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丹(endosulfan)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硫丹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硫丹在苹果中消解快,但在土壤中消解相当慢;硫丹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1 ̄2.3d和15 ̄26d。在整个苹果生长期,使用硫丹175mg·L^-1和350mg·L^-1喷雾2次、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15 ̄30d,硫丹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2.
苄嘧磺隆在水稻上的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苄嘧磺隆在水稻上的残留量分析方法。样品经提取、液-液分配、C-18小柱净化,添加浓度0.01~2.00mg/kg,回收率可达到73.5%~96.3%。北京、杭州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①残留消解半衰期,田水为3.0~3.5d,植株为6.8~8.1d,土壤为17.6~22.1d。②30%威农可湿性粉剂每666.7m^2有效量5.0~7.5g施用,糙米、谷壳、土壤、植株中的残留量≤0.03mg/kg。  相似文献   

3.
福建红壤的磷素吸附及磷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率(<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的消解规律与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消解较为缓慢,苹果上的半衰期为21.9─23.6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21.2─27.8d。在使用浓度为100─200mg/L,施用2次的情况下,苹果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5和0.05mg/kg。  相似文献   

5.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粒(<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第3季水稻磷肥回收率则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订硫双威在棉花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双威在棉叶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硫双威在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d和9d。施药量(有效成分)为675g/hm2和337.5g/hm2,施药3次,末次施药距采样间隔30d,硫双威在棉籽中残留量分别为0.075-0.103mg/kg和0.055-0.069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分别为0.156-0.187mg/kg和0.030-0.045mg/kg。硫双威属易降解农药(T1/2<30d),按推荐计量(337.5g/hm2)使用3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油菜根长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反应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甲磺隆y=1.792-0.224x;绿磺隆y=1.907-0.203x;吡嘧磺隆y=1.812-0.221x;苄嘧磺隆y=1.937-0.199x。其LC50值分别为0.19、0.58、0.24、0.82ng/g,可作为检测其残留量的下限。5.12ng/g和20.48ng/g两种浓度的甲磺隆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7d和38.2d,90%的消解期分别为97.4d和122.0d。  相似文献   

8.
甲磺隆等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根长对4种磺酰尿类除草剂反应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甲磺隆Y=1.792-0.224X;绿磺隆Y=1.907-0.203X吡嘧磺隆Y=1.812-0.221X,苄嘧磺隆Y=1.937-0.199X。其LC50值分别为0.19,0.58,0.24.0.82ng/g,可作为检测其残留量的下限,5.12ng/g和20.48ng/g两种浓度的甲磺隆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7d和38.2d90%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甲烷熏蒸大棚土壤后土壤及作物(黄瓜)中残留的Br-,用顶空法测定土壤吸附的溴甲烷。在0.4-40mg/kg的添加范围内,Br的平均回收率为83.7%-94.8%,相对标准偏差为±2.5%-14.7%。Br在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5.0和14.2d(北京)、24.7和10.3d(沈阳)。土壤吸附的溴甲烷量较少,其半衰期和Br的嵪嘟5陀冢罚担埃纾恚驳氖┯眉亮靠杀Vせ乒现胁辛舻模拢虿怀畲蟛辛粝蘖勘曜肌  相似文献   

10.
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 MK-239(tebufenpyrad)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MK-239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相当慢,MK-239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在北京为7.6 d 和18.1 d,山东为8.9 d 和16.7 d。在整个苹果生长期,使用 MK-239 50 mg·kg~(-1)喷雾2次、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28~59 d,MK-239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1.
三氯杀螨醇在枸杞上的原始附着量在1.5mg/kd以下,半衰期为5-7d,农药消解较快,残留量低,施药20d后消解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了卡死克(flufenoxuron)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卡死克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速度是相当慢的,卡死克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7和28.1天。在整个苹果生长期,使用卡死克50 mg·kg~(-1),100 mg·kg~(-1)均喷雾1次,2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70~72天,卡死克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根际袋培养技术研究了大豆、玉米、油菜和水稻幼苗(60d)根际MB-S(MicrobialBiomass-Sulfur)的根际效应及硫肥对根际MB-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S,根际土壤MB-S在21.6~23.9mgSkg-1(土);油菜和水稻施S处理根际土壤MB-S为22~25mgSkg-1(土)。作物根际土壤中MB-S含量比无作物处理提高了65%~130%。非根际土壤MB-S在12.5~15.4mgSkg-1(土),比无作物处理高7%~33%。根际土壤MB-S是非根际土壤的1.7~2倍。水稻根际MB-S含量一般比旱作物高。与对照(无作物处理)相比根际MB-S增加百分数,水稻稍大于油菜,但明显低于大豆和玉米。硫肥施用对根际土壤MB-S的影响不大。作物根际土壤MB-S含量与其无机S呈直线正相关;与其有机硫呈直线负相关。在旱作物中根际土壤MB-S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但在水稻中则相反。作物体含硫量与根际土壤MB-S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带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必宁特可湿性粉剂中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2年2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都很快;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2分别为2 ̄3d、1 ̄2d和4 ̄5d。到水稻收割时,莎稗磷在2地水稻和北方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仅在南方高剂量施药区的土壤中检出了痕量的残留。  相似文献   

15.
由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提取液(体积比1∶1)提取样品,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测定抑霉唑在苹果、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当样品中添加水平为0.005~2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0.1%~98.8%,相对标准差(RSD)为2.51%~8.52%;抑霉唑的最小检出量为0.002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抑霉唑在苹果、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10.2~14.8、8.0~14.2 d,施药后35 d的消解率均在90%以上,属于易降解农药;10%抑霉唑水乳剂按推荐剂量500倍稀释液和1.5倍推荐剂量333倍稀释液兑水喷雾施药3~4次,在距最后1次施药7、14、21 d时,抑霉唑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好年冬、呋喃丹和三羟基呋喃丹在土壤和苹果中的残留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NPD测定,最小检测量分别为2.5×10-11g、1.6×10-11g和7.4×10-9g。土壤和苹果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6、0.004、0.002mg/kg及0.004、0.003、0.01mg/kg;添加标准品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9.53%—100.27%和1.61%—5.01%。  相似文献   

17.
1988~199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对灌淤土连续6年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等N量尿素和硝酸铵的肥效相同或略有提高。在每hm ̄2施用150Kg的条件下,每公斤氯化铵N平均增产小麦11.5Kg,尿素与硝酸铵N分别增产9.7和10.2Kg。氯化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品质量均无不良影响。6年中随氯化铵进入土壤中的C1 ̄-,有9.9%~15.1%被作物带走,38.3%~68.2%被淋洗至150cm以下,0~150cm土层残留16.7%~51.8%。但耕作层(0~20cm)残留很少。仅0.35%~1.1%,因此不会对春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生物测定根虫瘟霉对桃蚜的毒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孢子浴”方法用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菌株ARSEF239对1-2龄的桃蚜(Myzus persicae)进行了生物测定(20℃,100%RH,L:D为12:12),包括6个测量(1.5-176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试虫93-198头。实验观察期为7d,第3日至第5日为死亡高峰,最终累计死亡率6.49%-95.10%,因剂量而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锡在柑桔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HPLC法测定了桔皮、桔肉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锡在柑桔(全果)上的半衰期为3.1~3.9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6~10.3d。桔园喷施20%三唑锡胶悬剂1000倍和2000倍液各2~3次,每次施药间隔30d,末次施药后30、60、90d,柑桔(全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1.0mg/kg。  相似文献   

20.
特丁硫磷是天津农药总厂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有机磷广谱内吸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在山东、北京两地的花生种植试验中,特丁硫磷在花生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t1/2)为32-34d,,可属中等。在花生秧中的t1悲2,山东为1-2d,北京为5-6d,待花生收获时,该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7mg.kg^-1,在花生秧,花生壳和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1mg.k^-1。用GC-FPD检测其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