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提供参考,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不同地区生长的6种蒿类植物(叉枝蒿、青蒿、水蒿、茵陈蒿、莳萝蒿和艾蒿)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蒿类植物体内的锌(Zn)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植物对Zn的吸收能力随着根际土壤中Z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9个样地6种植物中,莳萝蒿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为2.44,转移系数为1.97,Zn主要富集在植物叶片中;叉枝蒿和青蒿的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艾蒿和茵陈蒿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35和0.34,富集能力较弱。莳萝蒿是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富集重金属Zn的首选植物,其次是叉枝蒿和青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及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为提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及植物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设6个采样点,于2014年9~12月和2015年6月测定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硝酸盐氮(NO-3-N)、氨氮(NH+4-N)含量,2014年10、11月及2015年6月测定湿地部分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研究水质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TP含量(0.080~0.221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Ⅲ类标准及以上,NH+4-N含量(0.095~1.009 mg/L)也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TN含量(1.002~2.758 mg/L)偏高,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水质标准。湿地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Cu、Cd、Zn、Pb含量差异较大,Cu与Zn的含量最高可达24.3、157.8 mg/kg;Cd与Pb的含量最高可达到29.3、83.8 mg/kg。[结论]黄山屯溪湿地公园水质良好,就同种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而言,其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不同,以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潼关县黄金生产区及附近地区菊科植物萎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L.)Cronq.)、叉枝蒿(Artemisia divaricata(Pamp.)Pamp)、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体内铜、镉和锌等重金属含量,以便确定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4种植物中,小飞蓬对Cu和Zn的吸收效果最好,对Cu的富集系数为1.39,对Zn的富集系数为14.5,Cu和Zn主要储藏在植物的根部和叶片中.萎蒿对Cd的吸收能力强于其他3种植物,茎中Cd含量高于根系和叶片.茵陈蒿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均较弱.筛选富集植物对3种金属元素的吸收时,小飞蓬为首选植物,茵陈蒿被排除.  相似文献   

4.
对金华市郊土壤-杂草中Cd、Cr、Cu、Mn、Pb和 Zn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和统计表明(1)杂草不同器官内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花果,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Zn>Mn>Pb>Cu>Cr>Cd,富集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Cd>pb>Zn>Mn>Cu>Cr;(2)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光风轮(Clinopodium confinis)、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石龙芮(Ranunculus japonic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和水芹(Onanthe ajvanica)等能够耐较强的重金属污染,其中空心莲子草根、茎、叶中Zn的含量可高达1699.28mg/kg、1108.77mg/kg和753.08mg/kg,根中Mn含量达1268.48mg/kg,水蓼叶中Mn的含量可达1616.71mg/kg;(3)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杂草,不仅体内重金属含量上升,而且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也增高.  相似文献   

5.
对金华市郊土壤 -杂草中 Cd、Cr、Cu、Mn、Pb和 Zn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和统计表明 :(1 )杂草不同器官内 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 >叶 >茎 >花果 ,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 Zn>Mn>Pb>Cu>Cr>Cd,富集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 Cd>pb>Zn>Mn>Cu>Cr;(2 )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光风轮(Clinopodium confinis)、水苦荬 (Veronica undulata)、石龙芮 (Ranunculusjaponicus)、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和水芹(Onanthe ajvanica)等能够耐较强的重金属污染 ,其中空心莲子草根、茎、叶中 Zn的含量可高达 1 699.2 8mg/kg、1 1 0 8.77mg/kg和 75 3 .0 8mg/kg,根中 Mn含量达 1 2 68.48mg/kg,水蓼叶中 Mn的含量可达 1 61 6.71 mg/kg;(3 )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杂草 ,不仅体内重金属含量上升 ,而且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也增高。  相似文献   

6.
稀土尾矿区10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冕宁牦牛坪稀土尾矿区采集了10种植物和相应的土壤样品,测定了Ph、Zn、Cu、Cd的含量。[结果]冕宁牦牛坪稀土尾矿区主要是Ph的污染,Pb的浓度为1192.70~5077.19mg/kg。除土荆芥外,其他植物的地上部(TF〉1)对Ph和Zn有富集作用或是地上部与根部富集量相当(苦苣TFPb=0.98);而Cu和Cd的富集部位均在根部(TF〈1),但苦蒿(TFCu〉1)除外。豚草对Cu的富集系数大于1,醉鱼草和土荆芥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1,其他不同种植物对不同类型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不尽相同,但均小于1。[结论]除土荆芥外,其他9种植物都对Ph和Zn有较强的转移能力。苦蒿对Cu和醉鱼草对Cd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云南会泽铅锌矿冶炼矿渣堆周边野外植物,采样分析了土壤和植物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渣堆周边土壤污染以Cd最为严重,平均含量为101mg·kg-1,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462倍;其次是Zn(9065mg·kg-1)和Pb(3244mg·kg-1),分别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101倍和80倍。采集到的7种植物中,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L.)、芨芨草(A 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Nevski)和莎草(Cyperus microiria steud)体内Cd含量较一般植物高出105~112倍。土荆芥的Cd转运系数为2.5,具有较高的Cd转运能力;芨芨草和莎草的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这3种植物对Cd的吸收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芨芨草和莎草体内Pb含量分别为2045、1623mg·kg-1,达到Pb富集植物临界含量标准。野葵(MalvaverticillataL.)的Zn转运系数高达4.1,具有很强的Zn转运能力。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Pers.)的Pb、Zn、Cd转运系数均大于1。这5种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Pb、Zn和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富集植物,对铅锌矿废弃地及尾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贝荣塔  柳开枚  王厚杰  王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59-14262
[目的]为了探索生长在长期受选矿废水污染土壤上的草本植物对锌的富集与转移特征。[方法]通过对花石头河沿岸3个样区土壤和5种草本植物根部、茎叶进行采样处理与分析测试,研究重金属锌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随着土壤锌含量的增加,植物体内锌含量也增加,土壤锌含量与植物全株锌含量、根部锌含量之间表现为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茎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5种草本植物根部锌富集系数(EF)为0.941,茎叶EF值为0.464,光叶蕨、紫茎泽兰根部EF值超过1。在山坡上、公路边和河边3个采样区,山坡上5种草本植物的EF值最高,河边采样区各植物的EF值均较低,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呈0.05水平显著性负相关。5种草本植物的锌转移系数(TF)大小顺序为三叶鬼针草>青蒿>紫茎泽兰>光叶蕨>野牡丹。对于3个采样区,植物中TF大小顺序为山坡上>公路边>河边。土壤锌含量与植物锌的TF呈0.05水平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即土壤锌含量越高,植物体内锌的转移系数越低。[结论]土壤中锌含量严重超标时抑制草本植物对锌的富集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煤矿区果菜类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认识煤矿区果菜类蔬菜重金属迁移富集规律及污染危害。[方法]通过在宿州市祁南煤矿区菜地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矿区土壤和三种果菜类蔬菜(豆角、茄子和辣椒)不同组织器官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对比不同蔬菜种类重金属根部富集和果实转运能力,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和重金属暴露风险指数对果菜类蔬菜可食部分进行了污染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煤矿区菜地土壤Cd、Cr和Ni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分别为0.347mg·kg~(-1)、72.614mg·kg~(-1)和41.189mg·kg~(-1),Pb的平均值低于背景值,为17.125mg·kg~(-1);果菜类蔬菜不同器官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蔬菜叶和根的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蔬菜各器官中果实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各类蔬菜有不同重金属富集表现;蔬菜根部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CdPbNiCr,茄子根的Cd富集系数最高,为0.565,蔬菜果实对根部重金属转运能力大小依次为PbNiCdCr,茄子果实转运系数远大于豆角和辣椒,对Pb的转运系数最大,为0.861;菜地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显示为中污染等级水平,茄子达到重污染水平,豆角和辣椒分属轻污染和中污染等级;煤矿区居民通过蔬菜摄入Cd、Cr和Ni对人体没有明显健康风险,但通过蔬菜摄入重金属Pb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结论]果菜类蔬菜重金属富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煤矿区蔬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对定南县岿关山钨矿尾砂库区天然生长植物及其富集重金属Cd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岿关山钨矿尾砂库区共出现37种天然生长植物,隶属2I科37属,其中大部分为草本植物,主要为菊科与禾本科。在这些植物中没有发现镉的超富集植物,但有15种植物富集Cd的含量大于10mg/kg,其中藿香蓟地上部分Cd的含量最高,达到67.70mg/kg,其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大于1,分别为2.35与2.66,接近Cd的超富集植物标准;小飞蓬、田麻、野茼蒿、藿香蓟、鬼针草等5种植物地上部分Cd含量大于地下部分,其转移系数与富集系数也均大于1,是修复Cd污染的优良植物,具有作为矿区土壤Cd污染修复物种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地调研及实验室模拟法筛选汞的富集植物。[方法]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万山汞矿植物汞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法,研究更高土壤汞浓度下,优势植物的汞富集能力。[结果]在土壤汞浓度较低(0.141 mg/kg)时,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和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具有很高的转运系数,分别为5.95和5.28。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在土壤汞浓度为4.54和2.76 mg/kg时,苣荬菜和野艾蒿的转运系数分别为1.92和1.26。[结论]在中低土壤汞污染水平下,综合比较9种植物的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生物量及生长繁殖速率等指标,苣荬菜和野艾蒿可作为2种新型汞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Cd浓度处理对芦蒿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芦蒿(Artemisia seleirgensi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对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Cd污染会导致芦蒿氧化胁迫,膜脂过氧化作用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低浓度Cd(〈30μmol/L)胁迫下,芦蒿体内的保护酶系统SOD和POD的活性都呈上升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但是随着Cd浓度(≥50μmol/L)的增加,SOD活性开始下降,而POD活性仍然呈上升的趋势。[结论]MDA和保护酶(SOD和POD)能灵敏地反映芦蒿受Cd污染的情况,为环境检测中评价芦蒿被Cd污染的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薛艳  王超  王沛芳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33-11934
[目的]为环境检测中评价芦蒿和黄花水龙被镉和铅污染的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芦蒿和黄花水龙的幼茎为材料,预处理后分别置于含镉或铅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Cd^2+浓度设0、1、5、10、20、50μmol/L;Pb^2+浓度设0、1、10、20、50、100μmol/L,处理7d后,测定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芦蒿根系中可溶性含糖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同一镉处理下。黄花水龙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用铅处理时,2种植物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随铅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镉和铅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结论]2种植物根系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对重金属的胁迫反应敏感,可将其作为检测重金属毒害的一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野生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琅  宋晓峰  钱志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77-19278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江苏地区5种野生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Zobax C-8(5μm,4.6 mm×150.0 mm);流动相0.1%草酸-水;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1 nm。[结果]维生素C在浓度为50~7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4,回收率为99.5%~101.8%,RSD=1.07%。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对5种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荠菜和芦蒿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分别为50.9和46.5 mg/100 g;菊花脑中维生素C含量最低,为18.6 mg/100 g。[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科学开发利用野菜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生物肥料宁盾对芦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种植安全高产的芦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分为温室预试验和小区试验,通过施用新型微生物肥料宁盾替代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观察其对芦蒿生长、防病、品质等的影响。[结果]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显著提高芦蒿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及单株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改良土壤环境,使土壤中的铵态氮、速效磷、有效钾分别提高82.95%、243.45%、181.54%;可以改善芦蒿的品质,使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30.25%、21.26%、27.93%。[结论]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促进芦蒿的生长,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芦蒿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白子菜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李  张发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89+16597-16489,16597
[目的]探究白子菜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实现其快速繁殖。[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白子菜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产生、芽和根分化效果的影响。[结果]④MS+BA 1.5 mg/L+NAA 1.2 mg/L+蔗糖30 g/L+琼脂粉6 g/L为白子菜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⑤花宝一号+BA 0.1 mg/L+NA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粉6 g/L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芽的最佳培养基;瑏瑢MS+BA 1.5 mg/L+NAA 1.2 mg/L+蔗糖20 g/L+活性炭1 g/L+琼脂粉6 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活性炭对白子菜组织培养有影响,具有抑制愈伤组织形成和促进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藜蒿试管苗的分泌结构。[方法]以离体培养的藜蒿试管苗及移栽的试管苗花序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石蜡制片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苗的分泌结构。[结果]藜蒿试管苗表皮上有腺毛分布,根状茎的皮层薄壁细胞和髓部薄壁细胞比试管苗地上茎的体积大,壁薄,胞间隙发达。藜蒿地上茎和地下茎均具分泌囊,并分布在皮层。藜蒿的分泌囊属于裂生式分泌囊。藜篙试管苗嫩枝、幼叶和花序上分布着分泌腺。一种为腺毛状分泌腺,一般由10个细胞构成,2个基细胞,2个柄细胞,6个腺毛状细胞,排成2列,成熟时为扇形囊状;另一种为非腺毛状,由管状腺细胞构成。[结论]该研究为大规模培养藜蒿生产天然产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扶庆权  张李阳  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8-22330
[目的]研究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蒿茎中的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3。)正交试验,研究pH、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芦蒿茎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温度〉水解时间,碱法提取芦蒿茎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0、提取温度50oC、水解时间105min、料液比1:35(g/m1);在此条件下,芦蒿茎蛋白的提取率为75.59%。[结论]优选出了芦蒿茎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芦蒿的提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