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太湖乌鳢的生长与食性,探讨了乌鳢在太湖渔业中的生态地位,并对其渔业现状进行了评价。作者认为,乌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且能抑制野杂鱼的过渡繁殖,因而提出了保护和增殖乌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毛对虾产后母虾再次促熟技术的研究课题,9月17日通过技术鉴定。鉴定认为,该项技术达到国内研究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太湖人工放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良伟 《水产学报》1986,10(2):223-228
本文对1979-1984年太湖人工放流的生产进行了初步概括性的研究。对于放流品种、鱼类生长、回捕率和放流的效益作了介绍和分析。肯定了人工放流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认为人工放流是增殖太湖渔业资源,改变太湖鱼类区系结构,保证渔业稳产的一项厅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的渔场去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去向,从资源状况和入渔条件考虑,认为太平洋中西部,西非水域,印度洋等,应作为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渔场开发的重点。1993年鉴定认为,本研究为山东省远洋渔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作为软科学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鲈越冬的水环境入手,研究了温度、盐度与结冰的关系,提出了鲈安全越冬措施,即纳潮调控水温水质、适度投饵等,使鲈越冬成活率达97%以上。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白龟山水库太湖新银鱼胚胎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太湖新银鱼人工授精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为太湖新银鱼在湖泊水库的人工移植驯化提供了生物学依据,同时认为以活卵为材料向大中型水库移植为好。  相似文献   

7.
太湖捕捞渔业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捕捞渔业年均产量为3.3~3.6万吨,高于据太湖渔业生产能力计算所得的理论年可捕捞量。本文通过分析太湖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积极探索先进可行的捕捞制度,以期在保护和养护好太湖渔业资源的同时,实现太湖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魁蚶亲贝控温促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研究了魁蚶亲贝性腺室内控温促熟技术,3月中旬亲入池,人工控温,强化饲育25-28天,4月中下旬性腺成熟,排放精卵,比自然界提前3个月左右,水温16℃以上是魁蚶亲贝性腺成熟的迅速期。1991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次,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合细菌在对虾大水体育苗中的应用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在2个虾声进行了生产性应用,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促进对虾幼体生长发育,提高出苗率,净化水质。试验池的出苗率比对照池提高63%;在少换1/3情况下,氨氮含量属正常范围。1992年3月技术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移植成功的多个实例说明,前者的潜伏其明显短于后者,其原因在于大银鱼怀卵量较多,又由于其个体较大,形成的资源量大大超过太湖新银鱼,因而理应成为国内银鱼移植(尤其是向北方移植)的首选种类。  相似文献   

11.
滆湖渔业资源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应用灰色理论,对滆湖渔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进行灰色动态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还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对滆湖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的发展变化态势进行网络模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灰色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滆湖渔业经济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其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及劳力等投资不能低于渔业产值的1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湖渔业经济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苦草生物量、轮叶黑藻生物量和水生植物总生物量。人工智能模拟结果表明:要充分利用水草资源,提高滆潮草食性鱼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团头鲂的放流量,优化放流鱼类的品种结构。最后讨论了应用神经网络模拟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复杂系统的动态仿真与智能控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5个内陆湖(太湖、滆湖、洪泽湖、高邮湖和骆马湖)和长江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江苏省不同水域翘嘴鳜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个水域的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长江翘嘴鳜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 524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9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 827 3,均高于其它5个翘嘴鳜群体,说明长江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5湖的翘嘴鳜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显示,只有2个位点上存在不平衡,其余都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从6个水域翘嘴鳜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来看,太湖翘嘴鳜群体和滆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骆马湖翘嘴鳜群体和太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翘嘴鳜种质资源的保护、监测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主要产区八大养殖品牌河蟹可食部分矿物质元素主要由Na、P、K、Ca、Mg、Fe、Mn、Cu、Zn九种元素组成。其含量高低顺序为,雌性河蟹群体:固城湖蟹>高宝湖蟹>阳澄湖蟹>长荡湖蟹>太湖蟹>大纵湖蟹>洪泽湖蟹>滆湖蟹,分别为12619.1mg/kg、11095.4mg/kg、9983mg/kg、8668mg/kg、7599.3mg/kg、7470.2mg/kg、7178.7mg/kg、7111.2mg/kg;雄性河蟹群体:高宝湖蟹>长荡湖蟹>固城湖蟹>大纵湖蟹>洪泽湖蟹>阳澄湖蟹>滆湖蟹>太湖蟹,分别为13069.4mg/kg、11929.1mg/kg、10917.6mg/kg、8721.2mg/kg、8719.5mg/kg、7833.24mg/kg、7617.15mg/kg、7501mg/kg。  相似文献   

14.
滆湖北部底泥疏浚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滆湖北部湖区生态系统对底泥生态疏浚的动态响应,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滆湖北部湖区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分析底泥疏浚对底泥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滆湖北部疏浚区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营养盐含量低于未疏浚区,说明底泥疏浚是削减沉积物内源负荷的有效手段。与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区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有所减少,且群落中蓝藻所占的比例下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上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滆湖北部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疏浚区底栖动物中的寡毛类的数量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基本相等,而摇蚊类和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则下降了80%以上。底泥疏浚区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覆盖度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相当。  相似文献   

15.
Lake Taihu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and has provided local communities with valuable fisheries for centuries. However, we have only a limited knowledge of its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a trophic model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Lake Taihu ecosystem. This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food web structure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this ecosystem using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91 to 1995. Using the model, we evaluated the impacts on local fisheries of various management scenarios comprising two basic management regimes: (1) setting fishing mortality for the top predator (large culters, 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and 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to 0, 0.3, 0.6, 0.9 and 1.2, and (2) adjusting overall fishing effort to 0.25, 0.5, 0.75 and 1.25 times the current level. For both scenarios, fishery profit and cost were evaluated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components of the ecosystem interact. We identified possible causes of fishery overexploitation in the lake ecosystem and describe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ke Taihu had six theoretical trophic levels (TLs), with the trophic flows primarily occurring through the first five TLs. System properties such as transfer efficiency, Finn's index, Finn's mean length, connectance index, system omnivory index, primary production/respiration ratio,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ll indicated that Lake Taihu was an immature, fairly simple ecosystem in which a relatively low fraction of total primary production was util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system was also experiencing high fishing pressure. Yet despite this, the low ascendency index (25.9%) and high system overhead ratio (74.1%) indicated that the system was highly developed and relatively stable, a condition that might result from the high degree of recycling in the system. Among the harvesting strategies considered, a strategy of either decreasing the fishing mortality of the top predator (large culters) to 0.3 or, alternatively, reducing the overall effort on the system by a factor of 0.75 appeared to be most effective at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固定剂及固定时间对三角帆蚌DNA提取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研究了无水乙醇,95%乙醇,4%多聚甲醛,福尔马林溶液,TE缓冲液5种固定剂不同固定时间对三角帆蚌斧足DNA提取质量及PCR扩增的影响。结果显示95%乙醇固定后提取的三角帆蚌基因组DNA降解少,DNA浓度高,OD260/OD2 8 0在1.8~2.0之间,OD260/OD230在1.5左右,表明95%乙醇固定后三角帆蚌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最好,再依次为无水乙醇、福尔马林溶液、4%多聚甲醛,DNA提取质量最差的是用TE固定的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17.
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日本沼虾抱卵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日本沼虾各40尾进行测量,对其抱卵量进行计数,并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结果表明: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极其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1),两种虾的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单位体长抱卵量与体长、体重也呈正相关,单位体重抱卵量与体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30年来江苏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的现状,2016年4-5月(春季)和7-9月(夏季)进行了6个典型湖泊(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长荡湖、滆湖)水生植物的野外分布情况调查,计算其优势度,判定典型湖泊的水生植物优势种。结果表明,江苏省6个典型湖泊常见水生植物19科、29种,呈现明显的季节及地域差异,主要优势种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茭草(Zizania latifoli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野菱(Trapa natans),生活型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综合营养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6个典型湖泊均属于富营养化湖泊;其中长荡湖和滆湖为中度富营养水平,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泊湖均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结合环境因子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认为总氮(T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是影响江苏省湖泊优势水生植物生长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4,28(1):15-22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花鳖”群。中华鳖腹部黑色斑块图案,是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还受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表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太湖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太湖9个湖区的33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21种,分别属于7门、7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的种类最多,共28属、59种。春季和夏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4年竺山湖0.59×10~8个/L和西部沿岸区5.90×10~8个/L,秋季和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的西部沿岸区1.09×10~8个/L和湖心区3.28×10~8个/L。综合分析2年的浮游植物总密度监测数据,西部沿岸区梅梁湖竺山湖五里湖湖心区贡湖南部沿岸区东太湖东部沿岸区。研究表明,太湖9个区域污染情况不尽相同,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SPSS 22.0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DO、硝态氮、BOD5是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2015年秋冬季浮游植物总密度较2014年有所增长,春季各湖区之间浮游植物密度的年际差异与其余季节不同,可能是由于水温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