg /hm2复合肥)的效果最佳,污泥有机肥可作为优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农田肥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 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 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 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试验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供试品种,用湘桂生物有机肥作追肥,共设CK(0 kg/hm2),A(150 kg/hm2),B(300 kg/hm2),C(450 kg/hm2),D(600 kg/hm2)5个处理,观察测定木薯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改善了木薯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促进了木薯的生长,增加了木薯块根的产量,增长幅度分别为A处理1.59%、B处理22.93%、C处理38.01%、D处理15.98%。其中以C处理450 kg/hm2增产效果最佳。由此可见,施用生物有机肥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木薯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每公顷施用450 kg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硅钙钾肥(陕西华县荣昌钾肥厂提供)为试材,研究了该矿质肥料在生地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设置的7个处理中,以施肥1500kg/hm2增产最高,鲜、干重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2.44%和40.57;施肥量750kg/hm2的产出投入率最高,其鲜药产出投入率为6.53,干药为18.81;经回归分析,得出硅钙钾肥的最佳施用量,鲜重为2086.95kg/hm2,干重为2062.2kg/hm2,最高产量分别为24.79t/hm2和6.53t/hm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宜晋北地区推广应用的藜麦栽培管理模式,实现藜麦产量和品质提升,本试验选用当地自有品种华青1号,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比例为变量,设常规施肥CK(有机肥0 kg hm-2,尿素和磷酸二胺各450 kg hm-2)、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比例T1(有机肥1500 kg hm-2,尿素和磷酸二胺各225 kg hm-2)、T2(有机肥2250 kg hm-2,尿素和磷酸二胺各225 kg hm-2)、T3(有机肥3000 kg hm-2,尿素和磷酸二胺各225 kg hm-2)4个处理,分析藜麦生育进程、农艺性状的差异,揭示藜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的农学性状,探求藜麦高产优质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结果表明,生物菌肥与无机肥配施可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降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及土壤pH,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且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pH降低;与常规施肥CK相比,配施生物菌肥能够缩短藜麦生育期,提高成熟期藜麦株高、茎秆直径和茎秆强度,从而降低倒伏率;增加藜麦分枝数、千粒重,提高了产量;可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T2处理表现明显;降低淀粉含量,以T2处理最低,但与其他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与无机肥配施可提高植株对肥料的利用,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效率、磷肥利用效率及氮磷肥偏生产力先升后降,均以T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藜麦籽粒产量与千粒重的关系最密切,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千粒重、分枝数和茎秆强度也呈正相关,籽粒淀粉含量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晋北地区有机无机配施量为氮磷肥各225 kg hm-2配施生物有机菌肥2250 kg hm-2时利于藜麦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及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可达10 439.66kg/hm 2,100%、30%、5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呈依次增加趋势,且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各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单施化肥处理总氮(TN)流失量和流失率最高,分别为9.43kg/hm 2和4.91%,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稻季农田径流TN流失量和流失率逐渐下降,50%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N流失量和流失率较100%有机肥处理显著升高,但猪粪和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秸秆和猪粪有机肥处理总磷(TP)流失量和流失率最高,TP流失量分别为1.815、1.732kg/hm 2,TP流失率分别为1.08%、1.02%,50%和3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P流失量逐渐下降,秸秆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P流失量和流失率均高于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且有显著性差异。50%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在兼顾水稻高产稳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稻季农田氮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且维持较低水平的磷素径流流失量和流失率,是一种适宜的资源有效利用、节肥增效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小区试验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南方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绿肥压青分别配伍3种促腐剂石灰、碳铵、石灰氮在稻田土壤上的应用试验,探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可有效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调控土壤碱解氮含量,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还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其中以绿肥压青+有机氮处理(T4)最佳。绿肥压青和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后茬水稻具有一定得增产作用。绿肥压青(T1)、绿肥压青+石灰处理(T2)、绿肥压青+碳铵处理(T3)、T4处理水稻产量较无绿肥压青(CK)处理分别增产22kg/667 m2、24.2 kg/667 m2、40.1 kg/667 m2、47.2kg/667 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地燕麦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盐碱地燕麦生长、增产增效的改良措施,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A)、腐熟秸秆还田(AF)、750 kg/hm2菌肥(B)、腐熟秸秆还田 750 kg/hm2菌肥(BF)、1500 kg/hm2菌肥(C)、腐熟秸秆还田 1500 kg/hm2菌肥(CF)、2250 kg/hm2菌肥(D)、腐熟秸秆还田 2250 kg/hm2菌肥(DF),并对盐碱地燕麦形态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腐熟秸秆还田和菌肥均有利于燕麦在盐碱地生长,各时期CF处理燕麦株高、根长、根系活力、Gs、Tr、Pn、Ci和SPAD等指标较其他处理表现最好;其中CF处理的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530 kg/hm2、30910 kg/hm2和6521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31.23%~129.22%、10.47%~102.69% 和8.73%~109.10%。若不使用腐熟秸秆的情况下,菌肥最佳施入量为750 kg/hm2,综合评价,1500 kg/hm2菌肥结合腐熟秸秆还田是该地区盐碱地改良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不同种类有机肥对植烟土壤主要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当地烟区最优的有机肥种类。采用大田试验,在施化肥和芝麻饼肥相同的基础上,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有机肥);T1(精制有机肥,1500 kg/hm~2);T2(有机肥料1号,600 kg/hm~2);T3(复方有机菌肥,15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精制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最大值达到11.47 mg/(g·d)]和脲酶活性[最大值达到1.45 mg/(g·d)],对土壤有效磷钾也有显著提高作用,最大值分别达到43.08、472 mg/kg。复方有机菌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长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达到400 mg/kg。在许昌烟区,相对于对照处理,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特别是精制有机肥和复方有机菌肥与化肥芝麻饼肥配施对改善土壤肥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达到一次使用除草剂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笔者开展了2甲·辛酰溴等3种新型阔叶杂草除草剂与高效氟吡甲禾灵等7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苗期茎叶喷雾防除胡麻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与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等7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对胡麻田阔叶杂草均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4.17%~98.71%之间。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80%溴苯腈SP 600 g/hm2与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或10%精喹禾灵EC 900 mL/hm2、50 g/L唑啉草酯EC 1350 mL/hm2、15%炔草酯WP 750 g/hm2混用对胡麻田禾本科杂草均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7.22%~100%之间。从安全性、兼防效果、用药成本和增产效果综合评价,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或10%精喹禾灵EC 900 mL/hm2是苗期茎叶喷雾一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组合,宜在胡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肥对‘红花大金元’生长及产量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给保山‘红花大金元’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菜籽饼、农家肥、秸秆3种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红花大金元’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烟株长势上看,农家肥处理随着用量的增加长势减弱;秸秆处理在前期生长长势较差,但随着生育期推进,现蕾期以后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烟株长势增强;菜籽饼处理不同用量之间烟株长势在各生育期差别不明显。从经济性状比较,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而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率差异不显著。农家肥处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产量产值有降低的趋势,但上等烟比率和均价呈增加趋势;而菜籽饼处理的经济性状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秸秆处理产量较低,但均价较高,产值收益明显低于对照处理。综上所述,在保山地区‘红花大金元’品种每公顷施菜籽饼150~300 kg,或农家肥7500~15000 kg,产值产量收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long-term effect of organic recycling on some aspects of quality in a lowland rice soil of an Indian plateau region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 was set up at th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al farm of the 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 Giridih, Bihar, India. Two rice cultivars, and treatments with four organic supplements (cowdung manure, Leuceana leaves, decomposed farm residue and Sesbania ), chemical fertilizers (urea, superphosphate and muriate of potash) and no input were arranged in a factorial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Organic supplements improved soil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water holding capacity, total organic C, microbial biomass C, ur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of soils in comparison to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no input. Among the organic supplements, cowdung manure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organic C (1.39%), microbial biomass C (276.46 μg g−1 dry soil), urease activity (32.79 and 21.22 μg urea hydrolized g−1 dry soil h−1 at 37 °C by the buffer and non-buffer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1.99 μmol p-nitrophenol released g−1 dry soil h−1 at 37 °C) than the others. The conversion of organic C into biomass C (2.46%) was highest in Leuceana -treated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