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0万亩的太湖,经过20年的人工放流增殖,湖区水产资源得到稳定和恢复,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的自然环境效益起良性循环作用.作者围绕太湖八年人工放流增殖与渔业增殖的效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思明 《水产学报》1997,21(2):135-142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失,种群数量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表明属温带水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年、月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银鱼是我国太湖等水域人工增殖的小型经济鱼类,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西南及北方一些水域移植场获得成功。本文作者围绕江苏银鱼业生产现状、江苏银鱼生产潜力、存在问题、种群演变原因、解决办法及育苗放流条件等进行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太湖银鱼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增殖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太湖5种银鱼的形态检索特征。繁殖生物学和种群消长动态等,银鱼具典型蒙氏第一产卵群体类型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和人为干预的协同作用是造成太湖银鱼种群变化和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增殖资源可采取:限制凶猛鱼类发展,建立太湖银鱼人工增殖放流站和银鱼繁殖场,治理污染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太湖翘嘴红鲌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许品诚 《水产学报》1984,8(4):275-286,i001
本文从研究翘嘴红鲐的生长、各个时期的食性和繁殖生物学出发,对于翘嘴红鲐在太湖渔业资源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过去把翘嘴红鲐简单地当作有害于太湖鱼类资源的凶猛鱼类而不加节制地加以捕杀,是造成目前太湖鱼类组成小型化和渔获物经济价值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保护和增殖翘嘴红鲐的主张,并且具体地提出了有关翘嘴红鲐的起捕规格、禁渔期和禁渔区、限制有害渔具、实行人工放流和保护水域环境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2008,29(4)
为增加太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约600万只大闸蟹幼苗日前被放流进入太湖。这是15年来,在太湖重新恢复蟹苗人工放流。  相似文献   

7.
太湖渔业生产1989年又有新突破,淡水鱼总产量18227吨。比上年增10.8%。沿湖渔区的渔副工三业总产值达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经验①大力宣传普及渔业法规,强化湖区管理。②搞好苗种的人工放流工作,增殖太湖鱼类资源。1989年共放流春片  相似文献   

8.
季节性中小湖泊进行野生优质鱼类人工放流,既不影响其他鱼类生产,同时又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 1983年太湖的渔产量将达30万担,多年的愿望可望实现。从渔获物的组成来看,鱼类的种群组成有明显的变化,总的是人工放流的鱼类和虾类增加了,梅鲚鱼产量下降,银鱼略有减产,个别品种基本绝迹,现就这些变化作一探讨,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增加太湖经济鱼类的产量和保持本湖的品种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2年3月5日上午10时,由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具体组织实施的“常德市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仪式”在沅水流域市城区河段隆重举行,2万公斤鱼苗成功放流沅水,其中草鱼种苗0.4万公斤、鲢鳙种苗1.5万公斤、青鱼种苗0.1万公斤。这是该市继在津市西湖水域人工放流中华鲟后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同时也是建国以来该市首次在沅水流域举行的大规模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是增殖渔业水域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事关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渔民切身利益的大…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太湖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历时《个多月,已于6月中旬顺利结束。共放流寿片鱼种924.39万尾(20.79万千克)、县花3327万尾、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卵(苗)410万粒(尾),分别比去年增长53.9%、105.8%、215.4%。今年放流鱼种结构做了调整,共放流鲤鱼县花592万尾,首次放流异育锻鲫县花2715万尾,批全放流美国加州护鱼县花20万尾。技流经费达150万元,是近几年中较高的一年。1998年度太湖渔业资源放流工作结束@朱晓茂$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15004  相似文献   

12.
太湖翘嘴红鮊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品诚 《水产学报》1984,8(4):275-286
本文从研究翘嘴红鲌的生长、各个时期的食性和繁殖生物学出发,对于翘嘴红鲌在太湖渔业资源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过去把翘嘴红鲌简单地当作有害于太湖鱼类资源的凶猛鱼类而不加节制地加以捕杀,是造成目前太湖鱼类组成小型化和渔获物经济价值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保护和增殖翘嘴红鲌的主张,并且具体地提出了有关翘嘴红鲌的起捕规格、禁渔期和禁渔区、限制有害渔具、实行人工放流和保护水域环境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索太湖人工增殖水产资源的有效措施,我们就太湖水产资源的繁殖保护和家鱼放流效果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整理如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湖敞水区鱼类种间关系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圣法 《水产学报》1998,22(1):44-48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种群占绝对优势。8种优势种种间协调系数显示,湖鲚、银鱼类,白虾,似鲚、九州稣箴等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太硝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之间除产卵期有先后外,时空分布和食饵对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进行扎敦枢纽鱼类增殖放流方案设计,为科学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19年10月和2020年4―5月,对呼伦贝尔市扎敦河鱼类资源开展2次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增殖放流的种类,并对放流规模、时间、地点、周期及时序等放流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结果表明,扎敦河共分布有16种鱼类,隶属于2纲5目8科15属。其中,珍稀保护鱼类4种,占总种数的25%。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种,共计2 899尾,重37 188.9 g。参考生物完整性指数(IBI),通过对保护地位、经济价值、洄游习性、种群资源量、受工程影响程度及人工繁育技术是否突破等6方面综合分析,将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哲罗鲑Hucho taimen、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ii、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i、江鳕Lota lota等6种珍稀保护、重要经济鱼类作为本工程近期放流对象。将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作为远期放流对象,近期主要开展人工驯养、繁育技术和栖息地保护研究。基于类比分析,推荐放流数量为16万尾/年。  相似文献   

16.
太湖人工放流技术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多年的材料积累和分析,阐明了人工放流在大水面鱼类增殖中的重大作用。文章介绍的是湖泊,但对水库也同样适用,只要根据水库本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放流品种和技术措施,加强管理,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肯定都会好的。水库的水质清新,交换量大,溶解氧高,结合人工放流在水库中发展网箱饲养吃食性鱼类和拦库湾精养,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人工放流鲤鱼 银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中上游承接太湖来水,是优良的淡水天然捕捞场所;下游水质污染后影响江海回游鱼类资源的补充,渔业捕捞地位日趋下降。在中上游放流鲤鱼、银鲫等定居性鱼类有利于继续发挥水体的渔业经济效益。本试验于1989~1991连续三年放流标记鲤鱼4500尾,标记银鲫20000尾,随后用电捕网等渔具定期捞捕,测算重捕率,生长率等。观察表明,放流效益明显。按水体底栖生物资源,作者初步估算了应投放鲤鱼鱼种的数量,建议选择适当河段设立鲤、银鲫鱼自然繁殖保护场。  相似文献   

18.
翘嘴红鱼白,俗称“鱼白鱼”,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肉味为鱼中上品,酷似鲥鱼,为肉食性名贵鱼类,市场前景广阔。由于捕捞强度及各种因素,太湖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目前仍以捕捞为主,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国内仅有对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技术研究,其苗种最终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进行了增殖放流应用。池塘养成商品鱼尚为空白,因此开展太湖鱼白鱼人工养殖对于渔农增收,满足市场,保护天然鱼白鱼资源都十分有益。2001年,我们开展了翘嘴红鱼白池塘商品鱼养殖试验,突破池塘人工养殖技术难关,为…  相似文献   

19.
浅谈长江口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鱼类育苗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长江口区进行增殖放流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与安排放流鱼种提出意见.探讨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互补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福原    孙景伟 《水产科学》1992,11(7):27-29
在栽培渔业中,贝类和鱼类是放流的两大主要对象。与鱼类相比,贝类由于放流后移动范围极小,必然会受到环境变化和食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从而对其放流后的存活率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将人工培育的苗种有效地用于放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