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直肠黏膜粪便检菌法诊断奶牛副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检出率高、快速、准确、适于现地应用的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我们查阅了国内近期对奶牛副结核病现用诊断方法的评述资料。一般认为 :临诊症状不能确诊 ,变态反应类属反应率高 ,补体结合反应对发病牛检出率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时难以普及到现地。故公认 :粪便检菌法是最准确的方法。陕西畜牧兽医研究所曾报道 ,以粪便检菌法对 336头患牛进行检查 ,一次检出率达 32 .70 % ,并认为是检出排菌牛快速、有效的方法。我们用掏净患畜直肠蓄粪 ,剖取少许深部直肠黏膜粪便 ,涂片 ,以萋─纳氏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的直肠黏膜粪便检菌法 (…  相似文献   

2.
牛副结核ELISA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牛副结核病ELISA诊断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抗原。被检血清以高压粉碎草分枝杆菌吸收原进行吸收。该方法的敏感性76%,特异性97%,通过对2483头奶牛进行检测,检出率为6.1%,并与常规的补反和变态反应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牛副结核ELISA可以替代补反,做为检测牛副结核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已构建的副结核分枝杆菌C2株DNA基因文库的基础上,应用正、反向杂交试验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特异性片段PTP31,以光敏生物素标记制成DNA探针。用此DNA探针以及粪检菌和ELISA三种方法分别对32份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阳性牛粪便及相应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47%(15/32)、56%(18/32)和34%(11/32)。对随机采集的276份牛粪便及血清样品,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0%(27/276)、13%(36/276)和7%(79/276)。本研究结果表明,DNA探针与粪检菌呈现正相关性,DNA探针比ELISA方法能够检出更多的阳性数。  相似文献   

4.
应用牛结核菌素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的检测,然后对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牛采样进行分离培养、γ-干扰素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这四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共对1850头奶水牛进行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的奶水牛有78头,从78头反应阳性的奶水牛中分离鉴定为牛分枝杆菌的有2份,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为牛分枝杆菌阳性的有5份,PCR方法鉴定阳性的有4份;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78/1850(4.21%),γ-干扰素ELISA方法为5/78(0.27%),PCR检测方法为4/78(0.21%),而分离培养为最低2/78(0.105%)。变态反应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最低,为0.105%;γ-干扰素ELISA方法、PCR方法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接近,分别为40%和50%。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变态反应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已在构建的副结核分枝杆菌C2株DNA基因文库的基础上升应用正,反向杂交试验从基因文库中筛出选出特异性片段PTP31,以光敏生物素标记制成DNA探针。用此DNA探针以及粪检菌和ELISA三种方法分别对32份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阳性牛粪便及相应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47%(15/32),56%(18/32)和34%(11/32),对随机采集的276份牛粪便及血清样品,3种方法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变态反应与ELISA同时对奶牛结核病进行检测.并以剖检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变态反应和ELISA对奶牛结核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0.33%,变态反应阳性并不能全包括ELISA阳性。变态反应与剖检的符合率为3.14%;而ELISA与剖检的符合率为75%.ELISA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牛副结核病是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主要依靠临床、检菌、变态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进行诊断,这些方法均有费时、费力和检出率不高等弊病,因此,需寻求一种比较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试验以ELISA测定牛副结核病抗体,获得初步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纯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比较变态反应(SICCT)检测方法、γ-干扰素ELISA和ELISA 4种方法,同时检测上海2个奶牛场的222头奶牛。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以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为最高(67.6%)、ELISA(44.1%)和γ-干扰素ELISA居中(31.1%),比较变态反应最低(13.1%);单纯的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与2种ELISA的符合率较差,而比较变态反应与2种ELISA具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ELISA阳性牛。由此认为,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病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提纯的副结核分枝杆菌胞浆特异性抗原,建立了检测牛副结核抗体的Dot-ELISA方法。用该方法对粪便培养阳杜的32头份牛副结核病血清检测,检出27头,阳性检出率为84.4%,其敏感性与ELISA相似。与10头OT变态反应阳性牛血清检测,无交叉反应。M.phlci.M.fortuitum.M.kansasii人工高免血清经两次用M.phlci悬液吸收,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也无交叉反应。表明设立的Dot-ELISA具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3种方法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牛结核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和ELISA3种方法,同时检测结核污染牛场的498头份牛血清。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28.3%)。Dot—IGSS居中(27.3%),ELISA最低(17.2%);变态反应与Dot—IGSS和ELISA的符合率较差,而ELISA和Dot—IGSS具有较好的符合率;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Dot—IGSS和ELIsA阳性牛。由此认为,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污染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11.
将PPD皮内变态反应法和抗γ-干扰素ELISA法相结合,对云南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测304头奶水牛,检出32头阳性、25头疑似反应牛,检出阳性和可疑比例高达18.75%,阳性和可疑牛只的分布并无地域和场的趋向性。对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的阳性和疑似反应牛经采集抗凝全血样品54份,应用抗γ-干扰素ELISA法复检,未检检出阳性牛只。结合对受抗γ-干扰素ELISA法检测牛的临床观察,初步认为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和可疑牛系非特异性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四川不同地貌、不同海拔地区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PPD皮内变态反应、体外检测IFN-γ法分别对四川省5个地区15个牛场的413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中,PPD皮内变态反应有较高的检出率,其阳性检出率为3.87%,体外检测IFN-γ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91%,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57%;大型规模养殖场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小型养殖场;奶牛的阳性检出率与牦牛相近,略高于肉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结试验及ELISA法分别对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肉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为1.2%,布鲁菌病阳性检出率为1.04%。其中,库区东北部区县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83%、1.14%;3种肉牛养殖规模条件下,个体散养农户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21%、2.94%;所调查的3个年龄段牛群中,19月龄以上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1%、4.85%。  相似文献   

14.
作者比较了用分离法检测牛粪便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和用镜检Ziehl-Ne-elsen染色粪便涂片中抗酸性副结核分枝杆菌菌块。粪便采自自然或人工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以及未感染牛。结果表明,镜检粪便染色涂片法不是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方法。因为在177份培养分离阳性粪便标本中,镜检涂片只检出99份(55.9%)为阳性。此外,在18份非副结核病牛粪标本涂片中有3份为阳性,37份培养分离为阴性的副结核病牛粪标本涂片中有18份为阳性。抗酸性菌块不能与副结核分枝杆菌区分。将副结核分枝杆菌加到未感染牛粪中时,需在每克粪便中加入15个以上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即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制定奶牛结核病净化方案提供参考,通过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检测上海某奶牛场的483头奶牛,然后用γ-干扰素ELISA方法检测皮试法阳性牛及与阳性牛密切接触牛共50头。结果发现:颈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ELISA的阳性符合率100%;在变态反应阴性牛中,仍然检出了部分ELISA阳性牛。我们考虑在高风险牛场增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频率,再随之实施抗体检测,会更有利于结核牛场的净化与防制。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并分析银川地区规模化牛场牛衣原体和布鲁菌病的相关抗体,采用鹦鹉热衣原体McAb-ELISA方法和布鲁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进行特异性检测,应用McAb-ELISA方法与传统的IHA试验方法分别对同样50份待检牛血清进行衣原体抗体的比较检测。结果表明,银川地区的16个牛场1 161份牛血清衣原体总的阳性率为9.22%。布鲁菌的血清阳性率为13.26%。对50份牛血清采用2种试验方法同时进行衣原体抗体检测,ELISA阳性检出率为32%,IHA为24%。McAb-ELISA比IHA的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牛结核r-干扰素ELISA试验分别对奶牛布病和结核病进行了检测,结果为:奶牛布病阳性率为3.26%;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为0.72%;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与牛结核r-干扰素ELIS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8.
对选自内蒙古4个旗(县)的213只羊采用通过琼脂扩散试验(AGID)、皮内变态反应(DTH)、补体结合反应(CF)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种检测方法进行3次羊副结核病检测,以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表明,琼脂扩散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出率分别为3.8%、4.7%、5.2%和11.3%。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出率最高,并且该方法简便、灵敏,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对内蒙古地区羊副结核病检测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间接ELISA检测牛分枝杆菌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行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ST)的不足,本研究选用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MPB83、MPB70及CFP10与ESAT-6融合蛋白(CFP10-ESAT-6)分别建立了检测牛分枝杆菌特异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上述3种抗原中一种以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为阳性时,即可判断为结核检测阳性。以TST为标准,判断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证明,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71.4%)。对ELISA检测为强阳性的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并对5头结核菌分离阳性奶牛进行TST检测,结果有3头为TST阳性,2头可疑,显示出ELISA方法对严重感染牛的检测较TS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于TST与ELISA分别以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为基础,两种检测方法结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牛结核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奶牛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部分奶牛场采集直肠粪便样品1030份,用改进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d isease virus,BVD-MDV)抗原。结果:不同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BVD-MDV,抗原最低阳性检出率为10.0%,最高阳性检出率为81.4%,平均检出率为40.9%。证实本省奶牛群中存在有BVD-MD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