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CBM01的最佳碳、氮源及其对胃肠道的耐受性。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以梭菌增菌培养基为基础,对丁酸梭菌CBM01的碳、氮源进行优化,同时对其胃肠道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丁酸梭菌CBM01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2)丁酸梭菌CBM01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作用3 h后,存活率分别为90.33%和92.09%;3)丁酸梭菌CBM 01可耐受的最高胆盐浓度为0.40%。由此可见,丁酸梭菌CBM 01对胃肠道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一株开发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2.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科、梭菌属的一种产丁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细菌。具有芽孢结构,能够耐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对人工胃液、肠液和胆盐也有较强耐受性。丁酸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氨基酸、酶等多种益生物质,具有促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其主要代谢产物丁酸还可作为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营养物质[1]。作为一种益生素的活菌制剂,能够改善畜禽消化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毒、新陈代谢、养分消化吸收的能力,预防消化道疾病,具有调节消化道菌群和促进畜禽生长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筛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的生长曲线、人工胃肠液、pH及猪胆盐耐受性,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耐酸性和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药敏试片测定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在经过4~6 h的缓慢生长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24 h为该菌的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保持3 h后存活率分别为55.55%和53.33%;pH 2.0时该菌存活率为14.14%,随着酸性的减弱,存活率逐渐上升,在pH 7.0时存活率可以达到93.85%;随着胆盐浓度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相同的胆盐浓度,24 h的存活率低于3 h。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四联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生素阿莫西林耐药。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快速活化,对人工胃肠液、胆盐及pH的耐受性良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莫西林耐药。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以海藻酸钠和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对植物乳杆菌A409微囊化后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稳定性,试验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胆盐、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内菌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研究所用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用p H 2.5和3.5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其存活率均超过80.00%;处理3 h,p H 3.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仍超过80.00%,但p H2.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仅剩64.70%,对强酸环境的耐受性略有不足;用0.10%~0.50%质量分数的胆盐溶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2 h后仍有较高存活率(超过80.00%),3 h后存活率降至65.60%~82.80%;微囊化植物乳杆菌经人工肠液处理,在0~8 h内有较好的耐受性(超过85.00%),8 h后存活率下降速度较快。以海藻酸钠与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的微囊化植物乳杆菌对酸性条件、胆盐质量分数、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动物胃肠道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筛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的生长曲线、人工胃肠液、pH及猪胆盐耐受性,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生长曲线,活菌计数法测定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耐酸性和耐胆盐等特性,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性,药敏试片测定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在经过4~6 h的缓慢生长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24 h为该菌的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保持3 h后存活率分别为55.55%和53.33%;pH 2.0时该菌存活率为14.14%,随着酸性的减弱,存活率逐渐上升,在pH 7.0时存活率可以达到93.85%;随着胆盐浓度增加,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相同的胆盐浓度,24 h的存活率低于3 h。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四联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抗生素阿莫西林耐药。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快速活化,对人工胃肠液、胆盐及pH的耐受性良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阿莫西林耐药。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DHN04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筛选产高效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厌氧培养法进行菌种分离,孔穴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选取丁酸梭菌ZJU-1进行体外抗逆性和益生功能研究,采用试剂盒进行酶活测定,顶空-气相色谱发测定挥发性脂肪酸。结果表明:从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到6株丁酸梭菌,其中3株菌种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目标菌株ZJU-F1经鉴定结果为丁酸梭菌。丁酸梭菌ZJU-F1具有较好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抗生素耐受性;分泌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达2 515.43 U/m L和93.72 U/m L;并具有分泌挥发性脂肪酸的功能,其中乙酸和丁酸的分泌量分别达2.29 g/L和1.87g/L。本试验获得的丁酸梭菌ZJU-F1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益生功能,作为潜在的抗生素替代物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5株鉴定均为凝结芽孢杆菌。以总菌数、抑菌性、热稳定性、耐人工胃肠液、耐胆盐能力等为评价指标,比较5个凝结芽孢杆菌产品的抗逆性。结果表明,5株凝结芽孢杆菌经65℃处理30 min后,存活率均超过100%;A株抑菌性最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可达99.85%和101.4%,显著高于D株(P0.01)和E株(P0.01)。经过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菌株A和B在模拟胃液(pH 2.0)存活率较高,均在80%以上,同时这A株菌完全耐受模拟肠液(pH 7.6);A株和B株耐受胆盐浓度可达1%,其他三株的耐受胆盐浓度可达0.3%。A株较其他株凝结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在饲料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6株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芽孢杆菌为材料,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产酶活力,对NaCl、牛胆盐、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1、凝结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能产生较高活性的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2株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耐较高浓度的NaCl;枯草芽孢杆菌2、凝结、纳豆和蜡样芽孢杆菌对牛胆盐的耐受性较强;除地衣芽孢杆菌外,其他5株芽孢杆菌对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较好;6株芽孢杆菌均对常用饲用抗生素敏感。结果表明,枯草1、凝结、蜡样芽孢杆菌是优良的候选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生物分离技术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益生菌Lxiao,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Lxiao鉴定为双酶梭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在大分子水解试验中,双酶梭菌能够水解蛋白质。在药敏试验中,Lxiao对头孢他啶、链霉素和黏杆菌素具有耐受性。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试验中,Lxiao在3 h后存活率分别为74.6%和78.2%。在胆盐耐受试验中,双酶梭菌能够在胆盐浓度为0.4%的培养基上生长。该研究可为双酶梭菌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分离得到的1株牦牛瘤胃源菌株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开发新型动物源益生菌。【方法】通过显微镜和菌落观察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采用VITEK2微生物生化自动鉴定仪鉴定其生化特性,并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对其生长性能、产酸能力、自凝聚、疏水性、溶血性和耐药性、耐酸耐胆盐及胃肠环境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菌株经过形态学、分子鉴定和16S rDNA扩增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命名为无色杆菌YKS2。该菌株2 h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增长至20 h后开始出现平台期并缓慢下降。发酵48 h后pH未降低,说明该菌株不具产酸性能;自凝聚力为28.7%,表面疏水性在氯仿中达到77.1%,其他溶剂均>60.0%,平均达到60%以上,表明细菌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在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后未出现溶血环;通过K-B法测试了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其对常见的12种抗生素敏感;在pH 2.0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pH 4.0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为61.4%;对0.1%和0.3%胆盐培养基有较高的耐受;在人工胃液重悬后培养3 h的细菌存活率为78.18%,在人工肠液中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数极显著增长(P<0.05),说明YKS2菌株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人工肠液。【结论】牦牛瘤胃源YKS2菌株为肠杆菌科无色杆菌亚种,无溶血、产酸及耐强酸特性,非耐药菌株,增殖性能较好,具有耐胆盐、耐胃肠液、自凝聚及表面疏水特性,可作为一种候选益生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猪肠源型枯草芽孢杆菌,差异化开发出功能性微生态制剂,试验以高温孵育的健康猪肠道内容物为分离基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通过胆盐耐受性分离、指示菌的对峙培养和产酶试验进行菌株筛选,并综合菌株形态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另外,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菌株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谱及温度、胆盐、pH值、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及溶血性的考察。结果表明:肠道内容物中有多株可以抑制指示菌和产酶的细菌,其中有2株不仅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而且同时具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其中N65菌株的抑菌性能和产酶活性最好。N65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其形态特征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N65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谱广,而且具有良好的温度、胆盐、pH值及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并且溶血率低,无溶血风险。说明猪肠源型枯草芽孢杆菌N65具有较好的抗逆、抑菌、产酶等益生特性,具有开发为饲用抗生素替代类功能性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生长性能优良和抗逆性好的蚯蚓源芽孢杆菌菌株,本试验从蚯蚓肠道内分离1株生长较快的细菌并命名为Y1,随后进行16S 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抗逆性试验、药敏试验、抑菌试验和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革兰染色呈阳性;生长曲线显示该菌6~12 h为对数期,15~27 h为稳定生长期;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10 h的存活率分别达到60.40%和61.60%;能够耐受0.3%胆盐;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羟氨苄青霉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羟氨苄、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动物安全性试验中,接种该菌的SPF级KM小鼠未出现异常及死亡现象。结果表明,蚯蚓源贝莱斯芽孢杆菌Y1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能耐受动物胃肠道环境,有可能作为益生菌应用于畜禽养殖。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模拟肉仔鸡饲料制粒条件及其消化道环境,研究丁酸梭菌在饲料制粒过程中及在肉仔鸡消化道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试验分别对丁酸梭菌的温度、压力、人工胃液及肠道消化酶耐受性进行评价。高温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在85℃的条件下分别处理2.5、5.0、7.5 min,对照组不作处理。高压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分别在0.20、0.30、0.40 M Pa压力下处理5 min,对照组不作处理。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在p H分别为2.00、3.00、4.00的人工胃液中处理48 min,对照组以p H为7.0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人工胃液。肠道消化酶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用p H为3.00的人工胃液处理48 min后,再在肠道消化酶混合液中处理198 min,对照组以p H为7.00的PBS替代肠道消化酶。每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束后平板计数法检测试验饲粮的丁酸梭菌活菌数,计算存活率。结果表明:85℃高温处理2.5、5.0、7.5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70.43%、52.69%、46.35%;0.20、0.30、0.40 M Pa压力下处理5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64.38%、87.14%、101.74%;p H为2.00、3.00、4.00的人工胃液处理48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113.27%、123.07%、78.52%;经肠道消化酶混合液处理198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为47.71%。结果提示,丁酸梭菌能够耐受肉仔鸡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对人工胃液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对肠道消化酶的耐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预防犊牛腹泻复合微生态制剂3株菌种的配比优化。通过研究嗜酸乳杆菌、布氏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浓度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牛胆盐的耐受性及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确定其生物学特性;以大肠杆菌K99为指示菌,研究3种益生菌不同配比对大肠杆菌K99的抑菌效果,以确定其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3种益生菌在不同pH人工胃培养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其中嗜酸乳杆菌、芽孢杆菌在pH为5时,存活率达到了118.75%、142.24%,布氏酵母菌对不同pH均表现成活率达到了100%以上。(2)3种益生菌在人工胃液中9 h存活率较高,与0 h的OD600相比,布氏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存活率分别为108.7%、129.73%、96.37%。(3)在含有不同浓度的牛胆盐培养基中,布氏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较对照组的存活率最高为60.49%、85.1%、47.42%。(4)3株益生菌按照不同配比在培养12 h后,试验组第2、4、8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培养24 h后,试验组第3、4、5、6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8个处理组在培养12 h后对大肠杆菌K99的抑菌效果较好。综合分析,3株益生菌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牛胆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并具对大肠杆菌K99、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特性。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布氏酵母菌最佳的优化配比为3:3:1。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来源于藏绵羊的益生菌菌株,对健康母藏绵羊新鲜粪便进行90 ℃水浴处理5 min以筛选具有抗逆性的芽孢杆菌,再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及产水解酶试验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SWUN-G43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通过分析鉴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该菌株在pH 2.0的环境中存活率为50.43%,在0.3%胆盐环境中存活率为44.35%,可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12种常用的抗生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从试验结果可分析出该短小芽孢杆菌(SWUN-G43)有一定的抗逆性和潜在的益生能力,且该菌株不含耐药质粒,不会在动物肠道微生态系统中造成抗生素抗性的水平传递,具有作为微生态添加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试验旨在寻找1株性能稳定、环境耐受性强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替抗功能。【方法】 本研究采集16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通过绘制该菌的生长动力曲线确定其生长规律;利用耐酸、耐胆盐试验分析该菌株的耐受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分离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长出表面粗糙、不规则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杆状、芽孢端生的革兰氏阳性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NJ001。生长动力曲线表明,7~24 h为该菌株的对数生长期,24 h活菌数达到顶峰,凝结芽孢杆菌NJ001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pH 3.0温育2 h存活率为59.5%,pH为4.0时存活率达到87.6%以上,对酸有较强耐受力;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54.0%,胆盐浓度升至0.5%时存活率仍有50%以上,该菌对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0 ℃,接种量2%,初始pH 7.0,摇床转速220 r/min。综合以上最佳培养条件,菌株活菌数可达最大值,为1.93×108 CFU/mL。【结论】 所分离的菌株为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凝结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易于实现;且与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基本吻合,具备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狐源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发酵特性、黏附能力及动物安全性,探究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的益生特性。试验检测了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能、药物敏感性,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盐的耐受性,细菌的疏水率和自凝聚率,对狐狸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培养4~10 h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菌液的最低pH为3.80;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对麦迪霉素、头孢曲松和素氯霉敏感,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和氨苄西林不敏感;细菌培养上清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3 h存活率可达90%以上,能够耐受0.4%的胆盐环境;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的疏水率为82.27%,在2和4 h自凝聚率分别为32.47%和41.70%;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对狐狸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数为(77.0±8.0) CFU/细胞,明显高于鸡源鼠李糖乳杆菌GG;此外,小鼠安全性试验表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综上所述,罗伊氏乳杆菌ZJF036生长迅速,具有良好产酸性能和抑菌能力,可以耐受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盐,对狐狸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对小鼠安全可靠。罗伊氏乳杆菌ZJF036可作为犬科动物益生菌制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从鸡的新鲜粪便和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到4株形态与丁酸梭菌相似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丁酸梭菌,分别命名为C1-001、C1-002和C1-003|研究3株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其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宋内志贺氏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抑菌作用,C1-001抑菌性能最优|均能产丁酸、乙酸以及可促进饲料消化吸收的α-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除了脂肪酶外,C1-001产酸及产酶效果最显著|均可耐受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至少2.5 h,C1-001耐受性最优。 [关键词] 丁酸梭菌|筛选|鉴定|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氧需求特性菌株在模拟肠道厌氧条件下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典型的不同氧需求特性益生菌在模拟肠道条件下的增殖情况,为益生菌在动物生理条件下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将冻存的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后,初始菌数分别为104、106、106 cfu/ml,接种至相应的培养基中,维持pH值,置于厌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隔特定时间测定一次菌数,直至菌数不再变化时停止检测,作菌株生长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维持在106数量级,几乎不能生长繁殖;地衣芽孢杆菌由106数量级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20 h时接近增殖高峰;丁酸梭菌由104数量级迅速增殖到108数量级,在培养12 h时接近增殖高峰。由试验可以得出:丁酸梭菌更适合动物肠道厌氧环境,可在动物肠道迅速大量增殖代谢,最大限度发挥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211-1216
评价了来自藏猪盲肠的1株生长快,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Y-2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BY-2能够耐受高温,在65~85℃条件下培养20min,其存活率均达到90%及以上,均显著高于BY-2在100℃条件下的存活率(59.1%)(P0.05)。BY-2在人工胃液中培养,随着pH值的升高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在不同pH1~4下培养长达4h时,存活率为73.78%~83.61%,其中pH1条件下BY-2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H2~4的存活率(P0.05)。人工肠液和不同浓度胆盐对BY-2的存活率均有影响,但胆盐浓度对BY-2存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当在不同胆盐浓度的人工肠液中培养4h,BY-2的存活率均在75%以上。此外,BY-2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强的抑制能力。由试验结果看,BY-2表现出强的抗逆特性及抗菌特性,具有作为猪源益生菌微生态制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